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會活動總結(精選4篇)
觀影會活動總結 篇1
為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根據上級文件精神,我校于11月6日下午,組織全體教職工收看了電影《忠誠與背叛》。
該影片忠實再現了中央監察委員會成立的復雜歷史背景及艱辛歷程,充分闡釋了始終保持和維護黨的純潔性的重大意義,熱情謳歌了王荷波、楊匏安等黨的第一批紀檢干部不畏艱險、忠實履職,以生命和熱血維護黨的純潔性的光輝事跡和忠誠品格,充分展示了我黨對保持黨的`純潔性一以貫之的堅決態度和堅定信念。該片既是一部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又是一部保持黨的純潔性的生動教材。通過觀看,從中得到了思想上的凈化、文化上的熏陶和心靈上的啟迪,警示教育共產黨人在任何時候都應永葆本色,忠于黨的事業,對黨忠誠,永不背叛。
此次觀影活動給全體教職工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對大家如何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增強自律意識,如何立足本職工作,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起到了較大的啟迪和鞭策作用。
影片觀看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黨員干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砥礪自己,拒腐防變,以實際行動為黨的十八大獻禮。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以革命先驅為榜樣,進一步增強黨員意識、政治意識、責任意識、紀律意識和憂患意識,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恪盡職守、廉潔自律、與時俱進,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要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始終保持黨員政治本色,為促進我縣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觀影會活動總結 篇2
為了更好地將教育實踐活動向縱深方向推進,4月30日上午XX市動物衛生安全稽查支隊全體黨員干部在會議室集中觀看了群眾路線教育主題片《永遠是春天》。
影片《永遠是春天》主人公王永樂身患癌癥。在有限的生命時間里,他帶領一批樂于奉獻、敢于帶頭的優秀農村干部和群眾,在推廣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克服艱辛萬苦、力排阻撓和障礙,改變了中國北方冬季蔬菜無法種植的歷史。該片以全新的視角獨展現了中國農村三十年間驚天動地的大變化,旗幟鮮明的反映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輝煌成就。
《永遠是春天》劇情取材于王樂義從一個癌癥病人成為蔬菜種植領域領軍人物的豐富而傳奇的人生經歷,對王樂義這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國重大典型生活經歷的諸多精彩瞬間進行藝術再創造,通過塑造以王樂義為原形的永樂以及梁書記、母親等極具個性的藝術形象,試圖用獨特的電影語言、生動的故事、真實的細節、真誠的態度對生命進行禮贊,表現一種值得普通人崇敬與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1970年代末某地的三元村,窮得親兄弟之間為一缸水都能動起手。生產隊長王永樂患直腸癌剛剛在省城濟南做完手術,就被迫切希望脫貧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選為新一任村支部書記。公社梁書記的支持,八百三元村人的信(聽歌)賴和厚望,讓好心腸的王永樂說服白發娘親和結發妻子,拖著“半條命”迎難而上。
為早日帶領三元村脫貧致富,摘掉全公社集體經濟倒數第一的“帽子”,王永樂和生產隊長徐大福一起,帶領全村黨員群眾,擴大耕種面積、改良土壤結構,試圖走種植果樹的路子,改變三元村長期貧困的面貌。身為村支部書記,王永樂時刻想著群眾,將公社梁書記特意解決的進城招工指標暗中讓出,害得大女兒小月出現意外不治身亡。
春去秋來,冬逝春歸,一晃三年時間過去了,王永樂發展果木種植路子悄悄改變著三元村的面貌,但離真正脫貧致富還有很遠的路要走。此時,妹夫大明從東北帶回來一箱鮮嫩的黃瓜,擦亮了王永樂思想的火花。王永樂當即帶領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輕人李家林,踏上去往東北的火車。
在冰天雪地的東北,王永樂憑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信念和搭上命為群眾干事的精神,最終感動采用大棚技術種植反季節黃瓜的老鄉孫師傅。王永樂帶著學成歸來的欣喜回到三元村,群眾卻在高投入的風險面前不買王永樂的帳。群眾退卻了,黨員上,全村十六個黨員冒著風險,砍掉眼看就要收獲的玉米籌建大棚。
從東北學來的技術,加上王永樂的科學方法,經歷降雨降溫的考驗,連續奮戰三個月后的三元村黨員嘗到了豐收的喜悅。黨員帶頭富起來了,看到實實在在利益的三元村群眾圍攏到村黨支部周圍,在王永樂的帶領下,全部走上種植大棚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三元村富了,榮譽接踵而來,王永樂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和共產黨員風范,向天山南北延安老區無私傳授技術,瞄準國際無公害蔬菜種植尖端領域,帶領三元村勇闖市場經濟大潮,以不斷創新矢志為民的樸素精神,豐富著北方冬季的餐桌。時光荏苒,三十年彈指一揮間。走在一手創辦的園藝式大棚下,年過花甲的王永樂精神矍鑠風采依然。
該片以發展大棚蔬菜為主線,描寫了農村廣大黨員心系黨的偉大事業,領導群眾頑強創業的精神風貌;該片是一部表現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主旋律電影。該片對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教育共產黨員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有積極意義。
觀影會活動總結 篇3
8月3日,為引導廣大青少年,深入了解紅色歷史,傳承優良紅色基因,培養愛國之情,石家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組織青少年開展“銘記光輝歷史,黨在我心中”紅色觀影活動。
活動從播放電影《小鬼特種兵》開始,帶領青少年走進抗戰勝利前夕的中國。影片講述當年內憂外患,戰火連天,貧困交加的環境下,江南白蓮鎮一群少年勇擔責任,和敵人斗智斗勇,最后取得抗戰勝利的故事。影片結束后,大家還對劇情細節和人物角色暢談了觀后感。
有一個叫矮冬瓜的少年抗日特工很勇敢,他用豌豆和面粉戲弄了日本人,雖然他講話結巴,但是他身上的勇敢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戰爭環境很惡劣,但他們一直在戰斗,他們很窮很辛苦,卻很刻苦,小小的年紀有大人的勇氣,令人敬佩!
談到人物精神時“勇敢”,“正義”聲此起彼伏,“善良”,“團結”聲此消彼長,影片中小鬼們善良頑強,勇敢正義的精神深深地印在大家的腦海里。
此次紅色教育活動,抓住了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征。通過讓青少年觀看同齡人題材的紅色影片,以同輩群體的影響力,幫助青少年認識到抗日戰士的頑強拼搏和堅強意志,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價值觀,同時讓青少年對紅色基因的認識更加鮮活深刻。
觀影會活動總結 篇4
20xx年3月2號能源與建筑環境工程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舉辦了“感動中國”觀影活動。能源學院青協組織大一各班學生在系樓觀看“感動中國”視頻,青協各成員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使活動現場井然有序。此次活動引起了同學們的廣泛歡迎。
各班同學在觀看“感動中國”人物事跡時候,情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心靈不時受到觸動,真情的淚水在眼眶里打轉。獲獎者,有的是為了國家事業,瞞著家人忘我工作,有的為家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大家,感動了華夏兒女。平凡的人們在不平凡的崗位上,他們在默默的堅守著一個信念,“愛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人民。”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今年的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他們有祖國的精英,也有平凡的百姓,卻都以不同的事跡感動著不同的人群和國度。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而再度內心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