學校二次供水管理制度(精選3篇)
學校二次供水管理制度 篇1
為了確保生活飲用水安全和師生員工身體健康,加強對二次供水衛生管理,依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二次供水設施衛生規范》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二次供水管理由后勤資產管理處工程(修繕)管理科水電保障中心負責,水電保障中心安排專人管理,對二次供水設備進行經常性的檢查、維修、保養,使其處于安全穩定的運行狀態,保證每天24小時供水。
2、二次供水從業人員必須持有《預防性健康體檢和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每年進行一次身體體檢,具有身體合格證后上崗。
3、二次供水水池每年在寒暑假期間由專業公司進行清洗,保持干凈無污物;清洗完畢后,由相關負責人取水樣送有關政府部門化驗,確保水質完全符合要求
4、除專業人員外,其他人員一般不得進入水池;
5、從業人員應嚴格按照清洗程序對水池進行消毒清洗,并作二次供水清洗及消毒等相應記錄;
6、每年定期檢查二次供水設施,做到有蓋加鎖,密封完好,防止意外發生,保持水池周圍環境整潔,溢水管及排氣孔網罩完好;
7、從業人員在水池內工作時著裝應符合衛生要求。
學校二次供水管理制度 篇2
為加強學校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的管理,預防生活飲用水質污染,保證二次供水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防止腸道傳染疾病的發生,保障學校廣大師生健康和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供水條例》,結合本院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學校二次供水的范圍主要包括教學樓宿舍樓和行政辦公樓。二次供水的作用是在外部停水時,保障學校的教學、生活秩序正常進行。
二、學校二次供水設施由總務處指定專人負責日常管理。二次供水蓄水池和高位水箱應定期進行清洗,保持池內干凈無污物;清理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清洗程序對水池進行消毒清洗,并作相應記錄。
三、學校直接從事二次供水的管理人員和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的人員,都必須經過生知識培訓,每年定期到區疾控中心進行健康檢查,在取得健康合格證和培訓合格證后方可上崗。
四、二次供水設施的專管人員必須履行以下職責:
1、對水池封蓋進行加鎖,并保持二次供水設施周圍的環境衛生
干凈整潔,三十米內無一切污染物存在。
2、每一年至少對二次供水水池進行1—2次全面的清洗、消毒和水質常規檢測。春、秋兩季開學時送水樣到區疾控中心進行檢測,符合衛生標準方可供應。
3、監督二次供水設施清洗保潔經營單位所使用的清潔用具、清洗劑、除垢劑、消毒劑等材料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準,以防止飲用水的二次污染。
4、二次供水專管人員在每周應巡視蓄水池一次,并取水樣作余氯對比分析,確保蓄水池水質符合飲用水標準。
5、當水質受到污染時,必須立即采取措施,并及時向學校總務處報告。
6、對二次供水設施使用、清洗、消毒、維護保養情況,要作好詳細記錄,記錄資料必須保存一年以上。
五、學校總務處定期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檢查,督促二次供水的專管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全校用水安全。
六、當二次供水水質受到污染時,學校總務處必須按照《學校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規定,立即采取應急措施,同時向當地的城管、衛生、供水和環境保護部門報告,并協助衛生行政部門調查處理,保證盡快向全校師生提供符合衛生要求的日常生活飲用水。
七、本管理制度從即日起開始實施。
學校二次供水管理制度 篇3
第一條 為加強城市二次供水管理,根據《xx市城市供水條例》的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城市二次供水,是指單位或者個人使用儲存、加壓等設施,將城市公共供水或者自建設施供水經儲存、加壓后再供用戶的形式。
第三條 市供水行政管理部門和嶗山區、城陽區、黃島區及各縣級市城市供水行政管理部門按照規定的職責,負責城市二次供水行政管理工作。
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城市二次供水衛生監督工作;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做好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工作。
第四條 城市公共供水企業按照《xx市城市供水條例》規定的水壓標準供水。不能滿足用戶需要時,建設單位應當投資建設城市二次供水設施。
第五條 新建、擴建、改建工程,需實施城市二次供水的,城市二次供水設施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
第六條 城市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施工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技術標準和規范,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
城市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及其變更,應當經供水行政管理部門核準,并按規定辦理其他有關審批手續。施工單位應當按核準的設計方案施工,并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七條 建設城市二次供水設施,應當符合下列要求:
(一)儲水池(箱)容積、水管管徑、機泵等能夠滿足用戶需求,便于維修、管理;
(二)水池壁堅固、光潔,不滲漏,水池(箱)加蓋且密封性能好,透氣孔有防止蚊蟲、異物進入的裝置;
(三)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及其它用水管道布局合理,無死水區,管道表面用不同顏色的防腐涂料相區別;
(四)不得將溢水管與排水設施直接連通;
(五)建筑材料、管材、閥門等應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和質量標準;
(六)機泵室與儲水池分建,并配備必要的防水質污染的裝置;
(七)城市二次供水設施周圍10米范圍內,禁止堆放有毒、有害、易腐物質。
第八條 城市二次供水設施應當與用戶用水設施同時驗收。城市二次供水設施竣工后,須經衛生行政部門核發衛生許可證、供水行政管理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九條 城市二次供水設施交付使用后,由產權單位或其委托的單位負責日常管理和維護。無產權單位的,由供水行政管理部門指定供水企業或有資質的單位(以下統稱供水設施管理單位)管理。
第十條 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保持供水設施正常運行,保證水壓符合設計要求和不間斷供水。因按計劃檢修供水設施或因工程施工等原因需停止供水時,應當事先向供水行政管理部門報告或按規定報批,并提前24小時通知用戶。因突發事故不能提前通知的,應當在搶修的同時通知
用戶并報告供水行政管理部門。
生活用水停止供應超過3天的,應當采取臨時供水措施。
第十一條 二次供水的水質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水質標準。
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建立水質管理制度,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水質管理,定期進行水質檢測。不能進行水質檢測的,應當定期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檢測。
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每半年對儲水設施進行一次清洗消毒;水質異常時,應當隨時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后,經有資質的單位對水質檢驗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在檢驗后的10日內將檢驗結果報供水行政管理部門。
城市二次供水設施的清洗消毒工作應當由城市二次供水設施保潔維修專業單位承擔。
第十二條 城市二次供水設施保潔維修專業單位必須取得衛生行政部門的許可,并經供水行政管理部門資質審查后,方可從事相應業務。
第十三條 城市二次供水設施的管理人員、保潔維修專業人員,必須經預防性健康體檢,取得衛生行政部門核發的健康證,方可從事城市二次供水日常管理、保潔維修工作。
第十四條 城市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和保潔維修專業單位應當按規定向供水行政管理部門報送有關資料,接受管理部門的檢查。
第十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壞、侵占和擅自改動、停止使用城市二次供水設施。
第十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城市二次供水水質有異常變化,應當立即向供水行政管理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部門應當及時調查處理。
第十七條 城市二次供水的水費收取標準,須經市物價部門核定。
第十八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供水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并處5000元至20xx0元罰款:
(一)應當建設城市二次供水設施而未建設的;
(二)不按國家規定的技術標準和規范進行城市二次供水設施設計、施工的;
(三)無資質或超越資質等級,承擔城市二次供水設施設計、施工的;
(四)城市二次供水設施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即使用的;
(五)未經批準從事城市二次供水設施保潔維修的。
第十九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供水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并處1000元至10000元罰款:
(一)城市二次供水設施溢水管與排水管直接連通的;
(二)在城市二次供水設施保護范圍內堆放有毒、有害、易腐物質的;
(三)城市二次供水水質或水壓不符合規定標準的;
(四)不按規定進行水質檢測或設施清洗消毒或不按規定報送水質等有關資料的;
(五)損壞、侵占、擅自改動城市二次供水設施的;
(六)擅自停止供水或未按規定履行停水通知責任,或未按規定采取臨時供水措施的。
第二十條 城市供水行政管理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有關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具體執行中的問題,由市城市供水行政管理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