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計劃總結(精選5篇)
國學經典計劃總結 篇1
一、目的與意義
1、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提升語文能力。在指認式誦讀中使低幼學生擴大了識字量,感受到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學生從中感受到歷史、地理、天文、藝術知識的豐富,激發學習、讀書的興趣,逐步使學生能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充分利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讓孩子記住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經典,在其記憶力正在發展的時候加以訓練,“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學生的記憶力達到較高的頂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學生終生受益。
3、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華國學經典即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范性著作。通過誦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接受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
4.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二、國學經典誦讀的內容根據學生所處不同的學段,重點誦讀內容為:一、二年級:教育部規定小學生必背的70首古詩、《弟子規》、《三字經》等。三至六年級:以課本《國學經典誦讀》、《傳統文化》為主,各班根據實際情況可增設語文課程標準中推薦的優秀古詩文、經典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和《增廣賢文》等。
三、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實施
(一)成立煙莊街道辦事處中心小學國學經典誦讀活動領導小組,主要負責領導組織國學經典誦讀活動的實施。
組長:
副組長:
主要實施成員:各班語文教師
(二)活動的開展:(9--11月份)
1、校園和班級文化建設要努力體現國學教育特色,每月的黑板報和櫥窗要有一定的國學教育的內容;
2、各班每周四下午最后一節課為國學經典賞析課,對國學誦讀進行分析指導。
3、每周一三五早讀和二、四下午第一節誦讀或背誦古詩詞;
4、在每周學生練字時,將所吟誦的經典、古詩詞、再通過書寫加強記憶。
5、每天中午利用早到的時間進行國學經典誦讀。采用教師帶讀、學生齊讀、優生領讀、學生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可表演,可吟誦,可配經典音樂讀,學生自主選擇。學生堅持天天吟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恰當的背誦量目標。
6、充分發揮語文、音樂、美術、品德、社會課,以及體育等學科的課堂滲透作用,將國學經典內容通過多種形式將其應用如:唱古詩詞,辦手抄報等等。
7、開展學習型家庭建設。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后、睡覺前,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
四、成果展示(11月中下旬)
1、通過創新誦讀形式,各班積極開展“經典誦讀會”、“誦讀擂臺賽”、“情景劇表演”等。將經典誦讀活動科學的融入游戲、節目表演、書法、繪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成績優秀的推薦參加學校舉辦的國學經典誦讀比賽和全縣小學國學經典誦讀比賽,并對表現突出的集體或個人予以表彰。
2、善于發現和總結,把一些好的、快樂的學習方法推廣應用。如:表演背誦法、熟讀成誦法、吟唱結合法等等。
國學經典計劃總結 篇2
一、制定國學誦讀計劃
(一)、指導思想
通過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加強優秀文化熏陶,培養學生做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少年君子。在學生心靈中不斷地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漸漸地陶冶其性情,開啟其智慧,讓經典誦讀為孩子的一生提供營養。
(二)、教育口號:與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
(三)、主要負責人:語文教師、班主任、音、體、美學科教師
(四)、措施與要求:
“誦讀”即為“出聲的讀”,達到“熟讀自然成誦”的理想境界。鑒于此,提出如下要求:
1、保證誦讀時間。每天晨讀和午自習各保證不低于10分鐘誦讀時間,天天堅持。各班每周要固定一節課用于經典誦讀的指導和檢查。
2、各班指導教師要根據誦讀內容制定計劃,根據計劃誦讀并且要與學生一起誦讀。并且各學科教師根據學科的特點給予學生不同形式的指導。
(1)語文教師:經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只要學生能熟練背誦,里面的意思自會理解,對于一些典故,教師適當作一些指導。
(2)音樂教師:利用音樂課對學生進行經典誦唱,校園廣播會配套跟上服務。
(3)體育教師: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利用體育課游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邊誦唱邊活動的指導。
(4)美術教師: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文化的藝術熏陶,把中國最有名的書畫作品引入我們的校園,讓孩子一飽眼福。
3、學校創設良好的誦讀氛圍和環境,布置誦讀專業教室。
4、邀請專家來校為教師做兩到三次“國學”講座,一方面提高教師的國學素養,提升教師對古詩文的鑒賞水平,另一方面輔導教師如何去上好“國學經典誦讀”課。
5、學校要把聽、評誦讀課作為教學工作的重點之一,評出優秀國學誦讀課。
6、開展國學誦讀展示活動(與六·一慶祝活動相結合),展示前要選拔誦、唱、演、畫經典人才和各班的優秀節目。誦讀主要由語文教師負責,唱經典由各班音樂教師負責,演經典由班主任和各班體育教師負責,畫經典由各班美術老師負責。
7、評價體系:對于誦、唱、演、畫經典較好的學生,各班在學期末給予一次性評價,評價從大到小按照古代科舉制度的等級分為: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六個等級。以班級為單位,狀元一個,榜眼兩個,探花三個,進士、舉人、秀才若干個。
經典誦讀活動是一項重要的文化教育工程,也是我校開發的校本課程,貴在堅持。
二、采取多種方式,對教師進行培訓,既豐富了教師的國學知識,又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水平。
1、組織部分教師到授課現場聽特級教師講古詩
2、請國學專家來校講國學
3、與學生同誦、同背
每天早上學生到校后,就在老師的帶領下誦讀。在“國學天天誦”的活動中,要求教師必須和學生一起讀。要求學生會背的教師首先要會背。
4、開展校內的國學課研究活動
組織多次國學課的研究。在備課組里大家共同探討不同學段的國學課應該怎么上,特色是什么,在要求上有什么區別。在共同備課的基礎上,中、高年級組各推出一名教師在全校范圍內上了一節國學課。課后,進行了充分的研討。通過這樣的多次教研活動,我們教師達成共識:國學誦讀要以誦讀為主,達到熟讀成誦是基本目標。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所感悟,嘗試著學以致用。
5、明確備課要求
這學期,開學初要求每位國學課教師認真制定國學課教學計劃,按要求備好國學課教案。
國學課各年級授課內容:
一年級:三字經
二年級:千字文
三年級:古代詩句選讀古詩必讀
四年級:弟子規二十四孝故事
五年級:聲律啟蒙大學中庸
六年級:論語孟子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掀起一個個國學誦讀熱潮
1、精心布置國學專業教室,創設國學氛圍,達到環境熏陶、育人之功效。
2、開展“與圣賢為友,與經典同行”為主題的教育活動。
3、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后,齊背《弟子規》
4、在“六·一”那天,隆重表彰評選出的國學誦讀小狀元、榜眼、探花。
5、在九月十日那天,我校召開了“萬世師表吾愛吾師”慶祝教師節活動。
我們用這樣的形式進行本學期國學經典誦讀啟動儀式,讓隊員們在誦讀過程中獲得詩文經典的基本熏陶,接受中國傳統美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通過經典誦讀學會做有理想追求的人、有生命精神的人、有高尚道德的人、有詩意情愫的人。
“唯有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我校開展一系列的經典誦讀活動,其目的是讓經典伴隨孩子們的學習時光,伴隨他們成長。讓師生在經典的海洋中直掛云帆,乘風破浪。
國學經典計劃總結 篇3
一、 教材的選擇。
《三字經》涵蓋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及倫理道德,言簡意賅,非常方便學生學習,具有傳授知識和傳播倫理道德觀念的雙重功能,三字經在中國古代蒙學教材中,是影響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因此被稱作“蒙學之冠”,全文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字句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容易理解,比較適合一年級的新學生,通過學習他們可以認識一些字以及多音字等一些基礎知識,若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將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本學期二年級學習《千字文》。《千字文》是我國早期的蒙學課本。北宋千字文被視為獅子教育的重要一環。它不是簡單的擔子堆積,而是詠物詠事、條理分明、通順可誦的韻文,其內容涉及自然、社會、歷史、教育、倫理等多方面的知識。所選千字,大都是常用字,生僻字不多,因而便于識讀。《千字文》短短千字,字不重復而能做到包羅萬象又頗具紋理,難能可貴。
三年級學習《笠翁對韻》。《笠翁對韻》分為上下卷,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對應,單字對、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十一字隊,節奏明快,瑯瑯上口,從中可得語音、修辭的豐富知識,是訓練兒童做詩對句、掌握對偶技巧、聲韻格律的最佳啟蒙讀物。
二、教學重難點。
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松并有韻律感的吟誦三字經、千字文和笠翁對韻,倡導學生先求熟讀,并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國學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國學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后語比賽等。
2、注重游戲教學。教學中要善于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游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鱷魚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學活動。
本學期將舉行國學朗誦比賽,將以班為單位,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國學的興趣。
經過兩年的國學教學,我探索出了一些經驗,但這還遠遠不夠,我認為很多古文經典是永恒的真理,為了能讓傳統文化精華古為今用、重煥生機,我還要進行不斷的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將中華文化最好的經典教給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給民族的未來播撒希望的種子。
五、 教學進度。
略
國學經典計劃總結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中華經典《大學》,感受祖國語言的魅力,拓展學生的知識層面,汲取知識營養, 打下扎實的文字功底,提高學習能力,為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2、通過誦讀,使學生閱讀經典,親近書籍,享受閱讀的樂趣,美化學生心靈,開發學生心智, 在誦讀中提升境界。
3、通過誦讀,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情趣。使 學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質得到全面提升。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
采用各種方法誦讀《大學》,演譯《大學》,領悟《大學》的內涵。 教學難點:
理解古文的,詞義、含義,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措施:
1、聯系學生生活,注重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注意挖掘經典與現實的結合點,指導學生加強誦讀、在實踐之中學習。
2、培養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注重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3、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國學經典計劃總結 篇5
一、指導思想
在教學中,以新課程理念為行動指南,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根本目的,立足現實,著 眼未來,引領廣大學生閱讀中國古代經典文化內容,感知古人的智慧,品鑒古人高尚,提高 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匡束學生的言行,教化學生人品。
二、情況分析
(一)本科教師情況分析:本組共有 8 位語文老師,每位老師都熱愛教育工作,熱愛學生,在工作中能履職盡責, 能與教研組所有一起研討,一起進步,共同完成教學工作。一直以來,所有都堅持“育人為 本,和諧發展”的頂層理念,務實創新,合作高效。在教學中每位老師能引經據典讓學生得 到教育。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一共有476名學生,本組學生,已經養成了較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有更加 明確的學習目的,有較強的紀律意識,喜歡上學,學習熱情比較高,肯動腦筋;大多數學生 喜歡課外閱讀,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從課外閱讀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豐富自己,提升自己,教育自己。因此在本學期,我們將致力于擴充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經典中遨游, 受到經典熏陶。
三、教學目標
1、向學生與家長宣傳閱讀經典文學的重要性,使之了解學習經典文化的目的乃是培養學 生的優秀的道德品質,培養他們為人處世的思維與方法, 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知古人留下的精 髓,讓學生受到相應的感染與教化。
2、復習全書內容,為畢業考試做好相關準備。
3、提高學生的自主復習能力,積累知識。
四、工作要點
(一)誦讀時間
1、早晨早讀 10 分鐘誦讀,午讀10分鐘。
2、每周一節的國學經典誦讀課。
3、每節語文課前的預備時間背誦古詩或古文。
4、課內向課外延伸,校內校外延伸,激勵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大量積累與復 習國學經典。
(二)具體要求
1、六年級全體學生人人參加誦背活動,專時專用。
2、認真準備,上好每周一節的國學經典誦讀課。
3、通過家長檢查、同學互查、教師抽查來鞏固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誦讀與復習。
五、教學措施
1、聯系學生生活,注重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注意挖掘經典與現實的結合點,指導學生加強誦讀、在實踐之中學習。
2、培養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注重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3、引導學生批判性的對待古典文化,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培養學生初步的辯證思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