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城市廣播稿(通用3篇)
衛生城市廣播稿 篇1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
衛生是健康的保障,環境整潔是城市文明的標志。創造整潔、衛生的生活環境,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秩序,是我們每一個市民的共同心愿和迫切要求。
為了深入貫徹甌海區委創建衛生城市的總體要求,我們*街道號召全體市民,積極行動起來,以主人翁的姿態投身到衛生城市創建活動中去。為此:我們誠懇希望大家把以下的行為變成您的生活習慣。
1.把垃圾裝袋投進垃圾箱,而不隨意亂扔在地上;
2.把自家物品清理整齊,而不胡亂堆放、侵占公共路邊場地;
3.將車輛有序停放,而不妨礙他人出行;
4.及時清掃門前屋后,保持家居環境清潔干凈;
5.愛護花草樹木,不在上面懸掛、晾曬衣物被褥;
6.不私養家禽、牲畜、貓狗,他既污染環境又易造成他人傷害。
只有人人講衛生,個個講文明,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健康更美好;只有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文明才會越走越近。您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我們的下一代,為了未來的希望,為了現在的健康美好,讓我們互相監督,共同努力!
街道辦事處
衛生城市廣播稿 篇2
4月7日也就是本周六是世界衛生日。1948年第一屆世界衛生大會要求建立“世界衛生日”以紀念世界衛生組織的誕生。自1950年以來,每年于4月7日慶祝世界衛生日。每年為世界衛生日選定一個主題,突出世衛組織關注的重點領域。每年的這一天,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要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來強調健康對于勞動創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衛生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部門之一,而且這種影響就發生在當前。地球正在變暖,變暖的速度在加速,而人類行為是罪魁禍首。如果目前的變暖趨勢得不到控制,人類會面臨更多的與自然災害和熱浪相關的傷害、疾病和死亡,更高的食源性、水源性和媒介傳播疾病的發病率,更多的與空氣污染有關的過早死亡和疾病。此外,在世界很多地方,由于海平面上升,大量人口將被迫移居他鄉,同時,也會有很多人遭受干旱和饑荒。隨著冰川融化,水文循環將發生改變,可耕地的產量將出現變化。
許多科學家認為氣候變化將帶來衛生健康方面的問題,在不同的地方,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影響會有所差異。如果我們無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對衛生帶來的影響,我們面臨的風險就是能力得到削弱,更難以實現千年發展目標。這些都是大環境的衛生。而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我們現在能做好的就是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夏季來臨,各種不安全飲料又會充斥廣大市場,還有許多“怪味”食品也無時不在吸引著孩子們,導致有些孩子甚至以輔食代替主食,點心、方便面等快餐食品代替米飯。這,不僅十分有害,而且非常危險。在個人衛生習慣中,希望孩子們養成飯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不隨便使用別人的生活用品,如毛巾、衣服、拖鞋、餐具等。雙休日及寒暑假也應該遵守作息時間,做到起居有規律。
2、均衡飲食,隨氣候變化而增減衣服,定期運動,充足休息。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應該按照生活規律,定時用膳,三餐飯做到定量,不能餓一餐,飽一餐。不吃三無食品,少吃或不吃零食。要通過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三操”要認真去做,動作到位。
3、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前往空氣流通不暢、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隨著天氣逐漸轉熱,教室一定要保持通風狀態,讓門窗敞開,使空氣對流。更不能在教室里亂吃東西。另外,我希望孩子們不要到人員流動繁雜的地方去,更不能長時間呆在人員密集的地方,避免染上其他傳染病,否則對身體健康是不利的。如果發現自己有什么不適,應迅速報告監護人或者老師,爭取最佳治療時間。
4、注意心理衛生。孩子們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要做到緊張而活潑,保持愉快的心情,遇到困難或不順心的事,找到家長、老師或好友傾訴一下或自我調節,千萬不能一直悶悶不樂,這對身體也是有害的。
5、愛護環境衛生,保持公共環境衛生。多向家長宣傳衛生常識。
總之,只要我們每個人都注意提高衛生安全意識,自覺維護共同環境衛生,時刻注意個人衛生,那么我們就會擁有美麗的生存空間,我們就會擁有健康的體魄!我們就會擁有美好的未來!
衛生城市廣播稿 篇3
男:你知道4月7日是什么日子嗎?
女:這可難不倒我。
4月7日是世界衛生日
男:那你知道日常飲食衛生的常識嗎?
女:當然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有一些不衛生的飲食習慣和行為,但很多人對此尚未重視起來,這對身體健康十分不利。病從口入這句話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要注意:
女:1、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干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出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凈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男:2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病菌,還可能早成農藥中毒。
3、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女:4、不吃腐爛變質的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食品無產地、無生產日期、無保質期/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不合格,實用飲用會危害健康。
男: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凈,僅憑肉眼很難分辨,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男:4月5日是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女:任士琦。你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
男:這可難不倒我,下面我就講給你聽聽吧
春秋晚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有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焦急萬分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上割下來的時候,重耳感動的流下了熱淚。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即位后的文公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惟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李,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后,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遠,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避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里發現一封帶血的書,上寫到: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女: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并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后一天定為清明節。
女:你知道的還不少呀!
男:下面我考考你吧
女:恩
男:呵呵,你被我難倒了吧
女:誰說的,我只是在思考。
男:讓我給你講講吧
女:好的
女: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多彩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秋千,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轟動,以鍛煉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忌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游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合:蕩秋千
男:這是我過古代清明節習俗。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展為用兩跟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女:蹴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四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合:植樹
女: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1979年人在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合:放風箏
男: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已帶來好運。
女:下面讓大家放松一下,下面請聽繞口令《十道黑》
男:接下來請進入你點我播欄目,下面請欣賞《少年少年祖國的春天》
合:本期目到此結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