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廣播稿范文(精選3篇)
三年級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廣播稿范文 篇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當今社會,鋪張浪費的現象逐漸增多,不但是危害了自己,更危害了別人。鋪張浪費只會使地球上的資源減少而不會有任何好處。所以,我們就應該從我做起,從小就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節約每一滴水,沒一度電,每一張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不要以為地球上的資源都是會再生的,其實,有些東西用完了就會像時間流走了一樣,不會返回來的。
你是否想過,如果地球缺了水,我們該怎么為,如果地球發生了大災難,我們又該怎樣生存下去,行動比語言更具有說服力,我們應該一起行動起來,為我們營造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
其實在生活中,許多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用完的作業本,背面還可以當做草稿紙;淘米的水可以澆花,洗完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擺抹布;喝完的飲料瓶也可以做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品;有些不同顏料的瓶子可以套在燈管上當彩紙,既美觀大方又節約資源。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原則。同學們,趁著我們還處于蓬勃旺盛的時期,為了地球能有更多的資源,讓我們手拉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杜絕鋪張浪費,一起勤儉節約吧!
謝謝大家!
三年級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廣播稿范文 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中午好!
我來自是XX班的播音員播音,
我是播音員:。歡迎大家的收聽本期的校園播音。首先請聽校園播報:本周星期二,西充縣安全教育課堂教學活動在我校舉行,全縣共計有9位教師參加,我校張松林老師榮獲二等獎。再次由于氣候逐漸變涼,加之本周多為陰雨天氣,使得很多同學容易發生感冒,提醒大家注意增加衣物,希望我們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能快樂的學習和生活。
本周我們青春之聲播音的主題是:勤儉節約,從我做起,人人爭做節約能手。今天是20xx年10月31日,是世界勤儉日,這個節日的確立旨在號召人們勤儉節約,以共同應對日益嚴重的資源危機,進而促進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建國初期,毛主席用一句“浪費是極大的犯罪”,以此教育了幾代中國人艱苦創業、勤儉節約,創造了中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騰飛。勤儉節約的精神深深植入了人們心中。
很小我們就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生活中,我們會以感恩的心態對自己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維艱。”然而,食堂里大碗大碗的剩飯,我們卻熟視無睹;水龍頭里滴答滴答的漏水,我們也見慣不怪;敞亮的房間里燈火通明,我們卻渾然不覺……鋪張浪費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這是多么可怕的現象啊!
讓我們回顧一下身邊的事吧!在你們洗碗洗盤、洗臉刷牙、洗發洗澡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滴水?在你使用電燈、電腦、電爐、取暖器時,可曾想過要節約每一度電?當你使用工具、甚至是使用一張小小的紙張時,你可曾想過要節約了嗎?浪費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要節約就得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從我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克煤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持之以恒,集少成多,為創建節約型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身邊的許多東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不少東西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例如水、電、煤等。因此,節約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
首先,我們每個人都有節約意識。其次,我們應該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隨手關閉不用的電器、隨手關掉水龍頭、每天把米飯吃完,不浪費糧食等。節約一些能源都是我們力所能及的小事,可有些人卻十分懶惰,浪費能源。
下面,我代表學校廣播站的全體同學向大家發出如下倡議:
一、節約每一度電。每天每個人節約一度電,那將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我們可以在看到不該點燈的時候把燈關掉,在看完電視、使用完電腦等立即關掉電源,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會給我們節約很多電,使我們養良好的節約美德。
二、節約每一滴水。水是人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水也是生命之源,假如地球上沒有水,那么地球母親就不會孕育出我們人類的子孫后代。可見水有多么重要,那么我們一定要節約用水,不要浪費水源。如果我們浪費水源,那么最后的一滴水,就是我們的淚水。
三、節約每一張紙。大家一定知道紙是樹木造出來的,有了一定的木材料,才能制造出紙張。而近年來,由于砍伐樹木較多,某些地區常常是黃沙肆虐、天氣惡劣。為了讓我們美好的生存環境不被風沙剝奪,希望大家一定要節約紙張,了解樹木的重要性。
四、節約每一顆糧食。有的同學家庭條件好,媽媽煮好的飯菜剛端上來,他一嘗,說這飯菜不好吃,沒吃幾口就倒掉。有的同學很挑食,不愛吃的飯菜只吃幾口就剩在那兒,這些都是在浪費糧食,難道要等到我們饑餓、貧困的時候才想起饅頭、米飯的香甜可口嗎?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伯伯的汗水。我們的糧食來之不易,全是靠農民伯伯冒著寒冷和炎熱辛辛苦苦中出來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
同學們,節約是一種習慣,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節約不只要在口頭上說,也要在實際行動中體現。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一起爭做一個名副其實、低碳環保的節約小能手吧!本周的校園播音到此結束,感謝大家的收聽。
下周同一時間再見!
三年級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廣播稿范文 篇3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的題目是“勤儉節約”。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都讀過這首詩,這首詩教育我們要珍惜每一粒來之不易的糧食,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從厲行節約的晏嬰到"一錢大守"劉寵,從一代名相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孫中山,都為我們留下一份份 憂苦萬民、勤勞天下的珍貴遺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鞠躬盡瘁、艱苦樸素的光輝事跡,更是彪炳千秋。中華民族正是具有這種,才能生生不熄、不斷繁衍、 興旺發達。勤儉節約還是我們國家的建國方針,建國初期,毛澤東主席曾說"要使我們國家富強起來,需要幾十年艱苦奮斗的時間,其中包括執行厲行節約,反對浪 費這樣一個勤儉建國的方針。"正是這一方針,才使我們年輕的共和國醫治了幾十年戰爭的創傷,甩掉一窮二白的帽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出現一種比闊斗富的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作"過時"的觀念加以否定,以致出現以鋪張浪費為 榮,艱苦樸素為恥的歪理。浪費的現象,在我們的學校里也時有出現,例如:同學們用完水后,沒有關緊水龍頭,水龍頭中的長流水,教室中人去燈不熄,教室外的 垃圾桶里還可以用的文具、抽屜里還沒有吃或者沒有吃完的點心、牛奶,食堂里每頓倒掉的剩菜剩飯等。 勤儉節約真是一種過時的觀念而應該丟棄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知道,改革開放后,國家的經濟在不斷提高,但是,我國尚未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相當一部分地區是比較貧窮落后的。在城市里,還有許多下崗工人 靠社會救濟金金生活,在農村,還有許多孩子因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在西部山區,還有許多人為解決溫飽問題而奔波。我們國家還沒有富裕到可以比闊斗富的時候, 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
勤儉是建立在"勤"與"儉"的結合上。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兩者相加,勞動者創 造的成果才會越累越多,社會才能發展進步。反之,則是社會衰敗,文明倒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歷史上多少人,貧困時勤儉節約,奮發有 為,終于成就大事,又有多少人富貴時驕奢淫逸、聲色犬馬,使千萬家財、百年基業毀于一旦。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即使國家足夠發達了,我們的生活真正富足了, 勤儉節約的美德也不能丟。 在當今社會經濟條件下講勤儉,其意義已經不止是物質上的克勤克儉,而更多體現為一種高尚品格,一種可貴的,體現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狀態,作為 一種民族,勤儉節約美德更不能丟。
勞動是幸福的左手,節約是幸福的右手。同學們,讓我們積極地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