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家訪總結(通用4篇)
幼兒家訪總結 篇1
這學期農場開展了“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我作為一名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師,在思想上充分意識到了解幼兒,了解幼兒的家庭情況對于今后的保教工作、幼兒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在園領導的指導下,宋老師的帶領下,懷著極大的熱忱積極參加家訪活動,而這次家訪活動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觸頗多。
我們小班全班共有11名幼兒,家訪11戶,訪問率達100%。而此前我們做了充分準備,制定了家訪計劃,針對每一名幼兒的特點,設計好內容,預先通知家長,約定時間。我們不怕天冷路滑,自始至終沒叫一聲苦,沒說一句怨言,按照園里的部署,認真完成了任務。家訪時我們做到了態度和藹可親,語言簡潔易通,不讓家長感到拘束,不隨便在幼兒家里吃飯,不收家長的饋贈,做好家訪記錄。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與信賴。我們詳細地了解了幼兒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長及家庭結構、成長經歷、健康狀況、學習環境、在家表現、行為習慣,并聽取了家長對教師的意見、希望,同時,有禮節、有分寸地向家長反映幼兒在園的表現,肯定幼兒的優點,甚至是家長還沒有注意到的閃光點,誠懇地指出幼兒缺點,耐心地傳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讓家長知道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僅是幼兒園的責任,也是家庭的責任,提醒家長不僅要關心幼兒的學習、生活,更要關心幼兒的情感和品德。
通過家訪,我們不僅 了解到了平時不了解的情況,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了共識,更大范圍地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我們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神圣與責任,激發了工作熱情;更使我們得到了教育和鍛煉。通過家訪,不僅弘揚了師德正氣,還樹立了教師的良好形象。密切了家園配合,深層互動,和諧一致,提高了教育的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
在這次家訪活動中,我發現多數家長的綜合素質還不高,在教育子女時,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有的家長還習慣于傳統的“棍棒教育”,只要幼兒不聽話就打一頓再說。有的家長無法理解幼兒日益增長的“自我”意識,凡事搞包辦,助長了子女依賴性、惰性的蔓延。有的家長對幼兒百依百順,當做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與孩子進行經常的多方位的思想情感交流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摸清對象,對癥下藥,特別是與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總之,通過家訪我感到,教師與幼兒之間不只是傳遞與被傳遞的關系,也是情感、人格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人的情感是在認識基礎上產生和形成的,培養幼兒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良好的心理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使我學到了許多,也領會了許多,而一名青年教師只有在不斷學習,不斷領會中才能迅速成長、成熟起來,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一如既往地,抱著極大熱情參加家訪活動,使自己迅速成長起來,同時我堅信,家訪活動是對我園、對教師、對幼兒都有益的活動,領導的積極組織,教師的積極參加,家長的.積極配合,今年我們走千家,堅持不懈,以后定能走萬家。
幼兒家訪總結 篇2
九月原是每學期最忙、最特別的一月,今年的九月依舊那么忙,那么特別,因為這一個月是我們幼兒園的“家訪月”,我們要對我們全班的幼兒進行家訪,以增進家園之間的溝通,了解更多孩子在家的表現情況。在月初的時候我們下發了家訪預約卡,和家長溝通預約了家訪的時間,我們盡量滿足每位家長的時間安排。家長們對于我們家訪有的婉拒,我家地方小,又亂,那個時間我們沒有空,抽不出時間招待老師;但更多的是欣喜,正愁沒有機會和老師好好交流,對于我們的到來非常的高興。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深切的感受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和信賴,并及時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共識,更大范圍的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
張小樂是我班一位調皮好動的男孩子,可他上課不專心聽講,喜歡與小朋友打鬧,有時還會打擾正常的教學秩序,是我們老師最頭疼的孩子。這次到張小樂家訪前,我們和張小樂的奶奶約好時間在小朋友午睡的時候去家訪。那天經過我和沈老師的幾經尋找,終于到了張小樂的奶奶家(小區里的出租房)。張小樂奶奶已經在門口等我們了,于是很熱情地把我們請進屋。走進屋里,張小樂的爸爸正在睡覺,于是張小樂的奶奶把兒子叫醒告訴他張小樂的老師來了。于是母子兩人招呼我們在屋里坐下。屋子很簡陋,一共兩間房,一間臥室(吃、睡都在一起了)、一間雜物房。張小樂奶奶很熱心,要泡茶給我們喝,我們婉拒了她。于是我們圍坐在餐桌邊上開始了家訪交流。
經過了解,張小樂從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的吃喝拉撒全是由奶奶照料,爸爸和爺爺都是木匠,在小區附近干活,平時很少在家,他的媽媽在一家電子廠工作,平時就住在廠里的宿舍里,三個星期才回來看張小樂一次,更別說陪張小樂了。張小樂的爸爸是個非常樸素、實誠的父親,平時也難得來一次幼兒園接孩子,和老師見了面也就靦腆地笑笑不說話?墒菑埿芬稽c也不像他爸爸,調皮好動,有時還會做些危險的動作。我們和張小樂的奶奶和爸爸交流了一些張小樂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他奶奶也知道她孫子的調皮,還說在家里也調皮,還挨過不少打,但是效果不好。我們跟她溝通要教育孩子不能靠暴力解決要和孩子講道理,或者換種鼓勵表揚的方式來慢慢改變孩子。張小樂的爸爸也同意了我們的看法,我們提出家長即使再忙也要抽出時間來陪陪孩子一起,不管畫畫、看書、就算是閑聊也行,他爸爸也表示盡量抽出時間來陪張小樂,還跟我們說要跟張小樂的媽媽溝通,讓他媽媽多抽時間來陪陪張小樂,希望孩子能慢慢轉變。
家訪結束時我們提到要到下一家姚孜佳小朋友去家訪,張小樂的奶奶非常熱心地告訴我們她認識他們的家,于是就帶著我們去了姚孜佳的家里,還熱心地幫我們敲門告訴姚孜佳奶奶我們來了。當我們從姚孜佳家里出來,發現張小樂的奶奶還在樓下等我們,我和沈老師非常感動。原來張小樂奶奶聽說我們還要去王宇杰小朋友家,她也認識他的家,于是她就在樓下等我們要帶我們去王宇杰的家。由于王宇杰的家離姚孜佳的家有一點距離,張小樂奶奶提議我們開車去,我們開了車,請小樂奶奶上車和我們一起去,她揮了揮手,說我走過去好了,你們慢慢開。我和沈老師在車里非常地不好意思,大熱的天,一位老太太在外面走,我們兩位年輕人卻坐在車里。好不容易到了王宇杰家,小樂奶奶又熱心地幫我們敲開了王宇杰的家門,王宇杰奶奶出來迎接了我們,還沒等我們謝謝小樂奶奶,她就跟我們打了個招呼離開了。
這次的家訪我們非常感謝張小樂奶奶,要不是她的熱心,給我們帶路,我們花在尋找門牌的時間就要花費很多,就不能順利完成這次家訪。我們希望在我們兩位老師對張小樂的關注和教育下能讓位熱心的奶奶盡快看到他孫子一天天變乖、變成人見人愛的孩子。
幼兒家訪總結 篇3
寒假前,我校做了輔導員家訪的最后動員,落實了每名輔導員的走訪計劃。根據每位輔導員走訪學生的家庭住址,計劃分組進行走訪。我負責的是藝術設計系10電腦藝術設計3班的史育松同學。下面就本次家訪活動總結如下:
史育松同學在班級各方面表現都很不錯,史育松同學本來有個幸福的家庭,可是突如其來的橫禍讓它小小的心靈蒙上了陰影。他的爺爺在2年前因車禍離開了他,他的父親在一年前也因為車禍離開了他。而且他的奶奶社體也不好,現在家里主要的勞動力就是他的母親,經營一架小賣店。一個月收入也就在1000多塊錢呢。
XX年1月20日,上午9點我從家里出發,先去超市買了點水果,然后就去了史育松的家里。史育松的家在廣場附近。史育松的家是一樓,外面改成了小賣店,屋子里沒怎么裝修,他的奶奶腿腳不是很好,但是精神狀態很不錯,她的母親一看就知道是個特別好的人。在聊天中我發現,史育松不但在學校是個好學生,在家里更是個好兒子、好孫子。在寒假期間,他在遼化的廣客來超市打工,早上6點就要起來,晚上9點才下班。而且經常累的身上很疼,當說到了他爺爺和父親的時候,奶奶和母親都哭了。史育松的今年剛19歲。為了讓家里的負擔清點,他利用寒假出去打工。史育松的母親是個下崗女工,由于現在家里的情況,她只能靠小賣店來維持家庭的生活,每個月就掙1000多塊錢,還要負責全家人生活。史育松的母親是偉大的母親。在聊天中,我發現史育松的奶奶有好多次流淚了,史育松的媽媽眼眶也有點泛紅,她對我說:“現在史育松的的壓力很大,有好幾次都不想上學了,但是我不想因為我而影響兒子,我就沒什么文化,我不想我自己兒子以后和我一樣!碑斘衣牭竭@句話的時候我被感動。是呀,人的一生永遠都不會是那么順利的,就看你是怎么把壓力轉化成動力。既然不幸降臨到自己身上,就要勇敢面對,希望史育松的快樂生活,有個幸福的人生。衷心希望史育松一家三口能永遠快樂的生活。
通過這次家訪,使我有了很大的收獲和體會,對今后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幫助和啟示,我們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家庭條件不同,生活環境不同,作為輔導員要做好學生工作,必須做到細、活、深。即把情況要了解清楚,細節上不能馬虎;方法要靈活,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看問題要深刻,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看實質。真正了解學生,幫助學生,為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讓每位學生在我院都有所收獲,幫助學生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幼兒家訪總結 篇4
為了深入了解大班幼兒的生活習慣,性格,家庭背景和狀況,提升幼兒管理水平,按照幼兒園布置安排,在20--年9月,我們婁江幼兒園開展了“走進家庭,走進學生,集中家訪月”活動,各位老師利用空余時間,深入幼兒家庭,與家長進行深刻交流。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為聯系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家訪能讓教師及時了解幼兒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能傾聽到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取得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在家訪的過程中,我們深切的感受到家長們對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們對老師的尊重和信賴,并及時與家長進行了情感溝通,達成共識,更大范圍的取得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尊重與認同,也使得我們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師工作的神圣與責任。
由于本次家訪活動是和中大班的老師一起合作完成的,而中大班的老師對于我們大班的幼兒不是很了解,于是,在家訪之前,我們老師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我們詳細翻看了家長提供的幼兒情況問卷表,初步了解幼兒的個性,去家訪之前又再次和家長聯系確定具體時間。
在本次家訪的十幾個孩子中,有幾個孩子上幼兒園哭鬧特別厲害的;還有幾個孩子在園里不怎么說話,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的;也有脾氣比較倔的。于是我們一一向家長詳細了解情況,一起研究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經過了解發現,哭鬧厲害的幾個孩子在家基本上是由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就像小皇帝一樣,事事都順著孩子,如果稍有不稱心的,就會大哭大鬧的。
因此就形成了孩子上了幼兒園后哭鬧特別的厲害;還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和父母在一起時會有說有笑的,可一到幼兒園,就變得成默寡言了,這類孩子的膽子較小,老師要多多開導,主動和他們聊聊天說說話。通過家訪我們也感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應多給孩子一點時間,有時父母上班忙,疏于與孩子交流,其次就是過于溺愛,只要孩子開口就沒有不答應的,這樣就形成了孩子的我行我素,我是老大我怕誰的性格。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孩子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教師。特別是針對有問題的孩子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為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家長也欣然配合。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們了解到學生家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了解到這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通過本次家訪,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