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躁爽日日躁狠狠躁视频,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丫鬟露出双乳让老爷玩弄,第一次3q大战的经过和结果

首頁 > 范文大全 > 文秘知識 > 規章制度 > 消毒隔離制度(通用35篇)

消毒隔離制度

發布時間:2024-06-16

消毒隔離制度(通用35篇)

消毒隔離制度 篇1

  一、醫務人員工作時間應衣帽整潔。操作時必須戴工作帽和口罩,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二、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后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三、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須達到消毒要求。各種注射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并有明顯標志。

  五、傳染病人應進行預檢分診,按常規隔離。疑似傳染病人應在觀察室隔離,病人的排泄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六、隔離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空氣消毒,物品定期消毒。

  七、傳染病人要按病種分開隔離。

  八、必須將無菌與清潔、污染物品分開存放。嚴格按照消毒方法進行消毒,并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消毒隔離制度 篇2

  一、各科室應嚴格執行《消毒技術規范》和《醫院隔離技術規范》,結合本科室工作特點,制定本科室消毒隔離制度并落實相關消毒隔離措施。

  二、醫務人員進行各種診療護理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并按規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三、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物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四、各科室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物品應嚴格按照《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進行清洗、消毒和滅菌,并按要求進行相關的監測并記錄。

  五、各科室應配備必要的手衛生設施,醫務人員和相關人員必須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根據不同情況嚴格洗手或手消毒,醫院感染重點部門應按要求進行手衛生效果監測。

  六、任何物品在消毒、滅菌前均應充分清洗干凈。消毒、滅菌方法首選物理方法,如耐濕、熱的物品首選壓力蒸氣滅菌;選擇化學方法消毒滅菌時,應進行化學消毒劑濃度監測,消毒滅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干凈。

  七、科室應保持環境清潔,空氣清新。必要時進行消毒處理。

  1、各科室應定時通風,必要時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其他的.空氣凈化措施。

  2、地面無明顯污染時濕式清掃,當受到病原體污染時,應進行消毒處理;拖洗工具使用后及時清洗、消毒、晾干備用。

  3、墻面一般不需常規消毒,受到病原體污染時,采用適宜濃度的消毒劑噴霧或擦拭處理。

  4、病房各類用品表面應保持清潔,一床一桌一椅一抹布,使用后及時清洗,必要時消毒處理。

  5、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必須對床單元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八、洗衣房回收污染被服不應在各科室走廊內請點,以免造成周圍環境的污染。

  九、各科室布局、流程應合理,潔、污區域劃分明確,防止人流、物流交叉。醫務人員及相關人員應嚴格執行《醫院隔離技術規范》,掌握各種防護用品的使用指證和方法。根據不同疾病的傳播途徑,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實施相應的隔離防護措施,并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十、各科室應根據專業特點,在病區末端設一間或多間隔離病室;對已確診的傳染病患者,應收治于感染性疾病科;疑似傳染病患者應單間隔離觀察;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十一、醫務人員不得穿工作服進、出醫院餐廳、會議室等公共場所。

  十二、醫療廢物處置應符合我院醫療廢物管理有關規定。

消毒隔離制度 篇3

  1、嚴格劃分潔凈區、清潔區、非潔凈區或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手術室拖鞋與私人鞋、外出鞋分別存放。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不得佩戴飾物,涂亮甲或戴假指甲,必須按規定穿戴手術室專用衣、褲、鞋帽,貼身內衣不得外露。進入半限制區需戴好口罩。手術室衣、褲不得穿出室外,外出時應更換外出衣和鞋。手術患者入手術室前應更換清潔的衣、褲、戴好圓帽。

  2、堅持一間一臺制,清潔切口與非清潔切口手術分開進行。在手術間不足的情景下,應先做清潔切口手術,再做非清潔切口手術;先做急癥手術再做擇期手術。

  3、手術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和操作規程,認真檢查各種無菌物品,實施標準預防。

  4、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配置外科手消設施,每月定期進行手衛生質量檢測。

  5、嚴格控制手術室人員密度和流量。有嚴格的參觀制度,見習、參觀人員必須護士長同意,3人以上需報請醫務科批準。一般參觀人數控制在2人臺以下,參觀者必須在指定范圍內走動,非當班人員不得擅自進入手術室。

  6、傳染病活動期人員不得在手術室工作,咽拭子培養陽性及皮膚化膿感染者不得進入手術間。

  7、感染手術應在感染手術間進行,術后及時進行清潔消。遇有特殊菌種如:破傷風、氣性壞疽、綠膿桿菌等感染手術時,應盡量縮小污染范圍,術后進行嚴格消處理。

  8、嚴格執行醫院感染管理規定及清潔衛生制度。一切清潔工作均應濕式打掃。各手術間物體表面及地面明顯污染時清水擦拭;血液體液污染時,還應用消液擦拭,術后及時進行手術間清潔消。手術室的工作區域每日清潔、消一次,每周徹底清掃、消一次,并每月做細菌培養一次,包括空氣、物體表面和滅菌后的物品等。清凈手術間按規定要求更換過濾網裝置。實施連臺手術時,手術完畢及時進行清潔、消后才能再次使用。被血液、體液污染的區域要及時清潔、消;潔凈手術室須到達要求的潔凈度后方可連臺手術。

  9、手術用物按清洗—消—滅菌的程序處理;特殊感染患者手術用過的物品則按消—清潔—滅菌程序處理。

  10、所有滅菌物品必須每日檢查一次,按日期先后排序依次使用,確保滅菌物品在有效期內使用。

  11、每月進行手術切口感染病例檢查、統計與分析,查找手術切口感染的原因,制訂整改措施,逐項落實。各項質量控制過程的記錄完整、真實、連續、準確,便于追溯,資料保存3年,均

消毒隔離制度 篇4

  手術室消隔離制度

  1、手術室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各區域間標志明確,貼合功能流程。

  2、進入手術室要換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換鞋,外出時必須更換外出衣及外出鞋。

  3、手術器具及物品必須一用一滅菌,能壓力蒸氣滅菌的應使用高壓蒸汽滅菌;油、粉、膏等首選干熱滅菌;不耐熱物品如:各種導管、精密儀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選用低溫滅菌法。

  4、麻醉用具應定期清潔、消,接觸病人的用品應一人一用一消;嚴格遵守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規定。

  5、洗手刷應一用一滅菌。

  6、醫務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消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

  7、嚴格執行衛生、消制度,必須濕式清潔,每周固定衛生日。

  8、嚴格控制參觀人員,手術間盡量減少流動人員,減少手術間開關門的次數。

  9、隔離病人手術通知單上注明感染情景,嚴格隔離管理,術后器械及物品雙消,標本按隔離要求處理,手術間嚴格終末消。

  10、手術廢棄物品放入黃色垃圾袋內,封閉運送,無害化處理。

  供應室消隔離制度

  1、布局合理,污染區、清潔區、無菌區三區劃分清楚,路線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潔,強制經過,不得逆行。

  2、根據各房間的功能、大小等特點,選用有效的消方法,確定消時間,同時要做好消效果的監測。

  3、無菌區工作人員應嚴格遵守無菌規則,室內門窗及無菌柜要潔凈無塵,每一天上班后用含氯消劑擦拭物體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氣消,定期做空氣培養,記錄監測結果。

  4、滅菌合格物品應有明顯的滅菌標志和日期,專室專柜存放,在有效期內使用。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拆除外包裝后,方可移入無菌物品存放間。

  5、下收下送車輛,潔污分開,每日清洗消,分區存放。

  6、洗滌間工作完畢后,將洗滌池內外刷洗干凈,清理濾水雜物,用含氯消劑消池內外,地面及近地墻面。

  7、各區域清潔用具應區分,用后消處理后備用。

  產房消隔離制度

  1、產房非限制區、半限制區、限制區劃分明確,標志明顯。

  2、所有人員進入產房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換鞋。

  3、一般產婦根據標準預防的原則實施消隔離,保護產婦和工作人員的安全。

  4、對感染癥產婦或疑似感染癥的產婦,應隔離待產、分娩,按隔離技術規程護理和助產。所有物品嚴格按消滅菌要求單獨處理;用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盤必須放入黃色污物袋內密閉運送,無害化處理,房間應嚴格進行終末消處理。

  5、產房所用物品,應按規定定期消,每月做細菌監測,保留監測結果。

  ICU消隔離制度

  1、工作人員進入ICU應換專用工作服,換鞋,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進入。

  2、病人的安置應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分開,特殊感染病人單獨安置,診療活動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堅持室內清潔衛生,每日用消液拖地兩次,對室內空氣應定期進行消監測。

  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洗手或手消,必要時帶手套。

  5、注意病人各種留置管路的觀察,局部護理與消,加強醫院感染監測。

  6、加強抗感染物應用的管理,防止病人發生菌群失調,加強細菌耐性的監測。

  7、加強對各種監護儀器設備,衛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與管理。

  8、嚴格探視制度,限制探視人數;探視者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與病人接觸前要洗手。

  9、對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菌感染的病人,嚴格消隔離措施。

  新生兒病房消隔離制度

  1、工作人員入室前應嚴格洗手,消、更衣;加衅つw化膿及其他傳染病的工作人員不得入內。

  2、室內堅持安靜、整潔,工作人員做到四輕,病室應定期通風、換氣、消,濕式擦拭物體表面及地面,潔具專用,每月做空氣、物體表面、醫護人員手細菌監測并記錄結果。

  3、各種醫療用具用后必須消,新生兒用具每日消,每月食具細菌監測一次。

  4、嚴格探視制度,探視者應著清潔服裝,洗手后方可接觸嬰兒。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間,禁止探視。

  5、新生兒出院后,其床單元、保溫箱等,應徹底清潔、消。

  口腔科消隔離制度

  1、診療區域內應當保證環境整潔,每日對口腔診療、清洗、消區域進行清潔、消每日定時通風或者進行空氣凈化;對可能造成污染的診療環境表面及時進行清潔,消處理。每周對環境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

  2、進入病人的口腔內的所有診療器械,必須到達“一人一用一消或者滅菌”的要求。

  3、對每位病人操作前后,必須洗手或手消,操作時必須帶口罩、帽子,必要時配戴防護鏡。

  4、凡接觸病人傷口和血液的器械(如手機、車針、擴大針、拔牙鉗、挺子、鑿子、手術刀、牙周刮治器、潔牙器、敷料等)每人用后均應滅菌,常用口腔科檢查器、充填器、托盤等每人用后均應消。

  5、凡接觸病人體液、血液的修復、正畸模形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須消。

  6、用后的敷料等感染性廢物應及時清理、密閉、焚燒。

  內窺鏡室消隔離制度

  1、內窺鏡室診查區、洗滌消區、清潔區劃分明確,堅持室內清潔,操作結束后嚴格進行消處理。

  2、不一樣部位的內鏡的診療工作應當分室進行;不一樣部位內鏡的清洗消工作的設備應當分開。

  3、工作人員清洗消內鏡時,應當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透圍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4、內鏡及附件的數量應當與醫院規模和接診病人數相適應,以保證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到達相應的消、滅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5、進入人體無菌組織或器官的內窺鏡及附件,如腹腔鏡、關節鏡、腦室鏡、膀胱鏡、宮腔鏡等必須滅菌;消化道內窺鏡、陰道鏡等必須消;活檢鉗應滅菌處理。

  6、用后的內窺鏡及附件應立即用流動水清洗,再用多酶洗劑刷洗,清水沖洗清除管道中的殘留組織,瀝干水分后再進行消。

  7、浸泡內窺鏡的消液選擇應貼合要求,浸泡完全,時間貼合要求。

  8、每日監測使用中消劑的有效濃度,記錄保存,低于有效濃度立即更換。

消毒隔離制度 篇5

  一、護理人員上班時衣帽整潔。

  二、護理、治療前后均應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浸泡。

  三、無菌操作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無菌器械、容器、器械盤、敷料罐、持物鉗要定期滅菌與更換消毒液。注射時做到一人一針一筒。

  四、房定期通風換氣、定期空氣消毒、地面濕擦,床、床頭桌椅每日濕擦,抹布應專用,用后消毒。

  五、被褥定期更換,臟被褥應放固定處,不隨地亂丟,不在病房清點。

  六、各種器械用具,使用后均需消毒,藥杯、餐具必須消毒后使用,便器應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七、臟器移植的手術病人和有強烈傳染性的病人,應安置在單獨病室,病室應事先消毒。

  八、對出院病人,必須做好終末消毒。床、桌、椅等應用消毒液擦拭,床墊、被褥洗曬消毒。

  九、傳染病人按常規隔離,病人的排泄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未經消毒的物品不許帶出病房,也不得給他人使用,病人用過的被服應消毒后再交洗衣房清洗。

  十、傳染病房按病情分區隔離,工作人員進出污染區要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更換隔離衣并洗手,離開污染區時,脫去隔離衣。

  十一、住院傳染病人應在指定范圍活動,不得互串病房和外出,到其他科診療時要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出院、轉院及死亡后應進行終末消毒。

  十二、對受厭氧菌、綠膿桿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應嚴格消毒,被接觸過的器械、被服、病室都要嚴格消毒處理,用過的敷料應焚燒。

  十三、進入治療室、換藥室應衣帽整潔并戴口罩,私人物品不準帶入室內。十四、治療室與換藥室應每天通風換氣,地面、桌椅用消毒液擦洗,每用紫外線對空氣消毒或用消毒劑噴霧消毒,每周徹底大掃除1次,每月作細菌培養1次。

  十五、定期檢查無菌物品是否過期,用過物品與未用過物品應嚴格隔開,并需有明顯的標記。

  十六、治療室抹布、拖把等用具應專用。

  十七、換藥車上的用物要定期更換和滅菌;換藥用具應先消毒處理,然后再進行清洗消毒。

消毒隔離制度 篇6

  一、必須分清非無菌區、相對無菌區、無菌區。

  二、手術間分清無菌間、有菌間。如手術間有限,應先做無菌手術。再做污染手術。

  三、對感染和特異染等手術,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嚴格消處理措施。不得與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標記。手術后手術間地面和空氣嚴密消。

  四、手術室洗手、護士鋪臺、刷手、穿隔離衣、戴手套和手術配合均應貼合無菌操作要求。

  五、巡回護士進行各種治療注射、拿放無菌物品。應貼合無菌操作要求。

  六、各種無菌包及無菌容器中的消液,由專人負責定期消或更換,盡量減少用浸泡消的器械,絲線、刀片、剪等應高壓蒸汽消。

  七、工作人員熟悉各種消液的濃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據其效能定期檢測。

  八、經常啟蓋的無菌盒,每周重復消滅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過期應重新滅菌。

  九、每月對各項滅菌項目進行細菌監測,每月對工作人員作細菌培養,并做好記錄。

  十、用紫外線殺菌燈消時,應有時數登記和紫外線強度監測并登記。

  十一、手術室應有定期清潔衛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點、定時,做好清潔、消工作。定期做空氣培養,手術室空氣中細菌總數不得超過200個/m3。

消毒隔離制度 篇7

  檢驗科消毒隔離制度

  1.工作人員上班時間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時穿隔離衣,膠鞋,帶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檢驗用品,用后進行無害化處理。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采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無菌物品如棉簽、棉球、紗布等及其容器應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使用后的.廢棄物品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5.各種器具應及時消毒、清洗;各種廢棄標本應分類處理。

  6.報告單應消毒后發放。

  7.檢驗人員結束操作后應及時洗手,毛巾專用,每一天消毒。

  8.堅持室內清潔衛生。每一天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常規消毒。在進行各種檢驗時,應避免污染;在進行特殊傳染病檢驗后,應及時進行消毒,遇有場地、工作服或體表污染時,應立即處理,防止擴散,并視污染情景向上級報告。

  洗衣房消毒隔離制度

  1..洗滌區、壓熨、折疊區、清潔衣物存放區布局合理,潔污分開,通風良好。物流由污到潔,順行經過,不得逆流。

  2.指定地點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點,專車、專線運輸。運送車輛潔污分開,每日清洗消毒。

  3.認真執行衣物清洗的規章制度,分類清洗。被血液、體液污染的衣物應單獨消毒、清洗。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時間不少于30分鐘;消毒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消毒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毒為20xx分鐘。洗滌劑的洗滌時間為1小時。傳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閉運輸,先消毒后清洗。

  4.清潔被服專區存放。

  5.工作環境堅持衛生,每日清潔消毒,每周大掃除。

  6.工作人員作好個人防護,每日洗澡更衣,接觸污物后洗手。

  血液凈化室消毒隔離制度

  1.對血液透析機定期消毒,嚴格監測;一次性透析器不得重復使用。

  2.工作人員定期體檢,操作時必須注意消毒隔離。加強個人防護。

  3.進入血液凈化室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嚴格洗手。

  4.應對病人常規進行血液凈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學等化驗檢查。

  5.傳染病患者血液凈化在隔離凈化間內進行,固定床位專機透析,采取相應的隔離、消毒措施。急癥病人應專機透析。

  6.加強透析液制備輸入過程的質量監測。

  7.對透析中出現發熱反應的病人,及時進行血培養,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8.每月必須對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進行監測,當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嚴重感染病例時,應增加采樣點,如原水口、軟化水出口、反滲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時進行監測。

消毒隔離制度 篇8

  一、護理人員上班時必須著裝整潔,下班、就餐、開會時脫去工作服。

  二、嚴格無菌操作規程。

  三、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筒、持物鉗定期清洗、消毒、滅菌和更換,并注明滅菌日期和開啟時間。

  四、治療室、換藥室每日通風換氣,定期清掃,工作人員進治療室要戴帽子、口罩,私人物品不準帶人室內,抹布、拖把應有標記,專物專用。

  五、病室定期通風換氣,每日晨間護理時用濕式掃床,一床一套;一桌一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

  六、被服每周更換一次,如有污漬隨時更換。換下的臟被服放于污物袋。

  七、暖瓶、痰盂、便盆等用具專人專用,出院時消毒后帶走。

  八、采血使用的注射器、針頭直接焚燒。

  九、體溫表一人一支,用后浸泡消毒。

  十、輸液操作一人一針一管一止血帶,用后消毒。

  十一、"治療室、換藥室每日紫外線照射一次,每月空氣培養一次。

  十二、"隔離單位

  1.嚴重感染及傳染患者要單獨安置,病室門口掛隔離衣,放洗手盆,內盛消毒液。

  2.為隔離患者進行操作時要穿隔離衣,操作完脫去隔離衣并消毒雙手。

消毒隔離制度 篇9

  (1)醫務人員進入發熱門診應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和隔離褲、換鞋,操作護士進行治療、護理工作時應穿隔離衣。醫務人員的手接觸病人的排泄物或查體、治療、護理后,一定要進行手的消毒與清洗。

  (2)每日進行消毒巾濕掃床鋪,一床一巾,用消毒液擦抹床頭柜,一柜一巾;地面用消毒拖地及紫外線照射,每日二次。

  (3)檢驗采血一人一針一帶一巾,嚴格防止交叉感染。

  (4)嚴格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的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毀形消毒后集中處置。

  (5)醫療廢物嚴格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進行處置。凡被污染的物品或醫療用品必須按照先浸泡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滅菌的原則進行處理。

  (6)病人的便器使用一次性的。如不是一次性的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7)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及洗滌污水流入下水道后,需經污水處理達到消毒要求后才能排放。

  (8)打掃廁所的清潔用具與其它場所的清潔用具嚴格分開。

  (9)使用后的物品嚴格按照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或滅菌的原則進行處理。使用后的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毀形消毒再放人醫療廢物塑料袋中送往醫院指定的地方集中處理。

消毒隔離制度 篇10

  換藥室消毒隔離制度

  (一)凡進入換藥室的工作人員務必穿戴工作衣、帽、口罩。

  (二)嚴格區分清潔區與污染區,凡消毒物與未消毒物要嚴格分開并固定位置,用后物歸原處。

  (三)換藥次序;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特殊感染傷口如:炭疽、氣性壞疽、破傷風等應就地(診室或病室)嚴格隔離,處置后進行嚴格終末消毒,不得進入換藥室;感染性敷料應放在黃色防滲漏的污物袋內,及時焚燒處理。手術者術前不換感染及隔離傷口。

  (四)每次換藥前洗手,換藥時按無菌操作進行,做到一人一碗(盤)二鑷(鉗),一份無菌物品。

  (五)換藥車上常用的換藥器械及敷料一經啟用,每日需高壓蒸汽滅菌一次;啟封的外用無菌溶液限24小時內使用,并注明啟用時間;各種檢查、治療包未用者,每周重新高壓蒸汽滅菌一次(炎熱潮濕季節每周一次)。

  (六)換藥室使用的敷料鉗浸泡于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液的高度為敷料鉗軸節以上2—3cm處,浸泡液每日添加。敷料鉗、瓶、盛碘酒、酒精瓶每周高壓蒸汽滅菌1—2次,并更換消毒液。

  (七)浸泡器械容器每周清潔消毒一次。換藥時污染敷料務必投入污桶。特異性感染傷口敷料由專人統一處理,換藥用具用0、2%過氧乙酸浸泡30—60分鐘后洗凈,送高壓蒸汽滅菌或環氧乙烷消毒后,再進行高壓蒸汽滅菌。

  (八)每日以0、1%有效氯溶液或0、2%過氧乙酸擦拭換藥車、門、窗、臺、凳一次(抹布分開使用)。每周換藥車輪上油一次。地面宜濕式清掃,每日以0、05%有效氯溶液拖地1—2次,紫外線空氣消毒二次(換藥前和晚夜班),空氣細菌監測總數≤300個/m3、

  (九)消毒物品(包括換藥碗、敷料、引流條、針、線等)、浸泡消毒液每月抽樣培養1—2次,空氣細菌培養每月一次,報告單留存備查。

消毒隔離制度 篇11

  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的詳細內容:

  1.入室人員的管理

  (1)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衣、帽、褲、鞋,不準帶私人用物進入工作區。

  (2)入室人員進入限制區必須戴圓頂帽、戴口罩。

  (3)工作人員每年一次體檢,按規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傳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術病人入室前,必須更換清潔衣、褲、戴帽及穿腳套。

  (5)進入手術室的推車輪須經消毒后進入半限制區。

  (6)工作人員外出必須更換工作衣、帽、褲、鞋。

  2.參觀制度

  (1)非本室人員及非手術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2)進修、實習人員必須遵照上述規定執行,實習人員須由帶教老師帶領,不得單獨進入手術室。

  (3)參觀人員須經醫教科或護理部同意后,更換衣、帽褲、鞋、戴口罩,并在指定區域活動,不得任意穿行。

  (4)除每日必須做好清潔衛生外,每周固定一日為衛生日,徹底清潔消毒手術室。

  (5)專用拖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備用,鞋柜用消毒液擦試,每日一次。

  手術室的.消毒隔離制度

  1.嚴格劃分限制區(無菌區)、半限制區(清潔區)、非限制區(污染區),區間有明顯標志,嚴格遵守三通道原則,手術間按無菌、非無菌、污染手術分室。

  2.認真洗手,嚴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與步驟進行,每月對手術醫生、洗手護士手指培養一次,要有據可查。

  3.浸泡液及酒精,每日測比重,每周更換容器及消毒液1~2次,要有記錄。

  4.手術醫生和器械護士戴上無菌手套后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5.巡回護士應做好充分準備,盡量減少外出和走動,手術間的門不要隨便打開。

  6.接臺手術人員在兩臺手術之間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換無菌手術衣、手套,并用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及地面。

  7.做好各類物品的終末消毒。

  8.

  手術間紫外線要求:功率≥30W/m3,燈距地面70uw/cm2。

  9.凡需手術病人術前一律查肝功能、乙肝全套抗原抗體,陽性者按傳染病隔離技術要求對待。

  (四)一般感染手術

  1.器械、敷料、針筒、手套、引流瓶等均應浸泡消毒后按常規處理。

  2.手術間開窗通風,用消毒液擦拭手術床、推車、物體表面、拖地,用紫外線消毒空氣。

  (五)特殊感染手術、隔離手術

  1.就地手術為原則,采用一次性敷料、器械、針筒為好,門口掛隔離牌。

  2.術中的紗布、敷料及其他能燃燒的物品應全部焚燒。

  3.器械、針筒、搪瓷盤應浸泡于0.5%過氧乙酸中30分鐘,經2次高壓蒸氣滅菌后再處理,包上應貼有紅色傳染病標志。

  4.未使用過物品集中打包,貼上紅色傳染病標志,高壓滅菌后作常規處理。

  5.一切接觸患者的用物包括推車、被褥,放置手術間內(布類要松散,帶蓋的盒要打開),用甲醛加熱法熏蒸消毒,12.5ml/m3封閉24小時。

  (六)無菌物品的管理

  1.無菌物品應放在無菌室集中管理,室內通風、干燥、環境清潔、無雜物無蠅無塵,應有紗門紗窗。

  2.

  無菌物品柜清潔通風應有專人檢查,無菌包按順序排列,標記清楚,無過期物品,無菌物品有效期7天,霉季5天。

  3.無菌包體積不應超過30×30×40cm,包布大小合適,容器無破損,大、中型包中間及包布的反折處各放規定的化學試劑一枚。

  4.浸泡器械消毒液量足夠,關節打開,每周更換一次,標記清楚,細菌培養每月一次,要有據可查。

  5.敷料灌、泡手酒精桶,碘酒、酒精瓶要消毒,每周1~2次。

  6.

  酒精浸泡液測試每日一次,比重保持在0.70~0.75之間,并有記錄、簽名。

  7.肥皂水、指刷、消毒毛巾等用物每24小時消毒一次。

消毒隔離制度 篇12

  1、有專用保健室、觀察室,保健用品專用。

  2、幼兒園內的餐具、毛巾、玩具、便器和室內空氣等必須按上海市托幼機構消毒隔離工作常規定期進行消毒處理。

  3、幼兒園內的兒童活動室、臥室、廁所、營養室、隔離室、觀察室,應采用含氯消毒劑每日一次預防性消毒……[點擊查看全部內容]

消毒隔離制度 篇13

  一、個人衛生與消毒

  1、保證幼兒認真做到飯前便后用流動水洗手。

  2、幼兒每人一巾,每天清洗并消毒一次。在毛巾專用消毒柜或0.5%84浸泡10分鐘消毒(浸泡后要用清水洗數次)、晾干后掛入毛巾柜。

  3、刷牙杯與牙刷個人專用,牙刷每3個月更換一次(損壞及時更換)。牙刷頭要朝上,保持清潔。

  4、每星期一剪指甲,隔周剪趾甲。

  5、寄宿幼兒必須每天洗臉、洗腳、沖洗屁股。洗屁股毛巾個人專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涼干。根據季節每周至少為幼兒洗澡、洗頭1-2次。

  6、幼兒手絹個人專用,每日換洗,意外污染及時換洗。

  7、被罩、床單、枕巾每月換洗一次,有污染時要及時洗,每月曬被褥一次,夏季涼席每周一擦拭一次。

  8、保教人員要保持個人衛生,衣著整齊,上班時不得留長指甲、不得染指甲、不得披頭散發,不得穿高跟鞋,不得帶手飾。

  二、飲食衛生

  1、水杯個人專用,每天清洗并在專用消毒柜消毒一次2、桌面餐前要清潔、擦拭并消毒,餐后擦干凈。

  消毒程序:餐前:清水擦拭-消毒液(每500ml水藥液2ml)擦拭-清水擦拭。餐后 :洗滌靈水擦拭-清水擦拭。

  3、餐具、餐巾每次用后要洗凈消毒,在專用消毒柜消毒。

  4、生吃瓜果要洗凈削皮(在食用前進行,防止食用前污染)。

  5、非廚房工作人員、幼兒禁止進入廚房。廚房飲食衛生詳見由衛生監督機構頒發的"飲食衛生管理常規"。

  6、接觸食品前,工作人員要用肥皂、流動水洗手。

  三、環境衛生與消毒

  1、室外環境要每日清掃,室內濕拭清掃,保持清潔整潔。地毯每天清潔,每周用吸塵器吸三次。

  2、幼兒園室內不得吸煙。室內空氣流通新鮮,冬季或夏季空調房間每半日通風一次,每次20分鐘。

  3、垃圾污物要及時清除,及時滅蚊、蠅、螞蟻等昆蟲。

  4、周一消毒圖書;周二擦玻璃;周三擦桌椅板凳;周四曬被褥;周五消毒玩具,全園大掃除。

  5、床圍、小桌椅每日清潔擦拭一次,門把手、水龍頭保持清潔,每天消毒一次。

  6、各班清潔用具(如掃帚、拖布、抹布等)要專用,用后及時清潔,干燥保存。

  7、幼兒廁所專用,入廁后及時沖刷,做到清潔無異味,每天消毒一次。便盆用后及時沖洗消毒。

  8、衛生間地面無積水,每日消毒一次。

消毒隔離制度 篇14

  入室人員的管理

  (1)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衣、帽、褲、鞋,不準帶私人用物進入工作區。

  (2)入室人員進入限制區必須戴圓頂帽、戴口罩。

  (3)工作人員每年一次體檢,按規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傳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術病人入室前,必須更換清潔衣、褲、戴帽及穿腳套。

  (5)進入手術室的推車輪須經消毒后進入半限制區。

  (6)工作人員外出必須更換工作衣、帽、褲、鞋。

  參觀制度

  (1)非本室人員及非手術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2)進修、實習人員必須遵照上述規定執行,實習人員須由帶教老師帶領,不得單獨進入手術室。

  (3)參觀人員須經醫教科或護理部同意后,更換衣、帽褲、鞋、戴口罩,并在指定區域活動,不得任意穿行。

  (4)除每日必須做好清潔衛生外,每周固定一日為衛生日,徹底清潔消毒手術室。

  (5)專用拖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備用,鞋柜用消毒液擦試

  每日一次。

  手術室的消毒隔離制度

  1.嚴格劃分限制區(無菌區)、半限制區(清潔區)、非限制區(污染區),區間有明顯標志,嚴格遵守三通道原則,手術間按無菌、非無菌、污染手術分室。

  2.認真洗手,嚴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與步驟進行,每月對手術醫生、洗手護士手指培養一次,要有據可查。

  3.浸泡液及酒精,每日測比重,每周更換容器及消毒液1~2次,要有記錄。

  4.手術醫生和器械護士戴上無菌手套后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5.巡回護士應做好充分準備,盡量減少外出和走動,手術間的門不要隨便打開

  6.接臺手術人員在兩臺手術之間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換無菌手術衣、手套,并用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及地面。

  7.做好各類物品的終末消毒。

  8.手術間紫外線要求:功率≥30W/m3,燈距地面70uw/cm2。

  9.凡需手術病人術前一律查肝功能、乙肝全套抗原抗體,陽性者按傳染病隔離技術要求對待。

  一般感染手術

  1.器械、敷料、針筒、手套、引流瓶等均應浸泡消毒后按常規處理。

  2.手術間開窗通風,用消毒液擦拭手術床、推車、物體表面、拖地,用紫外線消毒空氣。

  (五)特殊感染手術、隔離手術

  1.就地手術為原則,采用一次性敷料、器械、針筒為好,門口掛隔離牌。

  2.術中的`紗布、敷料及其他能燃燒的物品應全部焚燒。

  3.器械、針筒、搪瓷盤應浸泡于0.5%過氧乙酸中30分鐘,經2次高壓蒸氣滅菌后再處理,包上應貼有紅色傳染病標志。

  4.未使用過物品集中打包,貼上紅色傳染病標志,高壓滅菌后作常規處理。

  5.一切接觸患者的用物包括推車、被褥,放置手術間內(布類要松散,帶蓋的盒要打開),用甲醛加熱法熏蒸消毒,12.5ml/m3封閉24小時。

  無菌物品的管理

  1.無菌物品應放在無菌室集中管理,室內通風、干燥、環境清潔、無雜物無蠅無塵,應有紗門紗窗。

  2.

  無菌物品柜清潔通風應有專人檢查,無菌包按順序排列,標記清楚,無過期物品,無菌物品有效期7天,霉季5天。

  3.無菌包體積不應超過30×30×40cm,包布大小合適,容器無破損,大、中型包中間及包布的反折處各放規定的化學試劑一枚。

  4.浸泡器械消毒液量足夠,關節打開,每周更換一次,標記清楚,細菌培養每月一次,要有據可查。

  5.敷料灌、泡手酒精桶,碘酒、酒精瓶要消毒,每周1~2次。

  6.酒精浸泡液測試每日一次,比重保持在0.70~0.75之間,并有記錄、簽名。

  7.肥皂水、指刷、消毒毛巾等用物每24小時消毒一次。

  手術室物品清點及消毒隔離制度,你了解了嗎?

  手術室物品

  清點查對制度

  1所有手術均應清點物品,并記錄。清點時機:手術開始前、關閉體腔前,體腔完全關閉后、縫皮后。清點物品包括手術所用全部器械、敷料(包括花生米、棉片、紗布、紗墊、紗條)、縫針、手術刀、針頭;血管吻合術應增點血管針、血管夾。

  2清點時兩人必須確實看清物品(實物),唱點。如有疑點應馬上重點,應特別注意刀片、螺釘、螺帽,及各種進腔物品的完整性。

  3手術臺上的物品不得在手術未完成前隨意挪用,掉落臺下的物品應及時撿起,放在固定的地方,不可在手術未完成前移出。包括切下來的組織。

  4使用清點過的物品如發現異常(重疊、少帶、物品不完整),應立即通報及時處理。紗布不得隨意剪開,物品剪下來的殘端不得留在臺上,應立即棄去。

  5手術過程中增減物品要及時清點并準確記錄。

  6清點物品時,發生意見分歧應立即請示由上級做出決定。

  7帶新護士上臺時,必須由帶教老師負責清點核對。新護士單獨上臺時,巡回護士負全部責任。

  8術中放在傷口內的紗布、紗墊、器械等,器械護士要提示醫師共同記住。

  9縫針用后及時別在針板上或放在針盒內,斷針要保存完整,正使用的針不應離開持針器,掉在地上的縫針由巡回護士放入消毒盤內,手術結束后交由器械械護士帶出手術間處理。

  10一例手術兩次清點物品時要求:雙切口手術,一側手術完后常規清點,做另一側重新清點。但前一側用的紗布、紗墊要包好放于手術間內,待手術全部結束后再處理。

  手術室消毒

  隔離制度

  必須分清非無菌區、相對無菌區、無菌區。

  手術間分清無菌間、有菌間。如手術間有限,應先做無菌手術。再做污染手術。

  對感染和特異性感染等手術,所用的器械、敷料等用物要有嚴格消毒處理措施。不得與其他敷料混合,并有標記。手術后手術間地面和空氣嚴密消毒。

  手術室洗手、護士鋪臺、刷手、穿隔離衣、戴手套和手術配合均應符合無菌操作要求。

  巡回護士進行各種治療注射、拿放無菌物品。應符合無菌操作要求。

  各種無菌包及無菌容器中的消毒液,由專人負責定期消毒或更換,盡量減少用浸泡消毒的器械,絲線、刀片、剪等應高壓蒸汽消毒。

  工作人員熟悉各種消毒液的濃度及使用方法,可根據其效能定期檢測。

  經常啟蓋的無菌盒,每周重復消毒滅菌,固定的敷料包、器械包,過期應重新滅菌。九、每月對各項滅菌項目進行細菌監測,每月對工作人員作細菌培養,并做好記錄。

  用紫外線殺菌燈消毒時,應有時數登記和紫外線強度監測并登記。

  手術室應有定期清潔衛生制度,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點、定時,做好清潔、消毒工作。定期做空氣培養,手術室空氣中細菌總數不得超過200個/m3。

消毒隔離制度 篇15

  1.嚴格劃分限制區(無菌區)、半限制區(清潔區)、非限制區(污染區),區間有明顯標志,嚴格遵守三通道原則,手術間按無菌、非無菌、污染手術分室。

  2.認真洗手,嚴格按照洗手的消毒方法與步驟進行,每月對手術醫生、洗手護士手指培養一次,要有據可查。

  3.浸泡液及酒精,每日測比重,每周更換容器及消毒液1~2次,要有記錄。

  4.手術醫生和器械護士戴上無菌手套后應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

  5.巡回護士應做好充分準備,盡量減少外出和走動,手術間的`門不要隨便打開。

  6.接臺手術人員在兩臺手術之間要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換無菌手術衣、手套,并用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及地面。

  7.做好各類物品的終末消毒。

消毒隔離制度 篇16

  醫院消毒隔離制度

  一、醫務人員工作期間應嚴格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及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的使用規范。

  二、醫務人員務必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脈管系統,或有體液從中流過的物品或接觸人破損皮膚、破損黏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滅菌。接觸完整皮膚、完整粘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消毒。

  三、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清潔,再進行消毒或滅菌。其中被朊病毒、氣性壞疽及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與滅菌。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經清潔消毒或滅菌處理。

  四、滅菌物品應注明滅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區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使用,并做好標識。并按滅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過7天,超過7天應重新滅菌方能使用。

  五、化學滅菌或消毒,可根據不同狀況分別選取滅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使用化學消毒劑務必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時注意有效濃度,并按要求進行監測。

  六、感染性疾病科門診按照《醫院隔離技術規范(20__版)》和《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要求,與普通門診要做到掛號、候診、收費、取藥、檢驗、注射、廁所等分開。

  七、醫院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狀況,對感染病人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并有明顯的隔離標志。黃色為空氣隔離標志,粉色為飛沫傳播隔離標志,藍色為接觸隔離標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裝置、霧化吸入器、氧氣濕化瓶、呼吸機面罩、管路等要嚴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置,復用的應一人一用,送供應室集中消毒。呼吸機螺旋管、濕化器、接頭、活瓣通氣閥等可拆除部分應定期更換消毒。濕化液應為無菌水,每日更換。

  九、吸痰操作執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醫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換滅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時,應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緊急狀況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應每班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進行終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體溫表先清洗再放入內含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撈出沖洗擦干備用,盛放體溫表的容器每日清潔,每周高壓滅菌兩次;含氯消毒劑現用現配,用時監測,每日更換。

  十一、紫外線燈、空氣消毒機每日空氣消毒2-3次,有記錄;紫外線燈管有累計照射時間、更換日期及強度監測記錄,使用中紫外線燈管低于70uw/cm2應更換燈管,燈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記錄。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時,應及時擦拭;空氣消毒機過濾網每月清洗一次,有記錄。

  十二、地面與物體表面應濕式清掃,持續清潔;地面無明顯污染時,采用濕式清潔。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時(>10ml),先用吸濕材料去除可見的污染物,再清潔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內含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鐘后,再清洗晾干備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時用20__mg/L含氯消毒劑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標識明確,使用后清洗、消毒、懸掛晾干備用。)

  十三、感染高風險的部門地面和物體表面的清潔與消毒,如手術部(室)、產房、導管室、潔凈病房、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檢驗科、急診等病房與部門的地面與物體表面,應持續清潔、干燥,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與地面2次(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有污染隨時清潔消毒。

  十四、含氯消毒劑應現配現用,須持續有效濃度監測并記錄,每日更換。

  十五、各科室消毒工作質量由護理部和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負責監管。

消毒隔離制度 篇17

  一、各科室應嚴格執行《消毒技術規范》和《醫院隔離技術規范》,結合本科室工作特點,制定本科室消毒隔離制度并落實相關消毒隔離措施。

  二、醫務人員進行各種診療護理操作時,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并按規定洗手或手消毒、戴口罩和工作帽等。

  三、醫務人員務必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物品務必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務必消毒。

  四、各科室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物品應嚴格按照《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清洗消毒及滅菌技術操作規范》進行清洗、消毒和滅菌,并按要求進行相關的監測并記錄。

  五、各科室應配備必要的手衛生設施,醫務人員和相關人員務必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根據不同狀況嚴格洗手或手消毒,醫院感染重點部門應按要求進行手衛生效果監測。

  六、任何物品在消毒、滅菌前均應充分清洗干凈。消毒、滅菌方法首選物理方法,如耐濕、熱的物品首選壓力蒸氣滅菌;選取化學方法消毒滅菌時,應進行化學消毒劑濃度監測,消毒滅菌后的物品使用前用無菌水徹底沖洗干凈。

  七、科室應持續環境清潔,空氣清新。必要時進行消毒處理。

  1、各科室應定時通風,必要時根據不同狀況選取其他的空氣凈化措施。

  2、地面無明顯污染時濕式清掃,當受到病原體污染時,應進行消毒處理;拖洗工具使用后及時清洗、消毒、晾干備用。

  3、墻面一般不需常規消毒,受到病原體污染時,采用適宜濃度的消毒劑噴霧或擦拭處理。

  4、病房各類用品表面應持續清潔,一床一桌一椅一抹布,使用后及時清洗,必要時消毒處理。

  5、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務必對床單元進行終末消毒處理。

  八、洗衣房回收污染被服不應在各科室走廊內請點,以免造成周圍環境的污染。

  九、各科室布局、流程應合理,潔、污區域劃分明確,防止人流、物流交叉。醫務人員及相關人員應嚴格執行《醫院隔離技術規范》,掌握各種防護用品的使用指證和方法。根據不同疾病的傳播途徑,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實施相應的隔離防護措施,并穿戴適宜的防護用品處理患者環境中污染的物品與醫療器械。

  十、各科室應根據專業特點,在病區末端設一間或多間隔離病室;對已確診的傳染病患者,應收治于感染性疾病科;疑似傳染病患者應單間隔離觀察;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應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十一、醫務人員不得穿工作服進、出醫院餐廳、會議室等公共場所。

  十二、醫療廢物處置應貼合我院醫療廢物管理有關規定。

消毒隔離制度 篇18

  在執行手術室消隔離制度的基礎上,做好以下工作:

  1、如果導管為一次性使用無菌醫療用品,不得重復使用。

  2、國家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的產品,說明書未界定一次性使用的導管,應按去污染、清洗、滅菌的程序進行處理

  3、傳染病人用過的導管不得重復使用。

  門、急診消隔離制度

  門、急診治療室、換室、觀察室、ICU、手術室應執行相關部分的消隔離制度外,做好以下幾方面:

  1、建立預檢分診制度,發現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應到指定隔離診室疹治,并及時消。

  2、建立健全日常清潔、消制度,病人嘔吐物、排泄物要及時消處理。

  3、醫務人員的手要隨時流水清洗和消。

  4、急癥搶救室及平車、輪椅、診察床等應每日定時消,被血液、體液污染時應及時消處理。

  5、急診搶救器材應在消、滅菌的有效期內使用,一用一消或滅菌。

  輸血科消隔離制度

  1、布局合理,區域劃分明確,應有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血液儲存、發放處、成份室、采血室和輸血治療室設在清潔區,血液檢驗和處置室應設在污染區,辦公室設在半污染區。

  2、管理要求:

  1)進入輸血科的血液及試劑必須有國家衛生行政部門和國家品監督管理部門頒發的許可證。

  2)必須嚴格按衛生部頒發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規定的程序進行管理和操作。

  3)儲血冰箱應每周進行清潔和消,防止污染。每月對冰箱的內壁進行生物學監測,不得檢出致病性微生物和霉菌。

  5)工作人員上崗前應注射乙肝疫苗,定期檢查乙肝病抗體水平。接觸血液必須戴手套,脫手套后洗手。一旦發生體表污染或銳器刺傷,應及時處理。

  6)廢棄的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廢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須分類收集后集中處理。

消毒隔離制度 篇19

  一、醫務人員工作期間應嚴格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及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的使用規范。

  二、醫務人員務必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器官,脈管系統,或有體液從中流過的物品或接觸人破損皮膚、破損黏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滅菌。接觸完整皮膚、完整粘膜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進行消毒。

  三、重復使用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清潔,再進行消毒或滅菌。其中被朊病毒、氣性壞疽及突發不明原因的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診療器械、器具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與滅菌。所有醫療器械在檢修前應先經清潔消毒或滅菌處理。

  四、滅菌物品應注明滅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區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進先出”的原則使用,并做好標識。并按滅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過7天,超過7天應重新滅菌方能使用。

  五、化學滅菌或消毒,可根據不同狀況分別選取滅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劑。使用化學消毒劑務必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時注意有效濃度,并按要求進行監測。

  六、感染性疾病科門診按照《醫院隔離技術規范(20xx版)》和《醫療機構傳染病預檢分診管理辦法》要求,與普通門診要做到掛號、候診、收費、取藥、檢驗、注射、廁所等分開。

  七、醫院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狀況,對感染病人采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并有明顯的隔離標志。黃色為空氣隔離標志,粉色為飛沫傳播隔離標志,藍色為接觸隔離標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裝置、霧化吸入器、氧氣濕化瓶、呼吸機面罩、管路等要嚴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置,復用的應一人一用,送供應室集中消毒。呼吸機螺旋管、濕化器、接頭、活瓣通氣閥等可拆除部分應定期更換消毒。濕化液應為無菌水,每日更換。

  九、吸痰操作執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醫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換滅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時,應先放入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緊急狀況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應每班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進行終末消毒,干燥保存。

  十、病人使用體溫表先清洗再放入內含效氯500mg/L消毒液中浸泡30分鐘,撈出沖洗擦干備用,盛放體溫表的容器每日清潔,每周高壓滅菌兩次;含氯消毒劑現用現配,用時監測,每日更換。

  十一、紫外線燈、空氣消毒機每日空氣消毒2—3次,有記錄;紫外線燈管有累計照射時間、更換日期及強度監測記錄,使用中紫外線燈管低于70uw/cm2應更換燈管,燈管每周用70%~80%酒精棉球擦拭一次并記錄。發現燈管表面有灰塵、油污時,應及時擦拭;空氣消毒機過濾網每月清洗一次,有記錄。

  十二、地面與物體表面應濕式清掃,持續清潔;地面無明顯污染時,采用濕式清潔。當地面受到患者血液、體液等明顯污染時(>10ml),先用吸濕材料去除可見的污染物,再清潔和消毒。(用后抹布或拖把需浸泡于內含效氯500mg/L消毒液30分鐘后,再清洗晾干備用。被肝炎病毒污染時用20xxmg/L含氯消毒劑擦洗。拖把要分室使用,標識明確,使用后清洗、消毒、懸掛晾干備用。)

  十三、感染高風險的部門地面和物體表面的清潔與消毒,如手術部(室)、產房、導管室、潔凈病房、重癥監護病房、新生兒室、血液透析病房、燒傷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檢驗科、急診等病房與部門的地面與物體表面,應持續清潔、干燥,每日用消毒液擦拭物體表面與地面2次(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有污染隨時清潔消毒。

  十四、含氯消毒劑應現配現用,須持續有效濃度監測并記錄,每日更換。

  十五、各科室消毒工作質量由護理部和醫院感染管理科共同負責監管。

消毒隔離制度 篇20

  一、手術室的設計和設備

 。ㄒ唬┦中g室設計坐在南朝北,位于建筑物高處,以空氣清潔、防止院內感染為原則,可以刷墻。要合理劃分三個地區:非限制區、適用區、限制區。要有三個通道:職員通道、患者出入通道和污物出口通道。材料不易防火、潮濕、著色,具有清潔等性能的材料為宜,F代化手術室要設計空氣凈化裝置、中心供氧、吸引中心等裝置。

 。ǘ┦中g室設備除了配備普通手術室的現有器械外,還要有閉路電視、空調、高級電動刀(進口),還要有醫院發展說,以免受到意外停電的影響。最好使用交換車等現代購物車,不要污染手術室地板。

 。ㄈ┦中g間的布置要簡潔,櫥柜要用防潮、堅固的材料制作,方便清潔。所有物品必須固定設置,堅持保管順序,追求各間統一和規范。

  二、手術室人員配置及醫院手術床。

  手術室護士和手術床的比例應設置為2.5:1,教育醫院3:1。手術床與手術共50個床,設置1個手術床為宜,衛生人員0.5:1為宜。設置1~2名護士長。

  三、手術室規章制度手術室是手術科醫生、麻醉師、手術室人員共同工作的場所,為確保人員流動量大,工作有序,各項工作不僅有程序,還要有必要的`工作制度,才能順利完成各項科手術。

 。ㄒ唬┦中g室通用工作系統

  1、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戴上手術室的鞋子、帽子、衣服、口罩,離開手術室時更換外出服和鞋子。

  2、門診參觀、學習、實習要經過醫科或護理部的批準,要有固定的場所。

  3、各科選擇忌日,術前1日上午10時30分之前要發送手術通知書、急救手術,先口頭通知后再補充手術通知書。

  4、手術按手術通知時間進行,要按時到達,不能隨意更改。特殊情況與護士聯系。

  5、術前30分鐘接送患者,攜帶病歷,詳細檢查患者姓名、性別、年齡、床號、診斷、手術部位及敏實驗、術前用;颊呷胱『,巡回護士應再次審查患者手術部位的清潔范圍,附件、假牙和手表不得帶入手術室。

  6、嚴格的無菌操作技術。無菌手術和乳菌手術要在丟失中進行,特殊感染要進行特殊消滅菌處理。

  7、室內嚴肅安靜,禁止大聲喧嘩,手術中不得聊天、看報等。

  8、嚴格執行室內衛生清潔處理及隔離消檢查制度,實施醫療安全預防措施。

  9、手術室要常備各種急救手術用包和急救器械,手術器械不能貸款

  10、手術室器械要在清潔的基礎上消,各種品器械材料要放在固定的位置,貴重器械要專門保管,每月庫存、維修、維護。麻醉劇標志明顯,專人上鎖,普通品每日檢查記錄,每月檢查一次,由專人負責。

  11、負責保管和檢查手術中采集的標本,敦促醫生及時填寫病理標本,發送檢查表,做好檢查登記,及時發送檢查。

 。ǘ┦中g室醫院感染管理系統

  1、入室人員管理

 。1)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衣服、帽子、褲子、鞋子,不能帶個人用品進入工作室。

  (2)入室人員進入限制區后,應戴圓頂帽和口罩。

 。3)工作人員每年進行一次體檢,按規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傳染病者不得入內。

  (4)手術患者入住前必須更換干凈的衣服、褲子、帽子和腳鏈。

 。5)進入手術室的車輪要進入消后核銷的區域。

  (6)職員外出時,必須更換工作服、帽子、褲子和鞋子。

  2、參觀制度

 。1)非本室人員及非外科人員未經許可不得進入。

  (2)進修、實習必須按照上述規定執行,實習必須由教員指導,不能單獨進入手術室。

 。3)觀眾在獲得醫科或護理部同意后,要換衣服、戴帽子、鞋子、戴口罩,在指定地區活動,不能隨便走路。

  (4)除了要每天做好清潔衛生外,每周一天為衛生日,徹底打掃消手術室。

 。5)專用拖鞋每天用消液水浸泡后清洗,準備干燥,鞋柜用消液擦拭,每天一次。

 。ㄈ┦中g室消隔離系統

  1、嚴格區分限制區(無菌區)、適用區(清潔區)、非限制區(污染區),區間有明顯標志,嚴格遵守三通道原則,手術間根據無菌、非無菌、污染手術丟失進行操作。

  2、可以按照仔細洗手和洗手的消方法及程序,每月培養一次手術醫生、洗手護士的手指進行調查。

  3、浸水液和酒精,每日比重測定,每周更換容器及消液1~2次,要有記錄。

  4、外科醫生和機械護士要戴無菌手套,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程序。

  5、巡回護士要充分準備,盡量減少外出和走路,不要隨便打開手術間的門。

  6、接收工人要在兩次手術之間洗手,消胳膊,更換無菌手術服、手套,用消液擦拭物體表面和地面。

  7、做好各種物品的最終消。

  8、手術間紫外線要求:電力

消毒隔離制度 篇21

  檢驗科消隔離制度

  1、工作人員上班時間必須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時穿隔離衣,膠鞋,帶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檢驗用品,用后進行無害化處理。

  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靜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管一巾一帶;微量采血應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

  4、無菌物品如棉簽、棉球、紗布等及其容器應在有效期內使用,開啟后使用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使用后的廢棄物品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丟棄。

  5、各種器具應及時消、清洗;各種廢棄標本應分類處理。

  6、報告單應消后發放。

  7、檢驗人員結束操作后應及時洗手,毛巾專用,每一天消。

  8、堅持室內清潔衛生。每一天對空氣,各種物體表面及地面進行常規消。在進行各種檢驗時,應避免污染;在進行特殊傳染病檢驗后,應及時進行消,遇有場地、工作服或體表污染時,應立即處理,防止擴散,并視污染情景向上級報告。

  洗衣房消隔離制度

  1、洗滌區、壓熨、折疊區、清潔衣物存放區布局合理,潔污分開,通風良好。物流由污到潔,順行經過,不得逆流。

  2、指定地點收集污物,避免在病房清點,專車、專線運輸。運送車輛潔污分開,每日清洗消。

  3、認真執行衣物清洗的規章制度,分類清洗。被血液、體液污染的衣物應單獨消、清洗。消采用含氯消劑,消時間不少于30分鐘;消一般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消污染物品有效氯含量500mgL,煮沸消為20—30分鐘。洗滌劑的洗滌時間為1小時。傳染病污染的.衣物,封閉運輸,先消后清洗。

  4、清潔被服專區存放。

  5、工作環境堅持衛生,每日清潔消,每周大掃除。

  6、工作人員作好個人防護,每日洗澡更衣,接觸污物后洗手。

  血液凈化室消隔離制度

  1、對血液透析機定期消,嚴格監測;一次性透析器不得重復使用。

  2、工作人員定期體檢,操作時必須注意消隔離。加強個人防護。

  3、進入血液凈化室應更衣、換鞋、戴帽子、口罩,嚴格洗手。

  4、應對病人常規進行血液凈化前肝功能、肝炎病原學等化驗檢查。

  5、傳染病患者血液凈化在隔離凈化間內進行,固定床位專機透析,采取相應的隔離、消措施。急癥病人應專機透析。

  6、加強透析液制備輸入過程的質量監測。

  7、對透析中出現發熱反應的病人,及時進行血培養,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8、每月必須對入、出透析器的透析液進行監測,當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嚴重感染病例時,應增加采樣點,如原水口、軟化水出口、反滲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并及時進行監測。

消毒隔離制度 篇22

  一、醫院應對醫務人員進行消毒隔離與預防知識培訓,為其帶給必要的防護用品,醫務人員應正確使用防護用品。

  二、醫務人員上班應衣帽整潔、操作時戴口罩;進入手術室、產房應換專用鞋;不得穿工作衣隨意出醫院;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標準預防,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三、感染病人與非感染病人應分室安置,同類感染病人可安置一室,特殊感染病人應單間隔離。日常工作中應在標準預防的基礎上,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采取相應的隔離與預防措施。

  四、醫務人員在工作中應嚴格執行衛生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五、治療室應分清潔區、污染區,標識清楚,醫務人員進入時應戴口罩、帽子;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治療時應鋪無菌盤,抽出的藥液不得超過2h,各種溶酶不得超過24h,并注明開啟時間。碘酒、酒精應密閉保存。容器每周滅菌2次(也可使用一次性小包裝消毒液,使用時間為7天)。門診、換藥室、手術室、分娩室的干缸不超過四小時。其余處置室不超八小時。

  六、醫務人員應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組織、無菌器官、腔隙,或接觸人體破損的皮膚、粘膜、組織的醫療用品務必到達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物品務必到達消毒水平。

  七、根據物品性能選用消毒滅菌方法。耐高溫、耐濕物品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耐熱、不耐濕的物品可選用低溫滅菌;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去污染,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其中特殊感染病人用過的醫療器材和物品,應先消毒,徹底清洗干凈,再消毒或滅菌。

  八、使用化學消毒劑時務必了解消毒劑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響滅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置時注意有效濃度,并按要求進行監測做好記錄。配制好的84消毒液不超過24小時。戊二醛不超過一周。更換滅菌劑時,務必對用于浸泡物品的容器進行滅菌處理。(4)

  九、病人使用的霧化吸入器、氧氣濕化瓶、呼吸機面罩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畢終末消毒并干燥保存。濕化瓶里應加滅菌水,每日更換。呼吸機的螺紋管、濕化器、接頭等可拆卸部分應每周更換2次。

  十、體溫表、止血帶應一人一用一消毒。血壓計袖帶應持續清潔,如有血液、體液污染應及時清洗,并用內含效氯500mg/L消毒劑浸泡消毒。

  十一、普通病區的物品表面、地面無污染時,需采用濕式清潔。當受到污染時先去除可見污染物,再清潔和消毒。擦拭布巾、拖布按要求清洗、消毒,干燥備用。特殊科室如手術室、產房、口腔科、檢驗科等部門的地面與物體表面應持續清潔、干燥,每一天進行消毒,用內含效氯500-1000mg/L消毒劑濕拖或濕擦,遇明顯污染隨時去污、清潔與消毒。各室抹布要分別使用,不得混用。

  十二、病人出院、轉科或死亡后,床單元務必進行清潔、消毒處理。各科室需監督檢查保潔員的清潔消毒工作,有特殊要求時應向保潔員交待清楚。換下的被服放入污物袋內,不得在病房或走廊清點被服。

  十三、病房、治療室、廁所應有專用拖把,標記明確,分開使用,懸掛晾干,并定期消毒。

  十四、手部皮膚的清潔與消毒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十五、按照衛生部《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合理處理醫療廢物。

消毒隔離制度 篇23

  入室人員的管理

  (1)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衣、帽、褲、鞋,不準帶私人用物進入工作區。

  (2)入室人員進入限制區必須戴圓頂帽、戴口罩。

  (3)工作人員每年一次體檢,按規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傳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術病人入室前,必須更換清潔衣、褲、戴帽及穿腳套。

  (5)進入手術室的推車輪須經消毒后進入半限制區。

  (6)工作人員外出必須更換工作衣、帽、褲、鞋。

  參觀制度

  (1)非本室人員及非手術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2)進修、實習人員必須遵照上述規定執行,實習人員須由帶教老師帶領,不得單獨進入手術室。

  (3)參觀人員須經醫教科或護理部同意后,更換衣、帽褲、鞋、戴口罩,并在指定區域活動,不得任意穿行。

  (4)除每日必須做好清潔衛生外,每周固定一日為衛生日,徹底清潔消毒手術室。

  (5)專用拖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備用,鞋柜用消毒液擦試,每日一次。

消毒隔離制度 篇24

  醫務人員務必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

  1、護理人員上班時要衣帽整齊、清潔、穿護士鞋;操作前后應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浸泡。

  2、無菌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規定時間滅菌與更換消毒液。

  3、手術室、產房、嬰兒室、隔離室、治療室、注射室、換藥室、供應室等應有嚴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執行。

  4、傳染病人及保護性隔離病人所住的病室應定時進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務必經過嚴格消毒后再用。盡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處理。

  5、病區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濕掃床,床頭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經消毒液浸泡后備用。

  6、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用的拖把擦布,應嚴格區分(拖把應有明顯標記)。

  7、凡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均需經消毒液浸泡后送供應室清洗、消毒。(浸泡時要求液面滿過注射器,拉開注射器內栓,使注射器內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病人,都要實行床邊及用具等隔離制度,做到病人一覽表有標記。

  9、病人住院時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壺用后進行消毒;暖水瓶、臉盆、拖鞋等,出院后務必經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應每日清晨及下午打開氣窗二次,每次15-30分鐘進行通風,以持續空氣清新。

消毒隔離制度 篇25

  1、幼兒及工作人員患傳染病立即隔離治療,所在班級徹底消毒,患者待隔離期滿痊愈后,經醫生證明后方可回園。

  2、采取早預防、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等綜合措施。

  3、控制傳染源

 。1)根據傳染病流行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對病人及早作出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采取有效措施隔離病人,及時登記上報。病源攜帶者亦應及時隔離并治療。

 。2)對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及適當管理,在觀察期內不并班、不升班、不收新生、不轉園。

  4、切斷傳播途徑

  (1)配合防疫部門對托幼機構的環境及各種物品進行終末消毒或隨時消毒,以殺滅可能存在于外界環境中的病原體。

  (2)針對傳染病的傳播途徑,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強飲食衛生以預防消化道傳染病,消滅蚊子等媒介昆蟲以預防蟲媒傳染病,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或進行空氣消毒以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等。

  5、保護易感兒童

 。1)掌握易感兒名單,傳染病流行季節加強晨間檢查及全日觀察,并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如被動免疫或藥物預防。

  (2)合理安排幼兒生活,提供平衡膳食,加強戶外鍛煉,提高幼兒對疾病的抵抗力。

消毒隔離制度 篇26

  一、發熱門診工作的醫務人員應按要求穿戴隔離衣、工作帽、外科口罩、戴乳膠手套,必要時佩戴防護眼鏡、N95口罩、防護服、穿鞋套。

  二、室內空氣每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1次,每次30min~60min,每天2-3次開窗通風,每次不少于30min,做好記錄。

  三、醫務人員進行治療操作前進行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劑消毒雙手。

  四、室內桌、椅、門把手用5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或擦試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洗凈,每日2次。下班前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噴灑量以表面濕潤為準,作用時間應不少于30min。

  五、廢紙、垃圾按感染性廢物處理原則處理。

  六、使用一次性壓舌板。

  七、病人候診室、醫務人員辦公室等地面濕式拖掃,用500mg/L消毒液每日2次噴灑消毒,清潔器具分室有標記。污染時隨時進行消毒處理,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噴灑,每平方米100-300ml,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于30min。

  八、病人污染物(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等)及時消毒處理。

  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濕巾)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應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蓋,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蓋后用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澆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鐘以上(或能達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凈。清除過程中避免接觸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醫療廢物集中處置;颊叩呐判刮铩⒎置谖、嘔吐物等應有專門容器收集,用含20000mg/L含氯消毒劑,按糞、藥比例1:2浸泡消毒2小時,消毒后的排泄物等可倒入衛生間。如所處區域污水進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則無需初步消毒,可直接排入衛生間。清除污染物后,應對污染的環境物體表面進行消毒。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氯5000mg/L的'消毒劑溶液漫泡消毒30分鐘,然后清洗干凈。

  九、留觀病人使用的被褥、衣服、口罩等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浴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

  十、呼吸治療裝置使用前進行滅菌或高水平消毒,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復使用的各種管道應當在使用后立即用500-15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后再清洗,然后進行滅菌消毒處理。

  十一、每個診室、隔離留觀室備單獨的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等物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體溫計使用后用75%酒精消毒;聽診器、血壓計不耐腐蝕,也可用75%酒精擦拭消毒。

  十二、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后管理

  1、使用后的一次性帶血注射器直接丟入利器盒內;

  2、不帶血的注射器、輸液器,單手在利器盒上去掉針頭;其殘留部分丟人黃色垃圾袋內;

  3、其它一次性醫療用品一律丟入黃色垃圾袋中。

  十三、消毒處理要求如下:

  1、當利器盒內的廢棄物盛至3/4時,及時更換利器盒;

  2、對盛有不帶血的注射器、輸液器殘留部分的黃色垃圾袋,以及盛有其它一次性醫療物品的黃色垃圾袋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對袋內噴灑消毒;然后扎緊袋口,提起該袋,再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劑對袋外進行噴灑消毒,置入另一只干凈的黃色垃圾袋,扎緊袋口。

  十四、污水污物處理

  1、病人的生活垃圾要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視同醫療廢物及時消毒處理,避免污染;

  2、使用后的一次性隔離衣褲、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醫療廢棄物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及時消毒處理,存放容器加蓋,避免污染;

  3、疫情期間污水處理可以適當增加藥物投放量,使總余氯量≥6.5mg/L。

  十五、終末消毒病人住院、轉院、死亡后房間必進行終末消毒。

消毒隔離制度 篇27

  (1)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衣、帽、褲、鞋,不準帶私人用物進入工作區。

  (2)入室人員進入限制區必須戴圓頂帽、戴口罩。

  (3)工作人員每年一次體檢,按規定注射乙肝疫苗,患有傳染病者不得入室工作。

  (4)手術病人入室前,必須更換清潔衣、褲、戴帽及穿腳套。

  (5)進入手術室的推車輪須經消毒后進入半限制區。

  (6)工作人員外出必須更換工作衣、帽、褲、鞋。

消毒隔離制度 篇28

  1.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手術室的衣、帽、口罩、褲、鞋子必須蓋住頭發,方準入內。

  2.除參加手術的有關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入內。參觀手術需經醫教科、護理部批準,其人數不能超過手術間規定之數字。

  環境要求

  1.手術間應堅持清潔,每次術后一切用物均應用消液濕式擦抹,地面、墻角需清潔干交,并以消液拖凈。

  2.每日各手術間徹底打掃一次。

  3.吸引瓶、污物桶每次用后,洗刷干凈,并以消液浸泡后方可使用。

  4.洗滌間須堅持清潔和下水道通暢,洗手護士勿將刀、針、線圈丟入水池,以防堵塞。

  5.洗手間每晚與次晨須各拖地一次,洗手完畢再清潔打掃,及時沖洗水池積垢每周擦拭以堅持水池潔白通暢。

  6.更衣室清潔工作,地面,便池要求潔白無臭味,每日拖地二次,每周總打掃一次。

  7.堅持洗澡間整潔,防止毛發等物堵塞下水道,非本室人員及非當日手術人員,不得在該洗澡間洗澡。

  8.辦公室每日須擦拭桌面并清掃拖地,使用后隨時堅持清潔整齊,每月大掃除一次。

  9.手術室在嚴格劃分無菌,有菌區域后,手術按無菌與感染分室,因診斷不明或其它原因在無菌手術間施行有菌手術后,應進行嚴格嚴密的清潔和消。

  消隔離制度

  1.無菌手術和污染手術應分室進行,如必須在同一手術間進行,應先做無菌手術,后做污染手術。

  2.手術前后以0.1%有效氧消液或0.5%過氧乙酸擦拭手術床、桌、臺、凳、用具、門窗等,并用思康消液拖擦地面,室內經常堅持醫療器械、物品清潔整齊,每周大搞一次衛生。術前30—60分鐘之前啟動導流,做污染手術后按常規要求及時消處理。

  3.無菌罐、無菌鑷(鉗)、無菌盒采用滅菌后干保存一用一滅菌。各種治療包、手術包、敷料包經高壓蒸汽滅菌后,有效期為兩周。

  4.用過的手術器械、手套清洗后分別置于超聲波清洗機清洗,然后將器械放入烤箱烤干,涂油備用,手套晾干備用。用過的布類、敷料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30分鐘。乙型肝表面抗原陽性患者和綠膿桿菌感染患者用過的器械,置于500mgL含氯消液中浸泡30分鐘,取出清洗烤干,一次性敷料用后送大地維康公司焚燒。對用過的手術間,以0.5%過氧乙酸擦試手術床、麻醉桌、凳、器械臺、門、窗、用具、地面以思康消液拖擦消。

  5.破傷風、氣性壞疽等特異染手術患者用過的器械、浸泡、沖洗后經高壓蒸汽滅菌再洗凈、烘干、涂油備用。用過的布類送高壓滅菌后再送洗衣房清洗煮沸消30分鐘。用過的敷料送大地維康公司焚燒。不能耐高溫的精密儀器,用低溫滅菌密閉。

  6.手術包用化學指示劑檢測滅菌效果,包內放置二張指示卡,每月做一次生物指示劑檢測(即用嗜熱脂肪桿菌芽胞檢測)。

  7.手術間每月做空氣細菌培養一次,按規定和手術室等級放置平皿。

  8.手術室應設置消物品貯藏間,各種無菌包經高壓滅菌有效期為7天,霉季為3天。

  9.無菌包內必須放有化學指示卡和3M膠帶。

  10.已打開的無菌包,必須用無菌單嚴密遮蓋,不得超過4小時。

  11.高壓滅菌物品、手術間空氣、手術者手、醫用器材(熏蒸、浸泡),消液、凈化水、操作臺,每月細菌檢測培養一次。

  12.各手術間周期清潔消規定。

  13.手術者戴好手套后,不得任意行走及離開手術室。

  14.任何人發現或被指出違反無菌操作時,必須立即糾正,術者臍平面以下區域均視為有菌區,如器械等無菌物品掉至平面以下,必須重新滅菌后才能使用。

  15.器械護士不可從術者身后傳遞器械,需要時可在術者臂下傳遞,但不能低于臺面。

  16.已取出的無菌物品,雖然未污染,但也不能放回原容器中,必須重新滅菌后再用。

  17.手套破損,立即更換,凡疑有物品污染,必須重新滅菌后再用。

  18.術中被污染的器械,如切開消化道的剪、刀,均須另放于彎盆內,不能重新使用。

  感染手術后處理原則:

  感染手術后必須消處理,其目的.以防止因空氣的傳播或感染器械的再使用以致交叉感染,污染手術處理,根據感染程度,細菌種類不一樣而分四類方法處理。

  1.一般感染手術(如膿腫切除)

  (1)術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醫用污染垃圾作焚燒處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滅菌處理。

 。2)更換手術臺及推車上的床單、被套等另行消處理。

  (3)手術間按常規清掃并消。

  2.感染范圍廣泛手術(如急性膿瘍、大面積燒傷等)

  (1)護士在術前根據手術的需要盡可能將的品準備齊全,以免外出而以引起交叉感染。

  (2)術中所用一次性器械及敷料,以醫用污染垃圾作焚燒處理,非一次性物品另行消滅菌處理。

 。3)消液擦拭物品表面,消液拖地,空氣凈化處置。

  3.烈染手術(如氣性壞疽、破傷風)

  此類手術盡量在就地病區作,若送手術室,則須放在簡易而小的手術間內進行,以利隔離。

  (1)術前準備用物,力求簡單并選較差的器械為宜,盡量少用布類(用以一次性為佳),包含膿血的物品則盡量控制在手術臺上,勿隨意放置。

  (2)術前盡量將不需用的物品放到室外,配備2名護士,室內、外各一個。

 。3)術中用過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燒,非一次性物品必須另行消滅菌處理。

 。4)凡手術中未用過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潔包布,注明標鑒后,行高壓滅菌后再按常規處理,推車用消液擦拭。

  4.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術后處理

  (1)手術通知單上注明陽性,即做好術前準備。

 。2)術中用過的一次性物品全部焚燒,非一次性物品必須另行消滅菌處理。

 。3)凡術中未用過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潔包布,注明標準后,行高壓滅菌后再按常規處理。

 。4)手術間按常規消處理。

消毒隔離制度 篇29

  參觀規則

  1.手術室一般不接待參觀,確需參觀的須提前申請,征得同意后方可進入。

  2.手術嚴格限制參觀人數,一般情況下每個工作日參觀總人數≤10人次,其中每個手術間最多≤3人次。

  3.參觀人員進入手術室必須穿參觀服、戴口罩帽子、換隔離鞋及掛參觀胸卡,待手術一切準備就緒后方可進入指定手術間,離開時將衣帽放回指定地點。

  4.本科醫生或進修醫生參觀手術時,須所在科主任或總負責在手術通知單上注明參觀者姓名、參觀手術的名稱,由手術時法參觀卡,憑卡參觀。

  5.外院醫生參觀手術時,須提前與醫務部聯系,并填寫“參觀手術申請單”,由醫務部與手術室護士長、術者聯系,憑申請單換參觀卡方可進入。

  6.電視教學、學員見習,須提前一日向醫務部申請,由醫務部與手術室護士長聯系,原則上安排在電教室觀摩,不得擅自進入手術間。

  7.外來參觀手術室建設或管理者,應提前一日向醫務部申請,由醫務部與手術室護士長聯系,征得同意后方可參觀。一般情況下,只允許參觀手術室半限制區及經污物通道參觀限制區;特殊情況確需進入手術限制區時,不得超過4人。正在進行手術的手術間禁止參觀。

  8.參觀者應服從手術室工作人員的管理,嚴格遵守無菌制度,不得在手術間內來回走動或進入非參觀手術間;不得離手術臺過近(應>30cm)或站得太高,以免影響無菌操作及手術進行。

  9.患者親友、無關手術人員、特殊感染手術謝絕參觀。

  進修、實習生管理規定

  1.保持手術室肅靜、整潔,工作認真負責。

  2.遵守手術各項管理規定和技術操作規程,虛心聽取手術室工作人員的指導意見。

  3.遵守手術時間,準時到達指定手術間進行術前準備。

  4.嚴禁在手術間污物桶(盆)內丟棄紗布、紗墊或其他點數物品,以免混淆清點的數目。

  5.未經允許,不得隨意搬弄手術室器械、設備及物品。

  6.參觀手術室,距手術人員應>30cm。不得在室內,尤其是器械臺旁隨意走動,不得進入非參觀手術間。不在限制區內看書、閑聊或從事與手術無關的工作。

  消毒隔離制度

  1.成立消毒隔離質量監控領導小組,定期檢查和制定有效預防感染的`措施。

  2.專人負責感染監控、評價、資料儲存和信息上報工作。

  3.專人負責無菌物品的包扎、消毒,做到包包監測,確保滅菌合格率100%。

  4.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規范》,防止切口感染及交叉感染的發生。

  5.嚴格區分限制區、半限制區、非限制區,手術人員按要求著裝。

  6.嚴格控制進出手術室的人員,認真落實參觀規則。

  7.無菌物品分類放置、標簽醒目,每天檢查、定期消毒,無發霉、過期現象。

  8.嚴格執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做好污物管理,落實環境保護。

  9.認真落實衛生清潔制度,保持手術室清潔、整齊、有序。

  10.實施特殊感染手術時,嚴格按特殊感染手術后處理要求執行。

消毒隔離制度 篇30

  (1)非本室人員及非手術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2)進修、實習人員必須遵照上述規定執行,實習人員須由帶教老師帶領,不得單獨進入手術室。

  (3)參觀人員須經醫教科或護理部同意后,更換衣、帽褲、鞋、戴口罩,并在指定區域活動,不得任意穿行。

  (4)除每日必須做好清潔衛生外,每周固定一日為衛生日,徹底清潔消毒手術室。

  (5)專用拖鞋每日用消毒液浸泡后,清洗晾干備用,鞋柜用消毒液擦試,每日一次。

消毒隔離制度 篇31

  母嬰同室病房消毒隔離制度

  一、母嬰室應設置在新生兒房相近的獨立區域,并設置有洗手裝置。工作人員進入室內接觸嬰兒前后應洗手,非工作用品禁止攜帶入室。

  二、病床每一天濕式清掃一次,一床一套;床頭柜等物體表面每一天擦拭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后備用;有污染的物體表面隨時用消毒液擦拭消毒。病人的引流液、體液、血液等液體標本就應用消毒液消毒后排入醫院污水處理系統。病房和走廊地面每一天濕式拖地三次,有污染時用消毒液擦拭消毒。

  三、住院產婦推薦使用一次性被褥、拖鞋,產婦哺乳前務必洗手、清潔奶頭。哺乳用具一嬰一用一滅菌;隔離嬰兒用具務必單獨使用,實行雙滅菌。

  四、嬰兒所用的被褥、衣物、尿布(推薦使用紙尿褲)和浴巾等物品,務必經過滅菌處理后一嬰一用,避免交叉感染。遇有醫院感染流行時,務必嚴格執行分組護理的隔離技術。

  五、嚴格執行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消毒制度。

  六、室內用品、母嬰床、家具等定期清潔消毒。母嬰出院后,其床單元、溫箱應及時進行清潔消毒。

  七、母嬰一方患有感染性疾病時,均應及時與其他正常母嬰隔離。產婦在傳染病急性期,應暫停哺乳。感染性強的疾病,如膿皰瘡、新生兒眼炎、鵝口瘡等時應及時隔離。

  八、患有皮膚化膿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員,應暫時停止與嬰兒的接觸。

  九、嚴格探視陪住制度。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間,禁止探視。每次探視結束后,母嬰室應開窗通風,并進行相應的清潔消毒。

  十、每月務必對母嬰室空氣、物表、消毒劑以及醫護人員的手作一次微生物監測,并保存好檢測記錄,對不合格的以及接近限值的,務必及時分析原因并用心采取措施,重新監測直到合格。

  十一、對有乙肝等傳染病的病人,應實行隔離治療,并在病歷夾、床頭卡上標明“乙型肝炎”等標志,所用用具、物品、被服單獨放置,單獨處理。

消毒隔離制度 篇32

  消毒隔離制度

  1、病房內收住患者應按感染與非感染性疾病分別收治。

  2、醫護人員應掌握標準防護要求,進入無菌區或執行無菌操作時,按規定著裝;醫務人員進入感染患者房間,應嚴格執行相應疾病的消毒隔離及防護措施,必要時穿隔離衣、戴手套等。

  3、病區設感染監測員,職責明確,負責對病區醫務人員進行感染控制相關知識培訓,督導檢查相關措施的落實。

  4、嚴格執行手衛生相關規定。

  5、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及無菌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抽血、輸液操作時,應保證一人一巾一帶,患者的床頭柜用消毒液擦拭,做到一桌一巾,每日1-2次。病床濕式清掃,做到一床一巾,每日1-2次。

  6、無菌物品應專柜儲存,與待消毒物品分區放置,標識明確;滅菌物品須注明消毒日期和有效期;打開的無菌物品有效期為4小時,過期、失效物品應及時取出并重新消毒或更換,一次性物品一次性使用。

  7、患有肝炎、活動期結核及其他傳染性疾病的護理人員不宜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待恢復正常后方可重新工作。

  8、需保護性隔離的患者,應優先做治療護理工作;對實行床旁隔離的患者,后做治療護理工作。

  9、患者的衣服、被單每周更換一次。被血液、體液污染時及時更換,在規定地點清點更換下的衣物及床單元用品。

  10、病區垃圾分類管理規范,不得混放;各種醫療垃圾桶標識明確;醫療銳器處理規范,各種醫療廢物按規定收集、包裝、專人回收。

  11、各種診療護理用品用后按醫院感染管理要求進行處理,特殊感染的患者采用一次性用品,用后裝入黃色塑料袋內并粘貼標識,專人負責回收。

  12、患者的餐具、便器固定使用,特殊感染患者的排泄物及剩余飯菜,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13、病房及衛生間的拖把等衛生清潔用具,要分開使用,且標記清楚。用后消毒液浸泡,并清洗后晾掛備用。

  14、一般狀況下,病房應適時開窗通風,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鐘。地面濕式清掃,必要時進行空氣消毒。發現明確污染時,應立即消毒。患者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后均要進行終末消毒。

消毒隔離制度 篇33

  消毒隔離制度

  1、認真貫徹執行《消毒管理辦法》,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嚴防交叉感染,保護病人、工作人員。

  2、技術操作要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一人一管一針一用一消毒制度。醫務人員工作時要著裝整齊、清潔,穿好工作服、戴好工作帽和口罩,診療工作前后要洗手。

  3、治療室空氣、地面要定期消毒,必要時隨時消毒并做好記錄。每一天上班前、下班后都要搞好所有工作場所的清潔工作。

  4、無菌器械、容器、器械盤、敷料罐、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消毒液要定期更換。體溫計、壓舌板用后,應及時用消毒液浸泡。

  5、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人,應做隔離觀察處置,盡快作出診斷和轉送上級醫院治療。

  6、傳染病人的排泄物和用過的物品要及時消毒和處理。

消毒隔離制度 篇34

  消毒隔離制度

  醫務人員務必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

  1、護理人員上班時要衣帽整齊、清潔、穿護士鞋;操作前后應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浸泡。

  2、無菌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罐等按規定時間滅菌與更換消毒液。

  3、手術室、產房、嬰兒室、隔離室、治療室、注射室、換藥室、供應室等應有嚴格的消毒制度,并遵照執行。

  4、傳染病人及保護性隔離病人所住的病室應定時進行消毒,所用的家具、器皿、被服、餐具等用具務必經過嚴格消毒后再用。盡量使用一次性器械、物品,以便處理。

  5、病區要求做到一床一套濕掃床,床頭柜一桌一布,每次用后經消毒液浸泡后備用。

  6、治療室、配餐室、病室、廁所用的拖把擦布,應嚴格區分(拖把應有明顯標記)。

  7、凡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均需經消毒液浸泡后送供應室清洗、消毒。(浸泡時要求液面滿過注射器,拉開注射器內栓,使注射器內吸有消毒液)。

  8、凡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病人,都要實行床邊及用具等隔離制度,做到病人一覽表有標記。

  9、病人住院時使用的生活用品如便盆、尿壺用后進行消毒;暖水瓶、臉盆、拖鞋等,出院后務必經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10、病室冬季應每日清晨及下午打開氣窗二次,每次15-30分鐘進行通風,以持續空氣清新。

消毒隔離制度 篇35

  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制度

  1、醫務人員工作時間應衣帽整潔。操作時務必戴工作帽和口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2、使用合格的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后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3、進入人體組織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務必到達滅菌要求。凡接觸皮膚、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務必到達消毒要求。各種注射、穿刺、采血器具應當一人一用一消毒。

  4、無菌器械容器、敷料缸、持物鉗等,要定期消毒、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滅菌,消毒液定期更換。用過的物品與未用過的物品嚴格分開,并有明顯標志。

  5、傳染病人應進行預檢分診,按常規隔離。疑似傳染病人應在觀察室隔離,病人的排泄物和用過的物品要進行消毒處理。

  6、病房應定時通風換氣,每日空氣消毒,物品定期消毒。傳染病人出院、轉院、轉科、死亡后應對病人的單元進行終末消毒。

  7、傳染病人要按病種分區隔離,工作人員進入污染區要穿隔離衣,接觸不同病種時應更換隔離衣、洗手,離開污染區時脫去隔離衣。

  8、供應室務必將無菌與清潔、污染物品分開存放。嚴格按照消毒方法進行消毒,并定期開展消毒與滅菌效果檢測工作。

消毒隔離制度(通用35篇) 相關內容:
  • 關于醫院消毒隔離的管理制度(精選7篇)

    醫院消毒隔離工作制度1、醫務人員工作時間應衣帽整潔。操作時務必戴工作帽和口罩,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2、使用合格的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用后應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 醫院消毒隔離制度(通用7篇)

    換藥室消毒隔離制度(一)凡進入換藥室的工作人員務必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二)嚴格區分清潔區與污染區,凡消毒物與未消毒物要嚴格分開并固定位置,用后物歸原處。(三)換藥次序;按清潔傷口、感染傷口、隔離傷口依次進行。...

  • 消毒隔離制度(精選7篇)

    醫院消毒隔離制度一、醫務人員工作期間應嚴格遵循標準預防的原則,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嚴格執行《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及醫務人員防護用品的使用規范。...

  • 醫院消毒隔離制度(精選10篇)

    醫務人員務必嚴格遵守消毒滅菌制度和無菌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衛生、消毒制度。1、護理人員上班時要衣帽整齊、清潔、穿護士鞋;操作前后應洗手,必要時用消毒液浸泡。2、無菌操作時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 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

    醫院是病人密集的地方,病原微生物較集中,為了加強消毒隔離管理,防止醫院內感染,保障社會人群的身體健康。僅靠消毒措施還不足以達到以上目的。須同時進行必要的隔離措施和工作中的無菌操作,才能達到控制傳染之效。...

  • 消毒隔離制度

    導語:建立醫院消毒隔離制度,用于有效預防和控制醫院內感染。下面小編整理了消毒隔離制度,歡迎大家閱讀!消毒隔離制度1. 醫務人員上班時間要衣帽整齊,下班就餐、開會時應脫去工作服。...

  • 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

    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的詳細內容:1.入室人員的管理(1)凡進入手術室的工作人員必須更換衣、帽、褲、鞋,不準帶私人用物進入工作區。(2)入室人員進入限制區必須戴圓頂帽、戴口罩。...

  • 醫院消毒隔離制度

    導語:小編整理了醫院消毒隔離制度,歡迎大家閱讀!醫院消毒隔離制度1、醫務人員必須遵守消毒滅菌原則,進入人體的或無菌器官的醫療用品必須滅菌;接觸皮膚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須消毒。...

  • 衛生院傳染病消毒隔離制度

    (1)醫務人員進入發熱門診應戴工作帽、穿工作衣和隔離褲、換鞋,操作護士進行治療、護理工作時應穿隔離衣。醫務人員的手接觸病人的排泄物或查體、治療、護理后,一定要進行手的消毒與清洗。...

  • 輸血科消毒隔離制度

    一、布局合理,設清潔區(血液儲存、發放處)、半清潔區(辦公區)和污染區(血液檢驗和處置室)。二、臨床用血管理應嚴格執行衛生部制定的《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

  • 幼兒園傳染病消毒隔離制度(精選3篇)

    1、有專用保健室、觀察室,保健用品專用。2、幼兒園內的餐具、毛巾、玩具、便器和室內空氣等必須按上海市托幼機構消毒隔離工作常規定期進行消毒處理。...

  • 留觀隔離點的管理制度(精選3篇)

    為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力做好學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證20__年春季學期學生返校順利開學,根據省、州、市相關部署和要求,特制定本疫情隔離場所管理制度。...

  • 留觀隔離點管理制度(通用3篇)

    幼兒隔離室是為了加強傳染病的隔離,降低傳染病的傳染率,以確保兒童的 健康而設置的臨時隔離患兒專用設施,有衛生保健老師負責,外人不得擅入。...

  • 留觀隔離點的管理制度(精選3篇)

    為切實保障廣大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力做好學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證20__年春季學期學生返校順利開學,根據省、州、市相關部署和要求,特制定本疫情隔離場所管理制度。...

  • 隔離留觀室的管理制度(精選4篇)

    1、保持臨時隔離室通風換氣。投入使用前窗戶常開,投入使用后定時開窗通風。2、堅持定期消毒制度。由校醫對臨時隔離室每日早晨和中午進行消毒。...

  • 規章制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新县| 休宁县| 新宁县| 读书| 长兴县| 平安县| 赤峰市| 尤溪县| 孝昌县| 古丈县| 桂平市| 遂溪县| 仁寿县| 基隆市| 玛沁县| 乌兰察布市| 手游| 徐汇区| 乌拉特中旗| 吉林省| 金川县| 雷波县| 蒲江县| 大丰市| 长春市| 荥经县| 社旗县| 句容市| 广灵县| 长武县| 新化县| 内丘县| 清镇市| 安龙县| 林甸县| 太保市| 重庆市| 垦利县| 通化县| 丹江口市| 安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