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管理理念心得體會(精選3篇)
創新管理理念心得體會 篇1
經營理念即是系統的、根本的管理思想,
創新理念心得體會
。管理活動都要有一個根本的原則,一切的管理都需圍繞一個根本的核心思想進行。這個核心思想就是我們這里所說的經營理念。
所謂經營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業績效的根據,是顧客、競爭者以及職工價值觀與正確經營行為的確認,然后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基本設想與科技優勢、發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業追求的經營目標。這些可稱為企業的“經營理念”(theory of business)。不論是營利組織,還是非營利組織,不論是企業,還是機關團體,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一套經營理念。事實證明,一套明確的、始終如一的、精確的經營理念,可以在組織中發揮極大的效能。
一套經營理念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對組織環境的基本認識,包括社會及其結構、市嘗顧客及科技情況的預見。
第二個部分是對組織特殊使命的基本認識。
第三部分是對完成組織使命的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認識。
總之,對使命的基本認識是組織如何在新的經濟與社會環境中脫穎而出。經營理念形成是經過日積月累的思考、努力及實踐才能形成和做到的.
有效的企業經營理念的基本要求
1.企業對大環境、使命與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認識要正確,絕不能與現實脫節。脫離實際的理念是沒有生命力的。
2.要讓全體員工理解經營理念。經營理念創建初期,企業員工們比較重視,也很理解。等到事業發展了,員工們把經營理念視為理所當然,而逐漸淡忘,組織松懈、停止思考。雖然經營理念本質上就是訓練,但要切記經營理念不能取代訓練。
3.經營理念必須經常在接受檢驗中修改豐富。經營理念不是永久不變的。 事物是發展變化和運動的,企業經營理念一定要隨著外部和內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事實證明,有些經營理念功效宏大而持久,可以維持數十年不動遙在實踐中,經營理念的實施既是最重要的,也是難度最大的。
1.今日企業管理問題何在
45年來最流行的企業管理方法,雖然都很解決問題,但是,除了最近提出的“外包”與“再造工程”外,沒有什么新東西。
其原因是:成功企業,特別是一些大企業的超級巨星們,感到這些方法過去一直夠用,甚至沒有失敗的時候。可是如今一個個企業都陷入危機,而且束手無策,這種現象在日本、歐美各國已十分普遍。值得注意的是,不僅企業管理,而且政府機關、醫院、博物館等非營利機構的管理,近年也處于同樣的困境。
問題的癥結何在?為什么會這樣?答案是,這些組織包括企業在內,賴以建立及動作的基本根據,已經與現實脫節。以至于組織的行為與決策,包括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的決策都是沿襲舊的,是否真的合理,沒有人考慮過,這就缺乏經營理念的表現。
2.一定要明確自己企業經營理念
所謂經營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業績效的根據,顧客及競爭者、以及職工價值觀與正確經營行為的確認。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企業基本設想與科技優勢,發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業追求的經營目標。這些可稱為企業的“經營理念”(Theory of Business)
3.只有企業需要經營理念嗎
不論是營利還是非營利,不論是企業,還是團體機關,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一套經營理念。事實證明,一套明確的、始終如一的、精確的經營理念,可以發揮極大的效能。例如1820xx年,洪保德(1767-1835年,德國語言學家、教育改革家、曾任普魯士教育大臣)提出一套嶄新的理念,創立了柏林大學。一直到希特勒掌權之前100多年來,供保德的理念明確界定了德國大學的地位,以及它的學術方向與科學研究的范疇。1870年,西門子創立了德意志銀行,也是先提出明確理念:通過創業融資促成德國產業落后分-裂的德國統一。不到20xx年,德意志銀行就變成歐洲首屈一指的最有影響的金融機構,后來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多次通貨膨脹及希特勒的破壞,迄今仍然健在,并遍布全球各地。1870年代,巖崎彌太朗創立“三菱商事”,也是秉持一套明確的新經營理念,在短短20xx年內,該公司就發展成為世界最有影響的大企業,20xx年后,一躍成為最早的幾家跨國企業之一。
創新管理理念心得體會 篇2
2月19日,人力資源部專門請來人本企業管理咨詢培訓機構講師陳天寶老師,對各職能部門的相關管理人員進行了《管理者理念與角色認知》的培訓。這是一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通過陳老師理論與案例相結合的培訓,使我對于管理理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對崗位角色有了更清楚的認識。結合崗位特點,主要心得如下:
一、要實踐管理方式的轉換,變經驗管理為科學管理
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中,國內企業特別是民企都迅速甚至是超速的發展,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企業不發展就會被淘汰,被淘汰的要么是適應不了環境,要么是在管理方面出了問題。因此有危機感的不光是企業決策者,做為各層管理者也應該時刻有危機感,要有很強的悟性,須得經常“退出畫面外看畫”,學會分析團隊的優勢、劣勢、問題,并科學客觀地制定出相應的策略以及解決辦法,摸索規律然后形成管理理念,這樣企業的發展才能進入良性循環。所以企業如想常立于不敗之地的話,就必須建立一個不斷學、不斷改善工作方式、高績效的團隊,在管理工作中應由傳統的經驗管理方式轉變為科學的管理方式,讓員工理解企業的生存與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息息相關,是大家謀生的利益共同體。我作為公司的一名基層管理者有責任帶好自己的團隊,應提煉對管理理念的認識,通過陳老師精辟的講解,我認為只有不斷改變、提升過去傳統的經驗,逐步學會、適應用科學管理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不斷總結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充實自己,帶動車間這個一線集體更好地團結登攀。
二、領導的真諦--服務
墨守成規--打破窠臼,淡化等級觀念。陳老師的提出的“領導是仆人”,并以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關系倒置金字塔、領導模式圖;舍與得折射的管理理念對我的觸動很大,作為管理者應具備無私誠實守信謙虛尊重他人等品質,把自己的所欲和所需擺在一邊,優先滿足別人最大的利益樹立起平等心態,改變高高在上的命令式領導方式,應以服務的心態,采用人性化、柔和的方式去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和開展工作布置。在公司的良好環境下營造出彼此尊重、平等、寬松、包容的企業文化氛圍。
三、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通過此次的培訓,使我重新認識了角色的概念,了解到角色定位的重要性,明確角色定位是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完善過程中實現的,其本質不光在于知也在于行。陳老師在課中引經據典以幾個實例著重講了管理者需做好的幾個角色,即:規劃者、執行者、溝通者、團隊領袖者、教練。
作為一名車間主管,一線的管理者,有清晰的角色定位尤其重要。我將從崗位職能出發、以崗位說明書為主要導向,規劃好本部門業務方向,做好車間的工作流程分析與設計工作,致力于打造一個有核心、有凝聚力、執行力的團隊,在管理時要強調:每人一把號,都吹團隊的調。這一條是針對管理者的要求。團隊中的每一人都要有目標和與之相對的激勵政策。
只有勇于挑戰自己,才能開創新的未來!
我將會將此次培訓學習的知識應用于日后的工作中,帶領車間團隊中的每一名成員為完成公司的各項指標而努力進取!
創新管理理念心得體會 篇3
作為一名石油工人,我在學習了杜邦的安全管理理念后,感觸頗深。許多人常常會由于心存僥幸而忽視了安全,常常會由于粗心大意而放過隱患,因而給個人和企業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打擊。
“員工必須接受嚴格的安全培訓”在企業的安全管理中,提高員工安全意識的培養是重中之重, 要讓廣大員工充分認識到安全工作不僅關系到國家、企業,而且還關系到個人、家庭,所謂“安全第一”,使員工從“要我安全”的最初感知,通過一系列安全活動的實習和實踐,轉變為“我會安全”,最后達到“我要安全”的人本安全意識高度。另外,作為企業的安全管理者和直接操作者,還要把安全指標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和每個職工的一項重要內容。形成了不重視安全生產就是沒有盡到職責的感性認識氛圍,起到了全面推動安全工作發展的積極作用。
杜邦的“安全是被雇傭的一個條件”。員工與單位的合同中有這樣一條:“只要我違反安全規定的話,隨時可以受到解雇。”這使員工進入單位的第一天就意識到,這個單位是講安全的,如果我違反安全規定,那我就會被解雇。這是將我們的安全和人事管理結合起來。員工必須接受嚴格的安全培訓,單位要想盡一切辦法對員工所進行的各種安全操作進行有效的安全分析。這就要求安全部門和生產部門共同合作,要知道我這個部門必須進行什么樣的培訓,各級主管必須進行安全檢查。這個檢查是正面的,是鼓勵性的,是以收集數據、了解信息,然后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主。例如,當一個員工發生不安全行為,不是去批評他,而是去看他工作好的方面,與之溝通、交談,了解他為什么這么做,就會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里。是員工不按操作規程做?員工的安全意識不強?還是上級管理層對他的重視不夠?這樣一個過程,拉近了管理層與員工的距離,讓員工把他們的安全想法通過這樣一個途徑反饋到我們的高層管理層,只有知道了下面的不安全行為、不安全因素、不安全條件,我們才可以對整個安全管理提出規劃,提出整改,同時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加以整理、加以分類,明確哪些是需要投入資金的,哪些是需要人員管理的,達到有的放矢。
“所有事故隱患是可以預防的”,是啊回頭想想真的是一切事故隱患是可以預防的,例如一個司機在吃飯時與朋友喝了幾杯酒,但飯后還要強行開車,這就已經成為一種隱患了,如果沒有人制止的話就極有可能造成事故。“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這是我們應牢記在心的。企業是時時講、周周學、月月喊,安全工作規程翻破了一本又一本,安全學習記錄是厚厚一大疊,那么對我們職工的教育究竟有多少真實效果呢?
學習了杜剛的理念后我要做到: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責任激發人的潛能,有責任才能有能力。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必須是敬業、熱忱、主動、忠誠,把細節做到完美的人。養成勤奮工作的良好習慣,是我們每一位員共必須做到的。具備了責任意識,就能每天早起晚睡,按照要求巡回檢查,該干什么干什么,把每天的工作做得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