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醫務人員援鄂工作心得總結(精選3篇)
2024醫務人員援鄂工作心得總結 篇1
3月2日,艷陽高照。轉眼,唐山市首批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隊出征已37天。醫療隊員近況如何?何時凱旋?帶著這些家鄉人關心、牽掛的問題,記者通過視頻連線,采訪了唐山市首批支援湖北抗疫醫療隊領隊、開灤總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李曉嵐。
李曉嵐帶領的首批援助隊員目前依然奮戰在武漢市第七醫院一線。李曉嵐視頻中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們一切都好,請領導和同志們放心!”她告訴記者,每天進入病房前,都要層層防護全副武裝,6個小時值班下來,手被汗水泡腫了,臉頰留下凹陷壓痕,全身汗水浸透。盡管辛苦,但隊員們沒有一句怨言。
“經過一個多月的實戰磨合,目前救治工作忙而有序,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患者情況越來越穩定,隨著治愈出院的患者數量不斷增多,現在已是床等人。醫院的普通病房也由原來的3個病區合并成了2個,護理部還給重癥科增加了人手,我們的壓力大有緩解。醫療物資供應基本有了保證。”李曉嵐說到這里,眼里流露出興奮的光芒,她告訴記者,唐山醫療隊隊員之間還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大家經常在群里互相打氣鼓勁。
提及在援助期間最擔心的事情,李曉嵐透露,就在前些天,武漢市第七醫院還發生了醫務人員感染的情況,其周圍人都要做核酸檢測。“我們與感染醫務人員一起共事,所以特別擔心,等待核酸檢測結果的那段時間,是最難熬的日子:首先要分析是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導致感染。再有,就是考慮在沒有出現問題的情況下,醫務人員又是如何感染的?”李曉嵐作為領隊,還有著另外一份擔心,就是說團隊中還有“90后”年輕隊員,如果真的發生感染,她們該如何承受?好在核酸檢測報告結果顯示大家平安無事,警報解除,李曉嵐心里的一塊石頭落了地。至今,李曉嵐和隊員們無一人感染。
“全國疫情防控出現向好趨勢,估計何時能圓滿完成任務凱旋回家呢?”面對記者的提問,李曉嵐略加思索,給出的回答是:“現在正是把自己學科優勢發揮出來的時候,疫情不退,我不退!我已請戰,繼續留在湖北堅持抗擊疫情,直到戰‘疫’取得最后的勝利!”
采訪中,當記者告訴李曉嵐,3月1日最新數據顯示,唐山已經連續8天無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時,李曉嵐非常高興。但也特別提醒,越是到這個時候,越不能放松。短短十幾分鐘的連線采訪,記者感受到了唐山醫療隊員在支援湖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那份堅定與執著、樂觀與向上。
勇敢面對,不負春光。讓我們共同祝愿唐山支援湖北醫療隊員們平安順利,期待他們早日凱旋!
2024醫務人員援鄂工作心得總結 篇2
從心做起,聽似簡單,其實不簡單,怎樣才能夠從心動身把工作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們全心投入,真誠相待。
記得在我的孩提時代有著這樣的記憶:因為生病,心急如焚的父母把我送進了醫院,本來就對醫院有恐懼感,剛一進醫院大門,就一直哭嚷著要回家,醫生還說需要打針,于是在爸爸媽媽軟硬兼施的誘逼下,來到了打針的地方,就見有位阿姨穿立足點白大褂,戴著白口罩,頭上還戴著一頂白色的帽子,全身上下都是白色,一手舉著針,一手拿著棉簽,面無表情地來到了我的面前,我越發可怕,嚇得一直往后退,雖然被父母強行按住身體,但還是不停地扭動,就這樣,折騰了老半天,那阿姨急了,大嚷道:“你再動,再動就給你多打幾針!”還邊責令母親將我按得動彈不得,現在想來,假如當時那個護士不是那么隱,而是微笑癥鼓舞我,也許我就不會那么可怕了吧!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慢慢地長大了,面對人生選擇時竟然也戲劇化地做了一名護士,成了人們眼中的“白衣天使”,當我成為兒科護士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訴自己說:既然我也是一名兒科護士,就一定要用我的微笑來面對生病的孩子,改變我孩提時腦海中那咱面無表情,看上去讓人生畏的護士形象。前不久,有一位6~7歲的小男孩的一句話讓我更堅信我這樣做是對的。
第一次給這個小男孩做治療的時候,我就像平常一樣面帶微笑一樣走進病房,他就總是盯著我看,到了第二年,他哭吵著奶奶要找我給他打針,聽他奶奶說本來有護士預備給他打針的,可他硬是不肯,握著小拳頭不讓人碰,偏要找我,于是我就去了,他看到我之后竟然不器了,只是乖乖地伸出兩只小手由我選擇,我很驚詫,為什么這個小男孩會有這樣的舉動,但當時沒有問,只是在思考,接下來幾天的治療都由我為他進行的,可由于工作忙,打完了他的針,我便忙著我自己班上的事兒去了,好久沒看到我,他就說打針的部位很痛,要奶奶找我去看他,我去了之后,邊微笑著輕輕撫摸,邊細聲問道:還痛嗎?他眨瞬間望著我說:不痛,其實一點都不痛。到了他出院的時候,我就問他,為什么每次打針都找我,而他說了句讓我非常感動的話,阿姨,因為我想看見你對我笑。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于是我越來越能夠感覺出護理工作的重要必。曾經有人說過。“拉開人生帷幕的人是護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護士。”是啊,在人的一生當中有誰會不需要護士的細致關懷和悉心照顧呢?“護理工作是一門精細的世術。“護士要有一顆同情的心,要有一雙情愿工作的手。”新形象的護士是會用她們的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無私的奉獻支撐起無力的生命,重新揚起生的風帆,讓痛苦的臉上重綻笑顏,讓一個個家庭都重現歡聲笑語~“神話中天使的漂亮在于她的圣潔與善良,而白衣天使的漂亮在于溫馨與微笑。”我想要塑造新時代護士的新形象就應該從心開始,從心做起!
人們常說:“眼睛是人類心靈的窗戶”,人類情緒中的喜怒誤用東都可以從眼神中表現出來,而人們更盼望看到的是醫務工作者酷熱的眼神和那張被蒙在白色口罩后面真誠的笑臉,要塑造一個城市的新形象,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形象建設,更離不開一個個行業的新變化,部門作為“窗口”行業影響和反映了一個地方的新形象,要塑造醫務人員新形象,離不開醫生護士的共同努力,必須要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靈敏的觀看力,棄舊圖新,銳意進取,并要有堅韌的意志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足踏實地,奮力拼搏,不斷地完善自己,充實自己,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善于學習,借鑒,取長補短,實踐著護理模式由個案護理,小組護理到功能制護理,責任制護理及現在的系統化整體護理,不再是像以前那么單純的頭痛醫頭,足痛醫足,而是將病當作一個整體的人來進行護理。這每一個新的工作方式都是在原有護理工作方式的繼承,者是為了讓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體,更系統化的服務!
作為新時代的護士,作為x醫務人員中的一員,我一定順應時代的要求,堅持不懈的努力,為塑造x醫務人員新形象奉獻一份力量,為提升x醫務人員整體形象建設增光添彩,緊跟衛生變更開展的步代,為實現x在中部地區崛起的雄偉大業而努力奮斗!
2024醫務人員援鄂工作心得總結 篇3
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要為群眾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作出更大貢獻。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職責,更好地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如何不辜負患者對我們的期望?這需要我們堅守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一是堅持“敬佑生命、救死扶傷”。賈立群是北京兒童醫院超聲科名譽主任,從醫近40年,接診患兒30多萬人次,確診疑難病患兒7萬多名。為了減少患兒等候時間,他多年顧不上吃午飯;他信守“24小時隨叫隨到”的,挽救了無數危急重癥患兒的生命。他不忘初心,始終牢記黨和國家賦予的使命,全心全意守護人民的健康,是中國千千萬萬醫務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二是堅持“醫道從德、術業求精”。“醫生功夫是患者之福,也是社會之福。”在莊仕華的手術紀錄中,上有104歲的老者,下至1歲的幼童,無論手術風險有多大,莊仕華總能在危急時刻化險為夷。46年來,莊仕華始終堅持苦練技術,把手術臺作為傳承和發揚雷鋒精神的“主陣地”,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各族群眾的贊譽。精湛的醫術是攻克病魔堅守健康的前提保障。稱職的醫務工作者總是把敬業、精業、勤業作為衡量工作的標準,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對待工作。
三是堅持“甘于奉獻、大愛無疆”。作為醫務工作者,不僅要有高超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更要有一心為民的情懷。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說:“我將用一生履行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他一直堅守,把全心全意服務患者、服務群眾當做自己的人生追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醫療系統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力量,要全心全意為患者、為人民健康服務。我們需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在一線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提高解決醫療問題、處理復雜醫患矛盾的能力,努力在新時代繼續堅守自己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