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青春節目紅領巾廣播稿范文(通用5篇)
校園青春節目紅領巾廣播稿范文 篇1
我們,撇下無知迎來了屬于我們的青春。青春,讓我們肆無忌憚,暢然釋懷,體味風那樣的自由,感受云那般的自在,因為青春賦予我們的是生命的巔峰,我們無須成熟,我們不再無知,我們唯有執著。
人生是對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燈,失去了這燈的作用,就會失去生活的勇氣。因此,只有堅持遠大的人生理想,才不會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爾斯泰將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輩子的理想,一個階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個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時、一分鐘的理想。當你聽到這里,同學們,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
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麗,卻短暫。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在這一時期,努力學習,奮發向上,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每個人主宰著自己的明天。
有一位哲人說過:“夢里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不能躺在夢幻式的理想中生活。是的,人不僅要有理想,還要大膽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理想中躺著等待新的開始,如果不僅遙遙無期,甚至連已經擁有的也會失去。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正在夢幻的理想中彷徨呢?
前人說得好,“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那些無志之人的“志”,就是美夢,就是所謂的“理想”,他們把自己的藍圖構畫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罷了。同學們,你是立長志之人,還是常立志之人呢?
最后我想用梁啟超的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讓我們灑一路汗水,飲一路風塵,嚼一跟艱辛,讓青春在紅旗下繼續燃燒;愿每一位青年都懷抱著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斷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校園青春節目紅領巾廣播稿范文 篇2
甲:“親愛的同學們,又是溫暖明媚的一天,校園之聲廣播站又帶著春風和大家見面了!首先愿每位收聽我們廣播的老師和同學,都在這美好的天氣里有一份很好的心情去對待一天的工作和學習。
乙:用你的心去感受,用你的心去聆聽,讓我們一起翱翔于校園之聲。
甲:下面我們先來聽一首好聽的歌曲,放松一下我們的心情。(播放歌曲《一休》)希望你們在學習上做聰明的一休。爭取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加油。
乙:母愛是慈祥的,父愛是深沉的,但他們都是深厚的,請欣賞由四二班袁圓同學寫的《發現父愛》。
人世間有一種愛,它是用心傳遞的;是具有極大隱蔽性;;是厚重而無言的愛;是震撼心靈的愛;更是純潔明凈的愛……這種愛,有一個偉大而神圣的名字—父愛!
風,無影,吹綠了大地;光,無聲,照亮了人間;愛,無言,滋潤了我們的心田……我曾經認為,父親是個感情遲鈍的人,整天沉默寡言,擺著那副令人望而生畏的臉。但是,如今我長大了,發現,我錯了,而且大錯特錯!因為,我竟然把十幾年來,爸爸對我的愛忽略了!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父愛的真諦: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年檢駕駛證,一路上,爸爸一直問我冷不冷、餓不餓、難不難受等等,“奇怪,爸爸今天怎么那么啰嗦啊!”我嘀咕著。剛下車,我便急著找袋子,你猜怎么著?暈車!“又暈車了啊,拿去吧,我早有準備!”爸爸說著,遞給我一個塑料袋。待舒服些,我們便來到交警大隊,天公真不作美,偏偏今天交警大隊的網絡出故障了,無法檢查,害我們白跑一趟,又暈車。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啊!正打算回家時,我忽然心血來潮,想到新華書店去逛逛,可又不敢說,因為我一向很好面子,要是當這么多人的面被拒絕了,不是很丟臉嗎?爸爸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說:“要不要去看書?”“去新華書店看看!”我迫不及待的說。于是,我們便乘車來到新華書店,逛了許久,終于看中了幾本書。剛走出店門,我便聽見肚里傳來一陣“咕嚕嚕”的聲來。糟了,肚子在抗議了,這可如何是好呀!“走,去吃面。”爸爸說。
下午,在回家的路上,我望著藍天,心想:爸爸真是場及時雨啊,不管我素要什么,他都在第一時間給我,看來,父親也不是那么遲鈍啊……漸漸地,我睡著了。夢見了以前和爸爸發生的事情。發現,其實父親不是不愛我們,只是他們不善于表達罷了,我還發現,父親對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包含這它們對我們的愛!并不是父親感情遲鈍,而是我們愚笨,是我們沒有體會到那沉默背后所迸發出來的愛啊!
回首往事,有太多太多的眷戀,太多太多的虧欠,太多太多的愧疚啊,我們應該將這可溫暖的父愛種子埋藏心中,永遠不忘記那手心的溫暖;不忘記那斑白的雙鬢;不忘記那臉上的皺紋;不忘記那額頭的汗水……
我想,父親留給我們的的應該不僅僅是沉默,還有那大山般的父愛吧!
讓我們一同去發現父愛,尋找父愛,享受父愛吧!
校園青春節目紅領巾廣播稿范文 篇3
男:敬愛的老師
女: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好!
男:伴隨著悠揚、抒情的歌曲,校園之聲又和大家見面了。很高興,我們又一次相聚在這美好的時刻。我是主持人。
女:我是主持人。
男:付出一份真誠,打造愛的世界。
女:帶著一片笑容,永遠與我們同行。
男:老師們、同學們,
男:首先,請聽由校園之聲廣播站向全體同學宣讀“勤儉節約”的倡議書。
女:同學們,中華民族歷來以勤勞勇敢、不畏艱難著稱于世。我們古人曾講過,“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憂勞興國,逸豫亡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是我的優良作風;勤儉是我們發展進步的潛在動力。
男:今天的中國,蓬勃發展,但是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傳統和作風將是我們寶貴的財富。以往的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按照我國的戰略目標,今后的路還很長,我們肩負的任務還很重,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還很多。因此,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決不能丟。
女:我們的祖先,在從前的艱苦生活中,學會了勤儉節約,以他們為榜樣,勤儉節約便成了我們中華人民的美德傳統。
男:對于我們在校生,更應該做到這一點。但話雖如此,可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做到了。那么如何才能使我們做到勤儉節約,使我們的學校成為一個和諧而又節約的學校?
女:勤儉節約一詞,相信還會有不少同學在疑問:什么是勤儉,而什么又是該節約的呢?要弄清這一點,還需要從浪費的根源說起,比如說我們最常見:每天都要接觸的水。有人認為水多得是到處都有,用完了這一水池,它還會從山上流下,地下冒出。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你就錯了。其實,我們人類在處于缺水危險,雖然說地球的3/4面積都是水,但可供人類食用的淡水是很少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還有我們吃剩的飯菜,有的同學吃不完了就隨便亂倒。如果是吃不了那么多,我們可以相應地買少一點,這樣我們既省了點錢,又不浪費糧食。糧食的短缺,也是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大家可以計算,如果每個同學每天需要1斤米,那么我們一個學校有1000個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大米,一個月就3萬斤。可想而知如果更多呢?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不要過余浪費。
男:還有許許多多的,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上需要節約的。只要我們每個同學都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那么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和諧、節約的人,那么我們的學校就成為了一個和諧又節約的學校。
女: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古人云:“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但是現在卻有許多人漸漸淡忘了這個傳統美德。
男: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毛澤東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樸。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準,不吃魚肉、水果。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女: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著香;小蔥豆腐,意味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后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會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后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待!
男:皇帝偉人都如此節約,而我們現在呢?現在,有許多餐館都非常的浪費。客人們為了擴大排場,只有幾個人,卻要點一滿桌子的菜。客人們吃飽后,卻有一大堆菜沒吃完,沒辦法,只好全部倒掉。這樣,既浪費了錢財,又浪費了糧食。
女:節約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一滴水、一張紙、一度電,司空見慣。但是這一點一滴慢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數字也慢慢增加,不久后,著數字一定大得驚人。一樣東西,它是有限的,如果我們每天每人都浪費一點,再不久的將來,這東西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
男: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它牢記心頭!
女:曾幾何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回響;
男:曾幾何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仍在心頭縈繞;
女:曾幾何時,偉大領袖毛澤東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指引著幾代人艱苦創業、自力更生。
男:“勤儉節約、艱苦創業”這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命題,如今重又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和戰略意義。一個企業離不開水,電,煤,紙,企業的生產成本是不能太多的浪費在這些上面。就在我們提前并網發電,供電量、利潤等指標節節攀升的時候,一份份煤炭漲價的傳真文件雪片似的飛來!這猶如一個晴天霹靂,給了我們當頭一擊。公司一個月需燃煤約2.8萬噸,而煤價上漲幅度已接近200元/噸,一個月影響凈利潤560萬元!一年呢?這是怎樣的一筆損失啊?我們正經歷嚴峻的考驗,節能降耗,節能降耗,每個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女:有人問:“我能做什么?”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就這么簡單嗎?對,就這么簡單!
男:請記住:你與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會是澎湃洶涌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無數個有限組合起來,便是無限,便會有無堅不摧的力量!回顧一下從身邊流走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盤刷碗、洗臉刷牙、洗發洗澡、沖洗廁所的時候,你我可曾想過,節約每一滴水?
在你我使用電燈、電話、電腦、空調、飲水機的時候,我們做到節約了嗎?想起一句古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反復證明了這個道理:奢”能敗國、敗家、敗自己。古羅馬四處征戰,有一支歐亞大陸最強悍的軍隊,但卻因為驕奢淫逸致使古羅馬四分五裂。素以能征善戰著稱的滿清“八旗兵”,短短幾十年揮師入關,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但他們逐漸沉湎于輕歌曼舞、錦衣玉食之中,最終昏聵腐朽,喪權辱國。“八旗子弟”也成為紈绔和低能的代名詞。
女: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企業是難以持續發展的。
男:節能降耗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恒的話題。
節能降耗,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浪費,就像“蟻穴”一樣,侵蝕著堅固的根基。
節能降耗,從我做起,就是要在管理上精益求精。蒲松齡說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男可吞吳。”作為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協鑫人,都應抓住點滴時間,刻苦鉆研業務技能,向精細管理要效益。只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就一定會找到節能降耗的途徑。
女:現在,“長明燈”熄滅了;電腦幾天不關消失了;沒有人占用辦公電話撥打情感熱線了;復印紙的背面又在廢物利用了,系統故障越來越少了,漏點缺陷越來越少了……現在我也終于明白:老工程師的技術改造方案、年輕運行員工尋找細小的滲漏點、采購人員為了降低成本輾轉于各大煤礦之間,一切,都是那么的值得!
男: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平凡與不凡只一步之遙,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恒,你我就是成功者,你我就是偉人。
女: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女:是啊,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我是一滴水,就要滋潤一寸土地!
男:本次的校園之聲廣播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收聽!
女:下期同一時間再見!
男:再見
校園青春節目紅領巾廣播稿范文 篇4
同學們: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常在耳邊回響。有人問:“我能做什么呢?” 答案很簡單: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 就這么簡單嗎? 對,就這么簡單!
無數滴水匯聚起來,會是澎湃洶涌的浪濤,才有波瀾壯闊的大海!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但無數個有限組合起來,便是無限,便會有無堅不摧的力量! 回顧一下從身邊流走的每一滴水:在你我洗盤刷碗、洗臉刷牙、洗發洗澡、沖洗廁所的時候,你我可曾想過,節約每一滴水?
在我們吃飯時使用一次性筷子、白色塑料袋的時候,我們想到節約了嗎?在你我們使用電燈、電話、電腦、空調、復印紙的時候,我們做到節約了嗎?現在校園的白色垃圾、水龍頭關不緊的相像隨處可見;購物時所使用的塑料袋也是數不勝數;還有吃飯時所剩的飯粒更是浪費的集中體現。勤儉節約,不僅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更要從每一粒飯粒做起。
勤儉節約,不是一時的、而是永恒的話題。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就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為榮、鋪張浪費為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有些看似點滴的浪費,就像“蟻穴”一樣,侵蝕著堅固的根基。我們要舍得吃大苦、耐大勞,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傳家寶。
同學們,不簡單,就是將簡單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將容易的事做千遍萬遍做對。平凡與不凡只一步之遙,從我做起,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做起,持之以恒,就是成功者,就是偉人。
同學們,我們是浪花里的一滴水,我們是一滴水,就要滋潤一寸土地!
校園青春節目紅領巾廣播稿范文 篇5
節日是生活給予人們的饋贈,在翹首等待的過程中充滿了驚喜,所有的準備都是甜蜜的。
端午是個特別的節日:雄黃酒,艾草,香囊,五彩絲線中國是個神秘的國度,由此可見一斑吧,美麗的傳說和人們的宗教情節,讓這個節日平添了幾分靈性和熱鬧。
節日的前一天,是最有氣氛的。端午也不例外,特別是人口密集的小街道,空氣里彌漫的是節日的味道。到處是人們挑賣的花花綠綠的香囊,粽子,雞蛋,鴨蛋一切與節日有關的東西。人們格外忙碌和歡快,為明天準備著。這就是幸福的生活吧,看人們對待節日的態度就知道了。
街頭一個老人吸引了我們的視線,她手工編織和縫制的東西與眾不同,做工有點粗糙,但看得出格外用心。有花束,還有孫悟空等,那花朵上趴著一只布做的蝴蝶,腦袋上甚至還支棱著兩根硬的胡須,用布捻成有縫好的;那猴子的手一丁點大,五個手指頭卻分明得很這已經是一種民間工藝,只有她這一代人還保留著這樣的虔誠,技藝和審美。身旁是她的女兒,說她九十多歲了,被報紙和電視都采訪過,就愛倒刺這個。老人和她的手藝都成了這個街頭的藝術品。支持她的做法,也是為了給孩子討一點福氣,就買了一束花還有她親手搭配和剪下的五彩絲線。
年年端午,只有今年是在家包的粽子。我和妹的提議,初期我媽是反對的,說街頭哪哪賣的都是,更何況我那么笨手笨腳。
東西早買回來了,我媽只好妥協。
我和妹包了二十來個粽子,一個個胖嘟嘟的,歪三倒四,綁著紅色的棉線。我們很享受過程,覺得生活就應該是這樣,親手包制生活的味道。我的一家親戚,每個節日都過得一本正經,每個人都很用心,不敷衍,我在他們家過了一個端午,煮好的粽子在爐子上小火悶了一夜,那味道香軟粘滑,是我吃過最好味道的粽子,那個端午也是像模像樣,最有端午的味道。傳統節日就應該保留傳統的習俗,尊重和珍惜這種習俗,日子才不會在時光流逝中褪色和寡淡下去。
我們買了艾草,明天一早要插到門頭的,據說可以辟邪。可喜的是,賣艾草的到處都是,生意奇好。習俗正日漸走入城市,被更多人認可和傳播,大俗大雅。
我們還打算明早迎著第一縷陽光是采摘露水,如果用來洗眼睛,就一年不會生眼病,還有賴頭草,用來煎蛋,預防小孩的暑氣。
多么熟悉的構思,又多么遙遠,我是在什么時候在端午來臨的時候有這種情調和心情的?那是在我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吧,那年我不過十多歲,一恍,就是十年過去了。正如池莉所說:終于發現太陽還是太陽,青山還是青山這是多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