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局體育工作計劃
牽頭單位:區教委
協作單位:區財政局、區體育局
(3)開展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健全國民體質監測制度,完善國民體質監測網絡。到20xx年建成區級國民體質監測站1個,在有條件的社區建立國民體質監測點。規范國民體質監測手段、程序和標準,科學指導群眾健身,將國民體質監測指標納入常年性體育指標統計,不斷提高國民體質抽樣合格率。
牽頭單位:區體育局
協作單位:區統計局
(4)完善體育社團組織網絡體系。加強對各類體育社團組織的指導、管理和服務工作,充分發揮體育社團在群眾體育工作中的紐帶作用,帶動市民廣泛參與體育活動。
牽頭單位:區體育局
協作單位:區民政局
(5)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力度。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業務水平,充分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各中小學校體育老師和各鄉鎮、街道文化服務中心的作用,搞好群眾體育活動的指導、管理和服務工作。到20xx年,每萬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城市達到15名,農村達到6名。
牽頭單位:區體育局
協作單位:區教委、區文廣新局
(6)完善群眾體育法規體系。加快群眾體育法制化進程,以各種形式向社會宣傳體育法律法規,促進群眾體育事業健康發展。
牽頭單位:區體育局
協辦單位:區政府法制辦、區司法局
(二)競技體育提升行動
1.行動目標
圍繞市級運動會戰略,突出重點運動項目,大力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一批能在全國和市級比賽中爭金奪牌的優秀運動員。在參加市運會上力爭代表團總分、獎牌總數排位于全市前列。區體校每年在訓運動員規模保持在500人以上,注冊運動員200人以上。
2.行動內容
(1)打造特色運動項目。以創建國家奧林匹克后備人才基地為目標,打造**市高水平后備人才培訓基地。一是打造國際象棋為精品優勢項目,每年在全國比賽或國際比賽中奪取金牌;二是突出跆拳道、柔道、拳擊、舉重、武術、網球等6個市級重點運動項目,每年在市級比賽中奪取金牌30枚以上;三是大力開展田徑、游泳、籃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象棋、圍棋、跳水、藝體等項目并在廣大群眾中推廣普及,增強人民群眾身體素質。
牽頭單位:區體育局
協作單位:區財政局、區教委
(2)以加強教練員、裁判員隊伍管理為主導,提高教練員、裁判員的執教、執裁水平。建立健全教練員選拔、任用、考核制度;建立教練員按運動成績確定分配收入的分配制度;制定優惠政策,引進高水平教練來我區執教;對重點運動項目的優秀教練員在工作條件、資源配置、生活待遇等方面予以重點保障。到20xx年,新培養國家級裁判員1名,國家一級裁判員8名,擴大二、三級裁判員規模。
牽頭單位:區體育局
協作單位:區財政局、區人事局、區教委
(3)建立完善后備人才培養體系。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教育部《關于下發少年兒童體育學校管理辦法的通知》(體群字〔1999〕17號)文件規定,把體校納入九年義務教育序列,在工資、福利等方面給予保障。按照政府舉辦,體育、教育部門共同管理,形成以體育部門為主的體教結合后備人才培養體制。要圍繞優秀運動隊建設,以區體校為骨干,以各級各類學校和有場地的單位為基礎,以培養后備人才訓練點和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為補充,建立完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體系;形成區體校與普通中小學有機銜接,使體育后備人才在受訓同時能接受國民教育的運行機制。加大對社會興辦體育人才培養學校扶持力度,使社會興辦體育人才培養學校與普通教育學校同等享受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以各種形式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
牽頭單位:區體育局
協作單位:區人事局、區財政局、區教委
(4)提高競技體育訓練科技水平。積極引進、培養高素質體育科研人才,增添科技、科研設施設備,加大體育科技投入,不斷提高體育運動訓練的科學管理水平。
牽頭單位:區體育局
協作單位:區科委
(5)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大力實施“請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加強與市級相關運動項目管理中心、體育院校和其他省(區、縣)的人才交流合作。
牽頭單位:區體育局
協作單位:區人事局、區財政局
(6)積極舉辦和承辦體育賽事。每年舉辦青少年體育競賽8次以上,促進青少年業余訓練的蓬勃發展。每年承辦1—2項高水平體育賽事,滿足廣大群眾觀賞高水平體育賽事的需求。
牽頭單位:區體育局
協作單位:區財政局、區教委
(7)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對區體校選拔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苗子和參加**市級比賽獲前三名、參加全國比賽獲前八名的優秀運動員優先進入重點中小學校學習。對參加市級以上比賽獲獎的運動員、教練員等,按照區政府印發的《**區運動員教練員獎勵實施辦法》規定,予以表彰和獎勵;對輸送體育后備人才進入市級優秀運動隊的單位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對培養的運動員在國內外重大賽事中獲取獎牌的單位和教練員、體育教師給予通報表彰和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