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教育局教育工作計劃
6、進一步推進“助困保學”工程。繼續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工作,解決好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
六、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切實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在完善德育常規管理、德育陣地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教育、法制教育、珍愛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貌教育、中小學生消費教育、環保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為主要內容,強化學校、班級德育主題教育活動。爭取年內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立項,新建一批德育示范校、德育特色學校。貫徹落實教育部新頒發的《班主任工作條例》,建立班主任工作考評及目標責任制,召開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評選學科德育滲透教學能手,評選“新三好學生”(在學校是好學生、在社會是好公民、在家庭是好孩子)。加強學校、家庭結合教育,大部分學校辦起家長學校,或建立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讓家長參與學校德育活動制度。評選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優秀成果并表彰獎勵。組織縣直中小學校長和鄉(鎮)教辦領導對德育示范校、德育特色校進行觀摩。總結經驗,爭取在全省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經驗交流會上交流。
2、深入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工作。一是嚴格按照新課程計劃開全開足課程,繼續推進課程改革管理、考評等制度的建設和落實,在課堂教學改革、校本研訓制度建設、綜合實踐活動和校本課程實施、考試與評價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新進展。二是加強對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導、檢查和考評,培養校本教研典型,召開校本教研工作現場會,以點帶面推動校本教研工作和教師專業化建設扎實有效開展。三是全縣自下而上開展“充分利用優質教育資源,提升教育教學改革水平”教學競賽活動,評選優質課、優秀教學設計、優秀教學論文,組織課改經驗交流,掀起課堂教學競賽高潮。四是深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改革,強化課改教學質量監測,抓好教學工作考核評價,建立優秀教師工作補貼制和優秀教學成果獎勵制度,組織開展每年一度的全縣性中小學生素質統一測試,促進教學質量的大幅提高。五是開展城鄉中小學“手拉手”和縣城教師“送教下鄉”活動。
3、加強學校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工作。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認真組織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學校保證學生課外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排進課表)加強督導評估,加強中學生軍訓工作,1/2以上的城鎮中小學建設標準化操場。提高體育健康課、藝術教育課的開課率和教學質量,加強學生課外文體活動,以縣組織中學生籃球賽和中小學生乒乓球賽,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4、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在中小學校園營造良好的“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氛圍,并做好省級普通話示范校的建設和驗收工作。
七、全面啟動“教育信息化工程”,積極發展信息技術教育。
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是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信息技術教育日新月異的今天,我縣已明顯落下步子。要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注重效益”的原則,年內縣直中小學和條件較好的農村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教育必修課,鄉鎮中學、中心小學具備計算機教室,三分之一的農村小學具備衛星教學收視條件以及教學光盤播放設備等。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活動,引深課程改革。
八、切實加強學校安全工作。
強化安全工作責任制,健全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加強安全知識課、安全實踐活動和安全教育管理的檢查指導,促進學校、師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培訓學校食堂飲管和從業人員,切實抓好學校飲食衛生安全,深入開展創建“平安校園”活動,優化校園及周邊治安環境,爭取一些學校跨入“山西省平安校園”行列。
九、加強教育督導工作,保障教育健康發展。
按照省、市要求,上半年應成立縣政府教育督導室,加強督導隊伍建設,創新督導方法,合理設置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做好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鞏固提高普九水平、規范辦學行為、落實教育經費、實施“兩免一補”等重點工作的督導評估,并將督導結果作為評先樹優、表彰獎勵、經費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依據。真正“督”出依法治教和全社會關心支持教育的新氣象,“導”出教育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十、切實加強機關建設,鞏固發展先進性教育成果。
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強先進性建設,完善機關規章制度,規范機關管理,建立鼓勵機關員工干事創業的機制,使機關員工把心思凝聚在干事業上,把精力集中在促發展上,把功夫下在抓落實上,合力創建學習型、廉潔型、服務型、高效型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