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精選3篇)
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篇1
一、在護理活動中必須嚴格遵守醫療衛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常規,遵守護理服務職業道德。
二、各科應建立護理不良事件登記本,發生不良事件后要主動及時上報并做好登記,及時據實登記。
三、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后,積極采取挽救和搶救措施,盡量減少或消除不良后果。有關的記錄、標本、化驗結果及相關藥品、器械均應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銷毀,以備鑒定。
四、發生護理不良事件后,當事人應立即報告值班醫師、護士長及科主任。由病房護士長當日報科護士長,科護士長上報護理部,并上交書面報告。上報形式以個人或科室為上報單位。周末及節假日向院總值班報告。
五、各科室認真填寫“護理不良事件報告單”,由當事人登記發生不良事件經過、發生后治療、發生后護理及發生后檢查結果。護士長應負責組織對事件及時調查研究,組織科內討論,分析事件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意見,以減少或消除由于護理缺陷造成的不良后果。
六、對發生的護理不良事件,護理部要及時組織對發生問題進行討論定性,并且提出具體意見,造成不良影響時,做好有關善后工作。
七、執行非懲罰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制度,并積極鼓勵如實上報。發生護理不良第 26 頁 共 27 頁
事件的科室或個人,如不按規定報告,有意隱瞞,事后經領導或他人發現,須按情節嚴重程度給予處理。對于主動上報護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責任人,根據給病人造成的后果,經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討論視情節輕重給予處罰或免罰。
八、護理事故的處理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九、護理部每月總結反饋,并每年將不良事件作為培訓教材,以警示全院護理人員,讓每個護士及時分享到典型案例的經驗教訓,提高護理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的敏感性,以降低不良護理事件的發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十、護理部每月總結反饋工作中護士發現的`各類風險事件,包括護理風險,醫技、藥劑、檢驗、后勤等系統造成的風險事件等,及時與相關部門溝通改進,減少隱患,避免和減少其他部門給護理工作帶來不便。
十一、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每半年進行一次不良事件匯報總分析,應用案例成因分析結果,修訂完善護理工作制度流程,跟蹤督查落實成效、進行評價與持續改進,提出防范措施。對及時改進跟蹤調查到位、使類似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的科室,給予獎勵。
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篇2
1.護士應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診斷、治療及護理,正確實施基礎護理和專科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病情,做好相關急救準備。如患者病情變化,應立即通知醫生處理,及時、客觀、準確做好護理記錄。
2.護士下班前除做好護理病歷記錄外,必須將危重患者病情、治療、觀察重點,向下一班護士以書面及床頭兩種形式交班,不得僅做口頭交班。
3.實行危重患者護理質量三級控制,責任護士負責全面評估患者護理問題、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并向責任組長匯報,責任組長需及時查看危重患者護理工作落實情況。對護理疑難問題,應匯報護士長進行討論后落實護理方案。
4.實行危重患者主管護士參與醫療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確、科學、合理的護理計劃。
5.對病情復雜、護理難度大,涉及多個專業科室護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報護理部,必要時組織全院護理專家實行全院護理會診。
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篇3
1、由護理部、科護士長、病區護士長、臨床帶教老師等組成臨床護理教學小組,負責對見習、實習護士學生及進修護理人員的教學工作。
2、臨床實習帶教必須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和責任心強的'護師擔任。
3、根據見習、實習護士學生或進修護理人員的教學計劃,有目的的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包括教學查房、專題講座、病案分析、技術操作示范、教學質量評估和教學質量檢查評比等,并定期進行考試、考核、保證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
4、護理部要定期檢查,不斷總結交流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5、實習或進修人員在院期間,必須遵守醫院的有關規章制度,聽從醫護人員指導,努力學習,爭取上進。
6、每科實習結束時,護士長、帶教老師應對護生進行專科護理與基礎護理相結合的考試,并對學生的素質修養,理論技術及技能作出評價。
7、凡擔任教學的兼職老師,要按教學計劃的安排,認真備課和講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