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定期切換管理制度(通用3篇)
設備定期切換管理制度 篇1
為加強安全管理,確保液氨儲罐安全,根據分廠生產實際,制定如下液氨儲存使用管理制度:
一、雙人巡檢、雙人操作制度
1、對制氫液氨儲罐的巡檢必須兩人同時進行。
2、設備巡檢間隔為2小時。
3、巡檢人員必須在巡檢本上詳細記錄液氨儲罐液位、壓力和溫度。
4、在進行往中間儲罐充氨操作、儲罐排放積水操作等與液氨有關的設備操作時必須兩人在場,一人操作,一人現場監督。
5、操作和液氨有關的設備時,必須攜帶防毒面具在現場備用。
二、進入生產區消除人體靜電制度
1、制氫車間操作人員進入車間前,必須消除人體靜電后,方可進入車間值班。
2、外來人員進入制氫車間必須先消除人體靜電,再進入車間。
3、檢修人員在對制氫設備進行檢修作業時,必須先消除人體靜電,再開始進行檢修作業。
4、操作人員在進行切換純化器、啟動分解爐、中間儲罐充氨等設備操作前必須先消除人體靜電,再進行有關設備操作。
三、液氨卸車時氨車靜電接地制度。
1、氨車到達現場后,必須先進行靜電檢測,檢測合格后方可進行卸車操作。
2、靜電接地報警儀使用時必須有可靠的接地,夾子必須接到氨車金屬部位,并保證可靠連接。
3、氨車卸車臂的管件連接部位必須用軟銅線跨接,確保接觸良好。
4、靜電接地報警儀使用完畢后,必須將線夾放入端子箱內,并關閉端子箱門。
5、卸車完畢后必須靜置十分鐘后方可拆下報警儀和卸車臂連接管。
6、定期檢查靜電接地報警儀電池,發現電量不足時,及時更換電池。
四、防護用品的定期檢查制度
1、防化服每天檢查一次。
2、壓縮空氣罐每天檢查一次。
3、呼吸器每天檢查一次。
4、檢查內容包括空氣罐壓力、防化服完好性、防毒面具完好情況、吸附罐完好情況等。
5、對防化服、壓縮空氣罐、呼吸器進行編號,并進行標識,以便于區別。
6、建立防護用品的定期檢查情況記錄本。
五、現場設施定期檢查制度
1、安全閥每年檢查一次,校驗更換;氨氣壓力表每半年檢查一次,校驗更換;
2、噴淋系統每天檢查一次水壓,每周檢查一次加壓泵完好情況。
3、每月進行一次噴淋系統使用效果檢驗。
4、每周檢查一次靜電消除球接地情況。
5、每周進行一次靜電接地報警儀完好情況試驗。
6、將檢查情況在設備巡檢記錄本上進行記錄。
六、液氨泄漏報警系統點檢制度
1、每天進行一次報警器聲光報警試驗。
2、每周清理一次報警探頭的灰塵,保持其靈敏性。
3、每月對液氨報警探頭和氫氣報警探頭進行一次點檢。
4、點檢方法為用液氨收集瓶收集部分液氨放置到距離報警探頭月30厘米處,讓其自然蒸發,查看報警裝置報警情況。若報警,說明探測、報警系統正常。
5、將點檢情況記錄在值班日志上。
七、NH站院內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嚴禁帶煙火進入NH站。
2、NH站內嚴禁吸煙。
3、未經允許不得進入除施工現場外的其他生產區域。
4、動火施工需辦理動火審批手續,經審批同意后方可施工。
5、施工方須指定一名現場施工負責人,負責現場施工安全和施工協調工作。
6、施工人員須遵守中聯玻璃公司進入監獄生產區的各項管理規定。
7、施工人員不得觸碰與施工無關的生產設備。
8、施工方必須做好施工人員的各項安全防范措施和個人勞動保護。
9、施工人員必須服從現場監督人員的管理。
10、施工現場工器具使用后必須存放到規定位置,避免丟失。
11、對于梯子、繩索、膠帶等違禁物品的使用必須經過同意后方可進行,且使用后必須入庫上鎖。
設備定期切換管理制度 篇2
1目的
通過對生產和生活排放廢水(氣)的管理和控制,確保所排放的廢水(氣)達到法律、法規及當地環保部門的要求,減輕或消除水體或大氣環境污染,并確保符合相關排放標準。
2適用范圍
本程序對公司廢水(氣)、廢液之儲存、處理、監測、排放等活動做出了明文規定。
3職責
3.1工藝科負責廢水處理系統的正常運作。
3.2工藝科負責各廢水排放口的日常監測。
3.3各有關部門負責日常廢油(含油廢水)、廢化學溶液的收集、儲存,總務科負責聯系合格供應商處置。
4定義
4.1廢水(氣):指在生產與生活中排放的沒有用的液(氣)體。
4.2排水量:指在生產過程中直接用于工藝生產的水的排放量。不包括間接冷卻水、鍋爐排水。
5運作流程
5.1廢水管理和控制范圍包括:
a、生活廢水(包括廁所、餐廳、澡堂等);
b、生產廢水(包括工藝廢水、廢液、循環冷卻水等);
c、設備、管道、生產地板清洗廢水;
d、檢驗廢液、溶劑;
e、雨水;
5.2生活廢水管理和控制。
5.2.1廁所應設置化糞池,嚴禁直接進入廢水管道,嚴禁使用含磷清潔劑。
5.2.2餐廳應設置過濾網,嚴禁使用含磷清潔劑。
5.2.3工藝科配合當地環保監測機構,對生活廢水排放口進行監測,若監測不合格,則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5.3生產廢水(包括工藝廢水、廢液、循環冷卻水等)的管理和控制。
5.3.1廢水由管道直接送往廢水處理系統。
5.3.2跑、冒、滴、漏之廢水、化學液體,有關人員應用水沖洗干凈,由管道直接送往廢水處理系統。
5.4設備、管道、生產地面清洗廢水管理和控制。
5.4.1生產車間應定期清洗設備、管道外表面、生產地面,清洗廢水由管道直接送往廢水處理系統。
5.4.2生產車間應定期清洗設備、管道內表面或進行工藝清洗時,廢水由管道直接送往廢水處理系統。
5.5雨水管理和控制。
5.5.1公司應專設雨水管道。
5.5.2生產、生活垃圾不允許露天堆放,以確保雨水不被污染。
5.5.3工藝科配合當地環保監測機構,對雨水排放口進行監測,若監測不合格,則應依據《糾正與預防控制程序》執行。
5.6廢水管理和控制原則。
5.6.1廢水排放口應設立醒目標識,并標明污染物名稱。
5.6.2廢水排放標準參見《廢水水質檢驗規程》。
5.6.3工藝科負責依據《廢水水質檢驗規程》,監測廢水排放水質,若監測不合格,則應依據《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執行。
5.7廢氣的管理和控制
5.7.1生產車間應加裝換氣裝置。
5.7.2生產用燃油氣達標后方可排入大氣。
5.7.3公司所有在用汽車、卡車、運輸服務商在用汽車、卡車應確保年審合格。
5.7.4確保汽車、卡車所有在用尾氣裝置保持完好。
5.8記錄的管理。
記錄的管理依據《記錄控制程序》。
6相關支持文件
6.1《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6.2《廢水水質檢驗規程》
6.3《記錄控制程序》
7記錄
7.1污水處理系統運行記錄表
7.2污水處理系統bod5分析記錄
7.3污水處理系統分析記錄
設備定期切換管理制度 篇3
一、電源線路、自來水管道、煤氣設備在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發展的需要,施工時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施工。對陳舊老化、超負荷的電源線路,必須有計劃地逐步更換。一時難于更換的,必須在確保安全的條件下,采取特別防護措施,否則,必須暫停使用。
二、電源線路必須安裝可靠的保險裝置,并正確使用保險絲,確保用電安全。禁止使用銅線和其它非專用金屬線當保險絲使用。新建項目必須安裝漏電保護裝置。
三、所有電路安裝、電器操作的人員,都必須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后,才能上崗。接觸電源必須有可靠的絕緣措施,并按規定嚴格進行檢查,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
四、所有用電場所必須執行“人走電關”的規定,人員離開用電場所或電器設備不使用時,要關閉總電源。24小時用電的`設備,必須有專人值班,隨時掌握用電的安全情況。
五、凡有高電壓的場所、電線裸露的地方,水電管理中心或用電單位應設立醒目的危險警示標志,并采取有效的隔離措施,防止電擊事故發生。室外的電源設置,必須定期清理周圍的雜草樹林,防止引發事故。
六、電器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打火、異味、高熱、怪聲等異常情況時,必須立即停止操作,關閉電源,并及時找電工檢查、修理,確認能安全運行時,才能繼續使用。
七、安全用電用水用氣必須堅持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制度,總務處組織自查并會同各部門進行抽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八、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嚴格遵守安全用電規則,嚴禁私拉亂接電源,嚴禁違章違規使用電器,嚴禁電源線路超負荷使用。對于違規違章用電的單位和個人,全體師生員工都有檢舉和監督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