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紅領巾廣播稿范本(精選3篇)
一月紅領巾廣播稿范本 篇1
(合):一寸光陰一寸金,時間老人腳步勤。轉眼又到了年末,在這料峭的冬日里,我們即將迎來2019年,本學期最后一次紅領巾廣播也拉開了帷幕。
(王):我是主持人
(張):我是
(王):一年過去了,我們有必要回首這一年的收獲和喜悅,成功和失敗,回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本期紅領巾廣播的主題是——歲末迎新。
(張):回憶這一年中,給過你溫暖和幸福的人,感激他們曾給予我們的關心和幫助。王玲這一年中你最想感謝的是誰?
(王):我想感謝的人太多了,含辛茹苦養育我們的父母,不辭辛勞培育我們的老師,給我幫助的同學和朋友。在這新年伊始之際,讓我借紅領巾廣播向他們說一聲:謝謝。
(張):的確是如此,我們要感謝每一棵草,是他們給給了我們濃濃的綠意;感謝每一寸土地,使我們能腳踩大地;感謝藍天白云,給我們想象的空間;感謝太陽和月亮,給我們溫暖和詩意……
(王):其實常懷感激之心,也是《小學生行為養成》要求我們做到的,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不是有一句話叫: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
(張):因此,我們從小就應該學會感恩。下面,請欣賞詩朗誦《感謝》。
(王):爺爺奶奶曾這樣對我說
孩子,你們都是幸福的一代
天天生活在濃濃的關愛里
爸爸媽媽曾這樣對我說
孩子,你們都是幸運的一代
天天生活在溫暖的陽光里
(張):老師也曾這樣對我說
同學們,你們都是快樂的一代
展開理想的翅膀
翱翔在知識的海洋里
我想對爺爺奶奶說:
是呀,這得感謝您,
為我們奉獻了一切
而您的頭上,卻白發蒼蒼
(王):我想對爸爸媽媽說:
是呀,這得感謝您
為我們創造了一切
而您的額頭,卻布滿了皺紋
我想對老師說:
是呀,這得感謝您
為我們付出了多少的心血
而您年輕的身影,卻刻在了那黑板上,作業里,書本中
(張):此時此刻,我多想變成一束飄滿芳香的鮮花
開放在爺爺奶奶窗前
讓微笑永遠留在您的臉上
此時此刻,我多想化作一縷不倦的涼風
給爸爸媽媽帶去清涼
不再讓汗水揮灑
(合):此時此刻,我多想化做一杯清茶
讓老師的聲音永遠圓潤,不再嘶啞
此時此刻,我多想緊緊依在您的懷抱里
深深地說一聲:謝謝你們!
(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再過兩天就是2019年的元旦了。咦,說起元旦,你知道元旦的來歷嗎?
(張):當然知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后,元旦一詞便專用于新年,傳統的舊歷年則稱春節。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歷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界全體會議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紀年法”,即是我們所說的陽歷,為了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正月初一改稱為“春節”,陽歷一月一日定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為全國人民的歡樂節日。
(王):你知道各國慶祝元旦的習俗嗎?
(張):知道一點,但不太清楚,那么,快給我介紹幾個吧。
(王):好啊。新一年,總是給人們帶來美好的祝福。在這除舊迎新的日子里,世界各國的人們都以其別出心裁、各具特色的方式迎接著新年的到來。
在英國,元旦前一天,家家戶戶都必須做到瓶中有酒,櫥中有肉。英國人認為,如果沒有余下的酒肉,來年便會貧窮。除此之外,英國還流行新年“打井水”的風俗,人們都爭取第一個去打水,認為第一個打水人為幸福之人,打來的水是吉祥之水。英國人在除夕的深夜,常帶上糕點和酒出去拜訪,他們不敲門,就徑直走進親友家去。按英國人的風俗,除夕千夜過后,朝屋里邁進第一只腳的人,預示著新的一年的運氣。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黑發的男人,或是個快樂、幸福而富裕的人,主人就將全年吉利走好運。如果第一個客人是個淺黃頭發的女人,或是個憂傷、貧窮、不幸的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將遭霉運,會遇上困難和災禍。
(張):印度的元旦被人稱為“痛哭元旦”、“禁食元旦”。他們在新年第一天,誰也不許對人生氣,更不準發脾氣。有些地方,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抱大哭。他們認為,元旦一開始,歲月易逝——人生短暫,用哭聲來表示自己的感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以禁食一天一夜來迎接新的一年,由元旦凌晨開始直到午夜為止。
(合):時間真快,伴著這優美的旋律,紅領巾廣播又該和同學們說再見了。在元旦佳節到來之際,我們首先預祝各位老師和同學們節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祝愿我們的學校蒸蒸日上、欣欣向榮!讓開心不斷,讓感動延綿,讓友誼的花香飄蕩在美麗的校園!祝20xx年開心快樂,吉祥如意!讓我們來年再相會,再見!
一月紅領巾廣播稿范本 篇2
合:親愛的老師、同學們,紅領巾廣播又和大家見面了。
A:同學們本學期的期中考試剛剛結束,今天我們就要知道自己的考試成績了。
B:我們在校學習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大考小考。一提到考試,有的同學就緊張,甚至懼怕。其實,我們應當正確對待考試與分數。
A:一考試就緊張,說明這部分同學沒有認識到考試在學習中的作用。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老師的教和同學們的學都起著重要的調節和激勵作用。考試是對同學們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成績的檢查和評定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試過程是把知識系統化,加深理解和鞏固提高的過程,也是培養大家思維能力、創造精神,鍛煉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同時,還可以激發大家的進取精神。認真反思學習過程,發現學習中的薄弱環節,修訂學習計劃,改進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成績。
B:下面給同學們講兩個名人的故事:
第一個是林肯的故事
有一人,在他二十一歲時,做生意失敗;二十二歲時,角逐美國州議員落選;二十四歲時,做生意再度失敗;二十七歲時,一度精神崩潰;三十四歲時,角逐美國聯邦眾議員再度落選;四十五歲時,角逐美國聯邦參議員落選;四十七歲時,提名副總統落選;四十九歲時,角逐美國聯邦參議員再度落選。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屢戰屢敗的人,在他五十二歲時,當選美國第十六任總統!這個人就是林肯。
A:第二個是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浪費,最大的浪費莫過于浪費時間了。”愛迪生常對助手說。“人生太短暫了,要多想辦法,用極少的時間辦更多的事情。”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他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多少”他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并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么費那么多的時間呢”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里面斟滿了水,交給助手,說:“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么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么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喃喃地說:“人生太短暫了,太短暫了,要節省時間,多做事情啊!”
B:在這兩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林肯堅韌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氣,看到了愛迪生做事講究方法、如何珍惜時間奮發努力。
聯系我們自己,考試失敗,便從此一蹶不振,自暴自棄,這是不應該的。同學們應該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坎坷,學習也是如此,不要把分數看得過重,但也不能抱無所謂的態度,而應通過試卷講評,大家進行反思:若考得分高,則我們總結經驗,繼續發揚;若考得分較低,則反思為什么會有如此成績;若是基礎差,“欠帳”太多,則要盡快把“欠帳”補起來;若是基礎知識掌握有缺陷,則必須認真閱讀教材、請教他人,及時把缺陷補上去;若是粗心大意,則要在平時學習中,養成一絲不茍的好習慣。只有這樣,每次考試才能成為同學們勤奮學習的“加油站”。
A:下面是“好書推薦”欄目,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好書是《青銅葵花》。
《青銅葵花》:一書延續了曹文軒小說一貫采用的童年視角和鄉村記憶,講述了一個鄉村男孩與城市女孩的故事,在充滿了天災人禍的歲月里,他們樂觀地生活著,從容應對洪水、蝗災等一切苦難。
一個城里來的女孩子葵花,小時候就失去了母親。在大麥地與父親度過的短暫的快樂時光里,她結識了一位性情溫和,并且善良的啞巴“哥哥”青銅。意外的命運,使葵花失去父親,坐在了青銅家的飯桌前。她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她召回了城市,已經成為“親哥哥”的青銅心中升起莫名的傷感……
文中的葵花接受了失去父親的苦難,但卻得到了另一個家庭的愛與溫暖。青銅無時無刻不在照料著“妹妹”,偉大、寬博、無私的愛使她心靈的創傷漸漸愈合。可最后命運又不如她所愿,她離開了自己鐘愛的“爸爸”、“媽媽”、“哥哥”……
B:好書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時間過得真快,紅領巾廣播又要和大家說再見了。
合:今天的紅領巾廣播就到這里,我們下周再見。
一月紅領巾廣播稿范本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紅領巾廣播站又和大家見面了!
20xx 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xx屆“中國水周”。聯合國確定2019年“世界水日”的宣傳主題是“水與糧食安全”.經研究確定,我國紀念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大力加強農田水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時至今日,人們依然時常贊嘆,千百年來最偉大的發現之一莫過于上世紀人類終于飛入太空回眸地球,欣賞到這顆鑲嵌在宇宙黑幕中的“藍寶石”。正是水賦予了地球柔和的藍光,這片藍色跨越地理界線,令共同蟄居在地球上的人類得以共享它孕育的生機,共享它造就的希望。
水是生命的源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需要依靠水來維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水是工業的基礎,人類的工業生產幾乎都不同程度地需要用水;水是農業的命脈,人類的農業耕作更加離不開水;水是人類文明的搖籃,放眼歷史,幾乎所有文明發源地都傍水而生。
地球上似乎并不缺水,因為地球表面約四分之三的面積被海洋覆蓋,全世界水資源總量約14億立方公里,正是水的映射,才讓地球在宇宙黑幕中湛藍晶瑩。水是生命的起源。水是生存的基礎。人可以三天不吃飯,但不能三天不喝水。有些人以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是,這有誰知道,在一百條城市河流中,只有十八條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
我們的地球有百分之70到百分之75的地方被水覆蓋。雖然,空氣中、土壤里也存在著水。淡水資源主要儲存在南北兩極和格凌蘭島的冰川水,湖泊,河流等的儲備量只有6萬立方英里。但是不是所有的淡水都適合人類開采河利,事實上,人類可以利用的水資源只占地球的百分之0.3。
醒醒吧!人類!不要再浪費水資源。否則,在世界上的一滴水講是我們的眼淚,世界上最后一絲聲音將是我們的后悔的哀嚎!
為此,我們向全校學生發出倡議:
1. 請盡量使用臉盆洗臉、洗手。
2. 在沒有臉盆、水杯情況下,洗臉、洗手、刷牙時,請控制水龍頭開關大小,并及時斷水。
3. 見到有浪費水資源現象,請及時制止。
4.離開用水地時,要及時檢查水龍頭是否關好.
5. 發現跑、冒、滴、漏現象,請及時向老師反映解決。
6. 宣傳節約用水,做到身體力行,帶動身邊的同學家長共同參與節約用水。
同學們,行動起來吧,讓節約用水不僅僅成為一句干枯的口號,用我們的舉手之勞換來一方凈土、一片藍天,讓節約用水的綠色情懷填滿我們的心房,從我做起,為建設節約型校園貢獻我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