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技興趣小組活動計劃書
小學科技興趣小組活動計劃書(三)
當今世界,天文技術迅速發展,天文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在發展經濟、推動社會進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現代化的關鍵就是天文技術的現代化。“四化”建設需要大批的科技人才,“科教興國”勢在必行。鄧小平同志為全國首屆青少年科技展覽開幕時題詞:“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天文的希望。”現在的學生,擔負著科技興國的歷史重任,我們必須把科技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從小學生抓起,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素質教育強調的是“以全面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天文文化知識、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較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以及健康的個性為宗旨”。因此,我覺得在學校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途徑之一。
(一)、活動目的與內容:
為了進一步推進我校學生 “合格+特長”的素質教育發展,豐富青少年課余實踐活動等精神;在本學年中,我校的天文科科組制定以下幾項評比活動:①小發明、小制作評比、②表演小實驗、③創作小發明論文評比、④創作小發明繪畫評比、⑤創作小發明工藝評比、⑥天文與氣象站評比等活動。力爭每年選送一定數量的科技作品,能夠參加市科技創作小發明等評比活動;同時也爭取得到校外單位的技術支持、實踐理論指導;具體開展興趣小組項目如下:
興趣小組名稱 解釋說明 活動評比形式
物理興趣小組
適用3—5年級 ①制作各種小飛機、小船、小車等玩具模型;②改造我們生活、生產、學習常用的工具,目的是使我們用起來更方便、快捷。③改造教師經常用的教學用具,使教師教學實驗現象更加明顯。
可以交實物或寫小論文。
環境化學興趣小組
適用4—5年級 主要是中學一些趣味性強、危險低的化學實驗,目的是引起學生對天文知識探究的興趣,以及指導每年舉辦“世界環境日”論文評比活動。 實驗表演節目、論文
生物興趣小組
適用3—5年級 了解有關各種植物的種植情況,以及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飼養小動物 寫出有關種植、飼養動物的心得科技小論文。
地理氣象(天文氣象站)
適用4—5年級 觀測天文氣象情況,記錄每天的天氣情況(氣溫、風速、相對濕度),通過收集天氣情況的數據,總結南方氣候的不同特征。 以科技小論文的形式進行發表。
(二)、活動具體實施過程:
一、 合理使用科技活動教材,使科技活動有目標、有結構、有層次地開展。
學科課程沿知識系統發展,活動課程沿實踐系統發展,知識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便形成了能力系統。能力的培養與發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過程,它應該與知識的發展同步進行。這就是說,活動課教學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校要求各任課教師要在天文興趣的教學中,深入挖掘教材中固有的科技教育內容,造就大科技的教育氣氛;每個天文教師都根據自己所教的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開展各種各樣的科技活動評比(詳情請看表格一),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了不同層次的教育。
二、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動。
能力的培養多在活動中取得。課堂教學只把生動活潑獻給學生是不夠的,還應當把時間還給學生,解放學生的感官,讓學生獲得自由之手。教師要帶領學生在校內校外、課內課外開展多種有意義的活動,其中手工制作活動和實驗操作活動是學生探求知識、提高技能素質的最佳形式,手的運用促進腦的開發,從而使未知世界變成已知世界,這就是發明和創造。在本學年,我校開展了如下四方面的科技活動:
1、參觀調查活動,崇尚親近自然。
伽利略說過:“真正的哲學是寫在那本經常在我們眼前打開著的偉大的書里面,這本書就是宇宙,就是自然界,人們必須去讀她。”參觀調查,可以把學生帶出課堂,帶向社會,帶向大自然,將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作為他們的認識對象。它為學生親近自然、崇尚自然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對于發展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本學期中,我校將組織學生到石劈山秋游活動,不但讓學生見識到各種稀有植物的種類,而且了解大自然的植物多樣性,擴大學生天文知識面,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2、科普閱讀活動,豐富知識視野。
在小學天文興趣小組中,結合課堂學習內容布置學生課后閱讀各種報刊雜志、科普節目,推薦閱讀《少兒百科全書》、《祖國上下五千年》、《我們愛天文》、《十萬個為什么》等書籍,觀看《天下》、《探索奧秘》、《人與自然》、《動物故事》等電視科普節目,讓學生到“大課本”中去獲取知識,提高天文素養。
3、小論文、繪畫活動,激發探究興趣。
小論文、繪畫活動就是學生將自己天文探究的過程和發現,用書面或繪畫的形式表述下來。讓小學生通過寫小論文、繪畫等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對天文探究的興趣,有利于訓練小學生的天文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天文態度和天文方法,形成初步的天文意識。在小論文活動中,需要豐富的天文文化知識,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地學習;而小論文寫作的成功,又可以反過來刺激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天文學習,產生從課內外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從而推動學生知識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4、開展科技創新小發明評比活動,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學生的科技創新小發明活動,是我校開展學生課余活動的特色之一。以班級為單位,通過每周、每月的科技小發明作品評比,激發學生的天文探究的興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每學期,通過學校舉辦科技小發明作品展示活動,讓學生之間萌發創新思維;通過科技創作活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猜想思維得到進一步驗證和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天文知識的興趣。學生的天文探究往往不能夠一步到位,通過學生的猜想——制定計劃——初步制作 不斷反思——最終的科技作品;讓學生逐步地建立天文探究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三)、活動效果的評價。
天文興趣的學科定位是培養、發展小學生的天文素養,而天文素養是一個綜合性很大的目標概念,是一個多元化的結構體系。由于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法能力及行為習慣等具有個性、程度差異性的特點,很難簡單地用一種評價,反映出學生的不同特點。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興趣特長,將以前的期末單一測試改變為靈活全面的差異性階段評價。在整個評價過程中可以評出五星級小天文家、四星級小天文家、三星級小天文家等激勵形式。
⑴天文理論比賽:通過口答、測驗、訪談等形式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掌握一定的天文理論知識的學生可以獲得學校的不同層次的表彰。
⑵天文實驗比賽:通過實驗操作、動手練習等形式了解學生對動手技能的掌握情況,能夠順利熟練地進行實驗操作的學生可獲得學校的不同層次的表彰。
⑶天文設計比賽:學生的獨立思維活動,通過現場觀察、軼事記錄、學生互評等形式,了解學生對天文的暢想與描繪,能夠有天文設計作品但并不一定能制作出的學生能獲得學校的不同層次的表彰。
⑷天文創作比賽:在教學過程中閃爍著自己的創新智慧,能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在生活實踐中融會貫通,通過專題作業、作品分析等形式,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的運用,以及天文情感與價值觀的形成,創作作品可獲得學校的不同層次的表彰。
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并不忽視教師的指導。應該特別強調教師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從而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小學開展的實驗,是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發展的;孩子逐漸從自發的行為到采取有條理的態度,從漫無目的地發問到選擇性地提出問題,從單純地依賴感官到使用多種工具,從毫無規則的觀察到更為合理、井然有序的研究,從迷戀到努力和精確嚴謹,從被魔力吸引到快樂地學習知識。無論哪個階段或水平的探究都可能伴隨有疑惑、阻力、障礙、專注、緊張、興奮、喜悅或激動,但都絕不只是輕松和愉快。
總之,天文興趣的評價要建立在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了解學生實際學習的需要和發展的狀況,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化發展,最終提高每個學生的天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