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正能量經典校園廣播稿(精選3篇)
積極正能量經典校園廣播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人們總是緊跟著潮流,生活在這個信息網絡時代中,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提高,人們的生活被碎片化,時間被碎片化,閱讀被碎片化,社交更是被碎片化。
雖然說現在的科學技術較為發達,我們的生活質量也越來越好了,但這樣的碎片化生活在我看來是存在各種弊端的。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們更愿意接受在手機上看新聞,因為便捷又簡短,只要有手機、有網絡,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任意時刻地看。但電子版的新聞幾乎都是碎片新聞,若是標題吸引人的眼球,人們肯定都會點進去看。這些碎片新聞都是新、最熱門的報道,也是特別簡短,碎片新聞能把一個大新聞劃分成好多個小新聞,起上不一樣的標題,雖然內容都差不多,但這些碎片新聞沒有紙質報紙的報道來得詳細,包括報紙上的分析與評論也比較專業、官方。而電子版新聞被碎片化了,沒有詳細的內容,這可能讓讀者理解錯或者是不完全認識某個新聞,這是電子版新聞不足的地方。至于娛樂新聞,那更不用說,為了吸引讀者,娛樂記者們想盡各種辦法去博取讀者的眼球。
碎片化生活也影響了社交活動,自從有了智能手機,人們發明創造了許多社交軟件,如微信、qq、微博,這些社交軟件幾乎天天伴隨著我們,有了網絡,人們基本不會發短信,更不用說寫信了,寫信似乎已成為了一種過去式,現在人們寫信是為了懷舊,由于信件接受的比較慢,所以重要的事情人們還是會通過手機社交軟件發送。雖然社交軟件確實給年輕人帶來了許多便捷,但是有了網絡,這些社交軟件卻給孩子帶來了不少影響,讓許多懵懂的孩子沉迷網絡,甚至活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這不僅影響了學習,還對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所以,在學校和家庭中,要加強對孩子們的網絡教育,家長要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我們高中生更應該要有自律能力,不應碎片化社交而浪費了現在學習的美好時光。碎片化社交也讓青年人少了與朋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他們更多的是通過社交軟件聊天。不夸張的說,連見面都不愿開口說話,面對面卻用著手機聊天,越來越多的人變成“低頭族”。如果這個世界大家都沉迷于自己的手機,少了交流,大街上人們都各自看著手機,那這會是多么可怕的事啊!
我們的生活不能被碎片化了,我們應該尋找方法來改善這種碎片化生活對人們帶來的影響。
積極正能量經典校園廣播稿 篇2
青春,一本倉促的書,青春,一條走了就不能回頭的路,青春,在雨水和陽光走過的歲月。青春太好,好到你無論怎么過都覺得浪擲。青春,像記憶的開頭,用最美好的辭藻,絢麗出他的耀眼,青春,像一塊精巧分割的寶石,棱棱角角,以至于到了我們蒼蒼白發還能回憶起青春的稚嫩,青春,像文墨書香的一筆一劃,筆筆勾勒出時光的表達,記述青蔥年華的美好記憶。
青蔥年華,浮光一瞬。
那只是一個瞬間,卻是我滿懷感動,那只是一個瞬間,卻是我不能忘懷,那只是一個瞬間,卻是我青蔥年華一個美麗的浮光掠影。 歲月如畫,濃墨潑灑,淡泊與濃烈相交輝映,歲月如歌,高低迷離,嘈雜與清脆皆成曲目,歲月如詩,婉轉幽長,醇厚與平淡讓人沉醉。走在海邊,用手捧起細細的沙子,無論怎樣用力,沙子都會從指中流過,校園生活也像海邊的沙子般在不經意間從指中悄悄流過,但一些人一些事,在我心中留下永久的回憶。我們曾在那廣闊的操場上拼搏過,我們在那里灑下青春的種子---汗水。我們在這里創造過我們的佳績,也曾在這里打鬧過,說笑過,這是我們的美好回憶。
花季的我們,花季的色彩。在這個花季里,雨便是我們流過的淚;太陽便是我們笑過的臉;雷和閃電便是我們曾經的叛逆。我們發泄過,憤怒過,笑過,哭過,這都是青春給予給我們的見面禮,它看著我們慢慢變成熟,慢慢長大。它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我們曾坐在窗戶邊上的座位,用手撐著腦袋望著窗外的世界,那時的我們是多么的純真,是多么的可愛。下課的我們總會在教室里瘋鬧,狂笑,作為女生的我們便會跟男生們拌拌嘴,打鬧打鬧,時不時哭哭鼻子,要么就是假裝去向老師告狀。
這就是青春的趣事。
陽光慢慢流淌校園的生活,散落一串串清晰的腳印,我推開記憶那扇窗,輕輕地將它們拾起.在越來越近的七月,我將背起我的書包,收拾我的行囊,熟悉的身影消失在熟悉的校園.我不能留給校園什么,校園卻留給我很多,請允許我將它們帶走,收藏在我歲月的相冊中.大大的校園,小小的我,行走著,感受著,平凡著,快樂著,擁有者,滿足著……只為那一瞬間的喜悅.
喜歡做一名學生,喜歡這種稱呼,這不是我們的職業,而代表我們是知識的寵兒;
喜歡背起沉甸甸的書包,一任各種書籍充滿其中,人文、社科、自然、歷史,喜歡這種踏實感,它讓我們隨時汲取知識的養份;
喜歡安安靜靜地自習,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身邊同樣是聚精會神的同學,到處散發著濃郁的書香,我可以醉心于社會學的理論,了解西方哲學的歷史,品讀淡雅清香的散文,喜歡無拘無束地學習,知識是無盡的海洋,我們是充實的旅行者,的財富俯拾皆是,這里向我們敞開一扇門,讓我們走進文明;
喜歡期末那短暫的忙碌,平時學習云里霧里,漫無目的,而到期末夜以繼日的溫習功課,不覺豁然開朗,仿佛進入桃源深處,原來那些陌生的理論竟然那么熟悉,絕知此事要躬行,知識只有反復地實踐才能爛熟于心,一場考試下來,有些知識不覺已經深印腦海;
這都是我對校園的喜歡。
但校園教給我們的,還有健康樂觀和積極向上的,不退縮,不言敗的品格。是一種:正能量。
正能量,看不見,摸不到,聞不著,似乎是一種離我們很遠,很神秘的東西。因此我們總是讓一天的時間匆匆而來,匆匆逝去,沒有太多欣喜與歡樂。漸漸地,人生的霧霾將會在不知不覺中籠罩我們的心理,這時,我們就需要正能量來驅趕霧霾與烏云,讓自己在陽光下吸收精華,健康快樂成長。
校園需要正能量,一如青春的我們,需要正能量。正能量能使我們快樂成長,學會幫助他人。假如正能量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信念,一種早起蓬勃的狀態。那我們就應在奉行這種信念,讓校園充滿正能量。 校園能量有正負。表現出一種情緒不僅僅能影響我們的情緒,更能直接有力地影響我們的身體,催生不同的能量。而只有愉悅的、提振人心的情緒,才能激發出正能量,給予我們希望,成績成為促使我們不斷追求、讓生活變得圓滿幸福的動力源泉。我們的大腦和心靈,需要源源不斷的正能量濡養,否則人生將變得灰暗無序。家庭、組織、社會同樣需要正能量,否則也會變得玩世不恭、混亂不堪。每個人都是這些有機體中最基礎的細胞,只有每一個細胞都充滿生機,有機體才能保持生機勃勃。正能量是可以感染和傳遞的,只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斷激發和積累正能量,才能像催化劑一樣使整個社會都變得快樂起來,充滿正能量!
青蔥校園的正能量,永記我心!
積極正能量經典校園廣播稿 篇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歡迎大家準時收聽本期的節目,我是,我是。
當黎明的第一縷晨光灑在肩頭時候,當晶瑩的露珠如我們聰慧的眼眸閃耀在朝陽中的時候,當我們邁著青春的腳步踏上龍門橋走向知識殿堂的時候,新的一天便向我們迎面走來了!
也許,此時的你還在為虛度了昨日的時光而痛悔;也許,此刻的你正沉浸在對明天的美好憧憬中,但請記得:昨天的陽光已不會為你我而再次升起,而明天不過是懶惰之人的愚蠢借口,我們能把握的唯有今天!因為唯有能把握今天的人,方能成就明天的輝煌。
赫胥黎曾說:“時間最不偏私,給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時;時間也最是偏私,給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時。”莎士比亞也曾說:“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所以,就在今天,讓我們惜時如金、抓住光陰。讓我們用瑯瑯的書聲敲響夢想的音符,用奮筆疾書的身影寫意青春的畫面,用孜孜不倦的精神詮釋青春的內涵,用謙遜優美的品德點亮青春的光彩!
梁啟超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所以,就在今天,讓我們壯懷激烈,擁抱夢想;所以,就在此刻,讓藍天見證我們的夢想,讓大海遙感我們的激情!
讓我們一起對今天說:“今天,我們絕不虛度!”
青春是一條五彩的小河,淙淙流淌著歡樂的歌聲;青春是一朵稚嫩的小花,透著幾分質樸與香氣,青春是一首壯麗的詩篇,可供未來的眼睛讀千遍、萬遍。青春是美好的,青春因為挫折而變得多姿多彩。只有經歷地地獄般的磨練,才能創造出天堂的美好;只有帶血的守指,才能彈出最美妙的曲子。挫折是一筆財富,挫折使青春,無悔。
被稱為“交響樂之王”的貝多芬在雙耳失聰后,仍不忘與命運抗爭,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讓他將我擊敗。”說到挫折,我們會不由自主的想到張海迪,她身殘志堅,在常人無法想象的情況下,學習了法語、英語等多國語言,她向我們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只有挫折,使青春更美麗,如果沒有挫折的青春,將會是怎么樣的呢?
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幼年五歲既能作詩,被人稱之為“神通”“天才”。然而,擁有無數鮮花與掌聲的仲永,反而被捧場、鮮花阻礙了他的學習,生活安逸,卻慢慢地才華漸失,最終“泯然眾人矣”。可見挫折是人生通關的關卡,沒有挫折的青春是,必將是平淡無味的。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青春因挫折而精彩,那就讓我們青少年去面對挫折,在挫折中奮斗,讓我們的青春流光溢彩,讓我們的青春更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