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街道工作計劃
3、圍繞企業自主創新,加快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一是加大技改投入力度。通過內涵的不斷提升,實施技改投入,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不斷壯大經濟總量,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力求年內爭創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3家,省高新技術產品10個,省民營科技企業3-4家。二是加強創新平臺建設。以產業為龍頭,市場為導向,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構建多形式產學研合作載體,形成科技創新的支撐平臺。力爭年內建立市級以上科技研發中心3-5個,省級以上研發中心2-3個。三是實施品牌創新戰略。力爭爭創市級以上品牌8個,開發新品60個,申請專利120項。
(二)以加快城鄉統籌發展為重點,在提升城市建管水平上實現新跨越
根據寧區城市規劃建設的總體要求,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管理,在拉框架、強功能、提檔次、優環境上下功夫,進一步提升集聚輻射能力。
1、完善城市建設規劃。對照三大組團建設的要求,充分聽取各方意見,以科學規劃為龍頭,以產業發展為支撐,制定和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做到規劃建設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結合,與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相結合。繼續完善各項專業規劃,更加注重與周邊城鎮的規劃銜接,加快推進規劃區內的控制性詳規和重要地段的城市設計、功能完善,著力打造城市西南組團街道核心區。同時不斷拉開城市的空間框架,實現東西互動、南北呼應。
2、提升城市功能品位。一是進一步加快重點工程建設。加快實施便民服務中心、文體中心、政法中心、水利站和新公民生態園等工程建設,盡快啟動學校、醫院等項目的開工建設,著力打造南片新的城市區;推進大橋區域改造。結合廣靖高速南出口改造,高起點、高標準對該區域進行規劃建設,本著“提升內涵、創造亮點”的原則,扮靚*寧區的“南大門”;推進新車站東側地塊改造。按照商業化運作模式,建成城市的標志性區域,彰顯名片效應。二是進一步加快載體建設。完善路網建設。新建東進西路、東進東路、富陽東路及跨九圩港橋、劍橋路及跨港橋、興業路跨廣靖高速立交橋,結合新公民生態園建設打通東橋路至七圩港西路,結合街道改造實施中路、四院南側等支路,配合實施廣靖高速出入口綜合改造工程,新建港以西的鼎新大道、中洲西路及富陽西路。計劃投資約5000萬元建設興業路跨廣靖高速立交橋。做好綠化亮化工程。以“三城同創”為契機,積極推進小游園建設、道路綠化、河道綠化、田園綠化、安置區綠化等綠化工程,提高綠化覆蓋率提高城市生態水平。加快拆遷安置進程。圍繞街道改造、項目進區、基礎設施建設、功能開發建設,組織相關區域的動遷工作。抓好安置區、苑安置區、前進安置區二期擴建等的在建安置房建設,加快建設花苑東區30萬平方米安置區。開工建設公租房,為外來務工人員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
3、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實現重心下移,全面發揮社區的力量,實現人人參與城市管理的局面。堅持“堵”、“疏”結合,加大城鎮管理投入,重視公共休閑設施、便民設施、便民服務的建設、維護和管理,積極為群眾生活提供方便。積極探索社區管理新機制,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強化社區環境監管功能。不斷加大對區域內公共環境衛生的整治,配合城建部門取締違法違章建筑,治理臟、亂、差,防止亂搭亂建,做好社區綠化、亮化、凈化、美化的維護和管理工作,建設干凈、整潔、優美、和諧的文明社區。強化社區治安秩序協管功能。積極調解民間糾紛,及時化解各種矛盾、糾紛,組織居民開展經常性、群眾性的法制教育活動,協助公安部門做好流動人口管理、兩勞釋放人員幫教以及防火、防盜、防毒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建立上下聯動、群治群防的社區治安管理體系,維護和保障社區治安秩序。強化社區物業管理功能。強化商業住宅樓的物業管理職能,確保管理規范,服務到位。整合社區范圍內閑置土地、房產、街道等資源,對商業攤點進行合理布局和規范管理。進一步突出規劃區建設項目的管理,建立規劃、城管、國土等部門和村級違法建設管理聯動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