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總結(精選3篇)
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總結 篇1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迅速發展,生態問題日漸凸顯出來。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多的事實表明,生態破壞將使人們喪失大量的始于生存的空間,并由此產生大量生態災民而沖擊周邊社會的穩定。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是生態安全的首要任務。
生態安全看似很小,但如果不維護,危害的便是我們。維護生態安全也并不困難,例如有一條新聞:著名天安門景點遭破壞,天安門廣場粘60萬塊口香糖殘渣,網友:沒素質。天安門廣場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而口香糖數量竟有60萬塊,平均每平方米就有1.364塊,而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漬,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如果我們不為了一己私利圖方便,而是懷著一顆愛護壞境的心,將垃圾放到指定的位置。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動作,實際上拯救了你自己的生命啊!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鳥語花香,山清水秀的中國該有多美啊!
”這不暑假嗎?父母帶我來了一次自行車旅行——從家騎行到三星堆博物館。自行車不僅可以減少對空氣的污染,保護環境,還可以鍛煉身體,悄悄告訴你,騎自行車順便還可以幫我爸爸減肥,讓他逆襲為一個“瘦子”。哈哈哈,騎自行車的好處可多吧!
托爾巴曾說:“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的,不是言辭,而是行動。”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堅信只要我們都有一顆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攜手共建美好家園,終會在蔚藍的天空中翱翔。我為我身邊的環境“代言”,保護環境,我是行動者。
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總結 篇2
XX小學自20xx年8月創辦以來,十分重視生態文明教育,將生態教育工作納入到學校的發展規劃及工作計劃之中。學校通過實施綠色教育、生態教育,努力打造“綠色北新”“生態北新”品牌,不斷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發展。
一、營造生態文明氛圍 打造綠色校園文化
為更好地創設生態文明教育氛圍,學校增加了相關禮儀、文明教育的內容,以此來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營造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生態文明校園氛圍。
學校美化食堂、教學樓樓道、教室、洗手池的布置。食堂環境整潔美觀,食堂內外布置了教育學生從小勤儉節約、文明用餐的生態文明宣傳標語和圖片。洗手間里布置了教育學生節約用水的標語。 精心打造綠色校園文化。學校走廊、教室由室內盆花裝點。學校在校園東側建設了用于種植、采摘、游泳等活動的大型綠色生態園。生態園內班級分區域進行種植,自設區域名“碧草連天”、“百草園”等。同時對各種樹木都設立了相關的說明文字,掛上了愛護花草樹木的提示牌,使師生有一種置身“綠色世界”的感覺。
二、整合學科內容,樹立環保意識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理念。課堂教學是生態文明教育的主陣地,只有思想上牢固地樹立環保意識,才能在日常的行為中保護大自然,自覺地成為環境保護的參與者。在小學語文、數學、科學等學科中都能滲透生態文明環保教育。在語文學科中,如《美麗的小路》、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科學課中《水的污染和保護》、《保護大自然》等都是生態文明教育的好材料。美術課上,學生們通過巧手制作,變廢為寶,利用礦泉水瓶制作垃圾桶,利用瓶蓋進行繪畫等。通過教育,自覺地滲透生態文明教育,讓學生在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中,學會關注,學會關心,關心物種,關心大自然。
三、開展生態文明行動,根植生態文明理念
1、大力開展環保宣傳活動。
通過校宣傳欄、黑板報等,營造綠色環保氛圍,提高環保意識。活動中堅持學生自主教育的'原則,充分發揮他們的小主人翁作用。召開“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節紙總動員”、“水——生命之源”等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討論生活中不文明的行為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對自然所造成的破壞。強化學生對環保的了解和認識。結合植樹節、世界環境日、愛鳥周、地球日等紀念日,創造性地開展植樹護綠活動。
2、開展美化、優化校園環境的日常活動。
在學校日常教育管理中,把環境教育制度化、經常化,將校園劃 分為各個班的衛生區,落實每班衛生崗位責任制,并將衛生清掃和積 極保持環境整潔等規定作為定期檢查、評比的內容。同時,為維護校 園內公共場地的衛生,設立環保衛生監督崗,開展“彎腰”行動。
3、開展"綠色班級"創建活動。在創建中,首先要求做到“三凈”。 即學生語言凈、教室靜、衛生凈。其次美化班級環境。每個班級都養 花種草,以達到教室的綠化、美化。營造良好的綠色文明環境,打造優雅的校園文化。
四、拓展創建工作內涵,提升學校辦學品位。
在創建過程中也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水平,從教輔資料的發放與回收、學校消耗品管理、各館室使用、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垃圾分類處理、學校工作資料的收集與使用等方面,本著資源充分利用的原則,成為學校常規管理的重要內容,形成了學校垃圾減量化排放,校園無污染源的文明環保型校園。
我校以創建學校為生態學校為契機,努力實施素質教育,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辦學水平,努力營造代表學校發展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墻畫、壁畫、專欄等圖文并茂,形式多樣,內容涵蓋了學校辦學理念的各個方面,圖文與綠化交相輝映,突顯了本校獨特的校園文化氣息。我校良好的校園環境,反映了全校師生已養成了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具有了較高的環保意識,這為最終實現創建生態學校辦學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生態學校的創建,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環境意識,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使學校找到了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在“創建生態學校”的活動中,廣大師生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培養學生愛綠、護綠、培綠的意識。生態教育和環境保護活動的開展,使德育、美育自然融為一體,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擴大了知識面;陶冶了學生情操,激發了他們愛綠、愛美的高尚志趣;培養了愛學校、愛動物、愛大自然,愛一草一木的美好心靈。
環保工作已滲透到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學校當前在申辦創建“國際生態學校”,學校嚴格按照生態學校七步法實施創建工作。全校師生都將保護環境為己任,從自身實際出發,力所能及地為環保工作做出自己的努力。當然,環保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今后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工作,做到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環保教育常態化,不斷總結環保教育的經驗和成果。我們將繼續努力,開拓進取,將“弘揚生態文明 共建綠色校園”活動開展下去。
生態文明教育活動總結 篇3
按照《關于20xx年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活動安排的通知》(發改環資[20xx]973號)文件要求,為切實做好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活動,我校在六月末七月初利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了生態文明教育,開展了一系列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主題
20xx年節能宣傳周主題是“節能有道節儉有德”,低碳日活動主題為“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續”。
二、活動時間
時間為20xx年6月13至7月10日,其中6月15日為沈陽市低碳日。
三、宣傳內容
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活動期間,要把生態文明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中小學校廣泛開展以基本國情、能源資源形勢、節能低碳、綠色文明、節糧節水節電等為重點內容的教學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節能創意創作,牢固樹立和培養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節能低碳理念和行為習慣,營造節約型綠色校園的良好氛圍。
四、具體做法
1、召開了專項工作會議,研究制定具體可行的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活動方案,切實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實效性地開展本次活動,重點開展好生態文明教育,并將環境教育作為一項長期工作抓實抓好。
2、我校在6月15日當天,組織廣大師生開展以“低碳城市宜居可持續”為主題的.低碳宣傳及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宣傳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讓每一名師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養成低碳環保的良好習慣。
3、節能宣傳周期間,學校通過校園廣播站、電子屏、宣傳欄、班級板報、國旗下倡議等途徑將《沈陽市中小學“低碳生活”行動規范》內容傳達給每位師生,并抓好落實,將師生環境意識融入到低碳行動之中。
4、我校根據宣傳主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通過開展講座、手抄報征集等活動,營造崇尚節能低碳的校園文化。宣傳周期間,學校還舉行了一次全體師生參與的主題升旗儀式;各班召開了“節能有道節儉有德”的主題班會。此次活動引導我校全體師生積極參與,使師生牢固樹立和培養勤儉節約、反對浪費的節能低碳理念和行為習慣,為營造節約型綠色校園的創造了良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