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心得體會(精選3篇)
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心得體會 篇1
再過幾個月,您的孩子就將進入小學開始人生路上有一段嶄新的生活,當您的孩子告別幼兒園輕松溫馨的生活環境,來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中,周圍的老師、同學都是陌生的,生活作息是不同的,學習的課程是如此豐富多彩的,那么您一定希望您的孩子能盡早適應這一切,為他的漫長的學業生涯帶來一個良好的開始。今天,我們就將圍繞幼小銜接的問題和各位家長進行一些探討,我們希望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能構建一個“幼兒園、教師、家長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讓幼兒成為家園協同成果的真正受益者。
首先,在意識上我們要明白,幼兒園教育和小學的教育是不同的,幼兒的入學準備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準備,而且更應該是包括身體、心理上的準備,促進幼兒的共同發展。小學和幼兒園的變化首先表現在環境的變化。環境的變化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物質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活動室在小學里演化成了教室,除了一張張椅子以外還有一排排的書桌;操場上的玩具類運動器械被運動性器械所大量替代;教學樓里再也找不到幼兒園里隨處可見的各種積木、娃娃;小學的場地比幼兒園更加寬敞。其二是時空環境的變化,幼兒園里的生活活動、運動、游戲和學習活動被小學的課程演化為非常正規和系統的課程,作息表改成了課程表,在幼兒園里的許多活動在時間上是有彈性的,因為教師更多的不是考慮幼兒能掌握多少,而是幼兒的興趣程度和投入程度,但是在小學所有的活動都在規定的時間里執行和在規定的時間里結束,在幼兒園里所有的學習活動都將在30分鐘里結束,但是在小學所有的學科的授課時間保證在40分鐘或者更長。其三是師生互動形式的變化,在幼兒園里教師更多的主動觀察幼兒,引導幼兒,通過談話、游戲、個別交流帶動幼兒走入集體生活,而在小學里,教師通過書面的作業、小組探討、集體的授課等形式和學生進行互動。
評價目標的變化,在幼兒園里教師對幼兒的發展評價是比較模糊的,因為我們知道年齡越小,個體間的差異就會越大,就好比一個一歲的嬰兒和一個兩個月的新生兒之間的差異那是多么大,其實他們的年齡只有11個月的差距,那么一個25歲的人和一個19歲的人,相差6歲就是72個月,他們之間的差異還會很大嗎?因此幼兒園的老師的評價方法是讓所有的孩子站在同一個發展起點,然后到達不同程度的發展目標,老師關注的是孩子的個性、健康、認知、品行、社會性多方面的同步協調,所以評價的方式更多是以文字描述性的,不會以數字化的形式來表現,但是在學校里,我們都知道,評價的方式很大一部分依賴于考試的分數。對幼兒的評價是量化的。
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心得體會 篇2
首先,我代表大大班全體教師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這讓我們感受到了你們對我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對你孩子的一種關心,正是有了你們的信任、理解、支持,我們的工作才能順利開展。在此,我真誠地對你們說一聲:謝謝,真誠地謝謝你們的熱情支持。同時,更希望你們能一如既往地關心與支持我們的工作。
再過一年,孩子們即將告別幼兒園生活,成為一個小學生了,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孩子,心里都充滿了興奮,期待和憧憬,但不乏擔憂和困惑,因為孩子們實在是太小了,能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嗎?那我可以響亮地回答你:“能”,只要我們家園雙方共同作好幼小銜接工作,換來的一定是孩子們那快樂自信的笑臉。那么如何做好小銜接工作呢?幼小銜接到底該怎樣銜接,該銜接什么,相信通過今天的家長會,我們都會有新的認識,由于我們各班大部分都是新生,為了使大家更好的了解幼兒園,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首先,由我們的保教主任王主任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幼兒園的一日流程。
一、主任介紹一日流程
相信通過王主任的介紹,大家對我們幼兒園的一日流程有了新的認識,那我們家長應該怎樣做呢,下面先請大大二班苗力允的家長給我們大家分享一下她對幼小銜接的認識。
二、新生家長講話
好,再次感謝苗力允家長的講話,她的一席話,也給我們幼兒園的教學指明了方向,我們也一定會努力,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一切為了孩子,讓幼兒全面發展,幼小銜接,銜接的到底是知識,還是習慣,下面有請我們天壇路小學優秀的一年級教師,談談她在教學中的一些看法。
三、一年級老師講話
相信通過老師的講話,我們大家對幼小銜接有了新的認識,幼小銜接銜接的不只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習慣。一個良好的習慣,會影響孩子一生,而孩子目前正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孩子在3到6歲培養一個好的習慣只需要21天,而7歲以后,要想改掉一個壞習慣,需要6到8個月,所以,我們現在一定要家園合作,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下面,就請在我們幼兒園畢業的一朋友的家長,談一談他的孩子目前在小學的生活學習情況。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學習,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個重大轉折。那么如何讓幼兒愉快地進入小學,自信獨立地面對小學生活,進入小學后能夠盡快適應一年級的學習,這成了家長、幼兒園和小學三方面共同關注的問題。我們新倉幼兒園在幼小銜接這方面,我覺得是做得相當不錯的。我知道每一年幼兒園都會組織大班的孩子走進小學,參觀校園環境,進入課堂,和一年級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課,讓孩子對小學的校園生活有初步的感知。這一系列的活動其實對孩子適應小學生活有著很大的幫助。那么作為我們家長,可以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家長朋友們首先得了解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哪些方面發生了改變?
正確認識幼兒園與小學的主要差異
首先,孩子學習生活的環境發生了變化。
環境的變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校園環境的變化。升入一年級以后,孩子們所處的校園更大了。對孩子們來說的學習生活環境也相對變復雜了。比如說:孩子們上廁所不再像幼兒園那樣,在半樓,男女廁所分開了。平時,孩子們的音樂課啊,美術課啊,也許還要到其它專用教室上課,上大操場去做操、上體育課等等。所有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全新的體驗。因此,有機會的話,我也建議家長朋友們利用休息時間帶著孩子到小學逛逛、看看,熟悉熟悉新環境。早上送孩子來園時如果沒有特別重要需和老師交流的事,可以讓孩子獨立從幼兒園大門進去,讓孩子在心理上逐漸為今后獨立進小學做好過渡。
第二個方面是班級環境的變化。幼兒園的教室,一般布置得美觀、形象和富有兒童情趣。每天都有老師的保護和陪伴。參加到幼兒生活的各項活動之中,師生之間形成了和諧、親密的氣氛。而小學教師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每門課程都有不同的老師執教,所以師生個別接觸時間少,新入學的幼兒可能會感到生疏。在小學的教室里,我們給每個小朋友安排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但是基于孩子的成長需要和教室的實際情況,我們一般將兩張桌子合在一起,即讓兩個小朋友成為同桌。因此,一個教室一般由4個大組構成。這樣的班級環境變化,無疑是對孩子的合作和交往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幼小銜接工作指導手冊心得體會 篇3
時光荏苒,我們的寶寶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小學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小學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范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可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小學里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么,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系等。使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并盼望自己做個小學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游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那么孩子進入小學后,不會有學習負擔地重的反應,每項學習任務都能輕、愉快地完成。孩子入學后,也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了。
二、培養幼兒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后,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系,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于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交往能力強的幼兒能很快適應
新的環境,融入集體中,與小伙伴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反之,交往能力差的,就容易與同伴之間發生矛盾和沖突,若處理不當,最終也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因而老師和家長應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嘩,不與小伙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于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于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幼兒講述故事、復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可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讀物,組織集體朗讀,并進行耐心指導,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閱讀,不久孩子就會自行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興趣。再就是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游戲,如搭難度較大的裝拆積木、看連環畫、下跳棋、折紙、畫畫等。適當減少游戲時間。例如,讓孩子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阿拉伯數學、中文數學以及簡單的詞匯,每天做幾道算術題和簡單應用題。
轉眼間孩子們進入小學生活已快一學期了,從剛入學時找不到教室,對鈴聲不知所做到現在的聽到鈴聲,進入教室做好課前準備。學生們的變化很大,也說明他們已經變成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了。
記得開學第一天家長們把孩子送進教室,依依不舍的離開。而孩子們呆呆的坐在座位上,面對著陌生的環境,嚴肅的老師,心里更多的是委屈,害怕。
從事低段教學已有8年,我覺得對于一年級孩子來說環境的適應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已經超越了知識的學習。于是這半學期來,我重點從這兩方面做起:
首先是環境的適應,環境分為學校環境和學習環境。在孩子入學的第一天,帶著學生在學校各處轉轉,找到教室的位置,廁所在哪,餐廳在哪,上體育課時的操場在哪,需要老師幫助時老師的辦公室在哪,這些是學生必須要知道的,除此之外還有音樂教師,圖書室等等。學習環境先要從認識老師開始,知道班主任是誰,認識給自己帶課的老師。接下來是熟悉學校的作息時間表,知道每一次鈴聲響起時該干什么。
其次便是學習習慣了,好的習慣伴隨孩子的一生,也能讓孩子輕松愉悅的學習。剛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他們非常不適應。先從下課上廁所做起,幼兒園里廁所都在教室旁邊,學生隨時可以去,但小學不行。一節課40分鐘,學生要認真參與學習活動。而且部分學生太
貪玩,經常忘記上廁所。在每節下課時就提醒學生先該做什么,慢慢的養成習慣。
接下來是課前準備,上課鈴聲響起以后,立即停止游戲進入教室,拿出相應課程書本和學習用品擺放在課桌上,同時在班長的帶領下唱一首歌。這些在孩子剛入學時,老師課前早到一會兒,幫助學生,提醒學生,一個月以后他們就能做的很好。
最重要的就是課堂了,先教會孩子課前起立與老師問好,課后和老師再見,懂得尊敬老師、愛護老師。再就是要求他們課堂聽講,回答問題舉手等等一些細節。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相應作出要求和引導。
作業的完成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家長的配合。家長給學生制定學習時間,老師也作出要求,學生應獨立思考并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可以在每天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彼此交流,共同幫助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