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扎實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
導讀: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利于建立全民覆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有利于深化機關事業單位改革、推動人力資源合理流動。
全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21 日上午在哈爾濱召開。
會議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及全國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部署我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工作。
省委常委、副省長郝會龍出席會議并講話。
他強調,各地各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這項改革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組織推動,扎實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工作。
郝會龍指出,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有利于建立全民覆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有利于深化收入分配體制改革、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有利于深化機關事業單位改革、推動人力資源合理流動。
改革的基本原則是,權利義務相對應,公平與效率相結合,量力而行,平穩過渡,穩步推進。
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個統一、五個同步”,即建立與企業職工等城鎮從業人員統一的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同樣的繳費標準、計發辦法和調整機制,從制度上化解“雙軌制”矛盾。
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待遇調整機制與計發辦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省范圍同步實施。
郝會龍要求,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地各有關單位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實施,積極籌措資金,準確解讀政策,正確引導輿論,確保改革順利推進和社會穩定。
專家表示, 不是要將績差公司都掃地出門,而是讓該退市的公司退市。
為維護證券交易市場秩序,將一些不符合規定的上市公司從股票市場驅逐出去,滬深兩市相繼公布了上市公司退市方案,對退市制度做了進一步細化。
“雖然政策制度在進一步完善,但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相關政策的漏洞很難在短時間內進行完善,修改退市制度審批過程較長;另一方面,退市的利益糾紛較多,即使在政策層面上對健全退市制度非常重視,但是推行起來并不容易,一些上市公司的利益既得者會對公司退市形成阻礙。
財經評論人皮海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退市制度并不是要將績差公司都掃地出門,而是讓該退市的公司退市。
“連續三年虧損退市,屬于各類指標設置的退市標準范疇,滿足退市條件的公司就應該退市。目前的常規性退市主要是通過各種指標的設置來確定退市標準。如何使這些指標的設置更加合理,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皮海洲表示。
霍肖樺表示,要解決退市難的問題,就需要讓中國投資者對“垃圾股”保持理性,投資者如果對“垃圾股”的炒作熱情降低,許多業績不佳的企業可能不會再押寶最后一搏。
此外,要降低“殼資源”價值,對借殼上市進行規整,控制“殼資源”溢價,同時盡快落實相關政策,加大監管、懲罰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