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管理制度
1.病人入院、出院制度
(1) 入院制度
1)病人入院須持本院醫師簽發的住院證(通知單),按規定辦理入院手續,如病情重應由急診科護士(及醫生)護送病人至病區。
2)危重病人在護送過程應密切觀察病情,注意保暖,保持各種管道固定通暢,防止輸液或用氧中斷,注意外傷者體位,以保證安全。
3)病房護士接到入院處通知,即準備床位及用物,對急診手術或危重病人,須立即做好手術或搶救的一切準備工作。
4)病房護士應與護送人員辦好病人交接,并主動熱情接待病人及家屬,介紹住院制度和病房有關制度,協助病人熟悉環境。護士須主動了解病人病情、心理狀態和生活習慣等。對危重病人除了解病情外要檢查病人的皮膚、留置管道及全身狀況,及時測量生命體征。
5)通知經(主)治醫師檢查病人,并及時執行醫囑。
(2)出院制度
1)醫師下達病人預出院的醫囑后,護士應通知病人及其家屬,以便做好出院準備。
2)病區護士根據醫囑給病人辦理出院手續。
3)護士取得病人出院結算清單后,協助其整理物品,清點被服和其他用物,請經(主)治醫師將出院服藥說明、假單、疾病證明書、門診病歷及出院小結交給病人或家屬。
4)做好衛生宣教和出院指導工作,征求病人或家屬對醫院、護理工作的意見。
5)清理病人床單位,傳染病人用物需進行終末消毒,注銷各種卡片,整理病歷。
2.健康教育制度
(1) 健康教育組織
由高級責任護士以上的人員負責實施。
(2)健康教育內容
1)住院病人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
① 介紹醫院規章制度:如查房時間、探視制度、陪床制度、膳食制度等。
② 介紹病室環境:作息時間、衛生間使用、貴重物品的保管及安全注意事項、呼叫器的使用等。
③ 相關疾病知識宣教:相關檢查、治療、用藥知識介紹指導,術前宣教、術后指導,出院病人健康指導等。
④ 相關疾病的重點及病人自我護理知識指導。如飲食、功能鍛煉等。
2)門診病人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一般指導(休養環境、良好心態、適當鍛煉、營養飲食、傷口觀察及就診、醫生復查、出院帶藥等)、專科指導、個體指導。
(3) 健康教育形式
1) 個別指導:在護理查房時,由高級責任護士結合病情、家庭情況和生活條件進行具體
指導。
2)集體講解:確定主題。門診利用病人候診時間,病房則根據工作情況及病人作息制度選擇時間進行集體講解。講解同時可配合幻燈、模型、圖片等,以加深印象。
3)文字宣傳: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編寫短文、圖畫或詩詞等,標題要醒目,內容要通俗易懂。
4)座談會:在病人病情允許的情況下,護理人員組織病人對主題進行討論并回答病人提出的問題。
5) 展覽:如圖片或實物展覽,內容應定期更換。
6) 視聽教材:利用幻燈、投影、錄像、廣播等視聽設備在候診大廳及住院病人活動區域進行宣教。
(4) 健康教育流程
1) 評估健康教育對象的學習需要及接受能力。
2) 制訂相適應的目標。
3) 擬定適宜的健康教育內容。
4) 根據教育對象選擇健康教育的形式。
5) 實施健康教育計劃。
6) 對健康教育結果進行評價。
7) 有針對性派發宣傳資料。
3.病人告知制度
1)患者有權接受按其所能明白的方式提供的治療、護理信息,也有權接受和拒絕治療。
2)護士在實施各項護理操作及某種特殊治療前,應先向患者及家屬進行詳細的講解和解釋,以使其明白治療的過程、潛在的危險、副作用和預期后果,并進行相應的配合。
3)護士在講解時應使用規范的方式及患者能夠明白的語言向患者(家屬)交代相關診療信息,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若患者使用的是方言,應配以適宜的語言翻譯人員,對語言表達不佳者宜使用文字資料與圖示。
4)告知要在患者完全理解的情況下進行,對患者反饋的意見應予以確認,并記錄于病歷之中。
5)當患者需實施自我護理時,護士應為患者和陪護人員提供健康教育,應包括潛在并發癥的預防方法和應急措施。
6)患者在病情不穩定的情況下堅持外出時,應告知患者外出后可能造成的后果及注意事項,使患者理解,并辦理好相關手續。
7)護士在進行危險性較大或侵入性護理操作技術時,應首先告知患者或家屬,在相關的“護理知情同意單”上經患者或家屬簽名同意后,才能進行。
8)患者入院后應對患者進行安全告知,如熱水袋安全使用、電插座的使用規定、防火安全、防盜安全、熱水器的使用、安全警示、防跌倒警示等。
9)應用保護性約束時,應告知患者家屬(患者清醒時告知患者)約束的目的,經家屬/患者同意并簽名后方可進行約束,護士應認真做好護理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