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員工心得體會(精選3篇)
先進員工心得體會 篇1
1、對待工作的觀念:現時的員工效率不高,大多數員工都想著老板給我多少薪水,我就為老板創造多少價值的工作,正因為有這種錯誤的想法,導致效率不高,甚至影響其他員工的思想,同一個人做同一件事情,如果出發點不同,做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即使現時公司給我這個工資,但我卻有付出的心態。
2、能力與收入的關系: 我跟自己說:收入不是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標準。我現在所做的一切是在我為以后做基石,如果不是這樣想,會有不平衡的心理。
3、忠誠:員工的忠誠是企業最大的財富。我慶幸自己心無雜念!
4、學習的觀念:講師說一個人的能力獲得方法有二種,真的是很正確:
一是逼出來的,逼自己,接受挑戰,把自己丟進新條件,新情況,新問題中,平時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每天都會有新的問題需要處理,當一線員工遇到問題處理不了時,就會移交到我這里,剛開始時我也沒有處理過,當時也不知道怎么處理才能兩全其美,但是作為主管人員,如果連這些問題都處理不了,需要再往上交,那真是太沒水準了,所以每次遇到難處理的問題,都要逼自己想出來一個不影響公司利益,又能令客戶滿意的解決辦法,久而久之,處理問題的能力磨練出來了。以后再有問題,不用咨詢別人,都能順利的解決。因為我想:有問題并不可怕,因為有問題的時候正是有機會鍛煉我的時候。
二是學回來的;剛開始的時候,在處理相關問題時有很多的不懂,當別人在處理問題時,我都會很留意他們的處理方式,從中吸取一些經驗。
在課程中,講師說到的如下公式是印象最深的:
心態 + 能力 =成功
1、心態好,并且具備工作能力,屬于精品
2、心態好,但能力卻未具備,屬于半成品;
3、心態不好,能力也不具備,屬于廢品;
4、心態不好,但能力卻具備,屬于毒品;
先進員工心得體會 篇2
近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的講話》。文章指出,“總的看,黨中央對疫情形勢的判斷是準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采取的舉措也是有效的。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把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
“把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前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這為我們的防控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確保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早日奪取防控阻擊戰的勝利。
“抓實”不是“胡亂抓”,要突出統一,堅持“一盤棋”。“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堅持黨的統一領導,堅持全國一盤棋,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迅速部署,數萬醫護人員馳援武漢,企業加班加點生產防控物資,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火速籌建并投入使用,無數事實向我們證明了,堅持黨的統一領導,堅持全國一盤棋對疫情防控的重要意義。當然,也有一些地方一盤棋思維不夠,統一領導不到位,出現了胡亂抓現象,導致推諉扯皮、資源浪費等問題。因此,各地必須汲取正反兩方面教訓,牢固樹立一盤棋思維,必須堅決服從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必須抓緊時間補短板、堵漏洞,推動疫情防控工作沿著正確的路徑前進。
“抓細”不是“一把抓”,要突出重點,聚焦“重點地區”。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學習掌握唯物辯證法的根本方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復雜局面、處理復雜問題的本領。”當前,面臨疫情的考驗,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增強駕馭問題能力,堅持突出重點抓防控。就全國來看,要集中力量將武漢、將湖北地區的疫情控制住,要把醫療等資源向這些地區集中;就各地來看,要把力量集中于抗擊疫情第一線,防控資源要優先滿足一線醫護人員和救治病人需要。同時,還要重視民航、鐵路、公路、水路客運等卡口,重視企業復工、學校開學、商場開業等時段,重視確診患者密切接觸人員等群體,竭力將工作做細,將力量集中。
“抓落地”不是“抓形式”,要突出實效,杜絕“形式阻疫”。落地不是形式上的落地,而是實效的落地。一些基層干部反映有的地方還存在“形式阻疫”,“一天收到10幾個部門的文件,卻不能解決1個口罩、1瓶酒精”“走訪花6小時,填表得花2小時”,這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給基層增加負擔、消耗基層干部的抗疫精力,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大敵。因此,推進疫情防控工作必須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以“激勵監督”“空喊口號”,讓實干者上,讓喊口號者下,在激勵中激發黨員干部抗疫的戰斗力;要以“查處問責”“轉嫁基層”,嚴肅追責只見形式,不出主意,壓力層層加碼轉嫁給基層的干部,進一步提振黨員干部抗疫的精氣神。
當前,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捷報頻傳。只要我們再接再厲、堅定信心,眾志成城、團結奮戰,以雷厲風行、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把防控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疫情防控阻擊戰就一定能早日取得全面勝利。
先進員工心得體會 篇3
他們不是不害怕,但是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前,所有人都可以后退、躲避,但醫者使命和責任感讓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逆行向前;他們不是不想家,但為了萬家安寧,他們必須守在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他們不是不喜歡自由,但在全民抗“疫”的路上,只有他們的堅守才能離勝利更近一步……疫情面前,他們不一樣,不能做曾經尋常的小事,但又都一樣,都身在抗“疫”戰場!
他們不再是17年前的他們,他們依然是逆行奮戰的他們。17年前,非典爆發,67歲的鐘南山站出來說:“把重癥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17年后,已經84歲高齡的他重新披甲上陣;17年前,7個晝夜建成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級傳染病醫院小湯山,17年后,10個晝夜“火神山”正式交付,24小時,武漢光谷科技會展中心變身“方艙醫院”;17年前因為SARS,高考選擇了臨床醫學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醫生何德全,17年后,他代替前輩們迎戰新型冠狀病毒;17年前,曾傾盡全力奮戰在全國抗擊“非典”一線的戰士,在17年后的今天再次毅然請戰……17年前和17年后,不變的是共產黨人初心使命薪火相傳。17年前的那些堅毅的身影又再一次顯現,他們在抗“疫”戰場挺身而出,逆行奮戰,在危難中堅守,用行動彰顯抗擊新冠肺炎的必勝決心。
他們不再是父母、兒女,他們依然是守護萬家安寧的他們。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沒有誓師會,沒有請戰書,只因一聲呼吁,一紙通知就到崗到位。他們告誡所有人不要外出,也有親人牽掛,但卻義無反顧走到疫情防控一線,去排查、去宣傳。他們就是廣大的鄉村基層干部和志愿者,是群眾和組織的聯絡人,也是默默無聞的“戰疫人”。他們沒有警服、救援服、隔離衣,只有一支最普通的口罩和一張村民都熟悉的面孔,每天走街串戶排查信息,變身“代購”“送菜員”“大喇叭”,將“為人民服務”做到細致入微。他們顧不上照顧家里年邁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他們把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折不扣執行各項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策部署,廢寢忘食,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守好社區第一道“防波堤”。
他們不再是出入自由的他們,他們依然是熱愛生活的他們。這一段時間,是全國人民經歷過的一個最難熬的春節假期,對武漢人來說更是如此。在武漢“封城”后,武漢人民并沒有自暴自棄,他們選擇了從全國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環境最復雜、挑戰最嚴峻的地區唱響國歌,為武漢加油,為自己打氣。“方艙醫院”的患者們在空閑時間,拼魔方、做操、讀書、打拳、和醫護人員一起跳廣場舞……他們的生活比我們想象中更豐富。這些都傳遞出武漢人民的樂觀和誓將戰勝疫情的堅強決心,他們勇敢面對嚴峻的疫情,面帶笑容,邁向春暖花開。武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如今各路英雄相聚,力量相匯,相信他們完全有能力以最快速度、最小代價來奪取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