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假兼職工作心得體會(精選3篇)
大學生暑假兼職工作心得體會 篇1
假期期間,我參加了促銷兼職工作。在經過了面試、培訓、實習等一系列緊張有序正規的程序后,我正式成為了兼職工作人員之一。
在這個假期的兼職中我受益匪淺。一是緩解了家庭經濟困難給自己學習生活帶來的窘迫;二是增加了自己的工作經驗和提高了競爭能力;三是初步了解了超市的經營理念和用人機制。
我做過很多兼職,但這次給我的感受卻與以前的大不相同。這次,整個過程更為嚴格規范,更貼近勤工助學的主題。工作中,我了解到超市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已達到白熱化階段,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有用贈品轟炸的、有打價格戰的,方式五花八門,而人人樂超市還是秉乘著質量為上的宗旨,笑迎每一位顧客,產品銷量良好。
這次人人樂超市的兼職工作經歷讓我意識到,在這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要立住腳,質量、實力過硬和服務周到是求勝的法寶。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就得往自己身上不斷地加注過硬的技術,提高自身素養,磨練堅強的意志。
大學生暑假兼職工作心得體會 篇2
七月流火,酷暑難耐而又風雨交加。也正是在這樣的盛夏時節,一年一度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我到了進行了十天的社會實踐。
社會是一個大課堂,又是人生的大舞臺,大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學生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向群眾學習,培養鍛煉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我們在校大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培養了我們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同時也認識自我,有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每次跨入**大門不禁使我想起了開學時的醫學生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一種立志為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我通過看書、查資料、問醫生、訪患者等方式,使我對醫生這個職業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我經常聽見病人家屬這樣叮囑:“別怕,到醫院了。”“別急,醫生來了。”“好了好了,有救了,醫生來了。”當病人奔向醫院大門之時,他們把軀體把生命交給了醫院,交給了醫生。醫生救死扶傷,是無比的神圣和崇高!
醫生—生命的救星。
醫生—人類的安全帶。
在醫院我主要是跟一起到病房接病人,然后是到手術室跟醫生學習,最后是和醫生送病人到病人,有時我也獨自去接送病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收獲和感受可謂是不少,首先這種接送制度充分體現了人性化,麻醉科醫生親自去接送病人,不僅可以增進醫患的相互了解,降低了手術風險,而且還可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通過社會實踐加深了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眾。在當代中國,就是以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勞動者為主體,包括社會各階層人民在內的中國最廣大人民。以人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發點、落腳點,就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記得一個醫生在給一個14歲患闌尾炎的女孩時候僅用了一種,是一種較便宜而又能滿足手術需要的,這樣一來不僅滿足了,而且也降低了患者的費用,可謂是用心良苦。
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懂得了醫學知識的重要性,增強了學習醫學知識的愿望。通過深入醫院,了解患者,跟醫生學習,懂得醫生熟練操作的背后是淵博的學識和辛勤的操練。從此,為祖國騰飛而奮發讀書的理想更加明確,增強了建設祖國、為社會做貢獻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認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正所謂“同心山成玉,協力土變金。”列夫·托爾斯泰曾說過:“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拋棄到荒漠里不可能生存一樣。”叔本華也曾說過:“單個人是軟弱無力的,就像漂流的魯賓遜一樣,只有同別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許多事業。”這充分說明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醫生在手術臺上為患者做手術,他們中有人掌刀,有人吸引,有人遞線,有人縫傷口,有人剪線……之間相互依賴、相互關聯、共同合作,默契配合,有序而不亂。
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也學到了一點如何處理醫患關系的方法。醫患關系是人類文化特有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醫療活動的關鍵、醫療人際關系的核心。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人群:醫師和病人,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和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多方面的關系。”說明“醫”已由單純醫生、醫學團體擴展為參與醫療活動的醫院全體職工;“患”也由單純求醫者、病人擴展為與之相聯系的社會關系比如家屬、單位甚至朋友。在醫患關系中,由于接受了對病人提供保健照顧的義務,醫生變成了在病人生病期間依靠的支柱。在對待患者上,不僅要對病人和家屬講解病情,使他們了解病情,同時也要跟病人密切溝通,使其配合治療,使其放心治療。
通過實踐活動,使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得到了體現,樹立了青年一代大學生的良好形象。當代大學生不怕苦、不怕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給實踐單位及更多的干部、患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實踐中也為醫生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所感動。我通過認真投入工作,用自己的一舉一動展現了自身的素質,很好的體現了一名青年大學生的價值。
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了我獨立處世的能力,在社會實踐過程中,通過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自主的去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社會的認識更加清晰。不管在實踐過程中遇到挫折還是成功,對我都是一種收獲,明確了優勢同時也發現了不足之處,面對社會更加自信。
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充分認識了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記得一次去骨科接一個病人的時候竟然忘記提醒家屬帶X光片,結果不僅耽誤了麻醉時間而且還耽誤了整個的手術進程。也有一次去送病人到三樓竟然把病人送到四樓了。這些都是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暴露的缺點和不足,雖然都是些小失誤,但從做事的角度來看都是不應該的,相信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會加于改正。
十天的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社會實踐加深了我對醫學知識的了解,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次也感謝關心和指導,也感謝其他科室的醫護醫護人員的關心和指導。
大學生暑假兼職工作心得體會 篇3
大學生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為幫助、引導青年學生身體力行科學發展觀,豐富廣大青年的課外生活,充分發揮大學生的專業優勢服務社會,我院結合自身實際,以將新世紀大學生培養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為目標,秉承“實踐出真知”這一基本理念,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認真準備,精心策劃,貼近學校實際、專業實際和學生實際,制定了詳細的活動方案,在省內外開展了一系列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現將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社會實踐工作的基本概況
今年我院共學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1600于余人次,上交社會實踐報告共1200余份。社會實踐以大學生文化衛生下鄉、大學生社區服務、畢業生實地調查以及志愿服務世博會為主要形式,組織了包括醫學影像、防護知識宣傳團,大學生科技創新團隊,放射學院魯西南地區貧困學生家庭“送溫暖”醫療衛生服務團,放射學院省外學生生源地醫院影像設備及人員構成調研團,省內醫院影像科放射學院往屆畢業生對學院建設反饋意見調查團,世博會志愿者服務小組,大學生進社區服務隊等,并劃撥專項經費用于支持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二、社會實踐工作的基本特點
1、領導重視,廣泛動員,準備充分
校和學院取得了榮譽。我院的科技創新團隊之一物理愛好者協會獲得“2019年山東省優秀大學生科技社團”榮譽稱號。
3、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突顯時代特色
我院始終以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升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識,激勵我院學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和力量。實踐活動中,我院始終以“實踐勵志擔重任 青春建功繪人生”為主題,結合實際情況與要求,緊跟社會熱點焦點,關注社會體驗生活,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活動過程中具有以下特點:
(1)“早”:宣傳動員早。開學伊始團總支召開了放射學院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專題討論會,確定了今年實踐的主要內容和形式,并對我院的社會實踐項目進行了落實。
(2)“多”:項目多,形式多,參加人數多,分布地區多。今年學院共組織了近十個項目,通過集中組隊、個人組隊和自由參與等形式,全院學生參加社會實踐1600余人次,實踐足跡遍布全省十七個地市和北京、天津、河北、湖北、吉林、內蒙古等6個省市。
(3)“實”:一是項目確定“實”。在今年的實踐中,實踐項目的確定盡量緊密結合專業學習和時代脈搏,突出實踐的項目化,陣地化、事業化特征。二是領導工作作風“實”。學院領導對實踐項目逐一審核、指導,注意時間項目的可操作性。三是指導教師指導“實”。學院的重點團隊都配備有專門的指導老師,不僅在實踐前對重點分隊和重點項目進行了指導,而且對同學們的實踐方案和調查表的設計等親自進行指導,對學生實踐后的報告進行了反復修改。老師們嚴謹的工
作作風極大地鼓舞了同學們的士氣。四是同學工作“實”。同學們在下鄉的過程中表現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精神。有的為了一個數據,不知要查找多少本資料,不知要跑多少個部門,但依然堅持完成調查,提交了高質量的調研報告。
(4)“嚴”:一是紀律制度嚴。制定了詳細的實踐方案,專門對學生進行了動員和培訓,保證了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二是實踐報告審查嚴:在上交的不合格報告,責令其限期整改。
4、注重培養,精心指導,我院社會實踐工作后繼有人
為了培養社會實踐工作方面的優秀人才,我院利用學生會下設的青年志愿團為突破口,培養了一大批熱衷于社會服務,熱衷于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學生群體。在學院團總支的統一安排下志愿團先后到泰安市敬老院、盲校、大白峪社區等進行了三次社區服務,在活動過程中,同學們不怕苦不怕累,幫助敬老院的老人、盲校的學生打掃衛生、洗衣服,向他們宣傳一些新的國家政策,個別同學還為老人和盲校的同學們向上了歌曲和舞蹈,為他們帶去了歡聲笑語。這三次社區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不僅對青年志愿團的團員們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對于社區的社會綜合治理、文化宣傳也有著促進作用,同時更有助于和諧社區周邊環境,提高我校的社會美譽度。擴在活動中,同學們開動腦筋,團結協作,運用所學知識、認真參與實踐,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堅持把各項活動作為奉獻社會、報效國家的有效載體,在實踐中感受、思考、傳承和發揚助人為樂理念,將志愿服務精神貫徹到底。活動后同學們表示在志愿服務當中自己真正感受到了“助人為樂”的內涵所在,以后會繼續以積極的態度參加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