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開發區綠化美化工作計劃
六、強化措施、加強保障
(一)廣泛宣傳,全民動員,營造濃厚的氛圍。開展形式多樣的綠化美化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廣大村民的環境意識,增強村民做好綠化美化環境的自覺性,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站等各種媒體,廣泛宣傳綠化美化環境的意義、目標和要求,營造人人關心、參與和支持綠化美化環境的良好氛圍。及時報道社會各界對環境整治暨綠化美化的愿望和呼聲,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熱愛、建設家鄉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參與意識,推進環境綠化美化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創新思路、形成多元化籌資機制。實施環境綠化美化工作,思路是關鍵,投入是保證。各相關單位、村(居)場委會要樹立敢想、敢干、敢試和爭創一流的意識,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強化各項管理職能,調動村民和個駐地單位的積極性。建立多渠道籌資機制,動員社會力量,通過市場運作,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公民個人及其他社會團體通過資助、捐贈購買命名權、廣告權等方式,投資建設綠化美化項目,參與景觀景點的經營管理和養護。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資投勞力度,按照“誰所有誰受益、誰投資誰受益、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村(居)場為主、政府獎補、對口幫扶、干部職工群眾投資投勞”的方式解決,確保環境綜合整治暨綠化美化工作順利推進。
(三)嚴格獎懲,加強責任追究。開發區管委會將按照各單位工作推進速度和取得的實效,從本年度的“三公”經費用擠出部分資金,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適時予以資金補助。對工作突出、完成任務好的給予通報表揚,并推廣先進經驗;對行動遲緩、工作不力的給予通報批評;對沒有完成任務的單位和個人,扣發相應獎補資金。
(四)精心策劃,切實抓出成效。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部門幫扶、全民參與”的原則,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尊重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利益,贏得群眾認可和社會支持。
1、優化植物品種與規格配置。在植物品種、規格選擇上要根據各地塊不同干濕、肥瘠、深淺、陰陽等立地條件實際進行選擇搭配,做到適地適樹、鄉土植物為主、景觀樹和速生樹相配、喬灌藤草混植,實現四季常綠有花的立體綠化美化效果。除重要節點和骨干道路配置較大規格苗木外,其他地段喬木以胸徑 6-12公分、灌木以地徑2-4公分為宜。各責任主體單位要建立種苗供應信息收集調度制度,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及時了解掌握各地苗木供求動態,確保苗木質量與正常供應。
2、確保栽植管護各環節到位。注重將綠化美化活動和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專業隊伍造林和廣大群眾參與相結合,重點區域和非重點區域相結合,栽植和管護相結合,追求經濟實用的最佳綠化美化質量和效果。具體栽植方式上宜栽則栽、宜播則播、宜補植則補植。其中,建筑主體已竣工而綠化不到位的所有相關單位,要按總體綠化覆蓋率不低于30%、根據院落實際限期完成綠化美化,綠量不足的增加綠量,花色不夠的補充花色,努力提高綠地率和綠化率,爭創“花園式單位”和“園林式村莊”;在建及擬建骨干道路、房產等各類項目,和已征拆而待建設地塊,由征占用單位種植宿根或自播草花予以裝飾、美化。“三邊”空坪跡地、雜草叢生地段宜新造增綠;木本植物較好地段宜“插花式”補植彩葉、開花樹種;山林近路顯眼邊緣地帶,宜“插花式”栽植補植樹木等植物;對新造和原有商品林,凡涉及山地、洲灘外圍,均劃定近路顯眼處15米以上寬度作為生態景觀林帶予以保護,不得采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