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工作一個月心得體會(通用5篇)
志愿者工作一個月心得體會 篇1
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要當一名優秀的青年志愿者,幫助他人,服務社會,讓愛溫暖身邊每一個需要溫暖的人,所以加入志愿者隊伍我感到很榮幸。當穿上志愿者的工作服的那一刻,我告訴自己:你是一名志愿者,要用心做好它,任勞任怨。
作為助老隊的一員,我們都有一份共同的初衷:關愛老人,讓他們不會寂寞。我們期待走近老人們的生活,帶給他們快樂。我們走進福利院慰問老人,和他們聊天,給他們按摩剪指甲,他們臉上綻開的笑容也在我們心里開了花。我們希望自己就像他們的子孫一樣,依偎在他們的雙膝,聽他們訴說那些年代的記憶。離別時是不舍的,多么希望能多一些時間去傾聽他們的心聲,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才明白,作為志愿者我們不過是在盡一份心,用微笑感染冷漠,用真心去化解猜忌,以己所能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同時,我們也是在發揮自己的價值。這是我們志愿者的美好信念。我們不求回報,只要用心堅持這份信念,那就會是結果。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志愿者也只是個普通平凡的社會公民。幫助他人,服務社會不只是志愿者的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仍要發揚這中志愿精神,互幫互助,共創和諧美好家園。
志愿者工作一個月心得體會 篇2
這注定是被歷史銘記的一個冬天。
今年的2月和往常不太一樣,沒有了熱鬧的集會,也見不到街道上的車水馬龍。取而代之的,是隨處可見的防疫志愿者的身影。他們守護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堅定地履行自己抗擊疫情的職責。
刁嬋,是國經181的一名學生,家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在大多數人選擇宅在家中、主動隔離時,她義無反顧地報名了社區的防疫志愿者,為抗疫工作添磚加瓦。
疫情剛爆發的那段時間,刁嬋時時刻刻關注著疫情的相關資訊。“每天看新聞時,我都會被前線的醫護人員、志愿者的英勇事跡感動,也會為那些逝去的生命惋惜,但是一想到自己做不了什么,總感覺有些遺憾。” 在大學里參加的各種志愿活動以及接受的相關教育,讓她深以做志愿為榮。因此在看到社區的志愿招募時,她沒有多加猶豫,就提交了報名表。由于刁嬋的母親也參加了防疫的工作,在得知女兒的意向時就十分支持她的決定,并給與了她不少幫助。
刁嬋在當地的某一集中隔離點的值班室工作。她主要負責登記入住人員的具體信息,了解他們的返疆過程,整理每個人的檔案。同時每天向上級指揮部匯報隔離點的情況,整理總體數據,制作好需要提交的表格、文件。值班室還肩負著物資發放的責任,由于物資緊張,防疫需要的物資都鎖在儲物柜里,需要的人要先經過物資處的同意,簽字確認,核對物資后才能領取需要的物品,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清點一遍物資。
這可不是一項輕松的任務,因為隨時可能有人員被帶到隔離點,刁嬋必須保證全天24小時都得處在待命狀態。“一般情況下,早上九點需要向指揮部報告數據,晚上12點整要匯報一遍當天的情況是否有變動。如若接到指令,不管幾點都要起來工作。一次我是在凌晨一點接到指令,有一批返疆人員即將到達隔離點,要我們立刻做好入住準備。我們就在值班室一直等著,直到接近兩點,新的指令來了,要到早上5點左右才能到。于是我們就先回房間稍作休息,到5點再起來工作。”
刁嬋說,這一次的志愿工作讓她覺得收獲頗豐。“我切身體會到了基層工作人員的辛苦,我們只是坐在辦公室里工作一整天都已經覺得四肢乏力、兩眼冒金星,但是社區的工作人員比我們更辛苦,有的還需要一直在戶外,在新疆冬天戶外的溫度下堅守。”在和被隔離人員的溝通中,她也了解到了他們的心情,更堅定了她做好抗疫志愿工作的決心。
經過幾周的努力,刁嬋的志愿工作已告一段落。可奮斗在抗疫前線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仍在她腦中揮之不去。“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時此刻,你們就是偉大的英雄。”
即使冬天向來凜冽慘切,但我們總能期待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在這個特殊的抗疫寒冬中,卻從來不乏溫暖與光亮,醫護人員們臨危受命,在疫情一線分秒必爭,而像刁嬋這樣奮不顧身的志愿者們,同樣也是我們這個時代中,最偉大的英雄。
志愿者工作一個月心得體會 篇3
我們環保志愿者協會在學校的組織下,在向外交流、工作當中,得到了廣泛的肯定,并且得到了湛江市環保局的積極指導,使得環保志愿者協會的所有會員以及部分師生得到了深刻的環保知識概念。
洪局長在本次講座中指出,誰能掌握環保知識,誰能重視環保資源,誰就能可持續發展。他進一步提出,大學生要時刻關注環保,因為我們的工作,學習其實都與環保息息相關。我們要高度重視環保的一切事項。洪局長對我們寸金新校區感慨良多,強調說了在這樣的環境學習,不錯。這是對我們學校環保的肯定。
本次活動得益于學校領導的重視,在傳達本次講座的信息途徑當中,可以看出,學校對環保事業相當重視,這是我們環保志愿者的一份感激。講座進行較順利,洪局長幽默而不失嚴謹的講話,令會場響起陣陣掌聲。
因為我們協會是第一次舉行此類講座,所以在講座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進場的參與者和協會會員部分沒能準時出席,對講座的進行過程有一定影響。
我們都相信,總結這次講座的不足,聽取各方意見,我們會在下一次做得更好的。寸金環協會做得更出色的。
志愿者工作一個月心得體會 篇4
作為一名青年志愿者,本就應該以回饋社會為目的地勞動。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從自身做起,向周圍的親朋好友宣傳疫情防控措施,如居家隔離,減少外出,教給大家正確地戴口罩方式,科學地解答周圍人提出的各種疫情問題。從自身做起,不信謠,不傳謠,辯證地看待網絡上不同的聲音,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不隨便發表言論,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同時,我們更要遵學校對于防控疫情的規章制度,不提前返校,每日及時匯報自身的身體狀況,讓學校放心,父母放心,為社會做貢獻。
繼疫情防控前期進行核酸信息登記及住戶物資運送工作之后。從1月2日開始,本人加入渭水住宅區疫情防控物資保障小組開展志愿工作。每天上午、下午共計六、七個小時,負責在住戶購買物資時確保防疫秩序、核算賬目、協助老年人進行電子支付。
眼看著家屬區的生活保障物資一天天地豐富起來,甚至超過很多社會上的封控小區,住戶們的各種需求不斷得到滿足,耳聽到老師們、家屬們、老人們、孩子們聲聲傳遞的感謝,一整天的辛勞和疲憊就得到了緩解,每一天都累并充實著。相信等到戰勝疫情的勝利時刻,回顧現在,對于我個人而言,也是一種特別且難忘的經歷。
新冠疫情突襲西安,在政府及學校的統一安排部署下,奮戰一線、勇擔重任的渭水校區家屬區工作組、醫護人員、志愿者等是維護小區穩定和安全秩序的核心力量,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全體住戶是打響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因素。12月29日我加入北校區家屬院督導員工作組,定點督查巡邏主要提醒各位住戶在樓下活動時正確佩戴口罩;勸阻人員聚集活動;引導住戶樓下購買生活物資有序排隊付款;收集住戶思想動態及時上報工作組負責人,看似每天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心里充滿感動而溫暖。作為一名黨員志愿者,我始終堅守初心,沖鋒在前,當好“聯絡員、勤務員、服務員”,在志愿服務中踐行初心使命、傳遞真情愛心,為疫情防控發光散熱,用責任和擔當筑起一道堅實的基層防線。
志愿者工作一個月心得體會 篇5
“當我們來到這世界上, 地球母親把我們撫養, 我們吸吮著母親的乳汁 ,卻常常把母親遺忘 ,今天我們已經醒悟,地球母親不再悲傷,不再悲傷......” 生活讓我如此感動,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是否也有一座繁華似錦的后花園?感動一如愛情,有太多種五彩繽紛、形色各異的面目。愛情可以來自于幻想,甚至超越時空界限,而真正的感動卻來自于生活——我們每個人都在過著的生活。惟有生活,才能讓我如此感動。一生的感動,一生的激勵流傳世界的幸福心聲。
當我們頭頂的天空不再明凈,不再蔚藍時,我們是否才想起應該保護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當我們腳下的土地變成黃沙變成荒漠時,我們是否才后悔沒有珍惜我們的大自然!面對曾經美麗的一切,我們不禁要大聲問道:誰來保護我們的綠色家園! 我是20xx年6月份才報名參加志愿者,然后我報名了參加一次社區環保活動,在那一次活動中我認識什么叫做環保,從而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個人環保的一小步就是社會環保的一大步,雖然那天很熱也很累我們志愿者支持到最后。我們是社會的一份子,地球的一員,我們深感憂慮。但是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有一次,我星期六又參加了活動今次是去公園,我們到了公園以為公園是很干凈的,垃圾桶也多,因該沒有那么多垃圾可撿了。我們是兩個人一組的,分好組后就開始檢垃圾了,我和另外一個志愿者遇到了一個在撿垃圾的老人。與之交談,得知對方是一名退休教師,沒事的時候就經常來這里撿在公園里散步、帶小朋友游玩的人扔的煙頭、塑料袋、礦泉水瓶等垃圾,公園有那么多的垃圾,憑個人能否讓公園變得清潔時,這位老人很認真地說,“我只是想到我撿起一點垃圾,這里就少了一點,至少這一小片公園就干凈了。”
老人的一席話讓我回味良久。我想到了當前的環保事業。面對各種各樣的環境污染問題,一個人的力量肯定不會讓所有的環境問題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決,甚至連一個很小的環境問題也不大可能因一個人的努力而發生根本的改變,但是這一個人的行動卻足以改變一定范圍的環境狀況,盡管有時候這個范圍是非常小的。比如,你從路邊撿起了一節廢棄電池,對于整個城市,你的舉動是非常微不足道,但是,撿一節廢電池,對于這一寸土地來說也許意義是非常重大的。 其實,很多環保行為不是我們不能做到,而是不想去做。不想去做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覺得個人的環保行為意義不大。面對著形形色色的環境污染,總是覺得自己的力量太過于微弱。而事實上,即使再小的行為,只要是有益的,都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一個人,拯救不了一片土地,但卻可以保護一寸;不能拯救整個湖泊,但卻能避免一條小溪的污染;不能讓整片天空恢復純凈,但卻可以盡力減少一點有害氣體的排放。況且,把無數個細小的行為匯集起來,就能產生巨大的合力,這樣匯集起來的合力是一種不可戰勝的力量。
環境是大家的,保護環境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或許,我們做不出轟轟烈烈、立竿見影的行動,但是我們一定能做到少扔一節電池、多撿一次垃圾等細微小事。因為腳下的這一寸土地會在乎,身邊這一條小溪流會在乎,頭頂這一方天空也會在乎。這就是我們堅持、堅持、再堅持的理由。 我們要公眾參與環保,不僅是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要保障,也是形成覆蓋城鄉的環保網絡最有效的途徑。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程度,直接體現著一個國家環境意識和生態文明的發育程度。
人的生存,一刻也離不開環境。目前公眾的環保參與意識與環保工作的要求還不相適應,應當積極宣傳公眾參與環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大力營造公眾參與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和輿論環境,不斷增強公眾的參與意識,使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成為公眾的自覺行動。
目前我國的環保公眾參與還普遍停留在植樹種草層次上。環保事業誠然需要公民參與,但更需要的是深度參與,這需要在制度上加以保證。政府應從以下5個方面加強環保公眾參與:政府部門需明確認識到公眾參與環保的權利;積極實現環境信息公開化,維護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和監督權;加強環境決策民主化,讓群眾參與決策,讓公眾監督決策;推動實行環境公益訴訟,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掌握公眾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法律武器;加強與民間環保組織的聯系,并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