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經服務中心工作總結(精選3篇)
農經服務中心工作總結 篇1
XX年,我們涇河鎮農經服務中心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圍繞“三大管理、三項指導”的基本工作格局,認真履行職責,不斷適應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以維護農民土地權益為核心,穩定完善了農村土地承包關系。
堅持農村土地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一條十分重要的原則。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種糧農民各項優惠政策的出臺,調動了農民種田積極性,同時也引發了許多農民“爭地”的現象,針對農村土地承包出現的新問題,我們農經部門認真執行法律和政策,加強對各類矛盾的調解,力爭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探索綜合運用信訪、調解等手段解決土地承包糾紛的新機制。面對新時期農村經濟經展中的矛盾,我們從加大土地流轉入手,積極探索農村規模經營的新思路,先后在曹壩、錢莊兩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大同、松竹兩個村建立以高效(西瓜)農業為主的土地流轉機制。據統計XX年全鎮共流轉土地面積近1000畝,其中:用于高效農業項目820畝,用于二三產業項目100多畝。
(二)以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為重點,逐步建立了減輕農民負擔的長效機制。
XX年以來,隨著農業稅的取消,專門面向農民的稅賦沒有了,但由于體制難以在短期內改變,農民負擔仍然會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存在,農民負擔監管的范圍、內容更寬,監管的復雜性增加,監管的難度增大,對此,作為基層農經部門,有清醒的認識。消除了取消農業稅農民負擔就沒有了,監督管理就可有可無了錯誤觀念;農村的實際現狀使我們充分認識到,解決農民負擔問題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去除盲目樂觀和厭戰懈怠情緒,堅持不懈地把農民負擔監督管理工作做好。XX年我們農經中心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礎上,從突出保護農民合法權益這個重點入手,拓展監管范圍,建立健全減輕農民負擔的監控體系和日常管理制度,從制度上有效控制農民負擔的增加。從農村綜合改革進程中積極探索治本措施入手,在源頭上消除農民負擔反彈的隱患。加強對農村行政事業性收費、經營服務性收費和村級組織收費行為的監督,加大對農民補貼補償和村級補助資金落實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完善了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規范化操作管理制度。同進認真研究解決鄉村債務和農民稅費尾欠等歷史遺留問題的有效辦法。
1、嚴格執行農民負擔預算制度。實行農民負擔預算、監督,確保黨的方針、政策在農村得到落實,農民種田免征農業稅。通過嚴格精細測算,XX年全鎮農民負擔總額377萬元,其中:一事一議籌資88.4萬元,以資代勞金43.5萬元,水利工程水費86.7萬元,抗排費144.4萬元,統一病蟲防治14.4萬元,人平85元,畝平78元,比XX年負擔總額持平。
2、集中歸戶方案統一計算機操作。XX年對全鎮19個村居的到戶方案全部由鎮農經站統一計算機測算,統一標準,統一打印,統一裝訂成冊。
3、規范填寫、發放負擔卡。實行發卡簽收制度。全鎮填寫農民負擔監督卡12733份,發卡入戶率達95.8%以上,保證負擔卡、生產代辦協議書、公示欄、通知書、數據一致,做到了五相符。
4、加強涉農收費公示制。鎮對涉農部門統一制定了涉農收費公示牌,亮證收費、接受群眾及社會監督,實行統一票據管理,收支兩條線。通過有效監督,沒有出現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現象,使黨和國家在農村的方針政策得到落實,確保了農村的社會穩定,鞏固了農業的基礎地位。
(三)以推進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為抓手,建立農村集體資產和財務管理的新機制。
針對少數村組財務管理不規范的狀況,我們農經部門認真貫徹省、市、縣的部署,制定了財務、資產、審計等方面的規章,幫助村(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了規范化管理臺帳,使村級財務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農村集體財務和資產管理規范化建設正在穩步推進。XX年,全鎮100%的村實行了財務公開,其中比較規范的村達到了80%以上;有19個村(居)都實行了村帳鎮代理;財務管理電算化工作快速推進,今年來全鎮村村財務實現了財務管理電算化;在XX年農經系統改制以來,雖然存在經費短缺、人員緊張等問題,但我們克服重重困難,全面開展了農民負擔、村干部經濟責任和離任等專項審計,一年來全鎮共對村級財務實行專項審計8個村,占全鎮近40%的村數審計面,并形成了審計報告,對查出的有關問題進行破析,促其及時整改。隨著農村稅費改革不斷深入,農村債務是當前農村的一個焦點問題,面對新矛盾,我們按照“防止新欠,摸清底數,明確責任,分類處理,逐步化解”的要求,積析探索化解債務的辦法,鎖定村級債權債務,以村為單位分類匯總上報鎮經管站后,由經管站統一制成軟盤上報鎮分管領導。XX年初全鎮共鎖定債權總額700萬元,債務總額1105萬元,其中:民間借款425萬元,并按債權、債務來源、用途加以分類,根據縣化解村級債務的目標任務要求,將任務分解到年度到村,為下一步的化債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年內全鎮共化債159萬元,其中:左堡、錢莊、涇農、曹壩、灶戶五個村實現零債務。
農經服務中心工作總結 篇2
20xx年,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我鎮農業服務中心堅持以發展為主線,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發展高效農業、培育新型農民、構建和諧農村作為目標,牢牢把握生產發展主題,始終突出農民增收為中心,加強農業技術推廣和生態環境建設,調動了農民發展生產和依靠科技增產增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年來,通過全體同志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全年預定的全部工作目標任務。
一、鞏固保障糧食生產
農技部門根據上級部門的精神要求,大力推廣規范化栽培、測土配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實用先進技術。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到位,今年完成水稻播種面積12590畝,玉米1585畝,其它作物1473多畝,糧食總產量達6725多噸;全面完成政策性農業保險任務。
二、開展科普示范,促進農業科學生產技術推廣
我鎮按照上級有關部門工作部署,全面開展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在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工作中,農業服務中心以“科技示范縣”為依托,以“科技示范戶”為基礎,全面推廣落實農業生產項目。主要開展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帶動示范戶60戶,輻射帶動農戶900多戶。組織種養殖產業技術培訓10期,完成農民實用技術培訓468人,發放學習資料12168多份;20xx年正式成立了13個村65名護魚隊成員,配齊配全護魚隊人員服裝、上崗管理證、強光電筒65份,并著相關河道漁業管理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發放學習資料500余份。
三、積極配合縣農業執法,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
1、加強學習宣傳,營造良好氛圍。20xx年,組織5期農產品安全資料發放宣傳;在公路沿線做好農機安全、土地確權、河道漁業管理等標語、禁示牌、橫幅20多條。
2、嚴格產地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按照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對規模種養殖場農產品開展質量安全抽檢。較好地發揮了監督和引導作用。
3、合理分布采購農產品樣品進行速測,全年共完成樣品速測203份,超額完成樣品速測3份。
四、抓好病蟲害防控工作,確保農作物豐收
1、積極抓好病蟲測報工作,對病蟲測報做到及時發布、監控和預防工作。根據天氣變化因地制宜制定方案,采取措施盡全力確保我鎮今年糧食總產量不下降,農民減產不減收。
2、病蟲害防治:在病蟲害高發期,召開鎮村兩級干部會講解病蟲害防治知識,由聯系技術人員下到田間地頭,為老百姓解決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問題。我中心有專人負責病蟲害的接收、處理工作。務必做到上報一件、解決一件的原則,到實地了解病情,拿出解決辦法,從而保證了我鎮全年無重大病蟲害發生。
五、農機監管工作、河道漁業管理全面推進,安全意識穩步提升
在鎮黨委政府統一安排部署下,清理整頓農用車輛、做好臺賬管理,協助縣農機局同志進行農用車輛年檢,同時開展農機生產安全集中學習5期、參與鎮公安上路巡查農用車輛10人次,大力宣傳農機安全生產知識,使農戶懂得農機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河道漁業集中學習6期,加強鎮河道、溪域水生資源管理,特別是禁漁期及暑假兩個階段的執法力度,全年有效的查處電魚毒魚事件8起,繳獲電魚工具3臺,以村級村規民約為依據罰款處理5起,共罰款2.5萬余元。
六、農業產業化建設
全鎮農業產業緊緊圍繞鎮黨委政府確定1+N進行實施,今年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下,使我鎮規模化種養殖得到長足的發展,完成肉牛養殖570頭,實施141戶,扶持貧困人口570人;完成生豬養殖1000頭,實施100戶,扶持貧困人口400人;完成蜜蜂養殖140箱,實施6戶,扶持貧困人口24人;完成金鉤藤種植480畝,實施42戶,扶持貧困人口168人;稻田養魚1200畝,實施312戶,扶持貧困人口1284人。
七、動物免疫接種工作
目前,全鎮共存欄豬6354頭、牛1580頭、羊763只、家禽(雞)35139只,全年春秋兩防及市檢免疫應檢應免,免疫、檢疫率達100%;在鎮黨委的高度重視下,嚴格執行禽流感防控工作,進行全鎮21名獸醫人員禽流感防控專業培訓一期,集中力量進行養殖場消毒、及活禽免疫,并安排專人做好活禽交易市場每天消毒工作。
八、土地確權工作
本著“嚴程序、保穩定、穩推進”的原則,扎實推進土地確權頒證工作。到11月底21個行政村完成了二輪承包資料收集、土地登記摸底、承包地塊的勘測、指界工作,完成21個行政村第二榜公示,目前正等待技術公司的數據庫資料生成的地塊圖面積及四至等詳實數據匯總及接下來的合同簽定。
積極做好項目實施核實及物資發放工作:
1、核實晚寨、高赧兩村錫利貢米種植206畝,并造冊發放種子206公斤。
2、核實好大堡村水稻土壤改良示范種植10畝,發放改良劑石灰和肥料各1000公斤。
3、協助縣果辦、縣林工商對我鎮老果園現經營面積,共發放補助果園面積125.5畝高效硫酸鉀肥料11.2噸。
4、發放20__年度寨蒿鎮基層農技體系項目60戶用肥3.75噸。
5、發放20xx年秋冬種綠肥種子428.5公斤。
6、發放養牛牧草(黑麥草)種子50公斤。
十、按照縣級文件要求,積極做好我鎮政策性參保及理賠工作
全鎮水稻參保面積為9435.96畝,涉及農戶3701戶,水稻受災理賠44戶,理賠金額30804.00元(貧困戶理賠金額6360.00元、一般戶理賠金額24444.00元);商品生豬參保269頭、能繁母豬參保41頭,理賠共6頭(商品肉豬5頭、能繁母豬1頭),理賠金額約0.7萬元。
總之農業服務中心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同時,還全面完成黨委、政府交辦的中心工作任務,農業保險、糧種補貼、駐村等工作均做到積極、認真的努力完成。但農業生產服務任務工作任重而道遠,我鎮農業服務中心全體工作人員20xx年還將繼續努力,為寨蒿鎮的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提供服務:
第一:重點做好農用物資市場調度及督查力度,確保農業發展物資正常供應。
第二:認真開展水稻綠色防控試驗示范,通過試驗成果運用到實際農業生產中來,從而提高水稻品質,降低成本、降低藥害。
第三:繼續抓好土地確權工作,督促公司人員保質保量完成土地確權頒證工作,以利于我鎮扶貧產業土地流轉正常進行。
第四:加強農機、漁業安全管理工作,充分利用13支護魚隊力量,管好我鎮主要河域水生資源保護。
第五:加大力度做好全鎮畜禽疫病防控工作,確保我鎮畜禽產業健康發展。
第六:合理分布取樣農產品200個以上進行速測,及時將速測結果對號入座,針對性的對不合格產品生產者進行整改,確保上市蔬菜食用安全可靠。
第七:竭盡全力做好農業產業技術服務,確保我鎮種養殖產業穩步發展。
第八:按期做好縣級主管業務部門、當地政府交辦的各項工作任務。
農經服務中心工作總結 篇3
20xx年,四甲農經服務中心工作在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促進承包土地流轉、推進項目農業建設、發展農村三大合作組織為重點,抓好失地農民保障、農村扶貧開發、農業政策性保險三項民生工作,同時貫徹落實海門市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專項治理實施方案,防止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積極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完善農村經營管理體制,增強村級經濟實力,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xx〕37號)和農業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確定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的函》(農經函〔20xx〕5號)和中共海門市委、海門市人民政府《海門市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海委發〔20xx〕25號)精神,我鎮積極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工作。
前期出臺了《四甲鎮深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四甲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清產核資暫行辦法》、《四甲鎮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方案》、《四甲鎮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員身份確認實施細則》、《四甲鎮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文件,成立了鎮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領導小組。五月底前初步完成了成員身份確認和清產核資工作。余合村作為鎮示范村,六月上旬完成展板制作和資料裝訂,迎接省督察。六月全鎮完成股權量化及股權證打印工作,七月底全鎮各村順利召開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大會,八月底前完成了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檔案資料裝訂工作。
二、農民負擔監管
(一)20xx年我鎮嚴格履行民主議事、市鎮審批、全面公示等操作程序,規范實施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六月初完成方案測算、歸戶計算、農民負擔監督卡和專用電腦票據的打印。
(二)規范實施村級一事一議項目化管理。全鎮22個村應收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資金172.31萬元,全部用于村民代表議項目,并實行項目化管理,實行專款專用。年初,我鎮各村村民代表會議討論建設項目共39個,其中財政獎補項目12個,總長度為14.92公里,總工程量預算價719萬元,全部為水泥道路建設項目,七月已完成招投標,9月底2個村道路已經竣工,其余村在11月完工。
三、農村“三資”專項治理
(一)農村集體“三資”管理基本情況
我鎮有22個行政村,735個自然村組,我鎮集體“三資”管理專項治理工作從去年啟動以來,已完成了對村級資金收入管理、資金支出管理、票據使用管理、資產資源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詳細的規定。20xx年做好回頭看,嚴把工程項目關,嚴控村雜工雜支關,嚴守資產資源交易關。
(二)繼續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陽光行動”試點
我鎮按照省農委《關于全面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陽光行動”試點的通知》(蘇農經[20xx]1號)和市委農辦《關于印發〈海門市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陽光行動”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海委農發[20xx]8號)的部署要求,去年八索村、四甲村、勝宏村、范南村、丕巖村、頭橋村、聯同村、聯義村、閘南村、金躍村、海山村和貨隆村等12個村積極響應開展試點,以“互聯網+”為手段,以民主、公開為途徑,以公開推送、公開交易、公開操作為主要內容,更好地落實農民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20xx年9年底已在鎮所有村全面推開。
(三)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流轉必須全部進場交易。我鎮在20xx年出臺的三資管理文件中提出村集體資產、資源(包括農村集體土地、農戶委托流轉的土地、精養魚塘等)實行出租、出售、發包等,必須按照“海門市農村產權交易辦法”規定的提出申請、前置審核、發布信息、審查資料、組織交易、簽訂合同和出具見證的“七步走交易程序”進行交易,嚴禁村違規、擅自交易。
(四)實施村級資金管理非現金結算。按照省市要求,我鎮去年有16個村積極開展“村務卡”試點工作,由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當地金融機構辦理銀行卡,20xx年4月起我鎮所有村都實行村務卡,通過村務卡實現“非現金化”,以提高資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和透明度。
(五)因村干部新老交替,會計調動頻繁所致人員業務水平不高,我鎮已積極組織新會計8人參加南通市村會計業務培訓班,提高會計業務能力。
(六)狠抓財務審計,我鎮22個村按要求每年對三分之一的村即8個村進行審計。
四、農村土地承包管理
妥善解決農民土地承包糾紛,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確保我鎮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20xx年,通過我中心工作人員耐心細致的工作,已成功協調處理了6起土地糾紛。
五、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20xx年,全鎮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理清了村級經營性資產,盤活農村集體“沉睡”資產,實現集體經濟持續發展,農民受益。
六、農業保險工作
春季政策性農業保險我鎮按照農戶實際種植的面積來宣傳并正在做好保費收繳工作。
七、扶貧幫困工作
按照市紀委的要求,積極做好20xx年和20xx年系統數據的核實工作。
八、農村產權交易
農村產權交易平臺運行正常,20xx年1-9月通過省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已成功交易資產類及土地流轉項目19個,交易面積2314.31畝,交易總額94759239.13元。其中承包地5個村13個項目,面積2301.22畝,交易金額9005480.97元,增加村營收入(村管理費)1055901.26元。資產出租4個村4個項目,交易面積3.09畝,交易金額325361.66元。水面發包1個村2個項目,交易面積10畝,交易金額15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