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教育活動總結范文(精選6篇)
小學生教育活動總結范文 篇1
為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的緊急通知》,切實做好預防師生沉迷網絡教育引導工作,有效維護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日,xx小學xx校區多舉措開展預防學生沉迷網絡教育活動。
xx小學xx校區召開緊急會議,制定系列措施,進行教育引導工作。會議上,校區辦主任朱洪要求,一是迅速排查,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治;二是強化日常監管,采取系列措施抓好此項工作,保證學生在健康的網絡環境下成長;三是集中開展專題教育活動,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合理使用網絡,了解沉迷網絡的危害,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和不法行為;四是制定預防學生沉迷網絡工作制度,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建設綠色校園網絡;五是推動家長履行監護職責。通過召開家長會、班級微信群等形式提醒家長承擔起對學生的監管職責,幫助家長提高網絡素養,下發《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要求傳達到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認真閱讀并按照要求認真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并做好回執回收保管。要求家長必須承擔起對孩子的監管職責,及時發現、制止和矯正孩子網絡游戲沉迷和不當消費行為,家長要與孩子多溝通,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
學校多措并舉,積極進行預防學生沉迷網絡教育知識的宣傳。利用國旗下講話、微信平臺、電子屏等多種方式對學生及家長進行了預防學生沉迷網絡教育知識的普及與宣傳。通過積極宣傳,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時,開展主題班會,班主任老師組織學生開展專題教育。班會上,班主任老師充分課件展示,用一個個鮮活的例子,警示沉迷網絡的危害性,并通過漫畫視頻等形式,闡明沉迷網絡能使癡迷者焦躁不安、粗暴無禮,遠離親情,遠離友情,最后不能自撥,甚至出現人身傷亡、違法犯罪等事件。利用家長會向家長進行專題教育,教育家長多和孩子一起參加室外活動,爬山、運動、讀書、郊游等有益活動,避免枯燥。多與同伴玩耍,增進友誼。
xx小學xx校區通過多舉措開展預防學生沉迷網絡教育活動,使學生們切實增強了自覺拒絕沉溺網絡的安全意識,提高了學生們抵制沉迷網絡的能力。同時,為學生們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過家校攜手,相信孩子們定會在純凈的藍天下健康的成長
小學生教育活動總結范文 篇2
小李,男,9歲,小學三年級學生,在幼兒園里就比其他孩子明顯好動,上小學后,這種情景有增無減,主要表此刻:上課時不遵守紀律,坐不了多長時間就晃動椅子,經常惹周圍的同學;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課余活動愛搞“惡作劇”,在家表現得任性、沖動,稍不順口,就大喊大叫,甚至在地上打滾,此外精力異常充沛。
評析:多動癥的特征為:注意力不集中,偶有集中注意的時候也是短暫的,且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而轉移,多動是該癥比較突出的癥狀之一,“多動”不僅僅是活動過多,并且活動時動作不協調,學習困難,任性沖動情緒不穩定均是癥狀之一,并且教師反映,小李腦子并不笨,當他專心時比一般同學學得還快,就是因為好動分心,使得學習成績只能屈居中游,縱上所述,小李具有較多的多動癥表現,可是,具有較多的多動癥表現并不必須說是多動癥
方法:1、對于好動的孩子,教師最需要的是愛心、關心和耐心,從培養良好行為習慣入手,耐心糾正孩子的好動行為。
2、糾正中要堅持下頭鼓勵,進取強化,當孩子有一些自制行為的時候,當孩子能持續必須時間穩定注意的時候……教師要及時肯定,并循序漸進對孩子提出要求。3、讓孩子適當進行一些手腳協調、左右手協調、手腳與身體其他部位協調之類的活動,對糾正孩子好動行為有明顯的效果。
小學生教育活動總結范文 篇3
“學生插嘴”可能是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遇到的現象。具體表現為:學生插教師的嘴,當教師在講解、引導或統一要求時,學生突然給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話;學生插同學的嘴,當同學在提出一個問題或解決一個問題時,有的學生會無意識地把自我的想法說出來。這兩種現象給教師們多少擔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與多少思考啊!作為新教師的我,在這幾個月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插嘴”的現象我也是經常會遇到。
分析:1)、傳統教學的“問答式”、“說聽式”教學,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僅有先舉手再發言、僅有經過教師的同意才能夠發言,課堂上一般不會出現“學生插嘴”的現象。然而,新課程倡導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在這種寬松、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是合情合理的、無可非議的,它不是“亂”、而是“活”,它是新課程條件下的教學景觀。
2)、“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師要異常關注學生的個性,關注學生個性的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張揚自我的個性,展示自我的智慧與才華。“學生插嘴”是學生自我實現個性張揚的最佳途徑,因為學生是在一種沒有約束、沒有負擔的教學情景中產生的“插嘴”,這種個性的張揚是真實的、進取的、有意義的,它是學生的直覺、頓悟和靈感而迸發出來的創新性思維。
3)、新課程異常強調要關注教師的成長,使課堂成為教師展示教學才華的平臺。“學生插嘴”現象的產生將考驗教師的教學理念、調控水平、應變本事以及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當學生的“插嘴”不盡人意時,你怎樣讓學生愉悅地坐下來;當學生的”插嘴”富有挑戰時,你如何盤活、如何進行教學的“二度設計”,讓學生的”插嘴”成為學習的資源,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發現規律的新的起點。
小學生教育活動總結范文 篇4
小毛的媽媽經常為孩子急得哭:小毛迷上了游戲機,一次,一次,又一次,媽媽把小毛從游戲機房拽回來;一次,一次,又一次,小毛擋不住游戲機的誘惑,偷偷溜進游戲機房,急得沒法子,小毛媽媽只得每一天提前到校接小毛,回家看書做作業;雙休日更是形影不離。
評析:表面上看,孩子沒有去玩游戲機了,實際上孩子的注意力并沒有真正轉過來,因為小毛學習時仍三心二意,成績依然如故,從客觀上講,游戲機動感強烈,資料新奇多變,色彩鮮明,極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從主觀上講,小毛缺乏對學習的興趣,缺乏對學習目的性的認識,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質,因而他很容易將注意離開學習而指向于游戲機,這就造成了,小毛對學習三心二意,對游戲機可卻是一心一意;學習時注意力分散,玩游戲機注意力可集中了!
方法:
1用有吸引力的刺激物吸引孩子,即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帶孩子上公園走走,踢踢足球,買些孩子喜歡的讀物,把孩子的注意力從游戲機引開去,不要急著硬逼孩子學習,因為孩子本身就不愛學習,正如你“強按牛頭”,牛仍然不會飲水一樣。
2、引導孩子逐漸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開始時能夠提出少量學習任務,以后逐漸提高要求,逐步讓學生學會自我提出學習任務,自我完成,自我督促檢查。
3教給孩子一些調控注意力的方法,學習時間過長,能夠聽聽舒緩的音樂,遠眺綠色,休息一會兒,再來學習,另外可在書桌旁貼上由孩子自我撰寫的自警語錄,如“有志者事競成”、“戰勝自我、挑戰自我”等,增強自我控制本事。
小學生教育活動總結范文 篇5
曾有一個南非學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感人:有幾個調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鳥,打算以一種惡作劇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擁有智慧的教師。他們準備將一只小鳥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問教師:手中的小鳥是活的還是死的?如果教師回答是活的,他們就將小鳥掐死后再拿出來。如果教師說是死的,那么一只活的小鳥將說明智慧的失敗。幾個孩子很得意,他們仿已經勝利在望。于是,他們找到了教師:“請問,我手中的這只小鳥是活的還是死的?”這幾個孩子都睜大眼睛,等待著他們心中謀劃已久的場面出現。教師面帶微笑:“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
分析:“孩子,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話語,多么富有人情的期待。教者的智慧將教育活動演繹得恰到好處。
蘇霍姆林斯基將自尊心看成是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馬卡連柯認為尊重學生是教育經驗的全部本質。當錯誤變成難能可貴的教學資料時,那便是美麗的。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吳剛平博士曾說過:教育不應只是一種技巧和方法,否則它可能將丟掉教育的靈魂。教育應是豐富人的精神世界,豐富人生……評價應以不傷害學生為底線,給學生一種真實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
陶行知先生的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小學生教育活動總結范文 篇6
小平有事沒事老愛說謊,考試沒考好,回家怕挨打,只好編些謊話搪塞,作業沒做完卻說做完了,沒帶忘在家了,看到其他小伙伴有美麗的風箏,為爭點面子,免不了說謊:“我家有,比你的更漂亮。”其實家里并沒有風箏。
評析:大部分孩子的謊言和大人惡意的謊言完全不一樣,所以不必過于緊張,應查明孩子說謊的原因,如:為了到達某種目的而采取手段,為了避免懲罰而說謊,為了在各方面超過別人,為了爭得面子,孩子也經常下意識地編些謊話欺騙同伴,孩子多少都會說謊,如果在說謊之后完全不覺羞恥,那才是真正的無藥可救。
方法:1、父母試著與孩子多溝通,經常反省自我的管教方式,及時與教師取得聯系,避免過于嚴格稍有過失就被嚴厲處罰現象。2開展“猜猜我的心”的教育活動,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與教師之間,相互猜猜對方在想什么,對方有什么感受,經過一段時間持之以恒的訓練,更多的學生將會體驗到新視野,新境界,新心境,新思維,新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