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核算管理制度(通用3篇)
工資核算管理制度 篇1
第一條目的
為了充分體現多勞多得,按勞取酬的薪次分配原則,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獎勤罰懶,屏棄計時工資的“大鍋飯”心態,提高企業的整體運作效率,使本公司計件計薪方法合理化科學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原則
按勞計酬,多勞多得;
公正、公平、公開
第三條職責
3.1工程技術部負責計件單價核算,生產部做好協助工作;
3.2各產品計件的單價由工程技術部機械制圖員設計,經理校對,總工程師審核,并由總經理批準
3.3生產統計員負責計件數量統計及計件工資分配;
3.4財務部負責計件工資核算;
3.5總經理負責批準本制度及審批計件單價。
第四條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公司生產部所有一線員工,分廠管理人員除外,具體見附表。
第五條計件工資的工資結構
總工資=計件工資+記時工資-應扣項
第六條主要內容
6.1單價核算
1)所有已評估工藝成熟的產品全部納入計件產品范圍內(首次試產及樣品不納入范圍)。
2)計時工資=員工原崗位工資的工時價
6.2數據統計及采集
1)核算數字依合格品入庫數量為準
2)統計員依產品工價和合格入庫數量核算出計件總金額,金額分配到生產線作業員,并記錄到>,員工簽名確認,交生產經理審核批
準,交財務核算工資。
6.3有效工票的條件
1)正常工票
正常工票需由操作工簽字確認,質控部檢驗員對質量和數量進行確認簽字,庫管員進行會簽,分廠廠長審核。錄入員只有在上訴四人均簽字確認,完整無誤后方可接收,錄入電腦。缺少上述四人任何一人簽字確認的,均為無效工票,無效工票按作廢處理。
2)無定額工票
無定額工票除需按正常工票的生效流程進行確認外,還必須由總經理簽字批準后,方可錄入電腦。
6.4開具無定額工票的條件及相關責任劃分
1)首次試產的產品;
2)正常工序之額外加工工序;
3)臨時性配件加工;
4)新產品首次投產;
5)特殊產品及特殊工藝,無法滿足計件條件經正常程序申請計時的;
6)因工藝不成熟及工藝變更,非生產責任事故引起的客戶退貨導致返工返修;
7)因外協加工產品不合格轉為內部工廠返工返修的產品,計外協成本,由質控部進行相關罰款;
8)工藝不成熟或工藝資料錯誤導致轉產或待工,計工程技術部成本;
9)因材料在正常交期內未及時到料導致轉產,同上,計采購部成本;
10)因物料不良未檢驗出影響生產或導致轉產,同上,計質控部成本。
11)以上未有涉及的產品,均列入無定額工票的范疇。
6.5計件產品主要分類
閥芯;
同步環;
轉子;
其他已轉入或將要轉入批量生產的產品。
6.6單價變更時間
1)工藝流程變更,由工程技術部提出申請并重新定價,經總經理審批后生效。
2)產品結構變更,由工程技術部提出申請并重新定價,經總經理審批后生效。
3)工價確定后,按確定的工價暫定執行三個月。根據具體情況再做調整。
6.7無效工時條件
1)因檢驗不合格導致返工或分選,不予計算工時和計件.若廢品率超過2%,則在該責任員工工資中扣除不合格產品市場總價的50%,并且由該員工自行返工返修。若無法追溯到責任人則由該班次所有員工共同承擔賠償及返工返修責任;
2)由加工工序引起的退貨,若需要返修的,不予重新計算工時或重新計件;若導致報廢的,報廢率超過2%的,則在該責任員工工資中扣除不合格產品市場總價的50%,若無法追溯到責任人則由該班次所有員工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3)辦回用的產品或其他因生產責任導致的客戶退貨或返修的情況,扣除部分機加工費用,扣除費用視具體情況而定。
第七條獎懲規定
7.1在工票上弄虛作假者,一經發現,根據具體情況對責任人從嚴處理并扣除當天工資的10至20倍。
7.2能在生產環節上予以不斷優化,實現產量大幅增加的員工,將根據具體情況向公司領導請示予以通告獎勵。
第八條計件制度正式實施日期
20__年1月1日。
第九條附記
此《計件工資管理制度》沒有規定的情況,以總經辦作出的補充規定為準。
制定:審核:批準:
工資核算管理制度 篇2
一.總則
第一條按照公司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遵照國家有關勞動人事管理政策和公司其它有關規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公司全體員工(試用工和臨時工除外)。本制度所指工資,是指每月定期發放的工資,不含獎金和風險收入。
二.工資結構
第三條員工工資由固定工資、績效工資兩部分組成。
第四條工資包括:基本工資、崗位工資、技能工資、職務津貼、工齡工資、住房補貼、誤餐補貼、交通補貼。
第五條固定工資是根據員工的職務、資歷、學歷、技能等因素確定的、相對固定的工作報酬。固定工資在工資總額中占40%。
第六條績效工資是根據員工考勤表現、工作績效及公司經營業績確定的、不固定的工資報酬,每月調整一次。績效工資在工資總額中占0-60%。
第七條員工工資總額由各部門經理、項目經理擬定后報總經理審批。部門經理、項目經理每月對員工進行考核,確定績效工資發放比例并報人力資源部審核、總經理審批后予以發放。
第八條員工工資扣除項目包括:個人所得稅、缺勤、扣款(含貸款、借款、罰款等)、代扣社會保險費、代扣通訊費等。
三.工資系列
第九條公司根據不同職務性質,分別制定管理層、職能管理、項目管理、生產、營銷五類工資系列。
第十條管理層系列適用于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
第十一條職能管理工資系列適用于從事行政、財務、人事、質管、物流等日常管理或事務工作的員工。
第十二條項目管理工資系列適用于各項目經理及項目部成員。
第十三條生產工資系列適用于生產部從事調試、焊接、接線等生產工作的員工。
第十四條營銷工資系列適用于銷售部銷售人員(各項目部銷售人員可參照執行)。
第十五條員工工資系列適用范圍詳見下表1:
表1工資系列適用范圍
工資系列
適用范圍
管理層系列
1.總經理2.副總經理
職能管理系列
辦公室、人力資源部、財務部、生產部、質管部、物流管理部所有員工
項目管理系列
各項目經理及項目部成員
生產系列
生產部從事調試、焊接、接線等生產工作的員工
營銷系列
銷售部銷售人員(各項目部銷售人員可參照執行)
四.工資計算方法
第十六條工資計算公式:
應發工資=固定工資+績效工資
實發工資=應發工資-扣除項目
固定工資=工資總額×40%
績效工資=工資總額×60%×績效工資計發系數(0-1)
第十七條工資標準的確定:根據員工所屬的崗位、職務,依據《崗位工資一覽表》確定其工資標準。待崗人員工資按照本地區當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執行;試用期員工工資參照附件1《試用期員工工資標準表》。
第十八條績效工資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試用期與待崗員工不享受績效工資。績效工資確定方法見表2。
表2:績效工資確定方法
考核成績
績效工資計發系數
績效工資發放數額
90(含)—100分
≤1
績效工資×計發系數
80(含)—90分
≤0.8
績效工資×計發系數
60(含)—80分
≤0.5
績效工資×計發系數
60分以下
≤0.3
績效工資×計發系數
第十九條職能部門普通員工考核由其部門經理負責;部門經理考核由其主管副總負責;項目部成員考核由其項目經理負責。考核成績和計發系數每月8號前上報至人力資源部。
注1:原則上管理層工資由公司承擔,若管理層人員兼任項目經理,則其基本工資由公司承擔,績效工資由項目部承擔。
注2:總經理績效工資計算
工資核算管理制度 篇3
為實行規范化管理,注重“以人為本、樹立正氣、促進工作”原則,針對目前薪酬管理的現狀,特制定本制度:
一、薪酬資料的管理原則
1、員工的薪酬資料只有所在部門負責人、人力資源部經理及負責薪資人員可查詢掌握,其他任何人不得探詢、議論他人的薪資。
2、員工不得將自己的薪資透露給他人,如對自己的薪資有異議可向人力資源部反映,由人力資源部負責解釋或協調處理。
3、因發放薪酬而接觸薪酬資料的務必嚴格遵守保密制度。
二、相關部門職責和義務
1、人力資源部:
人力資源部是薪酬的實施和監督部門;
2、財務部門:
(1)財務部門須指定專門人員負責薪酬的管理和發放,其他人員不得向本部門人員詢問本人或他人的薪酬;
(2)財務部門對本部門所負責的薪酬模塊的負全責。
三、保密程序
1、薪酬表編制保密程序
(1)編制薪酬的人員一律不得在任何場合談論與薪酬有關的事宜;
(2)負責編制薪酬表的`人員在做薪酬表時,不允許有其他與薪酬編制無關的人員在工作現場,如有其他與薪酬編制無關的人員在工作現場,負責編制薪酬表的人員要勸其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