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眼日主題廣播稿(通用3篇)
愛眼日主題廣播稿 篇1
合: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下午好!
合:紅領巾廣播開始啦!今天由我們一年九班為大家廣播,希望大家能喜歡。
甲:今天的廣播內容有:1、《世界環境保護日》 2保護環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乙:讀《世界環境保護日》
1972年聯合國在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召開了有113個國家參加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會議討論了保護全球環境的行動計劃,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會議建議聯合國大會將這次會議開幕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保護日”。同年10月聯合國大會第27屆會議接受并通過了這一建議。每年的6月5日,世界各國都開展群眾性的環境保護宣傳紀念活動,以喚起全世界人民都來注意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自覺采取行動參與環境保護的共同努力,同時要求各國政府和聯合國系統為推進環境保護進程作出貢獻。
甲: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當前生態環境日趨惡劣,一次又一次給人類敲響了警鐘,為了我們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保護環境,要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乙 :愛惜紙張
紙作為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其基本材料是植物纖維,而各類廢紙竟占了每個家庭垃圾總量的21%,特別是我們浪費紙張尤為厲害。我們要知道浪費紙張就是浪費木材,就是破壞環境,也等于是危害了我們的身體。生活中,節約紙張的方法很多,如:減少使用節日卡、減少物品的包裝、自制草稿本、習慣使用紙張的空白地方、信封循環再用、盡量少用紙巾……對于廢紙要積極回收,不要亂扔。
甲:節約用水
地球作為一個藍色的星球,雖然地球表面70%以上被水覆蓋,但世界上許多國家城市缺水問題日趨嚴重。以我國為例,全國660多個城市,有400多個城市常年供水不足,由于缺水,我國農村糧食產量減少,西北沙漠化嚴重,沙塵暴頻繁發生。節約用水對于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已是當務之急。如:一水多用(例如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杜絕長流水(上廁所、洗手和洗澡要及時關水籠頭)、不往河流扔垃圾、發現水箱漏水及時叫大人修理等,做到人人都節約用水。
乙:珍惜能源
我們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地球上儲存的能源是有限的。因而我們要珍惜現有能源,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人們總有一個錯誤的思想,認為大自然的資源是用之不完的,但正因為人類的盲目開發,不合理利用,地球上的資源已到了受破壞程度非常嚴重的地步。節約能源有很多方法如:多用電風扇,少開空調;多用節能燈,少用白熾燈;多用太陽能熱水器,少用電熱水器;多用淋浴,少用浴缸;少用一次性的用品等,確保能源被合理地運用。
甲:綠化環境
植樹是一個最直接、最實際的環保行動方式。鼓勵在家中開展“綠色小陽臺”、“綠色小房間”等活動,使我們的生活環境得到進一步的綠化、凈化與美化。
乙:廢物再用
環保現今已成為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在平時生活中,如果稍加點心思的話,就能做到:“少一分破壞,多一分建設。”優越的生活環境很容易形成隨意浪費的壞習慣,這其實也是一個浪費資源的問題。在美術課上,可以利用一些廢舊材料,如小麻繩、塑料瓶、紙筒、包裝紙等,學習做成小筆筒、相框、分類盒、花瓶等有用的小物品,這樣既不浪費,又提高了動手能力。 合:今天的紅領巾廣播就到這里,我們明天再見。
愛眼日主題廣播稿 篇2
甲:親愛的隊員們
乙:敬愛的老師們
甲:大家下午好!陶灣中心小學紅領巾廣播又準時和大家見面了。 乙: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甲:帶走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
乙:我是播音員 。
甲:我是播音員 。今天播送的主題是:愛護我們心靈的窗
戶——眼睛
乙:眼睛是人們心靈的窗戶.清晨,我們睜開雙眼迎來了嶄新的一天.走出家門,我們看到了東方冉冉升起的朝陽,看到了絢麗多姿的朝霞.傍晚,我們背著書包回家,見到了西邊天空瑰麗的晚霞.
甲:我們用明亮的雙眼欣賞大自然的姹紫嫣紅,我們用明亮的雙眼在書海中盡情暢游,我們用明亮的雙眼目睹祖國的錦繡河山,見證祖國的日新月異.
乙:而我們現在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也是用眼最多的時期,對眼睛
的養護尤為重要,如果不注意用眼衛生,不合理地使用眼睛,就很容易發生近視。 甲:你知道?當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視力下降狀況已達到歷史最嚴重的地步。據調查,在視力低下中近視所占比例小學生50%~60%,也就是說,近視的患者已經越來越多了,而且,近視年齡也越來越年輕。
乙:因此,1996年,國家衛生部、國家教育部、團中央、中國殘聯等12個部委聯合發出通知,將愛眼日活動列為國家節日之一,并重新確定每年的6月6日為“全國愛眼日”。
乙: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人患上近視呢?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甲:大多數近視都與自己的用眼衛生有很關,例如,寫字姿勢不正確,很多同學有躺在床上看書的習慣,看書累了也不及時休息,還用臟手去揉眼睛。特別是愛看電視或上網的同學,離屏幕很近,又不注意采取適當的保健措施,使眼睛疲勞,視力下降。
乙:因此,預防近視是保護學生視力的核心。那你有沒有一些預防近視的好
方法呢?
甲:有啊,今天我就為同學們介紹一些預防近視,科學用眼的方法。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做到“三要”:
①讀書寫字姿勢要端正,遵守“三個一”。即讀書寫字時眼睛與書本保持一尺距離。身體和課桌椅保持一拳距離。握筆時手和筆尖保持一寸距離。
②連續看書40-50分鐘要閉眼休息一會兒,或改變視線向遠處眺望,也可以到室外活動活動,放松放松。
③要認真做好眼保健操。
其次,要改正不良的用眼習慣,做到“三不要”:
①不要在直射的陽光下或暗弱的燈光下看書寫字。
②不要在走路、乘車或吃飯時看書。
③不要躺在床上看書。
最后,為了更好地保護眼睛,生病的時候不要多看書和電視,平時可多補充一些含維生素a多的食品,如胡蘿卜、韭菜、桔子、蛋黃和動物的肝臟等。 另外、經常檢查視力,以便及早發現近視,采取相應措施予以矯正。
乙:說的太好了,同學們,你們記住了嗎?讓我們保護眼從現在做起,愿大家都有一雙健康、明亮的眼睛。
甲:最后輕松一下,欣賞一首歌曲,來自動畫片《黑貓警長》的主題曲。 乙:回顧一天要聞,濃縮校園資訊,這里是校園快訊。
甲:每一次相聚都是那么短暫
乙:每一次懷想都是那么香甜
甲:讓我們在快樂的海洋里翱翔!
乙:讓我們手牽著手。
甲:讓我們肩并著肩。
合:同學們下次再見!
愛眼日主題廣播稿 篇3
齊: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大家晚上好,由209中隊主持的紅領巾廣播站和大家見面了!
甲: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
甲:《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同學們,清明節就要到了,你們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
乙:清明,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諺語。
甲:我國古代在清明節前還有一個與清明相連的重要節日——寒食節。寒食在冬至后105日,寒食共有3天,過后就是清明,因此清明節正好在冬至后的第108天。現代寒食節基本已經并入清明節,但是兩者還是有不同之處。
乙:我們先給同學們講講寒食節的傳說吧。
甲: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xi)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逃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乙: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讓手下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手下人去了好多次,介子推就是不來領賞。
甲: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yu)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面,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就下令舉火燒山,誰知道一下子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沒有看見介子推走出綿山。
乙:眾人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jian)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甲:晉文公將xue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并在山上建立祠堂,還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乙: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燒焦的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節柳”,并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甲:聽了剛才的故事,大家知道清明節的來歷了吧。
乙:過清明,是人們盤點過去、分享回憶、展望未來的時節。 清明節承載了人們一年的歲月中對亡靈、對親人的深深追憶、濃濃的思念和暖暖的懷念。過清明,使得人們的目光里會更多地映進已逝故人的身影和笑靨,面對天地相隔的親人亡靈,活著的人會加倍地珍重身體,珍惜健康,珍愛生命,從而盡情地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享受大自然的一切恩賜。
甲:到清明節我們更不能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他們為了保衛我們的祖國,捍衛祖國的尊嚴,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的生命!沒有烈士們的英勇犧牲,怎么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時光?
乙: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我們不能忘記先烈,忘記歷史!在和平年代我們要做的就是:好好讀書!振興中華!讓我們的國家更富強。
甲:接下來我來講講清明節的習俗,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乙:我還知道要植樹也是清明節的習俗呢。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還把每年三月十二日規定為我國的植樹節。
甲:清明時節的懷想,有幸福有關愛,有回顧也有暢想。
乙:也許過去的一年并不稱心如意,但無論如何人們內心深處總會有一個念想:明年會更好!
甲:也許過去的歲月并不花好月圓,但無論如何人們內心深處總會有一個念頭:活著真好!
齊:讓清明禮贊生命,仿佛是一種溫暖。愿這種溫暖象春陽一樣照進每個人的心田。今天的廣播到此結束,謝謝大家的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