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朗讀比賽活動總結(通用3篇)
語文朗讀比賽活動總結 篇1
“誦讀經典,傳承文明。”、“品味經典,光亮人生。”、“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這些話語已成為當前的文化熱潮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各種誦讀活動的宗旨所在。因此,為了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升廣大師生的精神氣,本學期將“吟誦經典詩文、朗誦經典詩文”作為開展本期活動的總體目標。
一、具體工作措施
1、做好報名工作,擴大群眾中基礎。
先初步設定誦讀活動興趣小組成員人數為30人左右,由各班主任利用班會做好宣傳發動工作,讓學生自愿報名,學校再根據各班得報名人數從中選出30名個具有一定普通話基礎的學生作為學員,活動地點為學校的二(2)班教室,時間為每周三下午4:20。此外,聯合語文教師或班主任做好朗誦人才的推薦工作。
2、加強組織管理,提升小組凝聚力。
為能更好地完成誦讀活動的學習目標,成立興趣小組組織機構,由學生擔任小組組長,協助老師對成員進行有效地管理;此外,輔導教師必須做到認真備課,耐心輔導,精心組織,全面關心愛護學生,管理組織教育好學生遵守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嚴守紀律,淘汰不合格學員,并做好其思想工作。
3、重視普通話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朗誦興趣是學生基于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就要求我們在普通話課中,要從語言的產生、發展、最新動態的有關常識的介紹,結合本地區、本校進行形體訓練、發聲練習、體態訓練、語音基礎訓練等方面的實踐,最大限度地讓學生了解到朗誦的重要作用,學習普通話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個人成才的需要,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注重實際誦讀能力訓練,使學習興趣持久不息。
朗誦學是一門實踐操作極強的學科,應該說操作時間占70%,而理論課只占30%。學生誦讀練習的過程是一個融閱讀、理解思考和觀察、驗證于一體的過程。學生剛開始學習時還有興趣,但慢慢地對朗誦的熱情就會下降,不感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明確每節課的教學目標,設下疑難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誦讀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主動發展”的空間,大力推行“發現式”和“參與式”教學,同時要保證學生充裕的訓練時間,著重培養和鍛煉學生的操作技能。當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夠解答某一問題,必將會熟練掌握該項操作技能,增添一份喜悅之情,充滿一股學習朗誦的熱情,讓學習興趣持久不息。
5、發揮“小老師”的作用,激發學習熱情。
學生當“小老師”改變了傳統的師生間單向傳遞知識的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的傳授者,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對教學中的一些簡單知識內容,而且是學生最感興趣的內容,如在“練聲”的教學中,事先告訴學生教學目標,讓學生自己組織上課,學生就會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以自己最好的教學方式,扮演“小老師”。同時,在誦讀實踐課中,教師由于各種原因不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這時讓一部分朗誦較好的學生當“小老師”,對其他同學在學習過程遇到的一些難題給予解答,互幫互助,共同學習,共同激發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6、改變課堂結構,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在朗誦活動過程中,采取“課前:一支歌、一誦讀、一吊嗓;課中:一微笑、一對練、一表演;課后:一感悟、一展示、一收集”。即在上課前組織學生唱一支經典歌曲,誦讀一篇經典文章,進行練氣、練聲;在上課過程中,穿插表情練習,分小組對抗練習,互幫互學,表演一些節目;在課后要求學生寫一篇心得體會或讀后感;每周定時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朗誦作品),并收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詩文,記錄在專用的本子上,引導學生養成積累或記誦優秀篇目的習慣。
7、朗誦作品展示,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每周組織學生分小組把上一周的朗誦作品放在下一周的星期一展示,激發學生參與朗誦活動的熱情,并給予一定鼓勵,增強學生的成就感。
8、組織朗誦比賽,提升學生的競爭力。
在朗誦活動后期,組織本組成員參加朗誦比賽,評出前十名選手,并頒發獎狀或榮譽證書,既能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能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增強他們的競爭力。
二、具體活動內容:
本學期由于興趣小組成員少,學生年齡結構大,水平不一樣,所以將活動內容初步定為“呼吸訓練”、“練聲”、“普通話發音訓練”分階段練習、“朗誦作品訓練”分小組進行,輔導老師進行有針對性輔導。興趣小組成員在完成規定的篇目之外,必須熟練誦讀國學經典《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百家姓》、《千家詩》等。
三、朗誦評選活動
在期末活動結束時,結合學校的安排,不僅要對興趣小組成員的學習與練習情況進行檢查和考核。而且要對活動小組的成員進行評優,評出優秀學員。
語文朗讀比賽活動總結 篇2
2、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環節設計合理,部分教案頗有創新之處,可見部分教師能夠深入鉆研教材。
3、教學個性鮮明。可以說教學個性的形成意味著一個教師走向成熟,從備課本中,我們發現了一部分教師們已經初步具有了教學個性。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部分教師幾乎不寫教學反思,我認為這是很可惜的。從我自己的經驗看,教學反思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至關重要。
2、部分教師的教學重難點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甚至出現了不夠準確的問題;有的教師在教案中并不能突出如何對教學重難點進行教學設計,這樣的設計就無法將重難點有效突破小學語文備課檢查小結5篇小學語文備課檢查小結5篇。
3、教學設計的創新還不足,對教材的深入研讀還不夠。
4、個別教師的態度不夠端正,書寫比較潦草。
三、改進意見:
1、希望備課與教學現狀緊密結合,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作文教案的學習目標更明確,記錄更詳實;增加批改與評價方案,并注意有針對性和指導性,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2、教師勤寫“下水文”。書寫“下水文”(教師根據命題在學生動筆前自己先寫一篇作文)作為范文,“下水”是拋磚引玉,老師“下水”寫命題作文不是寫給孩子簡單模仿,而是讓老師感受命題作文書寫的難點和要點,更何況教師“下水”過程中,會盡量用孩子理解的詞組語句,并結合教授的新知識點予以引導,只有知道“水的深淺”,老師的指導才更有針對性。老師還可以在給孩子看“下水文”時多鼓勵孩子挑剔老師文中的缺點。讓孩子不僅覺得自己像小老師,激發和培養孩子寫作的興趣,對自己提出高要求
3、在課后反思上,各位老師仍需狠下功夫去做,做到教后有感,課后反思并不等于課堂效果反饋,要從這節課的得失去談,應該側重于教學技能方面,能利于自己以后教學水平的提高小學語文備課檢查小結5篇工作總結。
4、備課,要增加原創性,體現個人特色,突出使用性。
5、加強學習,學會有吸收性借鑒。學校每年征訂的教學方面的雜志很多,有的雜志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因此建議大家多看教學雜志,結合鉆研教材,做一位愛讀書、思想先進的語文教師。
語文朗讀比賽活動總結 篇3
大學語文的課程轉瞬就已宣告終結。心里真的有點遺憾,在我興趣漸濃的時候,卻不得不接受它已落幕的事實,在此我想先談一下在這個課堂的所得以及由其引發的所感。
我必須提出自我批評,在課堂上我的積極性確實是不高的,處于“比上極其不足,比下亦不盈余”的尷尬地位。就其原因的話,不盡然又是什么比較羞澀,不夠大膽,事實上我就及其厭惡自己這幅德性,明明知道這樣的模式早就不該存在了,但就是沒有勇氣,太過懦弱。現在想想,不免覺得特別遺憾,只能說我又錯過了一個改變自我的好機會。無疑,老師您所營造的課堂氛圍和建構的教學、評價模式是值得稱道的,這是全班這么多同學的集體反映,并非我的一家之言,當然也就不存在恭維您的嫌疑。在我看來,您的教學模式區別于大多數的老師,因為您真正貫徹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方針,變講堂為學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導學生"學”上來,在您的課堂上,我真正意識到:過程的重要性。孔子說:“只問耕耘,莫問收獲”,充分說明了過程的重要性,而在此我覺得,過程把握的好的話,收獲自然隨之到來,而這種收獲(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恰恰是我們大學生現在最需要的。知識的、技能的東西是外顯的,是比較容易量化,越到能力、情感、價值觀,越難以測量。但是我們決不能因為它難以測量就急功近利地對此忽視。實際上,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對一個人一生的意義更加深遠。這個學期我深刻地感覺到您的語文教學注重個性化學習,語文教學上不忘讓我們學會感受、體會、體驗、揣摩。除此之外,我也感受到了您飽滿的熱情和激情,當我聽你評價這么多學生的作業并給出指導時,縱使對象不是我,我依舊很感動。從小到大,我見過的特別盡責的老師并不多,而您毫無疑問算是一個,同時,你們又有所不同,因為在您身上,我看到了您對教師這份職業的至高的熱情,我想或許正是這種熱情,您把它延拓到學生身上了吧,也正是這份熱愛支撐著您不遺余力地把它做到最好。對于我自己的學習,我還想說明的是;雖然我在課堂上并不積極,對待這門課程態度也比不上別人端正,當我真的覺得它很有價值,我也真誠地感激它,總體而言,我在大學語文上花的時間和精力并不少,作業雖然借鑒了網上一些資料和書籍,但都是我一點一點搜集并且結合自己的思想編輯出來的,而對于出勤方面,我也是比較積極的。對此大概老師也是知道的,我也不多談。接下來我就說說關于大學語文課程結束但并不意味著語文學習的結束有關方面的觀點。
自古有言:“人生有涯,而知無涯。”可見學習也應是無止境的。而語文作為一項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和獲得知識的必須技能,誠然,也是沒有止境的。我們知道,事物的接受從理解開始,汲取知識離不開語文,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離不開語文,看電影、看雜志、讀報、讀書、瀏覽新聞都離不開語文。縱使你對生活充滿了問號、對知識有著無窮無盡的渴求,但是如若不掌握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你也只能懷著沉甸甸的心情迷茫地盯著書本發呆,道一聲:“書到用時方恨少。”簡而言之,語文是無處不在,在任何一個行業,聽說讀寫的語文基本功都不可或缺,它將制約著你事業的發展和生活質量,而社會的發展,伴隨著文化的發展,這無疑也昭示著語文的學習也應是發展化的,必須緊緊跟隨時代的腳步。上述所言,針對的是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所具有的工具性意義,那它的思想性方面又有什么意義呢?我不妨來說說。
古人一直堅信:“才如江海文始壯,腹有詩書氣自華!”現今,很多家庭也依舊強調并踐行,我也始終覺得書香門第自是有一種獨特的傲人氣質。學習語文有著接受優秀文化,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和開闊視野、徹悟生命、提高文學藝術修養、培養創造性思維、提升審美鑒賞力的作用。我們知道文學藝術在激發人的精神豐富性、保存和發展人對世界的多樣性想象方面的作用是其它東西不可替代的。文學藝術可以潤澤我們的靈魂,在這個物欲橫流,消費主義和功利主義喧囂呈上的時代,人們的生活和心靈都日趨粗鄙,壓力感和抑郁感日趨強烈,這時候,語文的優勢就突顯出來了。在這里,我們可以瞻仰到壯觀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獨立不遷、陶淵明的沖虛高原、李白的豪邁飄逸、杜甫的憂情熱腸、蘇軾的遺世獨立、李清照的凄凄切切。還有欄桿拍遍淚濕衣襟只為國的辛棄疾、僵臥孤村猶思報國的陸放翁。。。。大家都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當你因人性而彷徨無助時,不妨來領略一下他們的人格魅力,我相信這人格的圣光會為你答疑解惑,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讓你在大至人生的進退取舍、小到日常的飲食起居,健全你的人格,并努力臻于完美。同樣,當你對這個變化莫測的社會、乏了、失望了,你想稍作休息再上路,也不妨來這里,在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優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種藝術修養,也是一種人生修養,我們自此學會用“詩眼”觀察生活,用“詩心”體味生活,待人率真,處世樸拙,這在人心被銅臭所浸染之時,不啻為一劑良方。此外,假若你對這快節奏,鴨梨山大的生活倦怠了,疲倦了,你也可以來這里小憩一下,想象一下這些美好而雋永的畫面,假設自己在這幅圖畫中,放松、放松、不斷地放松、忘我地放松。你是否體會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清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絢麗、“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的恬靜。。。。。諸如此類,令人心馳神往的美景圖。
這就是語文,它憑借著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人類的眼球,以它特有的方式改變著人類的生活,它的絢麗多彩讓人無法忽視。語文,作為社會精神的產物,人類文化素質的載體,無一不體現了它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謝謝老師對我的作業認真地閱讀與評價,也謝謝老師在這個學期辛勤地付出,希望老師能保留現在教學模式的總體輪廓并不斷加以改進,用飽滿的熱情與激情繼續教育后面的學生,我相信您將會帶給他們驚喜,同時也收獲到敬重與贊美的。真心是如此,發現有點舍不得這個課堂了。ps1對了,假如以后我有什么與語文有關的問題,希望還能向老師求教哦,我想在我心里我會永遠記住大學有這么一位優秀的語文老師。Ps2,上次交的課件內容并不是我所喜歡的,只是抱著了解的目的而做的,所以我這次又做了一個自己感興趣并且與我的專業相關的課件,希望老師稍作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