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心理健康工作總結(精選3篇)
小班心理健康工作總結 篇1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基礎,人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必須從小抓起。“健康第一”的思想是由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的,它對于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增強和提高幼兒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少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學前期更是人生旅程重要的奠定時期,心理發展速度最快、最易穩固的階段。所以,在這一階段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結合工作實踐,現對我園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以總結:
一、領導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認識到位,組織落實:
1、認識到位:園領導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園工作的一部分,是時代教育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是不斷提高幼兒園辦學質量的需要,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的需要,是為孩子終生不斷進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礎的需要。
2、組織落實:我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組織是嚴密的。班園長親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張園長直接負責全園的健康教育,各年級組的班主任具體負責組織實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組織上的保證。
3、幼兒園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園所規劃中,不論是學年還是學期工作計劃都將心理健康教育例為學校重點工作之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學期要制定單獨計劃,進行總結。
二、關愛、尊重幼兒,建立民主和諧的師幼關系
幼兒教育專家總結道:“諷刺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內疚!边@說明民主和諧的師幼關系能使孩子樂觀向上、充滿自信。這就要求我們要以真誠關愛對待每一個幼兒,耐心細致地觀察、分析、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盡量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將愛的情感傳遞給幼兒。
案例:之前有一位叫“可可”的小朋友,只要是她喜歡的玩具她就要一個人霸占,不許別人玩,小朋友都躲著她,生活習慣更是一團糟。老師經過了解才知道,她的父母工作都很忙,長期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忙于生意,就任其發展,筱琪身上的個性缺陷,其實是長期失愛所致。于是,老師常常給她講道理,關心她的冷暖,引導她學會自己的事自己做,只要有一點一滴的進步,就給予鼓勵表揚等。漸漸地,她成了討人喜歡的孩子,不僅懂禮貌,還愿意做力所能及的事,關心同伴,形成了自己的朋友圈。
三、建立追蹤檔案,及時了解幼兒成長
由于個體發展存在差異,常常會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傾向。所以,我們在問卷調查基礎上,通過家訪、電話、晨間接待等形式與家長進行交流、溝通,了解每個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從幼兒個人基本情況、在家表現、家庭輔導措施、家長的意見建議等幾個方面,結合日常觀察,概括出各個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為每位幼兒建立了“幼兒個案追蹤檔案表”(見案例)。根據幼兒檔案,我們進行追蹤調查、分析、總結,形成具體的原因分析和教育策略,促使每位幼兒逐步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也幫助了家長重視和了解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在家園中融會貫通,協調一致。
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
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響、多種行為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成長特征、規律及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孩子們一起在自主游戲中挑戰自我,和孩子們一起體驗快樂,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成功,和孩子們一起感受著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成長變化,不斷激發幼兒各種優良品質的形成。
由于幼兒的認知水平有限,往往與具體形象的事物相聯系,因此我們在選擇心理主題教育內容時:
第一,充分考慮幼兒經常性、易發生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題教育活動;
第二,將心育目標與領域目標進行整合,融入教學活動;
第三,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進行隨機教育;
第四,利用本土文化,使健康教育更貼近幼兒生活。
如,針對幼兒在活動中經常出現的爭搶現象,我們開展了如培養合作、謙讓品質專題活動“熊貓鉆洞”:在活動剛開始時,孩子們一聽完游戲規則,一擁而上,可洞只有一個,大家你推我擠。經過討論,在教師的適當指導下,有的認為:“這樣爭,誰也玩不成,不如讓別人先玩。”有的認為:“可以排對,輪流著玩!庇械恼J為:“我們大家可以一起動手多做幾個洞。” ……適當的活動不僅幫助避免糾紛,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幼兒不良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出現,增強社會適應性,促使了幼兒健康心理的形成。
同時,幼兒與教師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是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保證。因此,我們在實施教育時注重為幼兒創設寬松、平等、自由發展的精神心理環境,經常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學習,讓幼兒在輕松、寬松的氛圍中學得開心、玩得愉快。
五、轉變家長觀念,做好家園同步教育
為了提高家長對幼兒健康心理的認識和重視,樹立科學的教養觀、兒童觀,我們在設立幼兒“個案追蹤檔案”的建立同時,及時與家長做好雙向溝通。在家長學校中開展系列活動,如組織全體家長參加“心理健康專題家長會,疫情期間更是進行“線上心理健康專題家長會”在家園共育的班級宣傳欄中設立“科學育兒專欄”,請家長共同參與幼兒的成長,等等,從不同層面增強家長的科學教育意識,在家庭中影響和促進幼兒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六、兼職心理教師引領全園師幼心理健康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園堅持“師幼同教育”的原則,每月的一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學會正確的面對困難和挫折、學會了正確調整自己的情緒情感、環境適應等心理能力。同樣,每月的教師心理健康主題教育學習更是保障了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和氛圍。同時,也使我園全體教師的工作氛圍非常和諧、積極向上、正能量。包括疫情期間,我園更是通過線上主題家長會、線上教師學習、心理繪本故事分享等方式保障幼兒的居家心理健康。
回首一學期,有很多收獲也有很多不足。但我們一直堅信:生活向陽、工作向暖;無邊熱愛,來日方長。平淡的工作里泛著光,在新學期的工作里,我們會繼續上下一心、凝心聚力、和諧奮進、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工作風貌,開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征程。
小班心理健康工作總結 篇2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遇到了新挑戰。為不斷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按照市、區教育局工作部署,結合我區各校實際,局中教科和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于4月19日至5月17日,聯合對全區44所中小學分片進行了七場進校園服務和督導,活動持續近一個月。因疫情的原因,活動改為線上進行。該項活動既是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專業服務,也是給區內各校一個相互交流、借鑒學習的機會,更是對各校規范落實心理教育各項措施的管理。
一、規劃助啟動
開展此項工作前,區心理中心制訂了詳細的計劃。首先,請各校結合日常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總結本學年校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情況;其次,從學校硬件設備、群體和個體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校內外心理資源互助三個部分,進行重點梳理;最后,鼓勵各校凝練本校的心理教育特色,找出不足之處尋找發展新方向。區中心結合工作需要研制出方便各?旖萏顚懙那闆r匯總表,并組織區中小學心理中心組成員分批參加每一組的服務與督導工作。
二、展示進行時
。ㄒ唬┯布軜嫽A
交流匯報的第一部分是對心理硬件設施的介紹。各校在前期做了充分準備,有的利用錄像配上解說,有的使用多角度配文字,生動直觀地展示了本校心理中心的環境和硬件設施。在交流中我們發現各校都能傾心打造心理中心的硬件環境,比如:鎖金新村第一小學、玄武外國語學校,兩校在校園面積較小的實際情況下,能因地制宜,精心營造溫馨且使用方便的心理功能室;新建校硬件設施更為領先,比如:紫金山小學和長小啟迪分校,都在設計布局中預留了場地,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強有力的硬件基礎。專業的設備不僅讓與會老師們看到各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硬件建設的重視,也讓我們發現區內每所中小學校心理中心的面積和功能室等硬件都符合了省市的要求。
(二)課程展示特色
心育課程是開展工作的基礎陣地。大家從課程對象(學生、家長和老師)、課程類型(專業心理課、班會心理課、活動課、主題講座、科普宣講和滲透融合課等)的維度,進行了各具特色的心理課程一體化實踐展示。各校不僅認真落實上級規定的課程任務,而且還具有創造性的對校本心育課程進行開發并初見成效。比如:櫻花小學的“小先生”自主心育,有專業深度;同仁小學和北京東路小學的班會心理課的備課機制受到大家的關注,他們引領示范、集中研討,按照本班的具體情況整合提煉,從備課這一源頭上提升了班會心理課的品質。
。ㄈ╆P愛重點人群
各校從全員和畢業班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再到對重點人群的篩查、研判、一生一策等工作的開展,分別進行了闡述。在新形勢下關注心理重點學生工作上,雖然存在著經驗不足、方法缺乏等困難,但學校各展智慧一邊開展工作,一邊及時積累經驗,在摸索中前行。有的'學校依托專職教師對學生行為開展危險程度評估;有的學校發揮沙盤、生物反饋儀等專業設備的功能,對沖動失控學生進行情緒穩定幫扶;有的學校依靠家長提供的醫院診斷對重點人群實施個別化、類別化的心理支持。各校通過交流、互動和分享,汲取著便捷又有效的工作方法,共同積累經驗,致力于把心理重點人群研判和一生一策的工作與學校常規工作相結合。
三、研討中夯實
在每一所學校交流匯報結束后,區心理中心和中小學心理中心組成員均與匯報學校展開交流研討,他們提出的問題有:如何保障心理班會課的質量?專職教師引進計劃是否落實?學校的心理特色是什么?重點人群關懷工作落實有哪些流程?學校心育組長一一回答,有組長說專職老師引進已經落實,下學期即將到崗;有組長說學校建立了班主任、心理老師和領導為核心的工作團隊,對重點人群密切關注。
學校心育組長們也對中心組老師提出了工作中的困惑:特需學生和重點學生是一回事嗎?如何界定醫教協同的學生在學校工作的內容?休學在家學生如何有效支持?面對這些問題,區心理中心反饋:目前區教育局正在聯合各部門研制特需學生的工作指導意見,這將更有利于各校突破工作難點的瓶頸。市教育局相關部門已經對休學學生的家長開展專項培訓,指導他們做好孩子身心康復家庭護理。這是務實的環節,也是服務的重點。從當下學校心理工作的重難點入手,進行互動和探討,是區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點。
四、指引促提升
歷時一個月的進校園服務與督導收獲豐盈,區心理教研員(兼職)王天文老師對各校扎實穩步的推進心理教育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對大家認真的工作態度、創新的工作方式以及鮮明的工作特色予以表揚。也提出四點期望:一是專業教師的引進在兩年內覆蓋到全區各中小學校;二是心理課程要關注學生普遍規律和個體差異性,提升教學質量,從而促進各個學校心育工作更加有效地開展;三是重點人群的研判要形成工作機制,要作為各校班主任學習與行政例會中的一項常規內容。重點人群的類型要有一定的區分度,這將有利于精準幫扶。要用具體措施去關注休學在家的學生;四是各校在5—6月結合區域“讓生命更豐盛”主題教育宣講月活動和中高考畢業生的心理輔導專題,精心策劃,認真落實,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玄武區教育局二級主任科員宋振生,在每場服務與督導交流的最后,都對各校心育工作進行了針對性指導。他對各校心育組長在疫情背景下用心呵護學生心理健康所作出的努力,給予了充分肯定和衷心感謝;砥礪各校在今后工作中注重精心策劃,用積極的心理健康舉措推動本校心育工作,做到互融共通,將心育工作與家長期盼結合起來,與學校的校情結合起來,與師生的心理狀況結合起來,與社會的現實環境融合起來,不斷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奉獻自己的聰明才智。
小班心理健康工作總結 篇3
談談戶外活動中幼兒自主性的培養自主是指遇事會自己思考、自己判斷,有自己的主見。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有自主的創造力和適應能力的人。因此,從小培養幼兒的自主性,不僅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每一個人滿足自身發展的需要。再者,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積極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戶外體育活動是通過豐富的活動材料,充足的場地空間,科學的項目設置來促進幼兒動作、思維、意志等方面發展的一種途徑和方式,也是培養幼兒自主性、發揮幼兒創造性的一項自主活動。
一、創設良好的環境,為幼兒提供自主發展的氛圍
《指南》中提出:培養幼兒對運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開展運動課程的重要目標。要因地制宜地創設各種有趣的運動環境,開展形式多樣,富有野趣的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讓幼兒體驗運動的快樂?梢,良好的環境創設能讓幼兒無拘無束地參與到活動中,產生愉悅的情緒,是發展幼兒自主性的重要前提。
良好的環境包括外部環境和幼兒的心理氛圍。外部環境指的是教師在組織幼兒戶外活動時,要提供豐富的活動器具、活動內容,并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水平,及時調整,以滿足幼兒不斷發展的需求。如:在跳躍區,我們提供了瓶子、草墊子、腳印、橡皮筋、梯子、盒子等多種材料的跳躍工具,讓幼兒采用不同的跳躍方法:雙腳跳、單腳跳、側跳、交換跳等,都為幼兒的想象、創造提供了充分空間,達到了幼兒自主活動的目的。另一方面,我們也營造了和諧平等的心理氛圍,和幼兒一同運動、跳躍,當個別幼兒不敢從高高的梯子上跳下來時,都會用鼓勵的語言、肯定的`眼神、掃除幼兒的恐懼,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使幼兒充分感受和同伴、教師一同運動的快樂。
二、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真正成為發展的主人
首先,要激發幼兒的自主積極性。而興趣對提高幼兒自主性發展起著明顯的促進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幼兒時期,是天真好奇、主動探索的時期,我們要抓住這一時期幼兒的特點,注重激發幼兒活動和學習的愿望,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活動中我們應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關注幼兒對活動是否有興趣,是否能以積極愉快的情緒投入其中。
在實際的活動中,我發現幼兒特別愿意和教師一起擺放器具,抓住這一興趣點,我提供了一些適合幼兒擺放的小器具,供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擺放,鼓勵他們玩出新的方法。同時又根據不同層次的教學要求,提供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操作難度的材料,采取民主的態度,引導幼兒自主選擇,自由操作,鼓勵他們進行“五動”:動眼、動腦、動手、動腳和動口,我總是耐心地傾聽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為他們提供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把自己的玩法玩給大家看,為每個孩子提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得到發展,從而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自主積極性。
其次,要適當放手讓幼兒自己玩!毒V要》中指出:應該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表現,應絕對尊重幼兒的意愿,不用自己的意見去左右他們的想法。的確,游戲的主體是幼兒,游戲的權利也在幼兒,我們要保證幼兒在游戲中的自由度。
在近期,發現我班的男生對于踢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果教師強制幼兒去玩他們不感興趣的跳躍游戲,相信他們只是敷衍了事罷了,對跳躍只會產生厭惡感。于是我請幼兒到相對比較寬敞的草地上玩踢球游戲,一方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另一方面還鼓勵幼兒創造新的玩球的方法。這樣把游戲的主動權交給了幼兒,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
再次,在和幼兒共同游戲的過程中,要不斷鼓勵幼兒玩出新花樣。由于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運動中,他們往往會重復游戲的玩法,還常常表現出樂此不疲地樣子。此時,作為教師,我覺得可以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讓幼兒展開想象,在自由自在的活動中探索,發現新的玩法,提高幼兒自主創造的能力。
在戶外活動中,我會和幼兒一起運動,一起探索游戲中碰到的問題,一起動腦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鼓勵幼兒想方設法玩出新花樣。比如,在活動中,我發現接連幾天,有的幼兒都會去玩滑板車,有的將身體趴在滑板車上,用手的力量前進;有的一只腳跪在滑板車上,利用另一只腳的力量前進;還有的會坐在上面,慢慢前行。這時,我肯定了他們的各種玩法,同時啟發他們能不能一起比賽,看看誰的方法能最快最省力。于是孩子們開始了交往,慢慢地形成了一定的規則意識,同時也學會了與同伴交往、合作、比賽的意識,發展了幼兒的自主性。
最后,教師要不斷地給予幼兒積極的評價,幫助幼兒自信心的培養!毒V要》指出:要尊重幼兒在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因此,在戶外活動時,教師不僅僅是幼兒的玩伴,更是觀察者、評價者。教師的每一個肯定的鼓勵、評價,都會增強幼兒的積極情感和信心。
三、培養幼兒自主性應遵循的幾個原則
1、主體性原則。我們應該立足于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最大限度地激發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選擇有利于幼兒多種感官主動參與的教育形式和方法,為幼兒提供思考、交流、表現的時間和空間,幫助幼兒實現把活動內容和對象內化為自己的態度、能力和習慣。
2、身心全面發展的原則。要遵循幼兒生長發育的規律,在活動中切實保障幼兒的安全,在開展各類體育活動時,要促使幼兒肢體的均衡發展和基本運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同時也要提高幼兒自我保護的能力,保證幼兒的活動能安全有效地開展。
3、因材施教原則。在戶外運動時,既要注意幼兒的共同點,又要注意幼兒的個別差異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是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發展水平上得以提高。
4、充分利用家長、社區等社會資源的原則?梢岳眉议L資源,組織親子遠動游戲,通過家長和幼兒共同參與,促進親子關系。同時,借助社區和周圍的環境資源,開展安全、適宜的運動,從而提高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總之,在戶外活動中,教師要堅持以幼兒發展為本的基本理念,培養幼兒的自主意識、自主行為,讓每一位幼兒茁壯成長!
小四班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