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學生實驗工作總結(精選3篇)
2023學生實驗工作總結 篇1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義務教育小學體育、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及教師用書可行性實驗研究在我校已經開展了一個階段。實驗啟動以來,在實驗課題組的正確領導下,在實驗區分課題負責人的具體指導下,通過學校實驗教師的不斷努力,取得了點滴成績,現做如下總結。
一、提高認識、加大投入,為實驗提供有利保證
1、學校投入實驗經費8000余元用于添置體育器材及實驗研究。
2、學校領導及實驗教師高度重視。成立了由校長親自督戰的實驗領導小組,并將責任和職責明確劃分到位。
3、為了使領導和實驗教師迅速轉變觀念,投身到該課題的研究工作中去。學校制定了詳細的培訓計劃,定期召開學校實驗研究小組會議,深入細致地對課程標準、教科書、教師用書加以分析,為實驗教師在實驗中有的放失地工作奠定基礎。
4、為了使實驗運作暢通、行之有效,經過周密地研究,詳細地論證,制定了科學、可行的實驗方案及工作計劃,并要求實驗教師嚴格按照計劃進行操作。
5、學校制定了實驗教師工作評估量化表,對實驗教師的態度、能力、水平、業績等情況加以評估。通過評估,使教師以更大的熱情投身到實驗研究中去,取得更好的實驗研究成果。
6、建立實驗研究資料庫,加強各實驗校之間的聯系與溝通,使之形成一個互敬、互幫、互補、互學的良好局面。學校將各種資料納入微機化管理,便于及時收集和整理實驗資料和數據,為實驗的規范、科學管理提供保證。
7、學校舉行了隆重的實驗學校掛牌儀式,通過電臺、報紙等新聞媒體向社會進行大力宣傳和報道,營造良好的氛圍,并取得省、市、區各級領導及廣大家長的大力支持和指導。
8、科學有序地組織了學生身體狀況基礎測試。對468名學生的身高、體重、坐位體前屈三項指標進行了測試,并進行整理和分析,為實驗的評價、總結準備了第一手材料。
二、扎實工作、深入研究、確保實驗取得實效
1、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意義。
社會適應能力是指個體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環境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或態度過程的能力。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為人處事原則和待人接物方式。同時,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環境,我們所說的社會適應不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隨波逐流、隨聲附和,而是一種堅持正義的社會適應,它是不失做人準則又能在充滿競爭與挑戰的社會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的綜合能力。它應該是人的智商、情商的有機結合,是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均衡發展的良好體現,是體育課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因此,我們說社會適應是一個嶄新的課題,也是一個體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永遠無法回避的課題。
2、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主要渠道──體育課堂。
創建機會,培養學生的五種意識:
。1)自我意識(自信、自主、自我評價、自我批評、自我推薦等);
。2)互助意識(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合作精神);
(3)群體意識(協調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表演能力);
。4)集體意識(榜樣作用、榮辱意識、協調意識、遵規守紀等);
(5)時代意識(科技意識、環保意識、經濟意識、時事政治等)。
3、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實驗的意認。
。1)社會適應能力與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個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并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的理念來指導教學,已充分地強調了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我們認為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科學的、可行的、符合實際的。
。2)社會適應能力與教科書。
教科書中擁有大量的培養和鍛煉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內容,尤其是各種游戲內容的設計更加體現了培養學生自我意識,群體意識,團隊精神和時代精神,特別是其中的微機等高科技引入課堂,更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當然教科書中部分內容與我地區的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一定的距離,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創編適合我地區、我校的教學內容來補充教學,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3)社會適應能力與教師用書。
教師用書中提出了大量的建議和意見,說明了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性及其做法,對廣大教師將帶來重大的.影響。教師用書是教師的好參謀、好幫手,我們將結合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參考教師用書,上出高質量、高水平的課來,取得課程改革和該實驗的成功。
三、層層推進、觸類旁通,促進體育工作的整體提高
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不斷深入,加上本課題實驗的啟動,我校的體育工作已全部落到實驗中來。
學校利用實驗先后召開多次會議。
2023學生實驗工作總結 篇2
一、實驗目的
1.驗證基爾霍夫定律的正確性,加深對基爾霍夫定律的理解。
2.驗證線性電路中疊加原理的正確性及其適用范圍,加深對線性電路的疊加性和齊次性的認識和理解。
3.進一步掌握儀器儀表的使用方法。
二、實驗原理
1.基爾霍夫定律
基爾霍夫定律是電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L)和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
(1)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L)
在電路中,對任一結點,各支路電流的代數和恒等于零,即ΣI=0。 (2)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
在電路中,對任一回路,所有支路電壓的代數和恒等于零,即ΣU=0。 基爾霍夫定律表達式中的電流和電壓都是代數量,運用時,必須預先任意假定電流和電壓的參考方向。當電流和電壓的實際方向與參考方向相同時,取值為正;相反時,取值為負。
基爾霍夫定律與各支路元件的性質無關,無論是線性的或非線性的電路,還是含源的`或無源的電路,它都是普遍適用的。
2.疊加原理
在線性電路中,有多個電源同時作用時,任一支路的電流或電壓都是電路中每個獨立電源單獨作用時在該
支路中所產生的電流或電壓的代數和。某獨立源單獨作用時,其它獨立源均需置零。(電壓源用短路代替,電流源用開路代替。)
線性電路的齊次性(又稱比例性),是指當激勵信號(某獨立源的值)增加或減小K倍時,電路的響應(即在電路其它各電阻元件上所產生的電流和電壓值)也將增加或減小K倍。
三、實驗設備與器件
1.直流穩壓電源 1 臺 2.直流數字電壓表 1 塊 3.直流數字毫安表 1 塊 4.萬用表 1 塊 5.實驗電路板1 塊
四、實驗內容
1.基爾霍夫定律實驗 按圖2-1接線。
圖2-1 基爾霍夫定律實驗接線圖
(1)實驗前,可任意假定三條支路電流的參考方向及三個閉合回路的繞行方 向。圖2-1中的電流I1、I2、I3的方向已設定,三個閉合回路的繞行方向可設為ADEFA、BADCB和FBCEF。
(2)分別將兩路直流穩壓電源接入電路,令U1=6V,U2=12V。
(3)將電路實驗箱上的直流數字毫安表分別接入三條支路中,測量支路電流, 數據記入表2-1。此時應注意毫安表的極性應與電流的假定方向一致。
(4)用直流數字電壓表分別測量兩路電源及電阻元件上的電壓值,數據記 入表2-1。
2.疊加原理實驗
(1)線性電阻電路
、俜謩e將兩路直流穩壓電源接入電路,令U1=12V,U2=6V。
、诹铍娫碪1單獨作用, BC短接,用毫安表和電壓表分別測量各支路電流 及各電阻元件兩端電壓,數據記入表2-2。
、哿頤2單獨作用,此時FE短接。重復實驗步驟
、诘臏y量,數據記入表2-2。
④令U1和
U2共同作用,重復上述測量,數據記入表2-2。
、萑2=12V,重復步驟③的測量,數據記入表2-2。
(2)非線性電阻電路
按圖2-2接線,此時開關K投向二極管IN4007側。重復上述步驟①~⑤的測量過程,數據記入表2-3。
(3) 判斷電路故障
按圖2-2接線,此時開關K投向R5(330Ω)側。任意按下某個故障設置按鍵,重復實驗內容④的測量。數據記入表2-4中,將故障原因分析及判斷依據填入表2-5。
五、實驗預習
1. 實驗注意事項
(1)需要測量的電壓值,均以電壓表測量的讀數為準。 U1、U2也需測量,不應取電源本身的顯示值。
(2)防止穩壓電源兩個輸出端碰線短路。
(3)用指針式電壓表或電流表測量電壓或電流時,如果儀表指針反偏,則必須調換儀表極性,重新測量。此時指針正偏,可讀得電壓或電流值。若用數顯電壓表或電流表測量,則可直接讀出電壓或電流值。但應注意:所讀得的電壓或電流值的正確正、負號應根據設定的電流參考方向來判斷。
(4)儀表量程的應及時更換。
2. 預習思考題
(1)根據圖2-1的電路參數,計算出待測的電流I1、I2、I3和各電阻上的電壓值,記入表2-1中,以便實驗測量時,可正確地選定毫安表和電壓表的量程。
答:基爾霍夫定律的計算值
根據基爾霍夫定律列方程如下:
(1)I1+ I2 = I3 (KCL) (2) (510+510)I1 + 510 I3 = 6 (KVL)(3)(1000+330)I3 + 510 I3 = 12 (KVL)
由方程(1)、(2)、(3)解得:
I1 = 0.00193A= 1.93 mA I2 = 0.00599A= 5.99 mA
I3 = 0.00792A= 7.92mA UFA =510?0.00193=0.98 V UAB =?1000?0.00599 =?5.99V UAD =510?0.00792=4.04V UDE =510?0.00193=0.98 V
UCD =?330 ?0.00599 =?1.97V
(2)實驗中,若用指針式萬用表直流毫安檔測各支路電流,在什么情況下可能出現指針反偏,應如何處理?在記錄數據時應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數字毫安表進行測量時,則會有什么顯示呢?
答:指針式萬用表萬用表作為電流表使用,應串接在被測電路中。并注意電流的方向。即將紅表筆接電流流入的一端(“?”端),黑表筆接電流流出的一端(“?”端)。如果不知被測電流的方向,可以在電路的一端先接好一支表筆,另一支表筆在電路的另—端輕輕地碰一下,如果指針向右擺動,說明接線正確;如果指針向左擺動(低于零點,反偏),說明接線不正確,應把萬用表的兩支表筆位置調換。
記錄數據時應注意電流的參考方向。若電流的實際方向與參考方向一致,則電流取正號 ,若電流的實際方向與參考方向相反,則電流取負號。
若用直流數字毫安表進行測量時,則可直接讀出電流值。但應注意:所讀得電流值的正、負號應根據設定的電流參考方向來判斷。
(3)實驗電路中,若有一個電阻器改為二極管,試問疊加原理的疊加性與齊次性還成立嗎?為什么?
答: 電阻改為二極管后,疊加原理不成立。因為二極管是非線性元件,含有二極管的非線性電路,不符合疊加性和齊次性。
六、實驗報告
1. 根據實驗數據,選定實驗電路圖2.1中的結點A,驗證KCL的正確性。 答:依據表2-1中實驗測量數據,選定結點A,取流出結點的電流為正。通過計算驗證KCL的正確性。
I1 = 2. 08 mA I2 = 6. 38 mA I3 = 8. 43mA 即8.4?32.?086?.3?8?0 .
結論: I3?I1 ?I2 = 0, 證明基爾霍夫電流定律是正確的。
2. 根據實驗數據,選定實驗電路圖2.1中任一閉合回路,驗證KVL的正確性。
答:依據表2-1中實驗測量數據,選定閉合回路ADEFA,取逆時針方向為回路的繞行方向電壓降為正。通過計算驗證KVL的正確性。
UAD = 4.02 VUDE = 0. 97 VUFA= 0. 93 V U1= 6. 05V
6.05?0.97?4.02?0.93?0.03?0
結論:U1?UDE?UAD?UAF?0 , 證明基爾霍夫電壓定律是正確的。 同理,其它結點和閉合回路的電流和電壓,也可類似計算驗證。電壓表和電流表的測量數據有一定的誤差,都在可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3. 根據實驗數據,驗證線性電路的疊加性與齊次性。
答:驗證線性電路的疊加原理
2023學生實驗工作總結 篇3
透過一個學期對《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對于我來說它已不陌生。首先對于課程安排,感覺很緊湊,幾乎不遺漏任何的知識點。理論總在實驗和機試前,這樣有利于我們學生理解新知識的灌輸,而且把理論運用自如。每理論課后,老師總不忘留出十幾分鐘的時間給我們思考的空間。其次是對于教學,感覺老師講課的思路很清晰,運用課件的形式講課,很有概括性,重點“一針見血”,易于給我們把握住知識的主次。跟著老師的教學步驟,我們慢慢吃透了課本上的知識,老師偶爾形象及幽默的比喻,易于理解理解,感覺不到課堂的枯燥,實驗前,老師總會給足夠的時間給我們預習。分成小組的形式,讓我們構成合作的團體,實驗中不僅僅讓我獲得知識,更鍛煉了我們同學之間的合作。實驗中學會了“雙絞線的制作與測試”、“IP地址規劃與管理”、“對等網絡組網”等等。即使操作上,我們學會了開通博客、;windows20xxserver的安裝”等等。實驗后的實驗報告讓我們有了總結回顧的效果。計算機網絡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互結合、相互滲透而構成的`一門新興學科。21世紀的我們,務必學好科學技術才能站得住腳!在實驗中,讓我們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實驗前做好準備,要了解實驗目的的要求,要詳讀實驗的步驟,實驗過程要謹慎仔細等等。
相信以后更認真,努力的學習,必須能夠使自己的知識更全面。
1.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測試技術這門課程,它是一門綜合應用相關課程的知識和資料來解決科研、生產,乃至人類生活所面臨的測試問題的課程。測試技術是測量和實驗的技術,涉及到測試方法的分類和選取,傳感器的選取、標定、安裝及信號獲取,信號調理、變換、信號分析和特征識別、診斷等,涉及到測試系統靜動態性能、測試動力學方面的思考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計算機技術基礎和基于LabVIEW的虛擬測試技術的運用等。
課程知識的實用性很強,因此實驗就顯得十分重要,我們做了金屬箔式應變片:單臂、半橋、全橋比較,回轉機構振動測量及譜分析,懸臂梁一階固有頻率及阻尼系數測試三個實驗。剛開始做實驗的時候,由于自己的理論知識基礎不好,在實驗過程遇到了許多的難題,也使我感到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沒有氣壘,在實驗中發現問題,自己看書,獨立思考,最終解決問題,從而也就加深我對課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到達了“雙贏”的效果。
實驗中我學會了單臂單橋、半橋、全橋的性能的驗證;用振動測試的方法,識別一小阻尼結構的(懸臂梁)一階固有頻率和阻尼系數;掌握壓電加速度傳感器的性能與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機械振動信號測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測試信號的頻率域分析方法;還有了解虛擬儀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實驗過程中培養了我在實踐中研究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以及培養了良好的工程素質和科學道德,例如團隊精神、交流潛力、獨立思考、測試前沿信息的捕獲潛力等;提高了自己動手潛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作風,增強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