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制度文化行為文化(通用3篇)
集團公司制度文化行為文化 篇1
20__年1月15日,芳村小學邀請了陳連香老師開展了以“校園文化建設了解暨行動學習”為主題的調研活動。參加本次活動的人員有芳村小學全體教師。
本次活動的形式多樣,有專家講座、現場調研、余校長總結等環節;內容豐富有趣,通過關于校園文化思考、學校現狀分析、案例介紹等幾個方面的深入探討,讓校園文化建設緊迫感和責任感深入到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在活動中,特邀專家陳連香以幽默有趣的語言向我講述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如何建設一個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構成了學校的基本風貌、基本特質和軟實力,是一所學校有別于其他學校的特點。陳連香專家指出校園文化重在建設,不僅要建設物質文化、精神與理念,更要建設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
特邀專家陳連香以幽默有趣的語言向我講述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在第二個環節——現場調研中,我們活動現場的氛圍達到了高潮,各位老師結合實際進行思考。作為工作在校園一線的教師們,對于校園文化建設,他們是最有發言權的。其中黃旋華老師用“知書達理”這個代表性詞語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芳村小學是一所什么樣的小學。“一石激起千層浪”,有了黃旋華老師的拋磚引玉之后,老師們仿佛是被打開了束縛的枷鎖,老師們腦洞大開,有的用文字描述自己理想中的芳村小學,有的結合情況提出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想法……一時間,活動現場的氣氛好就像是被一把烈火點燃,熊熊燃燒了起來。
特邀專家陳連香進行現場調研。
黃旋華老師積極發言,與專家進行互動。
老師們與專家進行積極的互動。
有了思維碰撞之后,我們來到了“求同存異”的和諧局面。余校長首先強調了本次調研活動的目的在于了解芳村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以及整體發展規劃和需求和想法,同時也為了進一步了解學校的現狀。最后,余校長指出校園文化建設時不我待,必須加緊構筑優秀健康的校園文化,讓芳村小學全體師生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下綻放新風采。
集團公司制度文化行為文化 篇2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教育培訓處處長孟益舜,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柳啟東,麗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雪強,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馮宏偉出席發布會。
來自法制日報、浙江法制報、麗水日報、處州晚報、麗水網等媒體記者和全市兩級法院政治部主任、編制小組成員等參加了發布會。
《規范》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從“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和物質文化”四個方面搭建法院文化體系架構。《規范》的發布推動了人民法院文化建設標準化進程,填補了目前國內法院文化建設領域標準層面的空白。
《規范》特別在哪里呢?
一起來記筆記!
一是政治性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前進方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引領,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工作目標和“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線開展。
二是系統性
體系構成上采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四分法,以法院文化建設全過程為主線,從文化建設活動策劃、文化體系構成、文化建設實踐、文化建設評價和改進幾個維度,形成PDCA循環的管理模式,力求在策劃——建立——實施——改進的不斷循環中持續提升文化建設水平。
三是地域性
“精神文化”除堅持黨建引領、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優秀傳統法治思想外,結合麗水特色融入“兩山”理念及“浙西南革命精神”,“制度文化”包括“審判管理、隊伍管理、政務管理”等三個層面的制度機制及“分調裁”機制等,“行為文化”以范例形式展示“享說”演說會、“麗法講壇”等文化交流活動。
四是實踐性
以麗水中院深入開展文化建設工作的實踐為基礎,融入“政治引領、法德共治、干警主體、協調融入、引導激勵、傳承創新、共建共享、持續推進”的基本理念,并專設法院文化實踐一章,大量采用示例形式以供理解、參考,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
“
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柳啟東表示,《規范》的出臺是對“四個自信”的積極響應,也是對最高院、省高院關于加強文化建設有關意見的創新實踐。這既是對麗水中院近年來文化建設工作的總結,也是對法院文化建設路徑的新探索,是一份集系統性、規范性、實踐性于一體的法院文化建設地方標準。打通了以文化建設提升司法公信力的操作路徑,將為全國法院文化建設提供麗水樣本。
”
聽聽大咖們都如何評價!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教育培訓處處長
孟益舜
麗水中院作為“全國法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總結提煉麗水經驗,在全國率先制定了《人民法院文化建設規范》市地方標準。《規范》的發布既是對過去成功經驗的一個總結,又是對未來繼續深入推進法院文化建設工作的一個領航。《規范》最大的特點,是融入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突出政治引領,同時也融合了審判執行等中心工作和麗水地域文化特色,實現了法院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同頻共振。希望麗水兩級法院站在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法院文化、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人民法院文化建設規范》市地方標準的落地生根,以文化建設的實際成效,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推動新時代人民法院工作實現新發展。
浙江省數字經濟學會標準化委員會主任、浙江省標準化協會原理事長 梁艷華
麗水市《人民法院文化建設規范》是遵循文化形成的客觀規律,按照上級法院文化建設要求,總結麗水市域的法院及法庭文化建設經驗和實踐系統形成的。當前,從全國范圍來看,文化建設研究停留在企業層面,國家行政事業領域尚未開展系統文化建設標準研究,國家和各省均未形成標準。從我省來看,其他地市也尚未形成行政事業單位文化建設地方標準,麗水市發布《人民法院文化建設規范》在國家、省、地市層面都處于領先地位。
《規范》將于20__年1月13日起在麗水市兩級法院施行。
集團公司制度文化行為文化 篇3
“營造育人文化”是《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明文規定的專業職責。但在當下幼兒園中,園所文化建設一直處于被弱化甚至被忽視的狀態。園所文化中,行為文化是連接外層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內層精神文化的中間環節,作為園所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往往要通過行為文化表現出來。因此,行為文化建設是關鍵,抓住關鍵就能帶動全盤,就能推動園所文化的總體建設,實現“人創造文化,文化塑造人”。
把握行為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導向性原則。行為導向是園所價值取向對園所成員行為的要求,不同的導向體現了園所不同的價值追求,在園所發展的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園所應以社會核心價值取向為指引,以改善人的生命狀態、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落腳點,從回顧歷史中確定行為文化建設重點,從群眾智慧中提煉行為文化理念,從營造氛圍中統一行為價值取向。
主體性原則。人是行為文化的主體。園所行為文化的形成,是園所中的人——管理者、教師、幼兒、員工長期建設、積淀的結果,其表現方式是人的行為的變化和良性發展。由此可見,園所行為文化建設的實踐主體,即師幼本身;而其實踐的客體,亦即師幼本身。園所一方面要調動師幼積極地投身于行為文化建設的實踐,另一方面又要發揮師幼的自覺性,做出客體姿態,不斷地認識、反省、解剖、強化自己。行為文化的持續發展,仍要依靠這些主體的努力。注重這些行為主體的地位,凝聚共識,才能帶動園所文化的創生。
系統性原則。園所文化是一個立體交叉的系統,行為文化處于這一系統之中,與系統中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聯系。精神文化為行為文化提供思想動力,物質文化為行為文化提供物質基礎,制度文化為行為文化提供制度保障;而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最終通過行為文化直接、鮮活地表現出來。行為文化本身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作為行為主體的管理者、教師、幼兒、職工處于一個系統中;管理行為、保育教育行為、學習行為、社會行為處于一個系統中。脫離系統性,單獨談論某一個主體或某一個方面的行為都容易“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生成性原則。文化總是在與外界的交流、互動中獲得新的發展,行為文化是一個不斷繼承、借鑒、創生、發展的建設過程,也是一個復雜、開放、多元、互動的行為過程。以園長為首的管理行為文化不斷創新發展是行為文化建設的前提,保教人員保育教育行為文化的創生是關鍵,幼兒行為文化的生成是目的。吸收、借鑒的東西,必須在這個“管理—保教—學習”的生態體系中存活下來,形成共同的生命體,才能使園所文化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
強化行為文化建設的運行機制
強化外部驅動。行為的養成需要歷練,特別是不規范行為的轉變,更需要一種強制的力量。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一再重復的行為所鑄造的。因而優秀不僅僅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習慣。”管理學上也有一個強化定律,即獎勵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懲罰什么就可以避免什么。因此,園所應強化外部驅動,通過加強教育培訓和嚴格管理考核,幫助幼師養成良好的行為。例如,堅持落實日常行為文化學習制度,且常講常新;以制度的剛性,督促部門和班組加強管理,規范教職工行為。
強化內部約束。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主因,外因通過內因發揮作用。外力驅動固然可以督促教職工改變陋習,養成良好行為,但為了使行為理念內化于心,還必須開展活動、選樹典型、進行心理疏導,引導教職工自覺踐行“讓好行為成為習慣”的理念。例如,開展“行向善、言向善、心向善”等主題教育活動,讓教職工在潛移默化中規范行為,使好行為成為教職工的自覺行動。再如,堅持樹立典型,讓教師在正面激勵中養成好行為。一方面,宣傳模范典型,定期請他們作報告、談心得,使他們的事跡廣為人知,成為大家學習的標桿;另一方面,選樹“崗位能手”,給予精神與物質雙重獎勵,并在評先、提職、晉級上予以傾斜。此外,園所還可以堅持心理疏導,開展“知心、關心、同心”派對等活動,讓教師在自我暗示中增強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