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健康管理制度規定(精選3篇)
師生健康管理制度規定 篇1
一、充分發揮學校管理的作用
1、新生入學后,及時建立學生的健康卡片,每學年對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檢查,有病及時治療。
2、貫徹以預防為主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降低學生中常見病、多發病的發病率,做好師生保健工作。
3、做好學生生長發育、健康狀況、疾病防治的調查研究和資料統計積累工作。
4、重視做好教學衛生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做好防近、防病的宣傳工作,每學期舉辦2—3次衛生講座(包括青春期教育)。定期地進行一些常見病、傳染病和一般的衛生小常識的介紹,定期檢查學生視力,切實采取措施控制近視眼發病率。
6、實行衛生檢查評比,督促師生做好經常性的衛生清掃工作。
二、重視教學衛生,保護視力,預防近視。要求教師做到:
1、向學生和家長經常宣傳保護視力的`重要性,督促學生做好眼保健操。
2、隨時注意糾正學生不正確的看書、寫字姿勢,注意學生的用眼衛生。
3、板書要字體端正清楚,大小適中。
4、嚴格控制作業量,減輕學生過重負擔。
5、上課不提前,下課不拖堂,下課后動員學生走出教室。
6、不占用學生的自習時間和自由活動時間。
7、經常督促學生注意以下幾方面。
(1)注意看書、寫字姿勢,做到眼睛離書一尺,胸離課桌一拳,握筆時手指離筆尖一寸。
(2)按時做眼保健操,做到認真做、穴位準。
(3)課間十分鐘不看書報,不寫字,自覺走出教室,休息或遠眺。
(4)用眼時間不能過長,一般用眼45分鐘要休息一次。
(5)不在光線過強或過弱的地方和直射陽光下看書、寫字,不在臥床、乘車、走路時看書看報。
第七條廣泛開展形式靈活的健康教育,加強常見病、傳染病、性病及艾滋病的預防與了解。
第八條加強學生食品衛生的管理,教育學生合理營養,平衡膳食。掌握預防營養性疾病的基本知識,了解平衡膳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
第九條科學制定作息時間,充分利用大腦的活動特點,注意用腦衛生,合理安排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第十條學校和各班要切實做好學校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工作,定期組織衛生檢查評比活動,使學校環境整潔美觀,學生人人講衛生。
第十一條認真組織學生做好兩操,每個科任老師應及時糾正學生坐、立、讀、寫的姿勢及眼保健操的穴位。
第十二條建立預防疾病應急制度。發現學生有病及時讓學生到衛生室就醫,若發現重大疾病或傳染病應在十分鐘內上報學校主要領導。衛生室根據病人情況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保證病人得到及時科學的治療,防止疾病傳播。
第十三條每周對學校內食堂、商店等提供的食品、生活用品等進行檢查。第十四條應勸告患病學生及時治療,并在家休息,禁止患有發熱等傳染病的學生帶病來校學習。
師生健康管理制度規定 篇2
1、 將學生體質健康檔案管理列為學校衛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將強對學生健康檔案的管理。
2、 學校衛生檔案有衛生保健老師負責管理、保存,并不斷改善保管條件,使之完整、準確、及時。
3、 對于上報的報表,認真填寫,規范正確,并留底存檔,以便隨時查閱和總結分析。
4、 認真填寫學生健康卡和預防健康卡,做到一人一卡。
5、 認真記錄學校預防和控制各種常見病、多發病和傳染病的方法和措施,便于進一步進行健康指導。
6、 要積累各種衛生檔案,如基礎工作資料、健康監測資料、學生疾病防治資料、學校衛生監督資料、學校健康教育資料、學校衛生保健專題資料等。
7、 各種衛生資料要統一裝訂成冊,整潔美觀。
師生健康管理制度規定 篇3
一、體檢時間
1、普通職工每年安排一次體檢。特殊崗位職工按有關規定進行體檢。
2、體檢時間安排在6月份,具體時間由醫院工會與醫院體檢中心落實后書面通知到工會。
二、體檢對象
全院在職員工(包含合同制臨聘人員),新進人員(入職前按醫院常規體檢項目進行)。
三、體檢單位
原則上要求在醫院體檢中心體檢。特殊情況下需報請醫院同意。
四、體檢項目
1、普檢:血糖、血脂、肝功、腎功、乙肝兩對半、甲肝抗體、胸片、心電圖、B超(肝膽、雙腎、輸尿管、膀胱)、前列腺(35歲以上男性)。
2、婦科體檢:B超(子宮)、乳腺彩超、常規婦檢、白帶10項、防癌涂片。
3、特殊檢查:根據具體情況,如放射科工作人員加查甲功,染色體等項目,輸血科、血液透析中心工作人員加查輸血全套項目等。
五、體檢安排組織
由醫院工會安排,具體體檢工作由醫務科組織,體檢中心負責體檢。
六、體檢報告
1、體檢報告包括體檢表原件,體檢綜合意見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