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研室規章制度(精選3篇)
高校教研室規章制度 篇1
一、學習及教研制度
1、每周安排一次學習和教研活動時間。
2、學習時做到嚴肅認真,不遲到、不早退、不閑聊、積極參加討論 、認真做好記錄無特殊情況不得請假。
3、外出學習時,事先準備好筆記本,不遲到、不早退,做好記錄并主動向領導(園長)匯報。
4、每月舉行一次班級工作匯報。每月寫一篇教育筆記,每學期進行一次各年齡班一日教育活動、環境布置、游戲活動的相互觀摩、檢查。
5、各年級組根據學校計劃的培養目標,結合園所實際情況,制訂學期教研計劃,及時吸取國內外幼教信息,有計劃地組織保教人員 搜集、整理、編寫資料,定期組織學習與討論,并在實踐中探索,不斷交流總結經驗,使教研活動有針對性,有特色性。
6、園長定期或不定期抽查教師的教育計劃、教研組計劃、教師的教育總結筆記。檢查保教人員一日組織活 動或某生活環節,及時與保教人員交換意見。
二、衛生保健制度
1、必須嚴格執行衛生部頒布的《學生所、學校保健制度》和省、市、區有關衛生保健制度。
2、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注意飲食衛生;每日體育活動不少于1小時。
3、每2個月測量身高體重一次,每學期測視力一次,對弱視學生每2個月測查一次;每學期驗血色素一次;每2 個月對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登記、 統計制度。
4、堅持晨檢、午檢、晚檢制度,發現疾病及時處理,并做好記錄。
5、新生入園和新工作人員到崗均要先做體檢,以后半年驗血復查一次。
6、配合衛生部門做預防接種工作。
7、為學生提供合理膳食,每周制定帶量食譜,定期計算營養攝取量 ,每月召開膳食委員會。
8、每天保證供應充足的溫度適中的開水,每天起床后、課間、運動后提醒學生飲水,培養學生自覺飲水的習慣。
9、培養學生良好的大小便習慣,提醒學生每天大便一次。
三、安全檢查制度
1、教師保育員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在各項活動家中的安全。
2、上班人員交接時一定要認真清點學生人數,戶外活動外出返回均要認真清點人數,家長來接孩子一定要按學校的接送程序進行,不能違返。
3、值午睡班時,工作人員勤巡視,細心觀察防止學生在被窩內發生意外。
4、經常檢查學生的口袋,不讓學生玩帶玻璃、硬幣等呈尖角的危險 物品,以防傷害學生。
5、必須妥善保管藥物,喂藥時要仔細核對,有毒物品由專人管理, 嚴禁在班上存放,藥物的保管和服用由醫務人員負責。
6、開水瓶要加鎖,熱湯熱粥時要加蓋,防止發生燙傷和中毒事故。
7、注意房屋、場地、家具、用具、玩具、活動器械、電器設備的安 全使用,每月檢查一次,大型體育器械、電器每周檢查一次,并做好檢查記錄。避免觸電、砸傷和摔傷等事故發生。
四、學校安全防火制度
1、學校的全體教職員工要認真學習安全防火知識,學會消防栓、 滅火筒操作,學會保護孩子。
2、學校安全檢查小組每周檢查一次學校電路、電器、防火設備 情況,做好記錄,消除隱患。
3、學校的所有電器(電熱水器、電吹風、洗衣機、電視機、錄象機等)在用完后,馬上拔出插頭并要放置在干燥地方,以保安全。
4、保育員下班前,要關好所有電器,電熱水器每天晚上要切斷電源,不能開過夜。
5、各班睡室、活動室之間的門口,通道要保持暢通,孩子在室內時,不準上鎖,發生火災事故時,教師、保育員要沉著鎮靜,迅速從安全通道疏散學生,不能丟下孩子不管。
6、經常對學生進行防火安全教育,使學生懂得不能玩電插頭,發現情況及時報告老師。
五、班級外出活動制度
1、要事先熟悉活動地點的環境,了解周圍是否有水塘和其它危險物 。
2、每次活動必須事先寫好計劃,必須有5名以上工作人員跟隨照顧 。
3、出發前要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紀律教育,清點學生人數,編好組,檢查學生衣物和身體。
4、行進時工作人員應時刻走在學生隊伍的外側和兩頭。
5、上汽車時老師必須在兩頭照顧,行車時,不能讓學生探頭手出窗外。下車時,必須有一名工作人員先下車接孩子。
6、活動時,每換一個活動地點或內容都要及時提醒幼注意安全,并清點人數。
六、班務財產管理制度
1、分配各班使用的財產、物資要分類編號,立冊登記,由副班主任負責保管,每學年結束前,班主任及保育要協同副班主任清點班務財產,如數交班。新接管的副班主任按冊驗收,數目相符在交接欄內簽名,以示班務財產物資交接清楚。
2、各班保管使用的財產、物資,非本班人員不得擅自拿用,特殊需要的可向該班的副班主任借用,定期歸還,如有損壞負責賠償。
3、班務財產在使用期間有損壞、遺失,由副班主任向后勤組長報告,屬合理損耗的準予注銷并根據需要重新補發,登記入冊。如無需要不補發,屬不合理損耗,當事人負責賠償。
七、其他制度
園所管理,除了上述提及需用到的這六項必備管理制度之外,還有許多內容,包括勞動紀律制度、學校獎懲制度、園所考勤制度、園所室內安全檢查制度、班級日常管理制度、班級交接班制度等等。
高校教研室規章制度 篇2
建設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研制度是教研工作規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教研工作堅持“研訓一體、管訓結合、以校為本”的三項原則,通過改造傳統的備課、說課和評課教研制度,體現“關注問題、立足理念、強調敘事、倡導合作”的四種取向,實現教研行為自主、教研模式創新、教研效果扎實。根據新課程對教研工作的要求,結合我鄉教研工作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全鄉教研
1.調研制度
包干領導及學科帶頭人每學期下完小不少于20次,聽評課每學期不少于30節。調研采用聽課、查看材料等形式,對學校的課堂教學、備課作業、校本教研、師生讀書活動等工作進行研究、指導,獲取第一手資料,做好調研記錄、寫出調研情況,為教學決策提供素材,為學校發展提供保證。
2.中層領導包校制度
中層領導每人包干完小或教學點一至二所,每逢單周下村小調研,圍繞 “四個一”活動。即:包干一所完小或教學點、培養一個典型、指導一節優質課、做一次業務講座。切實實將教研重心下移,更好地履行為教師“指導、服務”職責。
3.中心教研組活動制度
中心教研組是全鄉學科最高教研組織,學科帶頭人任中心教研組組長,鄉級名師、骨干教師為成員,形成一定陣容的專業指導隊伍。中心教研組每學期例會二次,制定活動計劃、組織落實活動、交流活動成果;召開全鄉性專題教學研討活動一次,至少組織送教下鄉活動一次,發揮中心教研組的'輻射作用。
4.教學觀摩活動制度
每學年召開一次綜合研討活動,總結經驗、推廣成果。每學期召開學科教學觀摩活動一次,解決細節問題。每學期一次教師基本功大賽或優質課評選,每次活動均以匯報觀摩的形式進行交流,推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
二、校本教研
1.建立和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第一、建立業務理論學習制度,增強全體教師的研究意識。第二、建立學校教研活動制度,充分發揮教師集體的作用。第三、建立學校教研激勵制度,定期獎勵教學研究成果。
2.完善校本教研內容
結合自身實際認真研究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管理和教與學的方法,及時解決教學實際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等。
3.創新校本教研形式
各校通過教師個體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和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高校教研室規章制度 篇3
一、性質與職責
教研組是學校組織學科教學研究和教學業務管理的基層單位。它在學校工作中起著組織本學科進行教學研究、教學改革、教學業務管理的職能部門的作用。
二、組織機構
教研組一般由本學科教師組成,學科教師人數過少的,由相近學科的教師聯合組成。人數較多的教研組,下設年級備課組。
三、工作任務
1、教研組長應制定學期教研計劃,確定每次教研的目的要求、內容、活動時間和主講人,并把每次活動情況的要點記錄在表中。
2、主持本組教師業務學習。組織本教研組教師學習《綱要》、《新課標》、《新教材》,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經驗,轉變教育教學觀念,促進教改。
3、協助教導處檢查、指導本教研組的教師做好備課、改作、輔導、質量監控、課外活動等項工作。
4、指導協調備課組開展備課活動,參與備課組備課,進行工作經驗交流。
5、積極開展教學實驗,大膽創新改革,組織教師互相聽課、評課,開拓本學科教學特色、風格,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6、按計劃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切實有效的教研活動(觀摩課、研究課、教學講座、集體備課、學科競賽)。組織教師相互聽課、評課,深入課堂,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每周聽課不少于兩節。本教研組教師含研討課、觀摩課、示范課等更要認真聽課,評課,并做好記錄。
7、組織本教研組教師開展課題進行研究,做好階段匯報。
8、協助教導處做好質量監控工作,開展學科競賽活動。
9、了解和檢查本組教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各年級、各班級教學質量,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10、組織本組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教研組長本身要有研究課題,并帶頭進行實驗探索。每學期至少2次對本組教師上專題性研究課。
11、協助教導處審核本學科試卷命題,組織教師進行試卷分析和教學總結。
12、協助教導處做好本組教師的業務文化進修工作,并向學校領導提出教研設想及教學工作上的建議。
四、教研組工作制度
2、建立集體備課制度,做到定時、定內容、定主講人。集體備課應有文字記錄。
3、從本組的實際出發確定集體研究課題,注意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課題計劃,要做到定目標、定措施、定時間,課題計劃要報學校。
4、加強教學過程的管理和研究,重點抓好備課、上課、改作、輔導、考查五個教學環節,始終保持教學工作的良性循環。
5、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進行業務培訓,經常吸收信息,總結交流經驗,撰寫教學論文,開展互幫互學活動,努力提高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思想和業務素質。
6、加強資料整理和歸檔制度。教研組對各種試卷、學習記錄、集體備課等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和歸檔,交到檔案室。
7、做好每學期的教研工作總結,要求認真、全面、實事求是,內容包括工作成績、具體做法、努力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