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質量管理制度
一,質量管理的三個環節:
1,原材料進貨檢驗
2,生產過程中的崗位檢驗
3,成品出廠檢驗
二,建立質量監督部門的必要性:
1,國內產品質量滯后的因素:
第一,由于是國內大環境中的民工文化素質落后和歷史的痼疾,大多數人對質量觀念和質量意識是比較薄弱。
第二,在工藝上幾乎所有的中小企業還在手工操作狀態,對質量公差的控制就存在先天的缺陷。
第三,企業里實行的大都是計件作業,工人追求的是數量的比值,忽視了對質量的追求。
第四,企業在監控的力度上還存在很多的漏洞,有些甚至只是停留在產品結果的檢驗而在流程作業中不設防,出錯返工成家常便飯。
所以質量監督部門的組建是必然的趨勢。
2,成立質量監督理事小組(專職或者兼職質量管理部門)
質量監督理事小組的具體狀況(兼職):
第一,質量監督理事小組的兼職制:
由企業內部相關的部門聯合起來,組成一個班子。
第二,成員組成:
開發部,生產總部,物料部,裁床組,五金組,五個部門各篩選出一個人員,品檢部篩選出若干名,車縫組所有的組長,業務部全體人員搭成兼職的班子。任命一個總監和稽查。
第三,最高的裁決者:
總經理。
第四,工作任務:
是對企業的全流程管理,地毯式的履行質量跟蹤和質量監控。
第五,工作內容:
從材料源頭:到生產的每個環節;再到成品的包裝出柜;還有對外協單位的監控,都要有他們的足跡存在。
第六,工作方式:
。1),車縫組組長各自管制自己的流程作業線;
。2),跟單員下車間跟蹤正在作業的自己跟的單子;
。3),品檢部的成品人員中,調配幾人到流程作業需要的位置;
。4),物料部就監督供應商的材料狀況,質監組直接干預:
。5),開發部,生產總部,裁床組人員對需要檢查的崗位每日至少巡視一次或一次以上,發現問題就地隨時解決;
第七,制定獎罰制度:
按返工率做為獎罰的界面(制訂方案討論再定),作為對質監組的業績評估,實施有獎有罰制度(由質管部總監和稽查員帶領成品檢驗人員來評定流程作業的返工比例)。并在“每日作業情況報告表”上做每日的業績記錄。
第八,總監或者稽查員要做每日的質量情況記錄(記錄車間因質量問題發生的情況)。尤其是有些員工在對產品的保護措施上有好的行為以及好的建議都要做份記錄,直接反應到最高裁決者(總經理)手里。
3,質量管理部門的最大作用:
其一,那里有問題,就在那里解決;
其二,不讓同一個人犯同樣的錯誤。
4,質量管理部門在企業內履行的職責:
當業務部接到定單,向企業各部門發出生產指令(同時也向質管部發出“樣品標準說明書”)開始,質管部就開始在企業內履行質量跟蹤和質量控制的全流程管理:
(1),質管部要先從開發部處拿到本批號產品的質量特征(樣品標準說明書):
*本批號產品的的圖片或實樣;
*本批號產品的制作工藝和技術要求;
*本批號產品材料的要求;
*本批號產品對色調的控制程度;
*本產品在整體結構上的銜接程度,和裁床對材料尺寸的控制程度。
。2),對采購部(包括物料部)的管理
質管部有義務對主、輔料的質量問題和數量問題進行管理,任何供應商的材料進倉,質管部都要配合物料部檢查人員對材料的規格、數量、質量等等進行全面檢查:
第一條:有能力全檢的就全檢,無法全檢的堅決抽查。
第二條:材料名稱和規格跟“采購單”不符的,拒收。
第三條:數量超交,退多余部分;數量短交,規定“待補”。
第四條:質量達不到所需要的規定要求,質檢部就有權仲裁是否拒收或者直接請示總經理采取強制措施。
第五條:所有產品進倉時,材料檢驗員都要在“材料檢驗報告單”填上材料檢驗結果的詳細情況,并要求質管部總監簽字,然后送交采購部。
絕不允許劣級材料流入生產現場。
。3),質管部對裁床和排料的監督:
因為打板、排料、鋪布、裁剪等都是手工工藝,如果工作中人為的疏忽,都會造成排料的不合理、裁料尺寸的誤差以及上下層的參差不齊等等問題。所以質管部一定要加強在裁床組的重視程度,讓裁床組不斷的到車縫車間去了解情況,了解剪裁好的材料尺寸在作業流程中,給員工作業時的適應程度怎樣。要做到每次排料和裁剪既能減少材料的損耗,又能給員工因舒適的材料作業,增加速度效率,同時也會減少無謂的返工率。
(4),對現場作業的流程管理:
第一,對個班組的檢驗員編制號碼,并制定他們的合格證號。同時負責配合本批號產品的客戶檢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