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服務建設2024工作計劃范文(精選3篇)
文化服務建設2024工作計劃范文 篇1
20xx年,我局將以創省級文化先進區為抓手,以項目為帶動,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城鄉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著力抓好全區文化產業發展,大力提升我區文化軟實力,努力實現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為此,主要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加快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構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全面完成三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意見,著力提高各級基層文化陣地使用率和服務水平,建立完善公共文化網絡建設的保障機制和長效管理機制。
深入推進“戶戶通”工程,加快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在20xx年成功試點的基礎上,力爭20xx年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50%以上,并以有線電視用戶網為載體,建設覆蓋我區農村的尋址數字廣播應急系統、農民網校、電子圖書館、遠程教育服務平臺、農村數字影院等,搭建一個以廣電網絡為核心的數字化信息服務平臺。
(二)充分挖掘溫江文化資源,打造具有獨特人文氣息的西部新城
深入挖掘、梳理和提煉我區文化資源,將傳統文化與溫江時代精神相結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兼有時代內涵和歷史底蘊的濃厚人文環境,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一是開展城市主題文化建設體系研究,力求將文化資源成果轉化為文化符號、文化標識、文化景觀和文化象征,融入于城市建設、公共服務、市民生活之中,形成獨特的城市人文景觀體系。二是大力塑造魚鳧王都、光祈故里、花卉之鄉等特色文化品牌,重點做好魚鳧城遺址保護項目策劃工作,以第二屆“非遺節”、光祈音樂節為依托,舉辦影響全省、全國的主題文化活動。三是積極打造歡樂溫江文化氛圍。引入國內、國際知名的中介機構和演出公司,培育溫江商業演出市場,力爭20xx年引進1-2場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型商業性文化演出,同時引進1到2家大型娛樂場所。目前,我局正在與新加坡演藝公司銜接,擬于4月合作舉辦亞洲音樂節。
(三)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促進文化繁榮
認真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快手抓項目、重拳抓投入、切實保增長”的工作要求,大力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集群式發展,不斷優化文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整體提升。一是做好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完成文化基礎設施布點規劃編制工作,重點抓好我區文化產業規劃編制工作,制定文化產業投資指導目錄,出臺鼓勵支持影視動畫產業發展的政策意見。二是以項目為支撐,推動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文化藝術、文化培訓等重點文化產業發展。20xx年,重點抓好四川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力爭于5月份動工建設;加強與東湖sbi項目合作,在科技園片區規劃建設影視動畫產業園區,形成動漫原創產業基地和衍生產品開發總部基地,目前,我局正積極與國內龍頭動漫企業明日科技銜接,爭取該公司落戶溫江;結合198片區建設,規劃建設原創音樂基地;依托北部新城片區建設和陳家桅桿文物資源,引進民間藝術館、博物館和收藏館等,打造民間博物館群;加快推進四川藝術職業學院項目建設,并以此為依托,吸引和聚集各類專業藝術培訓機構、中介機構、演藝團體等,推進藝術培訓市場發展。
文化服務建設2024工作計劃范文 篇2
為更好地服務社區,我站將做好如下工作:
1:繼續完善社區和個人的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完善的健康檔案體系,對各類患者進行分類管理,建立本區患者信息跟蹤卡,掌握本區居民健康情況的變化,并對種類患者作出及時的健康指導。
2:我站將對社區居民做好保健.預防工作,做到居民去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與大醫院掛鉤,配合。根據我區育齡婦女比較多的特點,我站將重點開展生育保健。計劃生育指導,避孕知識的指導咨詢工作,中大力度,在我區宣傳我國計劃生育法規,加強對計劃生育的監督工作。
3:我區工廠多,流動人口多,為了保障這些外來人口的健康,我站將設立外來人口健康信息跟蹤卡,免費為要求健康檢查者提供檢查。
4:我站將增加辦站投入,改善站內就診條件。引進專來技術人才,提高本站醫療質量,使醫療和護理質量上一個新臺階。
5:在上級的關心及支持下,我站擬按照上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要求指示,擴大服務規模,完善服務質量,擴大服務面積,增加醫療設備,增加實驗室檢查及化驗設備,力爭更好地完善社區服務工作,把工作做到實處。
6:繼續開展免費義診活動,扶助弱勢居民,免費送醫送藥,上門服務,切實貫徹上級領導對社區衛生服務的工作要求。
文化服務建設2024工作計劃范文 篇3
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直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在全鎮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鎮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年初確定的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積極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進一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有效化解各種風險和挑戰,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以及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今年1月至10月,全鎮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7億元,同比增長4.1%;實現增加值率24.14%;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01億元,同比增長102.7%;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8635萬元,其中工商稅收國、地兩稅市縣入庫收入20xx萬元(1至9月);實現進出口外資267萬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33.5%。總結我鎮今年的各項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抓”:
(一)抓項目,重點工程扎實推進。積極配合汕湛高速,做好勘探測量、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全力完成銀英公路(飛來峽段)防汛搶險及截污工程和清遠旅游大道的征地拆遷工作;協助銀英公路(飛來峽至源潭段)道路升級改造工程建設,目前該建設工程已全面完工并通車。扎實推進北江航道擴建飛來峽大壩二、三線船閘工程的征地拆遷前期工作,協調處理工程的相關民事問題。預算投入6500萬的飛來峽電排站建設項目已動工建設。升平、黃洞兩個移民安置區的危房鑒定和地質勘測工作已完成,危房補強加固工程和升平下水道改造工程待區立項后即可施工建設。
(二)抓調整,農業產業持續發展。在保持傳統種養業穩中有升的基礎上,我鎮持續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步伐,特別是通過清除10000畝柑桔黃龍病殘次園,積極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種植花卉、水果、茶樹等作物,累計完成砂糖桔產業轉型15000畝;高塱建成1000畝茶葉種植基地;竹園和螺塘引進了近千畝火龍果種植基地,目前正在進行土地平整工作;螺塘村引進了百畝三華李種植基地,現已種植樹苗4000多株。另外,黃洞蔬菜種植基地不斷鞏固并擴大;坳頭村通過整合東坑及周邊自然村的土地資源,開墾150多畝種植油菜花,開挖200多畝發展養殖業,并成功舉辦了坳頭油菜花觀賞節,僅3個月時間就吸引觀光游客達5萬人次,成為了農業和旅游業相結合的典型示范。
(三)抓改革,農村活力有效激發。作為全市24個試點鎮之一,我鎮先行先試,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從而不斷激發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活力。
1.抓好重心下移,夯實發展基礎。自開展“三個重心下移”工作以來,鎮委、鎮政府高度重視,及時成立了由鎮主要領導牽頭掛帥的工作領導小組,結合實際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并將石頸飛橋村等四個村小組定為村民自治建設示范點,以點帶面全力推動“三個重心下移”工作的開展。現全鎮25個村(居)已成立黨政公共服務站24個,389條自然村也分別成立了村民理事會。通過調整撤并,設立村小組黨支部306個,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
2.抓好資源整合,積聚發展力量。一方面,完善村級經濟組織架構,發掘發展主動力,進一步健全和規范了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扎實完成全鎮經濟聯合社、經濟合作社“八個有”的創建工作。另一方面,加大“三個整合”力度,發掘發展新潛力。在整合涉農服務平臺上,我鎮選取五個試驗網點,推進農資銷售網絡平臺的搭建試點。目前,江口圩街網點已建成,竹園中心村網點正在規劃設計中。建成25個農村電商服務站,打造集“政務事項辦理、民生事務代辦、電商網絡服務”三大功能的“一站式”農村公共服務站綜合平臺。投入25萬多元,率先建成高標準農村“三資”監管交易中心,制定了監管交易中心相關制度,并完成25個村(居)有關資產、資源、經濟合同等資料錄入工作。在整合土地資源上,截止目前,全鎮實現土地整合46410畝,占全鎮耕地面積的80%。在土地整合過程中,我鎮不斷探索出符合當地實際的整合“新模式”,如禾倉塘仔邊村的“返租倒包”模式、石頸飛橋村“集中自包”模式等。在整合涉農資金上,截止到今年10月,我鎮普惠性財政涉農資金已整合5124344.23元,占應整合資金98%,其中種糧直補、農資綜合直補2810792.71元、農作物良種補貼629323.2元、生態公益林補助1684228.32元,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四)抓建設,基礎設施不斷夯實。扎實開展道路、橋梁建設。完成了湖洞3公里的鄉村道路硬底化建設和北潦7000平方米巷道硬底化。高塱至魚壩公路擴建工程正在加緊立項。黃口大橋南北引道建設工程已完成招投標,近期內可動工建設。完成了湖洞飛鵝嶺和叔伯塘、獨樹及黃洞10.7公里路燈建設。加快危橋改建步伐,已完成白石新昌橋改造工程;坳頭橋改建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總量的80%以上,引道路面鋪設工程進入收尾階段,預計20xx年春節前竣工;叔伯塘大橋維修加固工程已完成招投標,近期將動工修復,預計20xx年5月份前竣工通車。扎實開展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坳頭、高田等9個村(居)共15000畝高標基本農田建設任務已完成前期有關工作,現正加緊施工。小型水利示范鎮7000畝農田改造工程正在緊張的施工當中,目前已完成總量的70%。高田坑“三清”整治工程全面啟動,現已完成工程量的34%。扎實開展應急避險有關工程。投入60多萬元,處置應急度汛工程16宗、檢修電排站9座,完成了重點堤段的除草清障工作。計劃投入90萬元,對石頸紫山村、高田紅山舊村、坳頭坳一、坳二村等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整治,目前正在抓緊進行項目的規劃設計、招投標等前期準備工作。投入30萬元,建成了可安置受災群眾200人的高田避險中心。集中開展危房整治工程,華僑農場今年危房改造任務156戶,已全部竣工并通過驗收;升平移民房屋除險加固工程順利復工,目前已竣工入22幢、正在施工24幢;農村危房改造工程進展順利,55戶改造任務已完成30戶,剩余25戶全面動工,預計年底可完工。扎實開展民生工程建設。加快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竹園和華僑農場的水管網改造工程全面完成,螺塘水管擴網工程已順利完成。全面啟動江口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和飛來峽敬老院升級改造工程。目前江口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完成了主體及周邊環境整治,預計12月底完工;敬老院改造工程已進入招標階段,力爭20xx年春節建成并投入使用。
(五)抓整治,居住環境得到改善。推進美麗鄉村試點示范建設。繼去年完成清華新華村、北潦樓仔村等7條村的建設任務之后,今年我鎮計劃再創建11條美麗鄉村,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60%,預計12月底可全部完工。完善鎮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95萬元,完成了鎮內四箱垃圾壓縮中轉站的建設工程,待驗收后可投入使用。對升平、江口和高田3個垃圾平臺進行了維修,并對部分已損壞的垃圾斗進行了更換,為鎮村垃圾清運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設施。加強日常道路巡查及維護,解決升平、江口、高田三個圩鎮6.65公里主干道路燈、電纜故障問題。落實駐村領導包片分工責任制和行政村屬地管理責任制,對村莊環境整治實行層級指導管理和包片落實到人。對x253線、s377線等5條主干道及其周邊自然村的環境衛生進行了重點整治,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開展“兩違”拆遷行動,集中整治了舊嶺及禾倉3萬平方米的違章建筑物、構筑物;開展墟街“六亂”專項整治行動10次,整治跨門檻經營商鋪和清理流動擺賣攤擋,重點拆除各類影響墟街容貌的飄棚、伸縮帳篷和蛇皮帳篷。
(六)抓民生,社會保障更加到位。落實扶貧“雙到”工作。落實結對幫扶機制,加強鎮干部對40戶貧困戶的幫助和扶持,自籌8萬元扶持發展生產資金,悉數發放到戶;發放全鎮218戶貧困戶區、鎮兩級扶持生產發展資金21.8萬元,貧困戶的生產和生活狀況得到較大改善。積極爭取區級單位支持和幫扶,實現湖洞村、螺塘村、石頸村三條區定困難村年集體收入穩定增收超15萬元,成功脫貧,扶貧工作成效顯著。落實民政救助和優撫政策。截止10月,累計發放低保金310萬元,五保戶供養金190萬元;發放退伍軍人優撫金77萬元,參戰涉核人員優撫金94萬元;落實醫療救助困難群眾150人次共90多萬元,慈善助醫、助學100人次近30萬元。落實老年人、孤兒惠民措施。截止10月,累計發放長壽保健金80萬元,孤兒生活補貼24萬元;投入約24萬元,完善高田、升平兩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配套設施,并建成了升平細坑村、坳頭沙二村“農村幸福園”項目。落實關愛殘疾人有關工作。截止10月,發放殘疾人生活津貼130多萬元;投入30萬元,為15戶殘疾人家庭的住房進行重建或改建;免費為83名白內障患者提供了復明手術。落實婦女兒童保障權益。深入開展“愛心父母牽手困境兒童大聯盟”、特困母親家庭“四援助”、“天使救助”以及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及健康普查等活動。落實勞動就業培訓工作。截止11月10日,全鎮新增就業人數656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08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44人,促進創業1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以內;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500多人,新增轉移就業勞動力421人。落實城鄉居民醫療和養老保險覆蓋面。截止目前,全鎮實現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100.8%,續保率65.4%。
(七)抓統籌,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及時排除和化解不穩定因素,水庫移民和越戰退伍軍人得到有效穩控,華僑農場遺留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今年以來,全鎮無進京、省、市非正常上訪以及群體性上訪事件發生。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進一步完善“兩建”體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自然村治安監控全覆蓋工程建設。狠抓計劃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實,全年落實“四術”908例,其中上環517例、結扎345例(包括純二女結扎62例);征收社會撫養費315.6萬元,成功查處“兩非”案件一宗。扎實推進土地增減掛鉤工作,20xx年第一批次已通過省的批復,正在進行招投標有關手續。積極爭取“一事一議”項目,今年我鎮共有15個項目得到批復,其中9個項目成功驗收獲批獎補資金。積極推進林業生態區建設,完成10公里生態防火林帶建設,更新造林5000畝。加大環境監察力度,累計現場監察檢查221次,下達整改通知書3份,處理投訴19宗。加大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的巡查力度,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同時,穩步推進科教文衛等各項工作。
(八)抓黨建,基層組織固本強基。落實了鎮黨委中心組學習、黨委會、黨政聯席會等制度,制定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清單,加大培訓力度,深入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促進領導班子集體政治素質和勤政廉潔不斷提高,促使黨員領導干部作風明顯轉變,促使干部帶領群眾致富能力不斷提升。深入開展直接聯系群眾,以多種方式,解民憂、紓民困。全鎮已組建直接聯系群眾工作隊25個,建立民情臺賬25套,收集意見建議864條,經綜合整理歸納由鎮組織協調解決的民生事項294件,其中已由鎮相關職能部門成功解決291件,由鎮黨委、政府牽頭組織力量解決的民生問題83件,另3件已提交區聯席會議研究解決,正在落實建設,辦結率99%。抓好“兩新”黨建。在“兩新”組織中開展黨建促群建活動,使全鎮10家“兩新”組織全部建立工、青、婦等群團組織,進一步夯實黨建組織構架。切實抓好黨員干部“雙報到”制定,全鎮共有機關黨員566名參與到“雙報到”活動中,共接收報到黨員干部363名,組建志愿服務團隊24個,開展志愿活動26次,進一步提高了機關黨員服務群眾的能力。嚴格實行黨代表走訪聯絡制和黨代大會年會制,加強黨內民主制度建設,發揮了黨代表參政議政的職能作用。
總結今年以來的工作,我鎮各項事業均取得不錯的成績,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但一些突出的問題依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總量仍然偏小;二是收入渠道狹窄,財政壓力大;三是基礎設施條件仍相對薄弱,仍需繼續加強和夯實;四是重點項目推進仍顯緩慢,制約著我鎮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