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管理員制度創新的思考
一、稅收管理員制度創新的必要性
我們在稅收風險管理的探索和實踐中發現,傳統的稅收管理員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開展稅收風險管理的需要:
一是基層稅收征管力量相對薄弱和稅收管理員職能設置寬泛之間存在矛盾。稅收管理員人均管戶數量較多,每月既要確保納稅人按時申報、繳納稅款,又要完成新辦企業的戶籍調查、一般納稅人認定等事務性工作,還要承擔上級部門臨時布置的工作事項。時間、精力遠遠不夠。
二是稅源管理工作重點事項不突出和推行稅收管理員制度的目標之間存在差距。稅收管理員制度是以科學的管理理念為基礎,以加強稅源控管、提高納稅遵從度為目標的稅收管理手段。但現在的稅收管理員往往忙于應付大量的事務性和突擊性工作,對深層次的稅源分析、稅源預測、稅源監控、納稅評估等稅源管理工作無暇進行。制約著基層稅源管理質量和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三是稅收管理員能力差別與稅源管理要求之間存在矛盾。一方面,基層稅收管理員的知識層次、年齡結構、工作能力存在較大差異,部分管理員已無法適應重點稅源個性化管理、中小企業行業化管理的稅源管理要求。
四是現行稅收管理員制度與開展稅收風險管理的要求之間存在矛盾。傳統制度下的稅收管理員的職能偏重執法,對風險應對的職責劃分不清,風險識別、評估、防范的手段普遍不足,征納雙方涉稅風險居高不下。
二、稅收管理員制度創新的具體措施
(一)有效配置征管人力資源,合理分解稅收管理職能
按管戶、管事適當分離的原則,科學整合稅收管理員的工作職責,分局根據崗位要求,把現有稅收管理員按年齡、知識結構劃分為稅源管理員和責任區管理員兩類,并賦予不同職責,將日常的責任區管理與風險識別、應對等職能分離。注重挑選學歷高、業務能力強的干部擔任稅源管理員,主要負責轄區稅收分析、稅源監控、納稅提醒等工作。責任區管理員主要負責實地調查、數據維護、核查、執行等工作。
(二)設立兩級稅源管理崗,實現聯動管理模式轉變
為了更好地推動稅收管理員制度的創新,節省制度轉換成本,分局在不打破原有科室、崗位格局的基礎上,采用科室內崗位職責“內分離”的方法,在職能科室專設一個“稅源管理綜合崗”;在各管理科增設“稅源管理員”,并分別明確相應的工作責職,使專業化程度較高的風險管理職能,從責任區稅收管理中真正分離出來。
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是分局開展風險管理的“發動機”和“整合器”,側重依據上級風險管理要求,對重點行業及系統數據進行宏觀分析,并指導管理科稅源管理員開展工作;管理科稅源管理員是分局開展風險管理的“中轉站”,側重在日常管理中主動對轄管企業開展典型剖析,對零散風險信息進行歸集提煉,并指導責任區管理員開展工作。
(三)以基層管理平臺為依托,優化稅收風險應對流程
分局積極依托省局基層管理平臺、市局聯動信息平臺、網上辦稅廳,加強對上級各類預警、風險信息的比對、篩選、過濾,注重拓寬兩級稅源管理員職能范圍,強化其直接應對職能,從而來優化稅收風險的應對流程。
1、有效過濾重復風險信息。對上級各類風險信息統一由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接收,結合已完成的風險應對結果,篩選、過濾以前已處理過的重復風險信息,由分局稅源管理綜合崗直接應對,不再向管理科稅源管理員或責任區管理員進行任務派送,減少了管理科稅源管理員和責任區管理員的重復識別、應對環節,提高了流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