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擬推旅游黑名單制度
上海擬推旅游黑名單制度 市民出國游的不文明行為或被記錄在其中
在大批國人出國游的時候,總會有少部分人有些不文明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上海市擬推出一項旅游黑名單制度,市民出國游的不文明行為或被記錄在其中,當再次出境的時候,將會被接受教育,從嚴審批,恐怕難以再次出境游玩。
在外損害國家形象將被列入黑名單
近日,在上海市召開的文明旅游工作聯系會議上,有關部門設想建立旅游黑名單制度,并將其納入征信平臺。
這一制度的設想是,利用辦證過程、出入境時段,加大對出境人員的文明教育,把那些在境外行為不端、損害國家形象的人員列入黑名單。當他們再次申請出境時,將會對其加強教育,從嚴審批,將出境旅游的不文明行為降到最低限度。
此次會議后,上海市還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文明旅游工作的意見》,指出將完善誠信機制,探索將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旅游服務單位和個人信息納入征信平臺。
對于旅行社,上海市也將探索建立文明旅游獎懲制度,將文明旅游工作納入到旅行社日常監督考核中,對在推進文明旅游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旅行社和導游領隊優先考慮評優評先。
此外,上海市還準備采取各種措施,進行宣傳引導,樹立文明旅游意識。其中,深化對重點人群的宣傳引導,旅行社對團隊出游的游客進行集中宣傳教育;各部門、各單位對派出人員嚴格執行“不派出、不教育”的規定;引導勞務人員和外派人員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當地風土人情。
專家稱我國出境游引導培訓不足
國人出境游已經不是什么難事,但是隨之而來的很多不文明行為也不斷浮現。
“在埃及30XX年歷史神廟上刻上到此一游”、“在盧浮宮外的水池里洗腳”,而國人習以為常的在公共場合大聲喧鬧、隨地吐痰、亂扔東西等行為,也引發了不少國家當地民眾的反感。
針對出境游的問題,4月11日,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部際聯席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召開后,在各地都掀起了文明旅游宣傳的熱潮。不少地方也有針對性地推出舉措,上海市的黑名單設想,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產生。
而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在分析這種現象時,曾經表示,這種不文明旅游有其客觀原因,一是我國出境游高速發展,出境人數多了后,自然出問題的可能性就大了;其二,我國出境游的發展時間還不長,在諸如引導和培訓等方面的工作還相對不足。
黑名單制能否激發游客恥感
有些“狠”制度其實是“壞”游客逼出來的。“黑名單”制度旨在“事前威懾,事后懲戒”,但我更愿意看到黑名單制能激發游客的“恥感”,幫助游客自覺提升旅游觀。
為建立文明旅游長效工作機制,國家旅游局依法制定的《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即日施行,這是國家首次出臺有關游客不文明行為治理的相關文件,被稱為官方版游客黑名單制度。《辦法》規定,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為將會存檔,必要時這些有不文明旅游行為的游客將被公安、海關、人民銀行征信機構等部門“封殺”。
游客“黑名單”能不能倒逼游客提升自身素質,現在還不好妄下結論。但以條文來規范管理游客行為,這并不是頭一次。XX年《旅游法》頒布實施后,“文明旅游”至少已經在面上被納入法律層面,日常旅游中,各種“文明旅游須知”更是處處可見。甚至放眼國外,以“指南”或者“制度”等軟性硬性措施提升游客素質的案例,也不少見。上世紀60年代,日本曾用漫畫形式出版《日本國民海外旅行禮節指南》,經過30年的宣傳教育,日本游客素質終于得以提升。韓國為提升游客素質所做的努力更多,上世紀八十年代,韓國開始允許50歲以上的老人自由出國旅游,但所有出國游客要經過“素養教育”且培訓合格后才能獲得護照。
國家旅游局出臺的游客“黑名單”管理辦法,與之前種種“指南”“須知”的規勸形式相比,更為細化和嚴厲。對于屢教不改的不文明行為,設立黑名單乃至在一定時期內聯合公安、海關、人民銀行征信機構等部門對黑名單游客進行“封殺”,實有必要。旅游市場上,有些“狠”制度其實是“壞”游客逼出來的,當軟性的道德規勸起不了太大作用時,硬性的制度就必須出面懲戒。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游客列入黑名單之前,必須認真核實游客的不文明行為因何而起,旅途中有些不文明行為始于游客權利缺失,有些始于游客維權過度,旅游管理部門必須對其合理甄別,如此“黑名單”才能起到既不傷害游客權益又能震懾不文明行為的效果。
旅游市場的文明不僅需要旅游經營者負責,游客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方。游客“黑名單”制度的設立,旨在“事前威懾,事后懲戒”,但我更愿意看到黑名單制能激發游客的“恥感”:從精神層面講,旅游其實也是高端定制的奢侈品,如今很多中國游客拖家帶口漂洋過海去旅游,但他們并沒有理解到,旅游,服務的是人的靈魂。不文明旅游行為屢屢被曝,恰恰說明太多游客的“旅游觀”還停留在“到此一游”的層面。真正懂得旅游的真諦,游客才會從內心對自己的一舉一動負責。這么看,“黑名單”制度也是從另一個角度幫助游客自覺提升旅游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