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總結(通用3篇)
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篇1
20xx年上半年,在局黨組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根據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要求,認真貫徹落實,積極開展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現總結如下:
一、強化動物強制免疫工作
市疫控中心根據省市有關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會議精神,精心組織,周密布署防控方案,突出動物疫病防控重點,劃片定責,跟蹤防疫,全程加強督導,集中免疫后認真開展動物免疫效果監測評估,確保我市豬瘟、口蹄疫、雞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羊痘、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免疫密度100%,免疫效果監測達省標。在上半年防控工作中,我們堅持“一個不動搖”、強化“兩個抓到位”的防控工作思路,由于防疫措施得力,工作務實,目前我市無一起重大動物疫病發生,畜禽死亡率分別控制在豬0.7%、牛0.05%、羊0.04%,雞2.3%左右,連續呈下降趨勢。動物防疫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動物免疫
上半年全市共注射豬瘟苗60.2萬頭,豬口蹄疫苗60.2萬頭,牛羊口蹄疫苗7.41萬頭,高致病性豬藍耳苗60.2萬頭,雞新城疫(I系)1170.2萬羽,高致病性禽流感1607.9萬羽。豬、牛(羊)、雞強制免疫密度分別為100%、100%、99.3%,家畜免疫標識配戴率為99%。共發放動物免疫證32.8萬張,強制免疫通知單1.0萬份,免疫檔案790本,注射針頭1.35萬枚,酒精27萬ml,豬耳標53.6萬套,牛羊耳標6.6萬套,免疫耳鉗150把,藥棉30磅。疫苗、器械、標識等動物免疫物質的充足供應,為我市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突出重點,堅持夯實動物基礎免疫不動搖。
為了切實抓好重大動物疫病的防控工作,春防工作會議后,市疫控中心按照上級會議精神,迅速召開了支部會議,落實防疫工作計劃,制定了《重點部位的動物免疫和疫情監測方案》、《春季動物防疫督導方案》、《動物免疫效果監測評估考核方案》,要求豬瘟、口蹄疫、藍耳病、禽流感、雞新城疫、羊痘強制免疫項目,做到“兩個全覆蓋”,確保“應免盡免,不留空當”,堅持夯實動物基礎免疫不動搖。在突出抓強制免疫的同時,市疫控中心深入宣傳,積極開展豬偽狂犬、豬鏈球菌、豬乙腦、雞法氏囊、禽霍亂等畜禽特種病免疫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
2、強化監管,狠抓重點部位“八到位”。
畜禽養殖業目前正在由過去的粗放、散養型逐步向規模化規范化過渡轉型。我市養殖量大、品種雜、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不高,免疫程序不科學,防控措施不具體,管理制度不健全,業主養殖行為不規范,整體管理水平不高。為了確保“責任到人,工作到場,聯系到戶,掛牌服務”的服務機制落到實處,確保重點部位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有效防范和化解疫情風險,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制定了重點部位八到位監管措施:一是監管責任人與畜主的監管責任狀簽訂到位;二是強制免疫通知單發放、簽收到位;三是重點部位責任監管公示牌懸掛到位;四是豬瘟、口蹄疫等強制免疫項目,由監管責任人親自注射到位;五是畜禽標識一律配戴到位;六是動物免疫證逐戶發放到位;七是養殖檔案規范登記、信息錄入準確、認真填寫到位;八是制定二免計劃,督促二免到位。
在今年春防中市疫控中心與市直管的萬頭(羽)畜禽養殖場(公司)簽訂重點部位監管工作責任狀18份,對被監管單位就有關動物疫病防控等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各畜牧服務中心發放強制免疫通知單1860多份,簽訂畜禽養殖重點部位責任狀1860余份,訂制并懸掛重點部位責任監管牌1520余塊。隨著監管措施的不斷完善、逐步落實,收到了實效,上半年畜禽規模養殖場的疫情一直比較平靜。
3、全程督導,平衡推進全市防疫工作。
為了促進全市春季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市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辦公室印發了《天門市20xx年春季重大動物疫病工作督導方案》。市畜牧獸醫局組織4個防疫督導組,由局黨組成員包鄉帶隊,深入村組跟班防疫,當場查看防疫員的防疫操作規程執行情況,全程督導春防工作的開展。3月22、23分別在拖市、岳口兩地召開了春防工作片會,解決前期督導工作中發現的主要問題。通過這些舉措,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春防工作平穩有序地進行。
4、科學免疫 ,確保真苗真打真有效。
根據《湖北省20xx年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的要求,對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口蹄疫、豬瘟、雞新城疫、羊痘六種強制免疫的動物疫病,一是規模養殖場按既定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散養家禽實施春秋集中免疫,每月對新補欄的家禽要及時補免;二是根據品種不同的畜禽,嚴格在適齡免疫時間內進行首免或加強免疫,確保畜禽及時得到免疫保護;三是狠抓“七個一,五把關”的免疫操作規程和“苗不離冰,冰不離苗”的疫苗保管要求,切實做到真苗真打真有效。四是繼續推行“季防月補”、“補免日”制定,切實做到補免制度化,常年化,確保畜禽免疫抗體始終處于保護之內。
5、開展技能培訓,著力提高防疫員防控水平。
為了應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不斷提高村級動物防疫員的素質和技能水平,更好地為我市畜牧業生產發展保駕護航,3月份我們對200名村級防疫員進行了一周的培訓。通過培訓,學員們基本上達到了“五知、八會”的要求,即:知職業道德、知法律法規、知專業知識、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程序、知疫情報告要求;會保定、會免疫接種、會掛耳標、會建立免疫檔案、會采血、會采病料、會基本的臨床診療。培訓期間學員們學習興致很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疫情測報
1、認真開展動物疫情監測。5月上旬市疫控中心對18個規模養豬場、23個規模蛋雞場、10個規模鴨場以及368個畜禽散養戶進行隨機抽樣1492份樣品進行抗體監測(其中監測:豬瘟296頭份,豬口蹄疫191頭份,牛羊口蹄疫214頭份,雞新城疫396羽份,禽流感395羽份),經實驗檢測,今年上半年已免畜禽抗體水平達到85%以上。
2、堅持流行病學調查。對全市疫情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流行病學調查。
3、對重點部位開展監測。制定“重點部位”監測方案,全市共選取了7個采樣監測點,其中3個家禽養殖場,1個行政村,3個活禽交易市場,對7個具有養殖代表性的重點場所進行定期采樣,全年跟蹤監測,切實做到了解疫病發展流行趨勢,達到控制疫情,消滅疫病的目的。
4、堅持測報站實驗室和動物專家門診部日常疫病診斷監測工作。上半年實驗室診斷、檢測病畜(禽)樣品120多例,通過農技110服務熱線接待養殖戶咨詢100余人次,下鄉出診20多車次。
5、獸醫實驗室考核驗收。4月上旬,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專家對我市獸醫實驗室進行現場考核驗收。針對省專家組提出的實驗室整改意見,市疫控中心迅速組織人力物力,投入2.3萬余元對軟硬件不達標的地方限期整改到位。經過整改,市獸醫實驗室通過上級驗收,取得農業部資質認證。
6、開展動物血防工作。
二、加強機關管理工作
1、崗位定責,人員分工。對內設的動物疫病預防控制科、動物疫情測報站、動物防疫物資管理科、辦公室、財務科五個科室和兩個專家門診部(鐘惺門診部、姜店門診部)的主要職能進行了明確,對職能科室負責人的全年工作任務、職責進行了疏理和劃分,使每個工作人員肩上有責任,手中有任務,行為有準則。
2、嚴格財經程序,廉潔奉公。嚴格遵守財經、財務、會計方面的法律、法規和制定、依法理財、科學理財、民主理財,對專項資金、大筆款項、大額支出、超標費用等,實行“大事簽字制定”,由支部集體研究討論。定期通報財務收支情況,增加透明度,創造高效和諧、廉潔奉公的支部。
3、加強車輛管理。一是實行小車出行登記報告制定。小車出行都須事先請示分管領導;二是實行持卡加油制度;三是實行按時入庫制度。小車每天夜晚必須按時入庫,特殊情況在外停留的報主任批準。
4、加強防疫物質管理。動物防疫物資管理實行“分管領導負責,專人負責管、專帳進行核算”。建立專帳核算所有動物防疫物資,保證帳帳相符,帳實相符,帳款相符,實行專人保管,專人發放,差錯責任追究。
三、積極響應號召,認真務實開展“三萬”活動。
“三萬”活動開展以來,市疫控中心支部高度重視,切實按照市委、市政府“三萬”活動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機關轉變作風、干部受鍛煉、農民得實惠的要求,安排工作隊深入麻洋駐點村,以飽滿的工作熱情、高度的責任心積極開展工作,努力做到“兩個全覆蓋”、“四個在一線”和“五個進農家”,積極開展“三萬”活動推進實施階段的各項工作。目前,發動群眾、入戶調查、為農民辦實事等工作正有條不紊、有聲有色地開展,工作組的“三萬”活動推進順利,取得了預期的階段性成果。
四、下半年工作計劃
1、6—8月份:(1)完成耕牛血吸蟲病血檢工作;(2)督導高致病性豬藍耳病二免工作;(3)督導高溫季節重點部位消毒滅源工作。
2、9—12月份:(1)完成奶牛結核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的監測任務。(2)耕牛血吸蟲病糞便、治療和擴大化療。(3)開展秋季集中免疫工作;認真進行秋季防疫工作考核;做好下半年全省動物疫病防控工作迎檢準備。(4)認真總結本年度工作,總結成績找差距,扎實做好20__年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
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篇2
為進一步加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能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對準備工作,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疫情危害,最大可能預防感染的發生,20__年11月2日下午午,我院組織開展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應急演練。演練由王潤選院長策劃導演,醫務科馬兵強主任主持,醫院全體職工參加應急演練。
此次模擬演練,分別在住院部樓前、預檢分診處和發熱門診、應急隔離觀察室等地點,按照實戰標準,統一領導指揮,通過模擬患者救治、密切接觸人員追蹤留觀等情境,嚴格按照“應急響應、入院預檢分診、報告、發熱門診接診、消毒、個人防護、院內收治入院”等各個環節開展模擬演練。
通過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演練,大大提高了我院醫務人員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處置本領和能力。強化了應急隊員的應急意識,全面檢驗了醫院處置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應急指揮和組織協調能力,增強了醫護人員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完成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預防控制中心工作總結 篇3
稻水象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中規定的二類危險性害蟲,其為害水稻、高粱、谷子、玉米、黍、甘蔗、小麥以及一些禾本科及莎草科的雜草,為害農作物一般減產20%以上,嚴重的顆粒無收,對農業生產具有毀滅性打擊。
稻水象甲防控工作對農業、經濟和社會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何做好防控工作,保護農業生產安全、經濟穩步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著手:
1、樹立一種思想。在重大病蟲防控中,要在各級干部群眾中樹立疫情就是“頭號”病蟲害的思想。
2、做好兩手準備。即:全面普查與全面防控工作的準備。一是掌握發生情況,制定防控方案;二是預防為主做好準備,要做好關卡檢疫攔截阻擊帶的強制性防治和預防帶的實地防控工作的準備;
3、強化三個認識。嚴重危害性、全局性、社會性認識。
一是稻水象甲不光危害水稻,還危害9科31種作物、雜草,對農業生產具有毀滅性打擊,嚴重影響農產品產量、質量及營銷與對外貿易;二是稻水象甲防控是關乎整個市、省乃至全國水稻產業的生產安全及糧食安全的問題;三是稻水象甲的防控,列入政府重大疫情的公共防控范疇,關乎社會各個層面,關系經濟、社會矛盾的緩解與控制。
4、要立足四個創新,突破四個轉變
一是職能定位要創新,農業植保部門要定位準確,掌握疫情動態及發生危害規律,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要實現“部門植保”向“公共植保”的全面轉變;
二是目標任務要創新,要把增加產量與提高品質作為創新點,實現有害生物防治路線和治理方式的轉變,體現“綠色、公共、科學”三大植保理念,推進環境友好型農業穩步發展;
三是工作重點要創新,工作重點轉移到“人”的角度,擯棄過去“只見病蟲不見人”的思想,要實現從防控對象(病蟲害)向防控主體(人)的`全面轉變,把調動農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責任感作為工作的關鍵點和切入點,提高社會的廣泛關注,來實現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實。
四是防控機制要創新,要創新農業新型主體及公司帶頭的防控機制,實現“包產到戶”后單打獨斗防治,向社會化防控服務的(比如:統防統治)轉變。
5、掌握五大習性、防治五個同步
一是掌握其行為的多樣性(趨光、假死、飛行、兩棲、趨嫩、耐饑,耐窒息),采取秧母田等越冬蟲源與再滋生地同步防治;
二是掌握危害的廣泛性(水稻,禾本科等9科31種作物、雜草),采取大田及溝坎、渠、壩等雜草(生境)同步防治;
三是掌握其繁殖的特殊性(孤雌生殖)采取成蟲、幼蟲一起防,吊莊農戶圍噴與統防統治同步進行,不留死角;
四是世代重疊現象(卵、幼蟲、蛹、成蟲),在7月份尤為突出疫區防控和相鄰阻擊帶防控同步進行;
五是防控技術的復雜性(水、陸、空),因此化學、物理、誘殺及惡化生境等綜合農藝措施與法律強制檢疫防控同步進行
6、技物配套,做好6個到位
一是督查到位,層層落實、屬地負責;二是資金、藥品、器械到位,保障防控實施;三是“時間、藥劑、噴防”三統一,以鎮、村、社組織到位;四是“秧母田、6月中旬幼蟲、7月中下旬成蟲”3個關鍵期的技術指導到位;五是培訓入戶率100%到位,非疫區做好技術儲備;六是總結評比到位,鞭策后進、激勵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