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名師工作室制度
一、導師聘請制度
1、導師資質:
在該學科領域有專業發言權,并能在實踐中有指導能力的市級專家,如市學科教研員,市師資培訓中心的專家,本區的或其他兄弟區縣在某一學科領域中的名師或特級教師。
2、學員資質:
本科學歷,業務強、悟性高、肯鉆研、重實踐的骨干教師、成熟期教師,有自己的教學風格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如教研組長、學科帶頭人等。
3、 導師聘請流程:
學校在聘請專家前,與校科研室、教導處以及工作室負責老師進行有效溝通,以提高專家人選的適切性和可接受度。在此基礎上,學校出面聘請導師。
導師對工作室成員進行面試,了解成員的實際情況,選擇性地組建自己的研究工作室。
經過雙向選擇,導師和學員共同組建起工作室,學校與各位專家簽訂名師工作室協議書,協議書一式三份,學校保留一份,工作室保留一份,專家保留一份。
4、 經費落實:
導師費:每學期,根據導師帶教的實際情況,在教師培訓費用中提取資金支付導師的指導費用。
資料費:每學期,根據工作室研究的實際需要,在教師培訓費用中提取資金用于教師的理論學習,如書籍購置等。
二、研討交流制度
1、確定研究主題:
各工作室根據自己的學科特色,教師特點,與專家進行溝通,提出自己的反思與困惑,希望得到的幫助與指導等,從而確定研究的專題。
2、制定研究計劃:
在此基礎上,專家與工作室教師共同提出本學期研究的專題,制定導師帶教計劃和學員學習研究計劃,確定每兩周研討的主題和內容,明確時間與地點。
3、校內定期研討:
每學期定期召開名師工作室負責教師會議,了解各個工作室的研究進展情況,了解教師們的需求,并及時做好上傳下達的工作,如希望學校搭建平臺,通過走出去或請進來的方式,與本區或其他區的學科優秀教師、優秀教研組進行對話和學習。
4、定期公開展示:
每學年各工作室要進行一次學科大組內或校內的匯報展示。開學第三周上報展示匯報的時間以及形式。展示活動的內形式可以是教學研究,也可以是專題主講。
三、資料保存制度
1、文本資料:
在整個學期的研討過程中,應注重文本資料的積累。每個工作室都在開學初領取一本檔案夾,每次活動的內容,除會議記錄外的其他資料,如聽課教案(展現研究的過程性)、論文(展現完善的過程性)和所取得的成果(教學展示、獲獎、論文刊登、獲獎、在不同范圍的專題主講)等也一并積累在檔案夾內。
2、影像資料:
在研究過程中,工作室應注重影視資料的積累,各工作室都配備了照相機、錄音筆、u盤和移動硬盤,以便于老師們及時記錄研究過程中需要的各種影視資料,如照片、光盤。
四、獎勵經費制度
1、每學期期末,科研處會及時收取各工作室的研究材料,參照期初的工作計劃,進行審核檢查,對于工作認真,取得一定成效的工作室給予獎勵,獎勵主要分為兩個檔次,一檔是工作室負責教師,一檔是工作室成員。
2、工作室因導師原因沒有按計劃開展研究的,取消整個工作室的期末獎勵。
3、工作室成員在研究過程中因故退出的,該成員不享受工作室的期末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