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階段性總結與發展規劃
XX年,大三了。看著大一的孩子們穿著綠色軍裝在陽光下站軍姿,仿佛回到了我們的大一。那時我們剛進校園,那時我們有著自己的憧憬,那時我們稚氣未脫,那時······現在想想我們已經比現在這級孩子大三歲,他們才是不折不扣的90后,而我們只是一群在邊邊上打轉轉的“偽90后”,F在的我們看他們,是那么幼稚那么不懂事,可是同時我們也笑了,是不是大一的時候我們也是滿校園找不到教室?是不是也是行政樓圖書館不分?是不是也是不知道排隊買飯?我們被這個校園的文化熏陶著,慢慢的真的成了這里面的一員。我們可以說,濰坊學院已經是我們的家了。在這里我們有個大家庭!
過去的兩年,我們都做了很多。關于勤奮,關于能力,關于證明自己,關于光明前途。但是,經歷了所有我們才知道我們適合什么樣的生活,我的位置又是什么。于是驕傲沒有了,脾氣磨平了。前些天看到了一個人人狀態,說是大學完全可以用兩年的時間學習完所有的課程,之所以是四年,是因為他要在漫長的日子里,磨平你的棱角,考驗你的夢想,讓你學會追逐和放棄,溶于生活,趨于現實。如果讓我大一看到這話我會不以為然,現在覺得它是那么的有道理。
大一的時候我參加了很多比賽,雖說是個人比賽但是是代表經管系。那個時候特別活躍,其實我也沒有多想,就是覺得既然大學了就該做些高中沒有做過得嘗試,挑戰一下自己。沒想到,自己在這方面還挺有天賦,在系里拿了第一名,然后陸續的代表經管學院參加了很多比賽。那個時候,身邊很多人幫助我,學長學姐每天都會關心我的比賽進程,幫我做指導。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原來高中那么長時間的積累都沒有白費,只要努力,只要功夫下得夠,總有一天,一切都會水到渠成。是的,我喜歡這個詞,水到渠成。順其自然規律,包含希望。這樣那樣的一等獎,不同的表揚和批評讓我在短時間內成長起來,我也對自己更加有信心了。跟各種人交往,融入不同的小圈子,同時也沒有放下學習。大一最頭疼的是數學,幾乎每節課老師都會布置作業,F在回想起來,感謝那個時候的晚自習。如果沒有晚自習我想我們就浪費了學習數學的時間,也是在大一的晚自習上我可以每天寫一篇日記,記錄自己每天的心得。記得一個學長說過,你們大一或許會很討厭上晚自習,但是到了大二、大三你就會發現,這種強制性也是一種幸福。真的,是幸福。
大二的我還是忙碌。學生會,活動,比賽。我還第一次嘗試著去找工作,去的時候自信滿滿?墒钦嬲屛医o孩子們上課,我卻不知道怎樣做了。有時候在你腦子里能想到的是一回事,但是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我很快就意識到,是因為我缺乏鍛煉,想的時候比較多,做的時候比較少。于是,我慢慢的改正,想到什么就盡量去做,而且盡量做好。在不同的小群體中我也深刻體會到,要學會為別人考慮,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不能總是自己想自己的,自己接受自己的,鉆牛角尖。這種例子,我看的太多,有些事情要學會妥協。一味的堅持自我,是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大二,這這一年的失敗也好,成功也好,眼淚也好,肯定也好,我覺得都不算什么。關鍵是在這個過程中我找到了方法,找到了該怎樣去完善自己的方法。但是好像相比較大一來說,少了些激情,是不是我們可以把這種狀態理解為穩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