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2.0教研組研修計劃(精選3篇)
信息工程2.0教研組研修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為了進一步推進學校在“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確保教育信息化2.0提升在我校的順利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二、研修主題:校本創新課堂教學實踐體驗
三、研修方式:
以教研組為單位結合課堂教學實踐開展研修,采取“新”帶“老”的辦法,即新教師帶老教師,開展幫扶活動,結合學科實際開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研討,同課異構等活動。
四、研修方法:線上學習加線下活動的辦法。
五、研修步驟:
1、教研組成員制定好計劃。
2、做好人員分配和安排。
3、利用日常課堂教學和組內公開課、校級示范課、匯報課等平臺開展活動。
4、適當開展校內大型公開課,組內研討,學校評定的辦法,將信息技術整合傳統教學的典型課例,展示推廣。
六、保障措施:
1、成立以教導處主任為組長,副主任為副組長,各教研組內成員的活動領導小組。
2、學校定期調取進展情況,適時檢查和指導。
3、微機室電腦設備、辦公室和教研組辦公設備在正常上班期間開放。
4、教導處做好考勤和統計工作 。
信息工程2.0教研組研修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先導,全面貫徹學校教學工作計劃,以提高教研質量和教學質量為目標,加強學習、強化反思,落實有效教學研究。強化“向課堂要質量、向管理要質量、向教科研要質量”的教學管理思路,努力營造濃厚的科研氛圍,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優質課堂,促進教師整體素質和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目標和要求
加強學習,創建學習型教研組。落實常規,創建規范型教研組。
開展研究,創建研究型教研組。注重合作,創建合作型教研組。
三、重點和措施
(一)加強理論學習和課題研究,提高專業素質
1、本學期重點學習《新課程標準》《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等。認真領悟并用以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理論學習,不斷反思、探索,聯系實際積極撰寫教學設計、優秀課例、教學論文。加強個人業務學習,提高專業素質。全組老師多閱讀ChinaDaily、21stCentury等英文報刊雜志,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組織全組教師認真參加各級各類高考研討會和教研活動,加強與靜寧一中等兄弟學校間的交流學習,有效利用英語網站,獲取最新最有效的資源和信息。做好課型與教學模式的研究,本學期高一年級重點在于新授課型的研究和探討,高三重點在復習課和講評課的研究和探討。不斷研究高考題型的變化和發展,關注高考動向,搜素分析最新的高考信息。
2、逐步籌劃建立高中英語備考題庫。各年級在平時教學授課訓練中及時發現典型訓練和模擬題,注意整合,建立題庫。
3、開展“新形勢新環境下高中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的課題研究。各位老師要通過網絡這個方便的平臺,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清晰明確的.人生目標,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實實在在抓學生認真聽課習慣、認真記筆記習慣、認真練習習慣,讓天天有進步,把學生點滴進步化成分數。
(二)規范落實教學常規,全面推進有效教學,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1、抓好"教學常規"組織本組教師認真學習教學常規,使學習常規,實施常規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落實每雙周教研組會教案審批制度并做好記錄。充分利用早晚讀時間做好輔導工作,注重學生學習方式方法的輔導,第二個晚自習要個別輔導與集體講解相結合,盡量留給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時間。適量分層布置作業,重視作業批改后的情況記載、原因分析,建立課堂講評、查缺補漏、課后跟蹤相結合的作業檢查機制。注重課堂反思,加強經驗積累。
2、加強集體備課
加強備課的常規管理,統一進度,統一資料。集體備課要定時間,定內容,定人員;要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特別要備好教學三維目標。
3、開展第二課堂,上好選修課,加強培優補差工作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
伴隨新課程的實施,積極開設第二課堂的教學,如進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積極開展各種競賽活動。本學期,重點輔導尖子生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同時,高一備課組在面向全體,整體推進的指導思想下,也要針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準確研究學情,制定可行的培優輔差計劃,嚴格實施,注重過程,注重效率,注重效果。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了更多的關心和尊重,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課前補和課后補相結合,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三)、注重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抓好教研組建設。
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落實師徒結拜制度。從聽課節次,評課方式,作業批閱,課堂生成問題的處理等各個環節落實師徒結拜制度。教研組要在落實常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規落實的檢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圍繞相應的研究專題,按照學校教導處的要求,組織相應的展示課、匯報課、觀摩課等課堂教學研究,通過研討、觀摩、評議等形式,使本教研組全體英語教師共同提高,人人受益。教研活動做到“三化”,即經常化、專題化、系列化。教研活動要有專題、有記錄、有實效。要以案例為載體,以問題為核心,以帶著問題實踐—反饋—調整—再實踐為基本模式,創出本教研組特色。
附:周工作安排
第1—2周
1、傳達、學習學校《教研組長會議》相關精神;
2、討論制定教研組工作計劃;
3、安排落實教學常規要求。
第3—4周
1、討論確定培優補弱方案,社團活動工作相關安排;
2、新教師展示課說課、評課活動;
3、選修課系列一:初、高中過渡時期語法教學。
第5—6周
1、高三級第一次模擬考試診斷小結;
2、骨干教師示范課的安排;
3、選修課系列二: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輔導。
第7—8周
1、青年教師匯報課課說課、評課活動;
2、期中考試試題命制。
第9—10周
1、期中考試;
2、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診斷小結。
第11—12周
1、高一級期中考試分析及教研組前半學期工作總結;
2。骨干教師示范課的安排;
3、選修課系列三:高中階段英語詞匯記憶方法與措施。
第13—14周
1、學科建設工作系列二:高考備考工作的研究;
2、骨干教師示范課說課、評課活動。
第15—16周
1、新教師驗收課安排;
2、選修課系列四:高中英語閱讀方法訓練。
第17—18周
1、新教師驗收課說課、評課活動;
2。研討課改教法,完善與交流學科建設工作。
第19—20周
1、期末考試;
2、本學期教研組工作總結。
信息工程2.0教研組研修計劃 篇3
社會教研組工作在校長室、教導處、教科室的指導下,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南;以使用新教材為契機;努力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認真學習和貫徹《綱要》及各種教育教學理論,遵循教學規律,推進課程改革和新課程的實施研究,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圍,積極開展教研、教改活動和課題研究活動,探索教學方法,交流教學經驗,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素質的不斷提高,加強社會組教師隊伍的建設,貫徹落實教務處的教學常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實施有效教學,不斷提高社會學科的教育教學水平。
一、加強學習,推進課程改革
組織全組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理論,學習研究全日制義務教育社會學科的課程標準,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與功底,年輕教師堅持寫學習筆記和教學心得,并用新的理論指導教學;在教學中努力使課堂教學向“民主”、“互動”、“開放”、“探究”方向發展;要求教師開設教學研討課,本學期社會組老師每人至少上一節多媒體課,每周三上午備課組集體進行評課、議課活動;結合課程改革,用好新教材,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益。
二、落實教學常規,深化教學改革
組織學習教學常規,落實教學五認真,做到上課不遲到、不早退、不拖課、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嚴格控制作業量,初中學科的作業量控制在課堂內完成,不增加學生的作業負擔。課堂教學要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原則,按照學校要求精心備好課,提高個人的好課率和備課組的好課率,充分使用電教媒體。改變課堂教學手段,建立本教研組的課件系列,充實資源,體現學科實力,創建學科特點。開展對教學中如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研究,探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方法。根據教學實踐,寫出教學設計典型案例,推廣教學改革成果,以便更科學合理地組織課堂教學。
三、切實進行課題研究,注重運用
運用新課程理念,繼續深化《二期課改學科整合的研究》,按課題的動態方案,加強課題研究,實施做好每一階段的實施計劃、操作流程、階段小結、資料積累、總結分析。及時修改計劃和調整研究方法,了解課題研究動態,實行課題組成員的動態管理。課題組教師要面向實際,注重應用,及時把課題研究中科學的正確的經驗、成果轉化為教學的`理念和實踐,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推廣研究過程中的經驗及成果,促進課題研究的新發展。圍繞課題每人開1節公開課,確定重點聽課對象,課前有針對性地確定聽課內容、研究問題,組織好集體備課。每位教師都能主動地參與備課,上課的流程、方法、手段和點評等全過程,以加強有效性,保證質量。
四、優化教師素質
本學期,社會組的全體教師將認真積極地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及業務學習,在平時的工作中大力提倡堅持真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勇于吃苦的精神,立足崗位,與時俱進,履行職責,扎實搞好本職工作。把師德化為實際的行動,把教學的高質量作為工作追求的目標,把教科研的能力作為自我培養的重點,力爭做到才學高、師德好、質量優、創新精神強。