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和制度的區別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
圣誕節到了,一個貧窮母親只能給她兩個兒子一塊小小的面餅作為圣誕晚餐。可是兩個不懂事的兒子卻給他們的媽媽出了個難題,無論她打算怎么分,總有一個兒子說媽媽偏心,把
自己這邊分得小了。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媽媽只好想了個辦法:“老大,你過來,你來切這個餅。但有個條件,你要讓你弟弟先挑切好后的半個餅。”
這一下,兄弟倆都沒話說了。老大只有盡量切得一般大小,否則自己肯定只能得到小的一半;而老二則只好瞪大眼睛,盡力挑出稍大一點的那塊。盡管兩塊餅肯定大小不停,但兄弟二人只好各自認命,因為在媽媽制定的規則之下,不論誰吃了虧,能怪的只有自己。
“老大負責切餅,老二優先挑選”,這個就是分餅的制度了。
我們可以看到按這個制度分餅固然哥倆相安無事,但顯然也無益于加深哥倆之間的親情。到下一次又要分個什么東西的時候,可憐的媽媽只好再杜撰一個什么“制度”出來。
企業也是這樣,企業的制度一方面規定了員工的工作內容,另一方面規定了員工怎樣去實現工作內容的工作流程。制度必須對員工在什么崗位上要做什么事情都規定得密不透風,否則員工在做這些工作的時候沒有受一個客觀、合理的制度進行限制,就有可能隨意采用一種偏私的流程,最終得到一個無法預料的工作成果。
在“人性惡”的假設條件下,為了保證企業的運行不出偏差,我們就只好制定一套又一套的制度,用制度替我們看護我們的企業。然而制度在看護企業的同時,也綁住了企業,讓它失去活力:
將一種規定放在不同員工身上,有時可能會引起員工的反彈;太多的規定產生一種束縛的氣氛,使員工逐漸失去判斷能力。
公司沒有規定的事務,員工可能就不會去做。從而扼殺員工的創意,員工只敢固守成規而不敢冒險。
太多的規定可能使公司花費許多時間、人力及金錢在執行管理上,但太多的規定傳達給員工的卻是公司不信任的訊息。
太多的規定可能使員工在面對顧客時失去彈性,如果程序過于繁雜,顧客可能會因為太麻煩而棄公司而去。
人們悲哀地發現,費盡心力制定出來制度,很多成了束縛企業發展地繩索,當年“共工氏、鯀治理洪水”的錯誤不斷重復著,人們不斷筑起制度的堤壩,不斷投入大量的人力去鞏固和完善堤壩,但卻總是無法根除洪水的威脅。
今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知識經濟”環境下的企業,已經不允許用對待機器的辦法來對待員工。基于“人性惡”的假設而設計出來的企業管理制度,在支撐了百年工業化大發展之后,面對新形勢下的市場競爭,終于顯出它力不從心的一面;來自外部的激烈競爭,和來自內部員工對知識和事業發展的渴求,制度的堤壩如果無法理順它的走向,將面臨內部和外部兩面的洪水侵蝕。
流程管理與制度就像流程就像是河流,流程管理就像是河道梳理,制度就是鞏固河道的堤壩,那如果是治理象河流一樣的業務流程,那應該用流程管理先梳理河道,河道梳理好了以后再用管理制度這樣的堤壩鞏固梳理成果,如果只是加固堤壩,河流總有一天會泛濫成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