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學生健康管理制度(通用5篇)
學校學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1
為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體育工作,確保20_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到規定要求,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體藝廳函[20_]16號)文件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我校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制度。
一、加強宣傳教育引導
中小學部要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大課間跑操、課外體育鍛煉、體育競賽、班團隊活動、家校協同聯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加強體育健康教育宣傳引導,讓家長和中小學生了解運動在增強體質、促進健康、預防肥胖與近視、錘煉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體育與健康素養,增強體質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能力。
二、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
學校嚴格落實國家規定的體育與健康課程剛性要求,初中每周3課時,確保任何教師不以任何理由擠占體育與健康課程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
三、保證體育活動時間
全面落實大課間制度,每天安排中小學生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每節課間要求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松,值周生督促檢查。合理安排學生校內、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中小學部要求班主任和體育老師利用QQ群和微信平臺等大力推廣家庭體育鍛煉活動,有鍛煉內容、鍛煉強度和時長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強度練習。中小學部要對體育家庭作業加強指導,提供優質的鍛煉資源,及時和家長保持溝通。
四、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中學部要求體育教師聚焦“教會、勤練、常賽”,逐步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課教學模式,每學期讓每位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要開設籃球、排球等社團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余和節假日時間積極參加籃球、排球等項目的訓練;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全員體育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體育教研組要定期進行集中備課和集體研學,適時對體育課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
五、完善體質健康管理
評價考核體系
學校把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納入績效考核管理體系。高度重視體質健康管理工作,建立日常參與、體育鍛煉和競賽、健康知識、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積極探索將體育競賽成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對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參加體育競賽的,要從實際出發,分類指導,進行評價。中小學部要健全家校溝通機制,及時將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結果和健康體檢結果反饋家長,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六、做好體質健康監測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_年修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等系列文件要求,對體質健康管理內容定期進行全面監測,建立完善以體質健康水平為重點的“監測—評估—反饋—干預—保障”閉環體系。中學部認真落實面向全體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制度和抽測復核制度,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真實、完整、有效地完成測試數據上報工作,研判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制定相應的體質健康提升計劃。
七、健全責任機制
中小學部要將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納入部門的常規管理工作中,定期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建立健康促進校長、班主任負責制,通過家長會、家長信、家訪等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
學校學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2
一、學校健康教育制度
1.學校要成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做到有計劃、有檢查、有總結、確保班班開課、人人有書,做到有課時、有課本、有教案、有考核、有評價。
2.宣傳個人衛生、環境衛生、心理衛生。
3.結合季節特點進行健康知識宣傳,學校、班級設衛生宣傳欄(角),定期刊登有關衛生的知識。
4.宣傳形式力爭豐富多彩。每季度出黑板報 1至 2期,每月廣播播 1至 2次;
5.做好學校常見病的預防和治療,使常見病的患病率逐年下降。
6.對學校發生的傳染病要 “管起來 ”,及時上報有關部門領導。同時尊醫囑對患者隔離或休學。
二、學生健康教育制度
1.定時作息,每天學習與課外活動時間不超過八小時,課外作業量不超過國家教委和省教委的規定,保證學生睡眠不少于八小時。
2.自覺養成坐正、立直的良好習慣。
3.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努力做到“六勤 ”、 “六不 ”。
勤刷牙、勤剪指甲、勤理發、勤洗澡、勤洗衣、勤曬被褥,不喝生水,不吃不潔變質食物,不吸煙飲灑,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瓜皮果殼紙屑雜物。
4.保護視力,做到 “五要 ”、 “五不要”。
5.不用手指沾唾液翻課本,不把筆銜在嘴里。
6.飯前,飯后要洗手。
7.飯前,飯后不做劇烈活動。
8.認真上好健康教育課,學習一定的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達到 100%,行為形成率達到 95%以上。
三、教師健康教育制度
1.衣著整潔、儀表端莊、公共場合不準穿拖鞋、平腳短褲、背心。
2.上課時不對著學生咳嗽、打噴嚏,不抽煙,不與學生口對口近距離講話。
3.保持教室門窗玻璃齊全,窗明幾凈,墻壁無污跡、灰塵,地面無紙屑、雜物,課桌椅排列整齊。
4.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注意飲食,預防疾病。
學校學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3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依據)
為加強學校衛生工作,提高教職員工和學生健康水平,根據國家教育部、衛生部頒發的《學校衛生條列》,制定本管理辦法。
第二條 (范圍)
本管理制度所稱學校衛生,是指學校的教學衛生、體育衛生、健康教育、環保衛生、用水衛生、飲食衛生、勞動衛生、師生保健等衛生管理、疾病監測和衛生設施配置。
第三條 (主要任務)
學校衛生工作的主要任務是:
1.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衛生習慣;
2.不斷改善學校衛生環境和教學衛生條件,保障師生身體健康;
3.加強對傳染病、學生常見病的防治工作,防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第四條 (領導部門)
學校衛生工作接受市、區教育部門行政領導,接受地區衛生行政部門監督指導。
第五條 (方針原則)
學校衛生工作貫徹依法管理的原則,堅持預防為主、以人為本的工作方針,努力提高師生員工及學生的健康水平。
第二章 組織
第六條 (組織領導)
學校衛生工作是學校行政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項工作分別納入各部門管理職責范圍或崗位職責,實行行政管理組織體制。
學校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負有組織協調、檢查監督的責任。學校衛生工作納入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辦公室日常管理范圍。
學校建立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健全工作網絡,學校與年級及工會簽定健康教育工作責任書,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健康教育工作。
第七條 (部門職責)
1.校長室:負責將學校衛生設施納入基建和發展規劃,并按照規定標準建設。
2.德育科:負責健康教育宣傳、日常衛生保健、流行病、傳染病預防、晨檢工作管理、督查校園衛生等衛生管理工作等。
3.教務科:合理安排學生學習時間、健康教育列入教學大綱等,負責學生體育教學和活動的衛生管理和安全管理。
4.衛生室:組織落實各項學校衛生的監測工作,做好健康教育、師生保健和各項防治工作。
5.衛生辦公室:統籌協調、督查落實。
6.總務處:負責組織編制學校衛生管理制度、完善學校衛生設施配置、組織協調和檢查落實學校衛生的各項工作。確保校部確定的衛生經費的合理使用。
第八條 (基本隊伍)
學校衛生除按行政管理體制進行檢查、監督落實外,學校成立生活服務監督員隊伍,以進一步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檢查監督、信息反饋、溝通聯系。
第三章 工作要求
第九條 (教學衛生要求)
1.學校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生每日學習時間(包括自習)不超過10小時。
2、健康教育使用國家《健康教育》課本,完成課程計劃,每周 0.5 節,開足上好,課表上要反映開課率達 100%
3、提高健康教育的質量,學年初訂好計劃,平時做好課時、課本、教師、教案、考查“五落實”工作,學年對教師培訓不少于 120小時,學年末對學生進行考核,成績記入學籍簿,并進行統計、分析,總結。
4、學校教學建筑、環境早噪聲、采光、照明、室內微小氣候等環境質量,以及黑板、課桌椅的設置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詳見附錄,《學校教學活動場所及設施衛生標準》)。
5、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健康教育應列為新生入學教育內容,開設健康教育選修課或講座。
第十條 (體育衛生與安全要求)
1.學校體育場館和器材應符合衛生和安全要求。
2.體育教學或課外活動應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運動項目和強度應當適合學生的生理承受能力和體質健康狀況,防止發生傷害事故。
3.體育教學和活動的安排,應當注意女學生的生理特點,并給予必要的照顧。
第十一條 (勞動衛生要求)
1.組織學生參加勞動或生產實訓時,應事先進行安全教育,并提供必要的安全和衛生防護措施。
2.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實訓或者生產勞動時,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提供保健待遇。并按規定定期對他們進行體格檢查,加強衛生防護。
3.安排勞動或者體力活動時,應當注意女學生的生理特點給予必要的照顧。
第十二條 (飲食衛生要求)
1.食堂建筑和設施,以及設備配置符合食品衛生要求。
2.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加強飲食衛生管理,辦好學生膳食,加強營養指導。
3.食堂工作人員必須要持健康合格證上崗。
第十三條 (生活衛生要求)
1.衛生基礎設施(衛生間、垃圾箱房)符合國家標準。
2.設備配置符合國家標準。
3.供水設備、管道材料符合國家標準,為學生提供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飲用水。
4.學生宿舍建筑及設施、設備配置達到市教委規定標準。
第十四條 (環境衛生要求)
1.校園環境保持整潔。
2.禁止在校園內栽種有害有毒植物。
3.加強除害工作,蚊、蠅、鼠、蟑螂密度符合國家衛生標準。
4.禁止在校園內吸游煙,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
第十五條 (師生保健工作要求)
1.加強健康教育和衛生宣傳教育工作。
2.學校開展心理咨詢和健康咨詢工作。對殘疾和體弱學生,加強醫學和心理咨詢工作。
3.學校對教職員工每年安排一次體格檢查。
4.學生入學,或畢業應進行體格檢查。
5、努力提高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達 96% )和衛生習慣形成率(達 90% 以上)。
6、利用黑板報、廣播、電視、宣傳櫥窗宣傳健康、衛生知識,發動組織學生出好健康小報。
第十六條 (疾病防治要求)
1.學校配備處理一般傷病事故的救護用品,并開展現場救護知識和一般技術的培訓工作。
2.積極開展學生常見病的群體預防工作。
3.貫徹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律、法規,做好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管理工作。
4.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和應急管理工作。
5、做好健康教育資料積累和整理工作,配合創建衛生合格學校工作。
第四章 管理要求
第十七條 (衛生保健機構設置)
學校按《學校衛生條例》規定要求設置衛生所。
第十八條 (完善管理制度)
1、學校衛生主管部門,應不斷完善學校衛生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常效管理機制。
2、衛生保健機構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學生體質健康卡片、建立教職員工健康檔案。建立健全體格檢查結果反饋機制。
3、根據本管理辦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學校衛生管理標準和技術標準,逐步建立健全學校衛生質量保證體系。
第十九條 (規劃與設計)
1、學校衛生納入學校發展規劃,納入校區建設整體規劃,由發展規劃處組織落實。
2、根據上級部門要求,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由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統籌協調,編制年度計劃。
3、加強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列入行政專項經費預算范圍。
第二十條 (考核管理)
1、納入部門職責和崗位職責范圍。按學校部門和個人考核規定,進行年終考評工作。
2、對在學校衛生工作中成績顯著的部門和個人,學校將根據有關管理部門制定的評優方案,進行表彰和獎勵。
3.違規部門和個人,管理部門應出具整改通知書或通報批評。造成嚴重后果者,應根據財產物資、后勤服務質量、愛國衛生、綠化管理等差錯事故處理規定進行處理。
學校學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4
1.建立健康檔案。每年為學生、教師、食堂從業人員進行一次體格檢查。并把檢查情況,及時用書面形式告知家長。根據上級要求認真完成各項預防接種工作。建立的健康檔案屬于公有財產,任何人不得為私有,不得隨意撕毀、篡改、損壞。原始材料一律不外借,特殊情況處理需經學校領導書面批準。嚴格檔案管理,要求制度化、規范化,分年度、年級等類別管理,便于查詢,嚴格執行保密制度。
2.開展全員體檢。新學年初為每個新生開展健康體檢,對體檢中發現有器質性疾病、特殊疾病、體弱病殘的學生,要通知和配合學生家長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并做好登記,名單分別交班主任和體育、勞動任課老師,以便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給予照顧,實施衛生保健措施。對因故未能按時參加體檢的學生,要另行安排時間組織補檢,確保體檢率達到100%。學生體檢率納入班級衛生工作評估內容。
3.開展健康教育。學校廣泛開展形式靈活的健康教育,加強常見病、傳染病的預防與了解。加強學生食品衛生的管理,教育學生合理營養,平衡膳食。掌握預防營養性疾病的基本知識,了解平衡膳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應定期進行衛生知識宣傳教育工作,特別是根據季節等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常見病和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要切實做好學校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工作,定期組織衛生檢查評比活動,使學校環境整潔美觀,師生員工人人講衛生。
4.科學制定作息時間。充分利用大腦的活動特點,注意用腦衛生,合理安排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5.認真做好“兩操”。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兩操,每個科任老師應及時糾正學生坐、立、讀、寫的姿勢及眼保健操的穴位。
6.建立疾病防控預案。發現師生員工有病及時讓其到醫療機構就醫,禁止帶病工作和學習。若發現重大疾病或傳染病應在10分鐘內上報學校主要領導。協助醫療機構根據病人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保證病人得到及時科學的治療,防止疾病傳播。
7.嚴把飲食從業人員管理。學校飲食從業人員必須持有《食品從業人員健康合格證》,并且在有效期內。若體檢發現從業人員出現發熱、腹瀉等癥狀或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等。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學校學生健康管理制度 篇5
為深入貫徹《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關于轉發“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的重要部署,結合我校體育工作的現狀,為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我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一、組織與管理
1、領導工作小組:
組 長:祁建敏
副組長:金秀 張玲芬
組 員:級部主任、體育組教師
2、學校按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實施要求,制定實施計劃和方案且開展工作,并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納入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學校有專人負責,實行崗位責任制,校長為《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的第一責任人。
3、學校《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要求統一安排、班主任等協同配合,共同組織實施。學校負責實施的計劃和監督工作,體育教師負責測試的組織成績記錄、等級評定,負責本班的組織工作。
4、學校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工作要定期自查,并將此工作列入學校體育教師評估工作內容之中。
二、總體要求
牢固樹立和強化“健康第一”指導思想,堅持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進一步健全完善學校體育工作和學生體質健康長效機制,深化學校體育工作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充分保證學校體育課和學生體育活動時間及鍛煉效果,切實加強學校體育條件設施和師資隊伍建設,從嚴加強和完善學生體質健康工作的督導和評估制度,深化健康教育,實施好各項健康工作的“達標細則”,有效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我校現有學生2700多人,體質健康測試結果中每年都有部分班級項目成績處于區級中下位,準備通過1--2年左右的時間,使我校學生普遍達到國家體質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體能素質明顯提高,營養不良、肥胖、近視的發生率明顯下降,學生體質得到全面增強。
三、主要工作
1、首先按照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計劃的內容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針對學生體質健康存在的問題,重視選擇具有一定運動負荷,能有效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體育項目,以改善學生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
2、其次,體育教師作為主體向學生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介紹體質測試的內容、方法。介紹信關于加強身體素質輔助練習內容。利用導師制致家長一封信,告訴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督促學生積極進行自我鍛煉,合理安排學生的作息時間,并讓學生了解自己的體質健康狀況,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科學的鍛煉,以達到增強體質健康水平的目標。
3、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養成自覺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積極促進家校聯動,推進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和大課間活動的開展,在抓好體育課堂教學的同時,校外各“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效益最大化;在休息日或者寒暑假設計家庭體育鍛煉活動菜單,明確鍛煉內容、運動強度與時長等要求,加強反饋指導。
4、最后,強化動態監測,合理運用學生體質監測結果。落實《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_年修訂)》《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文件要求,對體質健康管理內容定期進行全面監測,建立健全包括學校測試上報、接受部門逐級審查、隨機抽查復核、動態分析預測、信息反饋公示、評價結果應用等相關制度和管理措施在內的區域、校級常態化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體系。形成以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重點的“監測—評估—反饋—干預—保障”閉環體系。
四、實施步驟:
1、九月向學生介紹體質測試的內容、標準以及測試的方法。
布置增強體質的輔助練習手段,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自我鍛煉。
2、從九月中下旬開始,利用體育課上的素質練習時間,加強此方面內容的練習,為學生進行體質測試奠定基礎。
3、10月—11月對學生進行測試。
4、12月初對學生的體質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上報測試數據。
五、強化措施
1.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
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并列入課表形成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減少學生的每天體育鍛煉時間和體育課。
2.保證開齊上好體育課程。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標準,保質保量開齊上好體育課。
3.保證體育教學和體育鍛煉的器材設備和場地。
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完善校園運動設施建設,添置必要的器材設備,確保安全科學適用,堅決杜絕一些器材設備被封存備檢不使用以及體育設施成人化的現象,力求盡快達標。加強體育設施的維護管理,加強學生生命安全教育。
4.保證學生體質監測和學生體檢。
我校現已配齊配齊監測器材,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及教育部要求每年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監測工作,做到一年兩次檢測。規范監測方法,公示監測結果,確保監測數據的客觀真實準確。并將監測結果在規定的時間上報。
每年都要對學生進行一次健康體檢。要加強對學生的測試及體檢結果數據分析和運用,對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方案。通過多種途徑向學生介紹疾病預防處方、營養處方、運動處方,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5. 搭建賽事平臺,完善學校和級部各類競賽體系。
學校要健全體育鍛煉制度,普及性體育運動項目,以賽促建,積極參加區域各級各類陽光體育大聯賽,學校每年一度積極組織運動會和體育學科周活動。完善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班級、年級、校級三級聯賽,促進學校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搭建青少年學生運動技能水平展示平臺,進一步激發運動興趣愛好,促進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提升。
6.優化項目布局,不斷豐富學校體育特色課程。
在區域原有學校體育重點項目建設的基礎上,優化項目布局結構,豐富學校體育運動項目。學校以武術、擊劍、籃球、游泳、羽毛球、網球為重點項目課程在各級部中做普及,在學校層面呈現特色項目,積極營造形成“一校多品”學校體育工作發展局面。打造學校體育特色項目,形成課內課外一體化發展的學校體育新格局。
7. 保證學校體育經費投入。
進一步健全對學校體育投入的長效機制,將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體育活動經費納入投資計劃,保證體育支出,并隨公用經費標準提高而逐步增加。
六、加強領導
學校校長是學生體質健康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安全教育和管理,指導學生科學鍛煉。加強學校體育場館、設施的維護管理,確保安全運行。完善學校體育和學生校外體育活動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安全責任,強化安全措施,建立校園意外傷害事件的應急管理機制,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學生意外傷害保險制度。
加大素質教育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力度,形成學校、家庭和全社會共同重視學生體質健康的氛圍。要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傳播健康理念,使學校和家庭形成珍視健康、熱愛體育、崇尚運動、積極向上的良好氛圍。此外,利用導師制引導家長為孩子科學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培養其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健康的心態,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體育鍛煉的習慣,用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參加體育鍛煉,使家長配合學校共同做好學生體質健康工作,以促進學生體質健康常態機制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