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青春校園廣播稿(精選3篇)
大學生青春校園廣播稿 篇1
作為年輕的一代,我們總試圖掙脫長輩們的管制,渴望自由,卻往往忽略了把握命運的前提 擁有人生的理想。
人類由于能夠使用日歷,于是在宇宙中感知存在,從而開始追尋生命的價值。意義便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而理想,是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向。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說,未經理性審慎的生活是沒有價值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生活。車爾尼雪夫斯基也曾說過,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而渺小。理想,就是在客觀認識自己的基礎上,與偉大的自己進行的對話,給未來樹立的目標。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可能會反感,會厭倦這樣千篇一律單調乏味的日子。就像許多人所說: 堅持太難。 也許,我們就會放棄,會因為遍地荊棘而在到達終點前選擇推倒自己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回頭想找一片平原從頭開始 但那樣做的結果,極有可能僅僅是換來再一次的重新再來罷了。又或許,我們會在途中轉而盲目地跟風、隨大流,追求狹隘又功利的目標,目光短淺地貪圖一時享樂,迷失了最初的方向。有的人吃喝是為了活著,有的人活著是為了吃喝。難道就甘愿銷聲匿跡于茫茫人海?擁有理想,就像明確了航線的船,到達彼岸只是時間問題。
有人說過,如果你完全不冒險去做,其實是冒了更多的險。是否曾經因為沒有勇敢的跨出第一步,而錯失良機?是否因為當初不敢承擔風險,最終后悔不迭?勇氣,就是理想的衍生物。仰望理想,人生便會充滿了動力。便會因此豐富、因此充實。它是漫漫長夜里最最耀眼的星星,是明亮的燈塔,指引人生的方向。
意義是畫卷上的色彩,理想是旅途中的指南針。理想,因為在心中,人生即使平凡,卻絕不平庸。
我們是一個個驕傲的個體,是祖國的熱血青年,是充滿希望的一代,是把握自己未來的有志者。青春無畏,理想最貴。人生無悔,路在腳下。讓我們為了理想,去努力拼搏吧!
大學生青春校園廣播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在巴西一個叫貝魯的貧困區里,有一個又黑又瘦的小男孩,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失業了。
他鉆到母親懷里說:媽媽,你不要擔心,以后我靠踢足球養活你們。
在足球的王國巴西,足球簡直是一種信仰,很多人都在做著足球明星的夢,然而,靠踢足球能養活家人的人卻是寥寥無幾,可是,小男孩14歲的時候,就被一家足球俱樂部相中,僅僅兩年后,他就成了克魯賽羅足球俱樂部的明星,20歲的時候,他登上了世界足球之巔。
這個小男孩,就是足壇上的巨星羅納爾多。
有一次,路透社的一名記者問他:你成功的動力是什么?
羅納爾多的表情突然凝重起來:“真的,我沒想那么多,就想著我一定要把足球踢好,那樣,我就能靠踢足球養活我的母親了。”
這個成功的動力真是太卑微了,然而,因為不懈的努力,最終它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大學生青春校園廣播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九中青春校園廣播今天繼續播音。
我是高x班的主持人,今天是歌聲飄過六十年版塊。讓我們放一首音樂輕松一下。
華彥鈞[阿炳]
中國民間音樂家。人稱阿炳,江蘇無錫人。父名華清和,是無錫洞虛宮道觀偏殿雷尊殿的當家道士,精于道教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阿炳從小受到父親的嚴格訓練,學會了演奏笛子、琵琶、二胡、鼓等樂器,15~16歲已成為無錫道教界一名出色的樂師。1918年左右,華清和去世,阿炳繼為雷尊殿當家道士。這時他對民歌、戲曲等有著強烈的愛好和追求,拜了不少民間藝人為老師,學習、掌握了大量民間音樂,這對他以后創作特點及演奏風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約1928年,阿炳雙目失明,時人稱其為“瞎子阿炳”。由于社會,道產亦變賣殆盡,阿炳開始了流浪賣藝生涯。他的大部分器樂作品出于這個時期。“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后,在全國掀起的抗日救亡運動影響下,阿炳常常在無錫崇安寺等地演奏救亡歌曲,編唱時事新聞等。阿炳的流浪生活,使他大量接觸到江蘇南部的民歌小調、絲竹樂、鑼鼓樂、錫劇等,對他的創作提供了大量新鮮而生動的素材。但阿炳的創作不是這些民間音調的簡單組合,而是創造性地加以豐富、發展而有別于當時的民間音樂。他所創作的3首二胡曲:《寒春風曲》約成于20年代末,《聽松》約作于30年代初,《二泉映月》約作于30年代末。這些作品表達了阿炳對辛酸的現實生活的沉思,也寄托了阿炳對生活的熱愛和憧憬。阿炳留下的3首琵琶曲,即《昭君出塞》、《大浪淘沙》。下面放一首歌曲
吳祖強
中國作曲家。原籍江蘇武進。1927年7月24日生于北京。小學和中學時代在音樂家盛家倫、張定和的影響下立志學習音樂。1947年入南京國立音樂院理論作曲系,師從江定仙。1952年在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后,赴蘇聯留學,入莫斯科國立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理論作曲系學習。1958年畢業歸國,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78年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1982年任院長。他曾作為中國音樂家的代表,赴蘇聯、英國、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國家訪問,并多次擔任國際音樂比賽評委。1979年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1985年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
讓我們播放一首音樂
黃小和
黃小和,中央音樂學院外國音樂史教授,音樂教育家、博士生導師。1954年入蘇聯莫斯科音樂學院,先后師從大衛.奧伊斯特拉赫主修小提琴,師從謝而蓋.斯克列勃科夫主修音樂作品分析。196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被授予“音樂家、理論家”資格。著作有《蘇聯音樂史》。論文有《舊制度滅亡的喪鐘,新世紀的凱歌--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歌曲評價》、《時代.生活.思想.創作--紀念柴可夫斯基逝世一百周年》等。為《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卷》撰寫了若干關于俄國和蘇聯音樂的重要條目。
秋里,中國音協理事、中國音協社委會副主任、中國合唱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合唱協會指揮委員會主任、中央樂團常任指揮。擔任指揮的曲目有《白毛女》、《東方紅》、《上甘嶺》、《青春之歌》等20余部。合唱有《黃河大合唱》、《紅軍根據地大合唱》等。已面世的著作有《合唱指揮知識》等。
今天的廣播就到這里,我是高x班的主持人,感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