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環保工作計劃書
【篇一】
一、指導思想:
我園開展環境教育工作已經有很多年了,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為了我園的環境教育搞得更加有聲有色,我班根據本年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教學實際,制定了本學期的環境。
二、本班環境教育的主要工作與措施:
1、環保教育滲透日常生活教育
為了讓幼兒在環境教育和環保相結合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把教育有機的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當中,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增強幼兒環保意識,爭創環保小衛士,爭創園內環保先進班級,爭創園內先進年級。
2、結合主題開展環境教育
根據主題教學活動結合環境目的進行教育,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開展環境教育在教學中體現環保內容,讓幼兒在“學做人、學生活、學學習”三大生存目標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進步。
3、開展環保活動,加強環境教育
通過開展環保行動,走進社區,進行環保圖片宣傳、清掃公園、“環保兒歌、歌曲比賽”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到向別人進行環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悅,對環保行為有了更強烈的興趣和自覺意識。
通過本學期開展的一系列環保主題活動,發現環保教育重在幼兒自身習慣和內在意識的形成,但外在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對幼兒而言,這些影響主要來自身邊的人,特別是老師、家長和同伴。因此,我們都有責任、有義務在他們面前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和行為規范。
三、主要活動的安排
九月份:用電高峰期,針對我園用電量大的特點,對幼兒進行“節約用電”的主題開展,通過開展:1、“假如沒有電”的討論活動;2、參觀發電廠;3、討論“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電”;4、觀摩“安全用電的多媒體環境教育活動。
十月份:根據主題《世界動物日》結合環保日開展活動,引導幼兒了解:1、動物的作用;2、了解照顧動物的常識,激發幼兒愛護動物的情感;3、了解許多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4、找出保護動物的途徑。
十一月份:幼兒園與環保局合作,走進社區,積極宣傳組織環保活動。活動通過:1、在社區內舉辦環保宣傳圖片展;2、組織幼兒清掃社區主要街道衛生;3、組織孩子們擔任“環保小記者“,采訪社區住戶;4、進行”環保知識問答“活動。
十二月份:開展《只有一個地球》的主題活動,通過開展:1、環保故事、兒歌比賽;2、環保小實驗“地球的吸引力”;3、家園手工制作如“大樹逃跑了”、“小手變干凈了”。
一月份:根據本年級一學期所開展的環境教育結合環保活動進行評選。評選出:1、環保先進班級;2、環保小衛士;3、環保家庭;4、環保手工制作優秀獎。
總之,環境保護教育應該從小抓起,通過經常持久的環保教育,以及相應的環保活動,使幼兒確立環保意識,形成環保觀念,提高對環保的覺悟,增強環保責任感,成為真正的“環保衛士”!
【篇二】
一、指導思想
為了進一步在全園師生中開展環境教育,增強環保意識,根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在環保、教育部門的組織和指導下,把環境教育作為提高學生素質和改進校園環境管理的切入點,發揮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保護環境的積極性,積極投入“綠色學校”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綠色環保教育。
二、工作目標
1、引導幼兒參與校園文化建設。
2、加強對學校用電、用水的管理,提倡愛護公物,加強關門關窗關燈的檢查,使師幼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關心校園環境做起,積極參與保護環境的行動,投身環保建設。
3、結合各項環保公益節日,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指導,有效地促進學校整體參與,和幼兒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實際行動。拓寬教育思路,提高教育水平。
4、以“綠色學校”為載體,加強班級主題活動的教育效果,對全體教師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培訓,豐富環境教育的思想,提高教師的環保教育質量,從而提升學校品位。
三、工作措施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
1、組織全園教職工認真學習上級關于綠色學校的文件精神,明確職責,結合崗位,積極參與。
2、充分發揮宣傳陣地的教育作用,組織廣大幼兒做環保工作的主人。
3、通過家長開放日向家長進行環境教育重要性宣傳,及時通報學校環境教育活動,主動贏得支持與配合。
通過以上工作,努力營造一個學校、家庭步調一致,統一行動的良好氛圍。
(二)立足課堂,學科滲透。
1、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特點,把對幼兒進行環境教育列入教學目標并認真實施。充分利用五大領域教材,向幼兒傳授生態環保知識,開展一些生態實踐活動。
2、讓每位教師參與到環境教育中來,注重在五大領域中滲透環境教育。
(三)積極開展環境教育活動。
1、九月份在園內開展廢舊物品手工制作活動。
2、十月份開展“小小一粒米”活動。
3、十一月份繼續進行環保教育課的學習。
4、十二月份請家長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幫助幼兒鞏固“環保”概念。
(四)美化校園,環境育人。
1、爭創“潔、齊、美”教室評選活動,鼓勵師生自己動手裝扮校園。
2、根據每天兩掃一拖,每周一大掃,每月一考核的要求,做好衛生包干區、綠化包干區的清掃、檢查工作,保持校園環境的整潔。
【篇三】
一、指導思想
兒童是人類的未來和希望,也是未來環境的主人。逐步樹立熱愛環境、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綠色文明意識,既是現代兒童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歷史和社會賦予他們的義務和職責。環保教育必須從娃娃抓起,因此,以幼兒的游戲活動為主,積極引導他們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要素和環境問題,按照由近及遠、由小及大、由淺到深的原則來組織環保教育,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實現人與環境地協調發展。圍繞培養幼兒環抱意識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優美環境,萌發幼兒的美感美好的環境造就美好的心靈,不良的環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這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老師都知道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大部分是通過環境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和影響獲得的,如果一個幼兒園果皮滿地,到處是臟水、垃圾,沒有綠化,教師隨便踐踏青草,地上垃圾老師熟視無睹,孩子耳聞目睹,長大了又怎么回成為一個愛護自然,愛護環境的人呢?為了讓幼兒在美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必須要優化環境。一日生活中滲透環保教育‘幼兒環保行為的形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是一日之功。我們在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時,更注意從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入手,對幼兒的環保行為進行環抱教育時,更注意從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入手,對幼兒的環保行為加以強化,幼兒就由不自覺到為轉化為自覺的行為。根據幼兒一日生活的內容,提出“五學會,*”的要求,既學會正確用餐,不掉飯粒;學會垃圾的回收和分類,不隨地亂扔垃圾;學會主動入廁。不隨便大小便;學會走路輕,做事輕,說話輕,不大聲喧嘩;學會開小水,節約用水,隨手關水龍頭,不浪費水的好習慣。平時,我們教育孩子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節約用水、節約紙張、節約糧食的好習慣,在一日活動中,我們都會帶給幼兒去園外撿紙屑,看到地面上果皮紙屑撿起來扔到果殼箱里,并在班中開設“環抱地球小衛士“獎,即使獎勵他們,從而使孩子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如一次秋游活動,以前孩子把東西吃完了就亂扔袋子、果皮,而這次他們自發帶上垃圾袋,在秋游途中孩子們都能自己地做到把秋游吃下的果核、飲料瓶收入袋中。我們還與幼兒共同收集廢紙,易拉罐,不把它當作垃圾扔掉。例如每天早上吃過的牛奶瓶,我們都把它收集下來賣掉,用這些錢去買一些花草、書本,讓幼兒知道垃圾再生利用,既節約能源,又可減少污染。天長地久,教師堅持貫徹下來,幼兒逐漸轉化會自覺行為,培養幼兒從小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
二.豐富的環保知識是環保教育的基礎豐富幼兒環保知識應把環保教育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在國內外一些主要的與環保日有關的紀念日,我們都要開展一些主要與環保有關的活動,我們還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適宜環保內容,如:地球清潔工、垃圾的處理、禁鳴喇叭、森林砍伐、洪水泛濫、空氣水等污染,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和各門學科中。
二、活動目標:
萌發幼兒的美感美好的環境造就美好的心靈,不良的環境造就不健康的心理,激發幼兒大膽探索周圍環境,在參觀、記錄、操作、實踐等活動中,知道人們離不開水、動物等,我們應愛護身邊的環境,產生愛動物、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具體措施
1、有意識的在自己的班本課程、一日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理念;
2、搜集有關保護環境、空氣、動植物等資料(家長園地中的“綠色天地”資料);
3、親子活動繪制親子環保畫、利用廢舊材料進行小制作等;
4、參與管理園內種植園地,搜集生態環境教育的資料(圖片、音像資料);
5、主要方法:課堂活動、參觀活動、親子活動、社會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