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三進三同結窮親”活動工作體會
按照市委關于開展“三進三同結窮親”活動的統(tǒng)一部署和廳黨組的具體要求,XX年3月22—26日,我率市政府辦公廳24名同志深入縣鎮(zhèn)、鎮(zhèn)開展了“三進三同結窮親”活動。整個活動圍繞“群眾得實惠,干部受教育”的主題來展開,按照“規(guī)定動作有質量,自選動作有特色”的要求來進行。通過進基層、進農村、進農戶,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
,讓我進一步親身體會到人民群眾的勤勞質樸,真實體驗到基層干部的創(chuàng)新實干,深切感受到廣大農村蘊藏著的改善落后面貌的巨大能量,深刻領悟到“三進三同結窮親”活動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讓我看到了農村不殷實、農業(yè)不厚實、農民不踏實的現(xiàn)狀,感受到了一種沉甸甸的責任,對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黨性教育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認識。
一、新時期黨性教育要更加注重思想性
忠誠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戰(zhàn)士不可戰(zhàn)勝。在“三進三同結窮親”活動中,要堅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武裝廣大干部群眾,占領農村這塊廣闊的陣地。要因地因時制宜,用“唱讀講傳”的方式,用喜聞樂見的五言七句通俗語言,傳播現(xiàn)代知識和先進適用技術,教育引導幫助廣大農民群眾。通過這次實踐活動,我深刻感受到農村政治思想教育、科技普及推廣任重道遠。總體來看,基層廣大干部群眾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基本了解,對共產黨懷著深厚的感情。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民眾的教化引導存在著弱化、虛化、邊緣化的現(xiàn)象;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一些邊遠山區(qū)、貧困農村、貧窮農戶發(fā)揮不充分;農村留守的多是老人、小孩,現(xiàn)代信息接收“終端弱化”;村務公開欄內容陳舊,廣播電視進村入戶率低,群眾聽不到黨和政府的聲音;農村經濟發(fā)展尚處于散兵游勇、各自為戰(zhàn)、靠天吃飯的狀態(tài),組織化、產業(yè)化、設施化程度極低;農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嚴重,突出表現(xiàn)在慰問對象未覆蓋、慰問資金未均等而引發(fā)新的不平衡甚至釀成局部矛盾。這都需要我們矢志不渝的堅持實事求是這一思想路線,不斷加強思想教育和引導,以強大的思想武器指導“三農”工作,真正讓“三進三同結窮親”成為新時期貫徹群眾路線的宣言書、成為國家方針政策的宣傳隊、成為根植群眾觀念的播種機。
二、新時期黨性教育要更加注重群眾性
密切聯(lián)系群眾是我們黨永葆生機與活力的關鍵所在。毛澤東同志說過:“我們共產黨人區(qū)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lián)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三進三同結窮親”活動就是聯(lián)系群眾的紐帶,服務群眾的橋梁。包括自己在內的一些黨員同志長期在機關工作,少知稼穡之艱難,少察民生之疾苦。這次到“群眾中去”的實踐活動,讓我親眼看到有的農戶因飲水困難而水比油貴,有的農戶因看不上電視而成“瞎人摸象”,有的農戶因病因殘致窮而家徒四壁,有的留守兒童每天步行兩三個小時、一天只吃兩頓飯而艱辛求學……現(xiàn)實的殘酷使得加快改善農業(yè)、農村基礎設施成為當地群眾最為渴望的“天大的事”。“養(yǎng)兒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這部深刻的現(xiàn)實教育題材在這里真實凸現(xiàn),我深感震撼,深受教育。回想自己身處條件優(yōu)越的大都市,領著幾千元的月薪,還經常感到手頭緊巴巴,殊不知這已是他們全家人一年的全部收入;回想自己的孩子正接受著優(yōu)質教育,卻時常抱怨衣服不夠漂亮、飯菜不夠可口,殊不知還有不少農村孩子衣衫襤褸、食不果腹、赤腳上學。我一定要把所見所聞講給自己親戚朋友、親屬孩子聽,讓他們也接受一次群眾教育。教育部門可組織城市學生與貧困地區(qū)學生“結對子”,利用節(jié)假日相互交流學習,讓城市孩子深刻體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改變生活惡習等定大有裨益。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也將更好地堅持群眾路線,重心下移,體察民情、體驗民生、體會民意,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為他們謀更多的福祉。
三、新時期黨性教育要更加注重實踐性
黨員的先進性是干出來的。常言說得好,百聞不如一見,一見不如體驗。因為體驗,才會感動;因為感動,才會深刻。在調查走訪中,對以下幾個現(xiàn)實問題體驗深刻:其一,城鄉(xiāng)差距在一些地區(qū)和領域加大。雖然建國60多年、直轄 10多年,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農村條件尤其區(qū)位較好的村社有較大的改善,但部分農村山河依舊、部分農民生產生活依舊,尤其與快速發(fā)展變化的城市相比,感覺差距不是縮小,而是更大了,聽匯報、看材料所得到的一些情況與深入實踐的認知有相當的出入。其二,農村的老弱病殘、鰥寡孤獨仍是最為弱勢的群體,尤其是占比較大,需要政府及社會的高度關注。其三,農村的部分古樹被移栽進城而水土不服,既打破了生態(tài)平衡,又造成勞民傷財。其四,水利基礎設施脆弱,靠天吃飯的現(xiàn)象還非常嚴重。其五,科技普及較差,尤其是畜禽疫病防治薄弱,等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似民間疾苦聲”。民有所盼,政有所應 。針對農村發(fā)展的桎梏和困難,活動組與縣采取現(xiàn)場辦公的方式,解決了幾件群眾最現(xiàn)實、最迫切、最渴望的事情。同時,本次實踐活動讓我真切感受了基層干部群眾純樸而真摯的情感。青山村段湘林家去年兩頭母豬死亡而獲得保險補貼1200元,他飽含深情地告訴我們,“黨的心比針尖尖還細,我永遠跟著共產黨走”。這句樸實而撼人心魄的語言,讓我深刻領會到前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