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脫貧攻堅工作計劃(精選3篇)
村脫貧攻堅工作計劃 篇1
X縣從今年開始利用三年時間,在脫貧攻堅中實施支部引領培育100個產業示范帶,黨員創辦領辦100個致富帶富示范項目的“雙百示范引領計劃”,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
支部引領,黨員創辦。支部引領培育產業脫貧示范帶,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模式,鼓勵和引導村黨組織創辦聯辦各類協會或合作社,發展特色農業,提升黨組織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能力,幫助貧困戶就業增收。黨員領辦創辦示范項目,采取“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企業+股份+貧困戶”等模式,發揮黨員在產業發展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支持黨員牽頭創辦領辦致富、帶富項目,組織黨員結對幫扶,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市場信息、技能培訓等,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持續增收。目前已經培育產業脫貧示范帶38個,黨員創辦領辦示范項目43個。
整合資源、統籌推進。整合財政、扶貧、農業、林業、水利、交通、人社等部門資源,通過項目資源傾斜,選派村干部參加各類教育培訓,不斷提升村干部思想素質和精準扶貧工作能力。充分發揮“第一書記”選派單位的職能優勢和資源優勢,幫助村黨組織開展精準摸底調查、指導理清工作思路、幫助制定扶貧措施、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切實發揮幫帶作用。把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兩項工作擰為“一股繩”,“捆綁”研究部署,“組團”督查推進。通過建強支部引領扶貧、黨員創業帶動扶貧、搭建平臺服務扶貧、部門幫扶包抓扶貧、干部駐村聯戶扶貧、“第一書記”助推扶貧、落實政策保障扶貧、述職評議考核扶貧,努力把組織資源轉化為精準扶貧優勢,把組織活力轉化為精準扶貧動力。
動態管理、激勵保障。建立示范帶和示范項目工作臺賬,規范填示范帶、示范項目申報表和紀實卡,通過“一表一卡一臺賬”規范管理,開展季度監控,實時掌握示范帶和示范項目工作推進情況。建立退出機制,對推進成效差、黨員群眾滿意度低的項目和示范戶及時進行調整退出。采取“培育+考核+命名”的方式,每年年底考核評選表彰一批一批雙百示范引鋒黨支部、脫貧攻堅優秀村黨組織書記和黨員創業扶貧標兵。并分別授予獎牌和5000元,對在計劃推進實施中幫扶、培育成效顯著的鎮(街道辦)和部門單位分別授予“雙百示范引領工作先進單位”獎牌和10000元獎金。同時,對群眾評價高的示范帶、示范項目持續加大項目、資金和政策等扶持力度;對工作消極、推動不力的、將予以通報批評,并約談相關責任人。
村脫貧攻堅工作計劃 篇2
為使扶貧工作有目的、有計劃和有步驟的進行,根據《市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和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就在冊貧困戶的走訪入戶調查數據分析,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02戶,貧困人口192人,為使貧困戶脫貧增收,特制定本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
以黨的xx屆六中全會和市第四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針,按照“一戶一策一干部”的總體要求,瞄準貧困人口,以增加貧困戶收入為核心,以改善貧困戶生活條件為重點,以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為目標,充分發揮政策優勢和制度優勢,對貧困戶實行有效的幫扶,20xx年底前,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標,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二、幫扶原則
1、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的原則,充分發揮貧困戶的主觀能動性,激活脫貧信心。
2、堅持“幫勤不扶懶”的原則,對雖貧困但不勤奮,只知伸手要錢要物,不肯吃苦實干的貧困戶,暫不列入幫扶范圍。
3、堅持“先易后難”的原則。在幫扶工作中,應先選擇脫貧決心大、具備一定條件、能扶得起的貧困戶進行幫扶,為探索
途徑提升幫扶水平提供經驗。
三、目標任務
1、任務:20xx年脫貧102戶192人。
2、目標:通過工作隊員結對幫扶,使該村102戶192人在年內摘掉貧困帽子,被幫扶貧困戶基本脫貧,貧困戶家庭成員有病能及時就醫。貧困家庭學生不再面臨輟學,危房能得到改造,對有勞動能力而無處就業人員進行勞務信息服務等。總之針對不同的家庭實施不同的幫扶措施。
3、時間:20xx年10月底。
四、幫扶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村黨總支書記為組長,村“兩委”班子成員為領導小組成員。
2、對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貧困戶,重在思想引導。要采取正面引導、典型激勵等行之有效的手段,幫助他們摒棄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等陳舊思想,克服思想障礙,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樹立自尊、自強、自立的精神,主動尋找新的發展機會,盡快脫貧致富。
3、對“因老、因殘、因病、因災”等原因導致的貧困戶,重在生活救助。一是建立貧困戶幫扶制度。本著“強化管理、扶出效益”的思路,采取“扶貧資金支持一點、工作組隊員干部捐助一點、社會募集一點”的辦法,多途徑籌措貧困戶幫扶資金。二是建立貧困戶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完善住村干部對貧困戶子女
幫扶制度,實行定人、定責、定標準幫扶。三是建立走訪慰問制度。堅持春節等重大節日以工作組臨時黨組織的名義上門進行走訪慰問。對家中發生突發性事件和生活一時遇到困難的貧困戶,要及時上門走訪慰問。
4、對缺技術、缺資金、缺信息等原因導致的貧困戶,列入重點扶持對象。一是技能培訓。按照“扶窮先扶智”的原則,切實加強貧困戶家庭的農村適用技術培訓,利用集團所屬公司職工培訓場所,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貧困戶進行集中培訓、上門指導,思想發動種養殖大戶進行結對幫扶,提高貧困戶的致富技能。二是就業扶持。對幫扶貧困戶的剩余勞動力和大中專院校畢業且專業對口子女,盡可能安置到集團所屬企業就業。同時,要多方聯系,介紹外出務工,提高收入。三是政策扶持。對那些有脫貧愿望和信心,因缺門路而無法起步的貧困戶,想辦法、找門路,爭取政策和資金扶持,幫助他們落實一些種植、養殖等投資少、見效快、風險小的農業產業項目。四是信息服務。按照市場需求,引導他們選準農村致富項目,搞好網絡信息、技術、銷售模式(互聯網+)服務,確保貧困戶增產增收,加快脫貧步伐。
村脫貧攻堅工作計劃 篇3
為加快推進全鄉電子商務發展,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推動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探索“互聯網+電子商務+特色農產品”的電商發展模式,制定電子商務行動計劃。
一、發展前景
當前電子商務產業正在蓬勃發展,改變了以往的商業發展模式,電子商務產業不斷地向農村滲透、延伸。基于我鄉區位、資源優勢,我鄉發展電子商務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交通區位優勢,資源優勢:高原優質農副產品豐富,蘋果、獼猴桃、櫻桃等果品、有機蔬菜和雜糧、白酒,農家優質鮮活畜禽貨源充足,產品質量好,地方特色明顯,在線上市場具有核心競爭力。
電子商務的雙向性也可以使得我鄉原本不富裕的農戶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物美價廉的農需品。拓開農產品銷路,預計可帶動全鄉20xx余人創就業,實現100戶以上的貧困家庭脫貧。
二、農戶的商品流通現狀
(一)農戶消費
因地處邊遠,我鄉農戶的消費現狀是物品價格高,品種選擇少,假貨劣質產品泛濫,商場相對集中城市,購物路程較遠。
(二)農產品銷售
銷售渠道少,很難推廣價格高的經濟作物,運輸效率低下,缺少有能力的農村經濟人。
(三)農產品的需求
日用品、農藥、化肥、服裝、家用電器等農資產品成本高,種植品種單一,供求信息相對較少。
三、主要任務
雖然農村電子商務前景看好,但復制性地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不能在競爭激烈的電子商務市場形成有效的經濟產業鏈。雖然起步晚,但位于山區的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需具有特色點和創新點。
(一)建設服務功能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
成立電商協會,打造高原特色電商品牌。通過加入ali,JD等知名電商,形成在大電商品牌下的品牌。建成1至2家龍頭示范企業,帶動全鄉全體農戶參與電子商務創業,培養電子商務技術人才達到20人以上。形成1個統一的電商品牌。
(二)完成特色“線上+線下”網點布局
我鄉電商基層薄弱,基本無法實現廣泛農戶的線上操作,需要建成,100%的村委會建成電商服務網點,促進農產品上線和幫助農戶購買線上商品的雙向流通。
(三)實現傳統農業的電子商務化轉變
全鄉50%以上傳統農業實現電子商務化經營。
(四)全生態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品牌初步形成
與知名專業旅游網站合作,建設旅游旗艦店,打造原生態旅游電商品牌。
(五)開設講座
設立電子商務宣講講座。條件成熟時,設立一處集創業培訓、電商運營、物流、倉儲為一體的電商創業講座。
(六)培育電子商務龍頭企業
到201x年培育2家農產品電商龍頭企業,201x年培育1家旅游電商龍頭企業,201x年,努力建成1家省級電子商務示范企業。
四、推進措施
(一)加強政策支撐體系建設
鄉政府所轄各位部門協作,根據電子商務發展要求,及時制定支持政策,優化電子商務企業辦事流程,提高效率;協調農村信用社在條件符合的情況下,積極為電子商務企業發展提供信貸支持,為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結算業務提供便利服務;鄉財政統籌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電子商務發展。建立健全電子商務統計制度,完善數據采集系統,科學采集、整理分析、統計報送電子商務相關數據。依托鄉政府為電商提供創業培訓、場地和資金支持;鄉政府設立電商創業引導資金,根據網店成果“以獎代補”鼓勵電商創業。
(二)加強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建設
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到201x年,通過移動、聯通、電信的共同努力,實現除極個別偏僻村之外的網絡村村通。物流體系建設。整合現有農業、商業、倉儲和運輸等企業物流資源,合理規劃和布局物流基礎設施,建立全鄉物流信息網絡和智能物流體系;支持農村、學校的物流(快遞)投送服務網點建設,完善覆蓋城鄉的電商物流配送體系。
(四)加強服務支撐體系建設
以公共服務平臺和電商協會為支撐,打造電商服務體系,為全鄉電商企業提供全方位服務。通過公共服務平臺和電商協會,建成線下實體服務平臺和線上服務平臺,建立完整的農產品營銷體系,及會員服務、會員分銷管理體系、農產品供應鏈管理體系、農產品品質管理體系,在第三方平臺上建立高原農產品特色館,推出高原特色農產品品牌,每年重點開發不少于1款優質農產品。幫助電商運作機構進行產品的加強信用體系建設,電子商務信用認證機構開展信用評價及認定;鼓勵電子商務機構通過第三方取得信用認證、信用評級。
(五)營造電商發展的社會氛圍
在全面做好鄉域內電子商務培訓的同時,分批次、分層次安排政府有關部門、重點電子商務企業、先進的農戶等到電子商務發展較好地區參觀考察,以開闊思路,增加信心;強化典型的宣傳推介,以實實在在的利潤,樹立一批電子商務典型,總結推廣電子商務典型企業的先進運營模式及經驗,通過典型帶動全鄉電子商務加快發展。
五、投資預算
(一)線下電商服務中心站預計投資30萬元,村委會電商服務網點預計投資20萬元。
(二)成立電商協會預計投資2萬元,加入天貓會員或者京東商城預計投資20萬元。
(三)品牌宣傳推廣預計投資2萬元。
(四)舉辦農村電商講座預計投資5萬元。
(五)“以獎代補”鼓勵當地電商,預計所需5萬元。
完成農村電子商務脫貧攻堅行動計劃預計所需總計8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